‧舞臺劇《陰道獨白》作者最新力作,一本對受害者與加害者都充滿啟發的書
‧以自身經歷深度描繪加害者心境與成長背景,呈現暴力與控制如何在世代間重複發生,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鼓勵受害者奪回敘事權,也鼓勵加害者勇敢說出道歉,讓彼此走出新的人生
‧點出僵化且父權的態度,如何造成鬥爭、迫害,以及摧毀人與人之間的愛
一封以性侵加害者角度寫出的道歉信,
如何化解多年的痛苦沉默,尋得和解的力量?
★亞馬遜網站2019年5月最佳圖書
★「既是嚴厲的譴責,也是驚人的原諒。」──麥可.康寧漢/《時時刻刻》作者
★「這是現代非常需要的一本書。」──珍.芳達/奧斯卡影后、社會運動者
曾受父親性侵的美國劇作家伊芙.恩斯勒,就像數百萬受暴女性一樣,一生等不到一個道歉。父親過世後,伊芙決定代替父親寫信給自己。她揣摩父親虐待自己的動機,想像父親向自己道歉,寫出她一直想聽到的話:
「我摧毀了妳對家庭的概念。我強迫妳背叛妳的母親。妳活在永恆的自我仇恨與罪惡感之中。
妳沒有說「好」……妳才五歲,我已經五十二歲了。妳沒有主權。我利用妳、虐待妳。
在我成長的時代,男人必須控制並隱藏自己的情緒。
他們從不道歉。
伊芙,我對不起妳。讓我變得脆弱……
讓我成為一位父親。」
伊芙以探討女性身體與性的經典劇作《陰道獨白》、推動終止對女性施暴的「V-Day 運動」擁有全球知名度。透過《道歉》中尖銳激烈的陳述,伊芙不但轉化了自己所受的創傷,更為加害者和受暴者提供了新的可能:書寫能重塑暴力的影響,而真誠的道歉能喚回人與人之間的愛,使雙方獲得重生。
「道歉不是為了贏得尊重,道歉就是為了彼此自由。這本解剖父權控制的書,描繪了人性的至死方休─追求與人連結,卻終生害怕、憤怒、嫉妒與絕望。這本書帶領我們走過作者脆弱的身體生命,浸染其能動的情感靈魂。」──王曉丹/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
「《道歉》這本書,由倖存的女孩重新奪回家庭裡的敘事權利,以父親之口尋找遺失的真相─道歉的作用與意義是什麼。道歉除了來自當事人,還有什麼可能。而如果我們渴望聽到的那些話,我們渴望得到的那些救贖,我們自己有能力給,那會是什麼樣子。這個道歉,不僅只是給他們雙方彼此的,也是給這個家庭的,更或許,是給這個世代的。」──柯采岑/吾思傳媒 女人迷主編
「清算受虐經驗時,指責和懲罰有罪的人是很重要的一步。伊芙.恩斯勒更進一步提供了另一個重要步驟:真誠地道歉所需要的深刻自我檢驗與回憶。這是現代非常需要的一本書。」──珍.芳達(Jane Fonda)/奧斯卡影后、社會運動者
「二十五年前,伊芙.恩斯勒改變了女性如何看待自己身體的方式。這本書,她將改變我們大家如何看待自己的靈魂。」──約翰.哈利(Johann Hari)/《追逐尖叫》(Chasing the Scream)
以及《失落的連結》(Lost Connections)作者
「《道歉》既是嚴厲的譴責,也是驚人的原諒。即使書中描寫了令人無法置信的殘酷,但還是不斷探索其複雜性和底下的層層心理機轉。若是在比較沒有能力的手中,只會成為看似純粹邪惡的表層而已。伊芙.恩斯勒毫不留情地提升了我們對人類經驗的理解,即使是最黑暗的層次。這是任何作家能夠作出的、最重要的貢獻了。」──麥可.康寧漢(Michael Cunningham)/普立茲小說獎作品《時時刻刻》(The Hours)作者
「這是藝術與同理心的勝利。伊芙.恩斯勒留給我們一個問題:如果我們從別人口中最想聽到的話語就在我們自己裡面呢?」──娜歐米.克萊因(Naomi Klein)/加拿大記者、作家和社會運動家
「《道歉》是朝向激進療癒邁出的勇敢一步。不只是為了伊芙.恩斯勒,也是為了所有接受她的邀請,面對性侵創傷經驗的人。她們將在本書中找到她們可能永遠不會聽到的道歉。但是,恩斯勒的書也可以被視為對男性的邀請,他們需要道歉,而本書正是如何道歉的指導書。」──東尼.波特(Tony Porter)/教育者和社會運動家,TEDWomen 演講〈給男人的忠告〉(A call to men)講者
作者簡介:
伊芙.恩斯勒(Eve Ensler)
得過東尼獎的劇作家、作家、演員和社會運動者。她最有名的戲劇創作即是《陰道獨白》(The Vagina Monologues),贏得了歐比獎(Obie)。這個劇本被翻譯成48種文字,在超過140個國家演出,內容為她及其他兩百多位女性的性生活、身體感受、受虐經驗等,曾在紐約連續上映達五年之久,並在全美各地巡演,回饋源源不絕,讓伊芙醞釀「組織一個終結女性暴力運動」的想法,於是她在1998 年情人節與一群婦女創立了勝利日(V-Day),結集了全球社會運動者,終止性暴力。經由這部作品的慈善義演,勝利日運動已經募到超過一億美元,資助了全球超過一萬三千個社區反暴力計劃和安全中途之家。她也創建了「十億人站起來」(One Billion Rising)運動,這個全球性的社會運動,以抵抗對女性及女孩的暴力為號召。
她曾獲選成為新聞周刊(Newsweek)「改變世界的150位女性」之一,以及衛報(Guardians)「一百位最有影響力的女性」。現居紐約。作品尚有:《道歉》,以及曾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榜的《我是情緒化的生物》(I Am an Emotional Creature)、《我,在世界的身體之中》(In the Body of the World)等,後者已改寫成劇本,在美國劇目劇場(American Repertory Theater)和曼哈頓劇場俱樂部(Manhattan Theatre Club)演出並獲得好評。
譯者簡介:
丁凡
專業譯者及現場口譯員,翻譯超過二十年,譯作超過七十本。養了三隻貓,養生之道就是天天吸貓。嗜好包括打非洲鼓、戳羊毛氈、藍染和各式手作。翻譯作品有《道歉》、《我,在世界的身體之中》、《陰道獨白》(合譯)、《同志伴侶諮商》、《躁鬱症完全手冊》、《精神分裂症完全手冊》(以上為心靈工坊出版)、《偏見的力量》(遠流出版)等。個人部落格:http://balas.typepad.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共同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曉丹/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
李維倫/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
柯采岑/吾思傳媒 女人迷主編
洪素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紀惠容/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畢恆達/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陳潔晧/《不再沉默》作者、《蝴蝶朵朵》繪者
喬色分/一一擬爾劇團藝術總監
黃惠偵/《日常對話》導演
賀照緹/紀錄片導演
賴雷娜/台灣I-LIFE國際行動協會 創辦人
藍貝芝/V-Day台北發起人
名人推薦:※共同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曉丹/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
李維倫/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
柯采岑/吾思傳媒 女人迷主編
洪素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紀惠容/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畢恆達/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陳潔晧/《不再沉默》作者、《蝴蝶朵朵》繪者
喬色分/一一擬爾劇團藝術總監
黃惠偵/《日常對話》導演
賀照緹/紀錄片導演
賴雷娜/台灣I-LIFE國際行動協會 創辦人
藍貝芝/V-Day台北發起人
章節試閱
†
我等夠了。父親早已過世。他永遠不會對我說這些話了。他不會道歉了。所以我必須想像。在想像之中,我們可以跨越限制、深化敘事、設計不同的結果。
這封信是祈求,也是召喚。我試著讓父親用他的口氣對我說話。雖然我寫出了我需要聽到父親對我說的話,但是我需要挪出空間,讓他經由我說話。
他有許多的過去從未與我分享,所以我也必需要想像出那一切。
透過這封信,我試圖賦予父親意願與語言,跨越界限,說出道歉的話,最終使我獲得自由。
✽✽✽
親愛的伊芙:
寫信給妳非常奇怪。我是從墳墓、過去或是未來寫信給妳呢?我是妳,還是妳希望的我,或是在我自己有限理解之下的真正的我呢?不過這有關係嗎?
我是以妳在我們兩個腦子裡創造出來的、我從未說出口或從未理解的語言書寫,來連結我們之間的距離、我們過去失敗的連結嗎?或許我是以真正的我在書寫,妳的見證解放了我。或許,我根本沒有寫,我只是妳使用的工具,來滿足妳自己的需要和妳自己看事情的視野。……
✽✽✽
過世幾天後,我還沒有到達地獄邊緣,我看到妳在我佛羅里達家中的衣櫥裡,坐在地板上,臉埋在我的黃色羊毛衫裡。一開始我不懂得妳在做什麼。我看著妳,發現妳在嗅著我剩下的氣息,呼吸著我的古龍水和氣味,試著找到一個埋藏妳哀傷的地方。儘管不願意,但是我受到感動。這讓我回到我們之間一切都柔和美麗的年代。那個時候,感情幾乎濃烈得無法承受。妳坐在我的衣櫥地上,試著找尋我,找回那種溫柔。這讓我感到一波哀傷和失落——然後我就離開了。從妳的世界離開,離開美好,離開救贖的可能。我被丟入激烈的犯罪與傷害的重現。……
✽✽✽
我很確定,伊芙,這就是我應得的報應。
但是我在讓這個練習模糊起來。妳召喚我來,要我道歉。我答應妳,盡力做出完整徹底的回憶。我沒有說,一旦處於比較能夠忍受的情境,我就會停下來。我在做的,是我生前一向做的—討價還價、操控、把我自己的利益放在一切之上。習慣很難消失。
道歉的任務比我想像的更嚴厲、更責難。我越接近事實,事實就離我越遠。每一次承認,都帶來更深的回憶。每一次回憶,裡面都埋藏著更多的回憶。幾乎像個潘朵拉的盒子,只不過,回憶起的錯誤已經散播到世界上了。它們像邪惡有毒的雲朵,懸掛在集體意識裡。越來越明顯的是,那些看不見、沒有被述說、沒有人負起責任的故事,才擁有最大的力量。
每一個告解都在挑戰遠在我出生之前就已經決定了的血脈。道歉的人是最糟糕的背叛者。有多少男人、多少父親曾經承認他們的失敗或錯誤?承認與道歉等於是背叛了基本精神。它會對四方射出罪惡的尖刺。如果我們之中,有一個人錯了,整個結構和故事就會崩塌。我們的沉默就是我們的連結。不說、不承認的力量是我們擁有的,最古老、最有力的武器。在我們受訓的基本操作中,還有其他技巧,而在某些方面,這些技巧比任何身體傷害更為有效、長久。
我用這些技巧來讓妳懷疑妳的經驗、妳的觀點和妳的價值。多少次了,在最殘酷的侵犯時,我說服妳,那不算太糟,妳的反應是否太誇張、太極端了?有多少次,我堅稱妳體驗到的痛根本不是痛?有多少次,我為自己的行為責備妳?或是在我把妳打到撞牆時,告訴妳,我太愛妳了?這一切都是為了妳好,我用了多少種不同方法來讓妳感到困惑,讓妳無法承受?我建構了妳的多少罪責,有多少目擊者和同盟者站在我這邊?
我每天裝神弄鬼。直到苦澀的最後,我留給妳這些揮不掉的自我懷疑,讓妳晚上驚醒,無法呼吸。一切都是妳的想像嗎?真的像妳記得的那麼可怕嗎?為什麼別人看起來不受影響?他們為什麼沒有說些什麼?妳有什麼毛病嗎?為什麼不往前走就好了呢?為什麼要引人注目?為什麼要大張旗鼓地述說?事情就是這樣。為什麼要惹事?他是妳的父親。他已經盡力了。這就是妳的家庭。
妳總是這麼難搞。妳為什麼不能融入?總是要這麼誇張。這麼特殊。妳五歲時,他把成人的手指伸進妳的身體,那又怎麼樣?他要妳母親從廚房拿一把刀來,好讓他刺殺妳,那又怎麼樣?他讓妳流血、窒息,那又怎麼樣?他把妳丟下樓梯,那又怎麼樣?妳活下來了。世上還有更糟糕的事情。放下,往前走吧。
我知道,因為我也被這些問題和自我懷疑吞噬了。我將它們遺留給妳。這些不確定性使我一直想要得更多,以期跟上父親們的腳步。
在很小的年紀,妳就脫離了我們,不肯一起行動。即便妳如此破碎、困惑、懷疑,妳還是質疑、反抗。我現在看到了,當妳反抗時,我不但感到憤怒。不,我還感到敬畏、震驚。才十歲的小女孩,怎麼敢挑戰既有規則?妳只是個孩子,怎麼可以獨自站在圈子外?妳的體內有著怎麼樣的精神,怎麼樣的剛毅、勇猛?但是,在我有限的情緒詞彙中,「敬佩」不是我所能忍受的。很快地,敬佩變成了怨恨和嫉妒。是的,伊芙,我嫉妒妳。我嫉妒妳的大膽。我無法忍受叛逆的力量,妳顯得如此獨立而優越。這映照了我自己站在權力這一邊時,感到的各種自我背叛。這讓我顯得軟弱,使我的自動默許與投降如此無法挽救、如此明顯。
更令我感到羞辱的是妳竟敢公開反駁妳的父親。妳像是和我平等一般地堅持自己。妳厚顏無畏地挑戰我的優越。妳這個不知感恩的臭傢伙,竟敢認為妳可能比我更懂。妳削弱了我在自己王國,也就是我的家庭裡的威權。妳對不起我,伊芙。我不會原諒妳的。
無法消滅的憤怒之火被點燃了,直到我死的那一天,甚至是之後,它們都一直驅策著我,佔有著我。
驕傲與偉大激起了憤怒。對我自己背叛良知的憤怒。對家庭生活無止盡的無聊、對永遠不夠好的討厭孩子、對變成公司白癡總裁和企業機器的憤怒。壓抑著令人作嘔的罪惡感所激起的憤怒。在妳五歲的時候,我猥褻了妳,我感到罪惡,而且非常害怕被人發現。
我對世上所有可悲的人們感到憤怒。他們浪費了我的時間,他們只是活著,只是白白佔據了空間而已。
憤怒撕碎了建築和夢想和人格,盲目地、刻意地摧毀遇到的一切。憤怒忽視了我的智慧與智力。憤怒糟蹋了我的魅力。我不再是一個男人,我是一場風暴。……(全文未完)
﹝後記﹞
我的父親從未因為性侵我而對我道過歉,
所以我替他寫了一篇給我的道歉文。
我試著勾勒出一幅藍圖,讓我父親以外的男人也能摸索出一條贖罪之道。在這段過程中,我決定寫下這篇父親給我的道歉文,這是我一直以來需要聽見的話語。
我五歲時,我父親開始性侵我。這件事一直持續到我十歲,接著開始了我每天例行遭受毆打的恐懼。這樣充滿無止盡暴力與侵犯的生活,在我的身上引發了化學變化,逼使我身不由已,壓抑了我的思考能力,讓我對愛產生恐懼。
我的父親從未告訴我為什麼他會那樣對我,他從未解釋自己為什麼會變成一個有著可怕虐待癖的男人,最後他沒有表示任何歉意就死了。
最近幾個月,我讀過好幾篇男子被控犯下性侵罪後的自白。他們的說詞經常圍繞在自己遭受指控後所感受到的痛苦與震撼,而不是想到被害人遭遇的痛苦,或是承認自己犯下的罪行並且努力去了解自己的經歷與惡行。
接著我發現到一點,我從未聽說有哪個男人為自己的性侵罪做出誠實徹底的公開自白,我從未聽說過有哪個男人為此公開道歉。我想明白,要是我聽見像這樣的一份道歉,會有什麼感覺;對我和其他被害倖存者,這會造成什麼樣的衝擊;這對於一勞永逸地終結所有的暴力傷害,會帶來什麼樣的幫助。
所以我決定寫下這篇父親的道歉文,這是我一直以來需要聽見的話,讓我可以找出適當的字彙和語言勾勒出一份道歉該有的脈絡,幫助我從折磨中解脫,這也可以作為一幅藍圖,讓其他男人藉此摸索一條贖罪、負責和補償之道。
當我寫下《道歉》這本書時,我感覺就像是聽見了父親的聲音,他告訴我關於他童年的事。比起被疼愛,他更受到崇拜,而這樣的崇拜迫使他得要實現他在別人心目中的理想形象,而不是當他真正的自己──一個不完美的人。他告訴我,父權制度和惡性的男子氣概迫使他深埋起溫柔、軟弱、眼淚、懷疑、不確定和遐想等種種念頭,之後這些念頭移轉到他的另一面人格上,這一面人格就叫做「影子人」(Shadow Man)。
這個被解離出的自我性侵了一名五歲的小女孩,之後還粗暴地虐打她,並且利用謊言在精神上操弄她。他毫無避諱地坦承他對我犯行的一切細節,也告訴我他為什麼那樣對我。他承認自己感受到他對我所造成的痛苦、心碎和背叛等感受。他深刻地回想自己的過去,好設法了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自己犯下那些可怕的惡行。他解釋了自己的行為,而不是一味地將自己的罪行正當化。透過這份充滿歉意的詳實告白,他傳達出深沉的悲傷、悔恨、罪惡感和自我嫌惡,他願意負起責任並且痛改前非。
在本書中,我父親也向我坦承,對男人而言,道歉是一種背叛。這世上存在著一種無言的不成文暗號,如果不釐清父權制度的整套來龍去脈,就無法破解。
但他也告訴我,他對我所犯的一切惡行,毒害了他自己的靈魂,並且在他死後繼續折磨著他。他絕望迫切地要坦白一切、認罪道歉,他才好解脫。
直到我撰寫本書之前,近六十年來我和父親都深陷於持續不斷的痛苦、憤怒、罪惡感和羞愧之中,我們被放逐於一段過去的悲慘時光當中。我,被界定為一名受害者;他,被界定為一名罪犯。
由於在本書中,我的父親承認自己的罪行並且對我道歉,我所受的苦難得以洗刷汙點,而其存在也被正視。我感到正義有所伸張,並且得到尊重。我聽見了我需要聽的話語,這些話語釋放出了忿恨、痛苦和傷害。我得以深刻地了解他的心路歷程、創傷與動機,而且也因此,不斷糾纏困擾著我的「為什麼」的這個疑問總算得以解決。我可以放手讓他離開,邁向嶄新人生。
當然,是我為父親寫下了這篇道歉文。但是我得要說,這是一種深度的治療與解脫方法。因為在我這一生,父親一直活在我的心中。我得以轉變對他的想法,將他從一隻巨大的怪獸變為一名辯護者,從一種恐怖的存在變為一名心碎受傷的小男孩。藉由這麼做,我獲得了力量,而他再也無法掌控我。
在這段過程中我還發現,道歉對於我們人類進化的下個階段扮演了多麼關鍵的角色。我們必須為男人開闢一條道路,讓他們完成贖罪這項艱鉅使命,而且男人必須冒著被冠上「男性叛徒」的風險,勇敢地挺身而出,讓他們手下的被害人和他們自己得以解脫。現在,該是救贖的一刻。
†
我等夠了。父親早已過世。他永遠不會對我說這些話了。他不會道歉了。所以我必須想像。在想像之中,我們可以跨越限制、深化敘事、設計不同的結果。
這封信是祈求,也是召喚。我試著讓父親用他的口氣對我說話。雖然我寫出了我需要聽到父親對我說的話,但是我需要挪出空間,讓他經由我說話。
他有許多的過去從未與我分享,所以我也必需要想像出那一切。
透過這封信,我試圖賦予父親意願與語言,跨越界限,說出道歉的話,最終使我獲得自由。
✽✽✽
親愛的伊芙:
寫信給妳非常奇怪。我是從墳墓、過去或是未來寫信給妳呢?我是妳,還是妳...
推薦序
【推薦序1】
獻給等待道歉的性受害者
紀惠容(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在世界各地,許許多多的性受害者,不管他/她有否站出來或仍在黑暗角落舔著自己的傷口,他/她們在等待一個真誠的「道歉」。即便他/她們上法庭、媒體等控訴,想找回真相或正義,甚至咒詛加害者,但那內在心靈最深處,最終渴望的還是加害者真誠的「道歉」。
全球女權鬥士伊芙‧恩斯勒(Eve Ensler)在全球反暴力的貢獻與能量沒有人可以超前,可是,如同許多性受害者一般,伊芙沒等到父親的道歉。記得她五年前來台演講時,整場能量超滿,可是當談到她最遺憾的事實,她垂著眼淚說,「去年父親過世了,但他沒有道歉。」
讓道歉成為全球社會運動
沒想到,今年我到紐約再度造訪她時,她拿了一本《道歉》(The Apology)英文初稿給我,她說,「我不再等待父親的道歉,我決定自己執筆,寫出父親對我的道歉。」我當場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接著,她又說,「我要讓道歉成為一個全球社會運動。」我立刻明白,這不是只是一本書,伊芙還要透過這本書,再次捲起全球的道歉、療癒、和解的行動。她要成立道歉網頁,讓所有性受害者、性加害者都可透過書寫,把渴望的真誠道歉,在網路世界被實現。她也要性加害者透過這本書,覺知他們所造成性受害者的傷害是什麼?召喚他們,願意寫下他們真誠的道歉。
我被她的語言與偉大的願景所懾服,為了終止暴力,伊芙的腦袋從未停止思考,她隨時都在想如何有效讓更多人進來參與,她想的是布局全球、全球策略。從創作、演出「陰道獨白」起,她的任何行動都牽動全球,目前每年有上百個國家、數千個城市,演出「陰道獨白」。接著,她又發起全球「十億人站起來反暴力」行動,累積超過億人次參與行動,這可以說是全球參與數量最多的終止暴力行動。勵馨二十年來,隨著伊芙腳步,幾乎無役不予,也自願成為亞洲區協調人之一。
我知道,伊芙每發起一個行動,都想得很深、很遠,她深知終止暴力,除了女人的串聯之外,男性朋友的參與是重要的,而兩造之間的療癒、和解是終究要面對處理的,此次《道歉》一書開啟了這道門。我當場承諾,勵馨願意成為道歉運動在華文世界的接口與倡議者。
《道歉》一書,伊芙以父親全知觀點,寫了一封長信給自己。她想像父親對她道歉,寫出她一直想聽到的話,完成《道歉》一書。書中,她勇敢、誠實又慈悲的轉化她受到的虐待。她進入了父親兒時的生活,看見潛藏在家中的暴力,崩毀了年幼父親的心靈,最終影響了自己另組成的家庭世代間,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書信中最讓人需要慢慢閱讀的,甚至時而停格、掩書,找到一點空間呼吸,再回來閱讀的是,伊芙寫到了兒時與父親的甜蜜,如何一點一滴的變調至性侵及虐待的始末,而她又如何在身心破碎中努力、勇敢的走出陰影,活出自己。
召喚加害者真誠反省與道歉
透過這封字字血淚的書信,伊芙不但為自己,也為所有受暴者提供一種嶄新的可能,她跳脫法院訴訟的羞辱、訴諸媒體的控訴。伊芙,身為倖存者,她在書寫中,透過理解與釋放,讓自己重獲自由。她誠實又貼切的告解自己與父親的意念與情感,彷彿一場今生來世的陰陽對話,所有的憤怒、悲傷與愛,都在對話中逐漸鬆脫,一個受困心靈終於在真誠告解與道歉儀式中,完成了跨越生死的和解。
我佩服伊芙在反暴力運動,她自身摸索,從亂倫性侵的羞辱中,找到力量與啟示,為自己、為全世界啟開了一扇大門,更親身示範,從譴責、憤怒加害者的作為,到召喚加害者真誠反省與道歉,這是終止性暴力運動的一個大翻轉,具有時代革命性的啟動,誠如,伊芙說的,要讓道歉成為一個全球社會運動,你我都可以有勇氣、誠實和原諒,也可以道歉、療癒,進而和解。
【推薦序2】
「磨塑」孩子與代間的災難
洪素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伊芙‧恩斯勒的《道歉》,以其父親的角度來回顧他自己的一生及試圖描繪他的性暴力何以發生,嘗試找到語彙理解也期望走到和解。在書中父親的童年可看到子女在心理上被父母「消失」所帶來的災難,與禍及下一代的悲劇故事。與「被消失」相反的是「被看見」,而什麼是「被看見」?要「看見」什麼?佛洛依德指出嬰兒之所以可以成長,需要被一個人類同袍(human fellow)所聽到和理解。命運從生命開始的片刻起便左右著人生,挫折、生氣、攻擊、害怕的感覺,將不可避免地出現在每個孩子成長的過程。如果父母或其中一方,既不能忍受焦慮與恐懼的精神痛苦,也無法接受這些情緒的表達方式,那麼嬰兒或小孩可能得自行與他的情緒搏鬥,而與此同時,孩子也就「被消失」在父母的心智世界之中了。更有甚者是父母毫無覺察的將自己無盡的渴望和期待投射至孩子的身上,來「磨塑」孩子,就如本書作者描繪其父親和其父母的關係,作者不只一次在書中強調,父親被其父母親視為「金童」來鍛煉和崇拜,因此,他不再是一個小孩,或不再被允許是一個有各種情緒的人,也就是把孩子當成「東西」,而不是一個有需求和意識的活生生的人,他是「屬於」父母的東西,而不是他自己,他的女兒也就自然的是屬於他的「東西」,如同書中所描述。對作者和父親而言,這都是人性的剝奪,也是靈魂的摧毀,不同的是,作者奮力的理解與修復自己的創傷,而父親至死都未拾起這個機會,或許透過書寫此書,作者也給自己的內在父親有理解他的創傷及施虐行為的機會,因而可以翻轉和內在父親意象的關係,而創造更自由的父女關係。
在一個孩子還沒有機會經驗自己生為人類的情感的複雜度之前,他已經被父母固著嚴苛的期望所禁錮,所以孩子沒有機會「經驗」自己是什麼,而作者的外/祖父母也是類似的在缺乏情感同理和回應的親職養育中成長。當各種生而為人的複雜情感無法被一個照顧者理解和回映,孩子將進入一個莫名無邊的恐懼深淵,因為沒有一個人類同袍作為無邊情緒的褓抱(hold)與涵容(containment)。在此困境中,孩子有許多選擇,例如,切斷與人的關係,發展出假性獨立,因為太害怕而無法去尋找他所需要從照顧者而來的反應,也害怕找不到;或是嘗試以更激烈方式投射,如同用頭去撞一道感覺上的心理磚牆;或是極端的分裂他的好與壞感覺。例如,作者的父母親雖然擁有非凡熱鬧的社交生活,但家庭真實關係卻是極端的疏離,又父親多麼的無法忍受自身不好的感覺,而以控制和指責家人的方式投射出來等等。彷彿看見父親是一個無所不能的菁英鐵漢,卻又不時如受傷野獸般狂吠亂咬,而與此同時,五歲伊芙的熱情映照出父親內在孩童情感真實的需要,於是一個五歲小女孩的身體與情感、一個五十多歲男人的身體與慾望、一個須被愛住於此身卻有著從未被理解的複雜情感的內在小男孩,在父女關係中,這三者流動著激烈炙熱的愛于焉產生,狂野、殘酷與控制/失控的情緒與慾望也相伴隨,於是父女的關係跨越了邊界,父親為了控制而更加的失控,原本他賴以生存的好壞分裂機制延展至極致,所以他的女兒伊芙非死不可,因為唯有她承擔所有惡,他才可以好好的活下來,為了活著,有什麼理由不能如此做呢?若只是純然的惡人,女兒也不須掙扎,但父親內在藏著一個無人知曉卻需要愛的連結的小男孩──藉著五十多歲男人的身體和聰明,所以,無數美好如靈魂伴侶般的緊密相屬,成為女兒逃不出的心靈獄所,或許在身體尚未越界之前,父親的心靈早已越了界,入侵了女兒的靈魂,佔據了她的心靈,就如父親所堅信的,女兒是他的,身體的越界只是再一次證明。
【推薦序1】
獻給等待道歉的性受害者
紀惠容(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在世界各地,許許多多的性受害者,不管他/她有否站出來或仍在黑暗角落舔著自己的傷口,他/她們在等待一個真誠的「道歉」。即便他/她們上法庭、媒體等控訴,想找回真相或正義,甚至咒詛加害者,但那內在心靈最深處,最終渴望的還是加害者真誠的「道歉」。
全球女權鬥士伊芙‧恩斯勒(Eve Ensler)在全球反暴力的貢獻與能量沒有人可以超前,可是,如同許多性受害者一般,伊芙沒等到父親的道歉。記得她五年前來台演講時,整場能量超滿,可是當談到她最遺憾的事實,她垂...
目錄
各界佳評
[推薦序1]獻給等待道歉的性受害者/紀惠容
[推薦序2]「磨塑」孩子與代間的災難/洪素珍
道歉
後記
延伸閱讀
各界佳評
[推薦序1]獻給等待道歉的性受害者/紀惠容
[推薦序2]「磨塑」孩子與代間的災難/洪素珍
道歉
後記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