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13 項符合

空橋上的少年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23 則評論,查看更多評論
 故事的交錯讓我閱讀起來有些困難...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1/01/08
故事的交錯讓我閱讀起來有些困難,整體上我還是很喜歡這本書的故事,一方面在拉達克的相遇,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曼陀羅」,在很久很久以前,我遠征文山社大去上曼陀羅的課程,第一堂課時老師播放了曼陀羅的影片,喇嘛們費盡千辛萬苦用色沙七日製作成的曼陀羅,展示四日,在第五日順著河水流去,一...
空橋上的少年 空橋上的少年

作者:蔡伯鑫 
出版社: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01-16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Readmoo
圖書名稱:空橋上的少年

太勇敢的人,或者太害怕的人,是不會來到這裡的。

真實故事改編,精神科醫師首部直觸人心的長篇小說
獻給在恐懼中徘徊前行的每一個「少年」
「心裡明明覺得可以,就在前面了,就一步的距離而已,但就是做不到。好像有一個黑盒子在那裡,讓人很害怕,可是一旦打開來,裡面很可能什麼都沒有……」

張朋城,一名十七歲的高中生。他的病歷上被這樣寫著——懼學。這些年,他每天上下學的地點是台北某家大醫院的青少年日間病房,一個像是學校的地方。他是那裡永遠的班長。轉眼來到他還能待在病房的最後一年,卻仍然回不了學校。甚至沒人知道,他真的還想回學校嗎?

蔡伯鑫,一名熱愛旅行的年輕醫師。總是符合眾人期待、看似順遂的他,在即將成為主治醫師前夕,決心離職。人生新頁就要展開,他又一次踏上旅程——拉達克,一個與台北全然不同、空氣稀薄的邊境之地。他一路往更高、更遠處走,那些曾經以為明確的答案,竟逐漸產生動搖。

這是關於兩個人的故事,也是關於兩個地方的故事。
他們各自迷失在某處,各自嘗試尋找某個足以免於恐懼的出口。
直到他與他相遇,世界開始翻轉……

書籍特色

★精神科醫師首部雙線長篇小說,結合心理治療與旅行,交織成一個充滿張力又療癒人心的故事。
★真實故事改編,以懼學為出發點,延伸至家庭、校園、醫療,與職場中各種關係議題,探問關於成長與自我認同的困境。
★迷惘度直逼《徬徨少年時》的當代本土之作,獻給每一個在過渡中迷失與不安的靈魂。

圖書評論 -   評分:
 故事的交錯讓我閱讀起來有些困難...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1/01/08
故事的交錯讓我閱讀起來有些困難,整體上我還是很喜歡這本書的故事,一方面在拉達克的相遇,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曼陀羅」,在很久很久以前,我遠征文山社大去上曼陀羅的課程,第一堂課時老師播放了曼陀羅的影片,喇嘛們費盡千辛萬苦用色沙七日製作成的曼陀羅,展示四日,在第五日順著河水流去,一切再重新來過,那個影片讓我很震驚,沒有拍照,沒有留存,就是存在也消散,在書中的故事,這曼陀羅不僅僅是喇嘛製成,每一個觀看的信眾,討論的人都是一起共有的,即便順著水流去,它依舊存在著。

有些甚麼在我心中發芽,只是我現在還無法用言語表達,但對於存在,我確實在慢慢打開我既有的框架,渺小如微塵卻也巨大的存在著。

我很喜歡拉達克的旅程,嚮往著卻也還有著很多的膽怯,尋找自己的旅程,總是很有趣的,我們來這世界其實就是在尋找自己的旅程,沒有消散,存在著,只是沒有意識到,而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就像是拼圖一樣浮現了自己的樣貌,你以為那是全貌,其實還只是冰山一角,隨著時間的推進,有更多的面貌誕生,也有一些面貌退下舞台,存在著,只是聚光燈沒有打在上頭,也因著光影,更顯得立體。

另一段的故事是作者擔任精神科醫師陪伴拒學的孩子的故事,很多的不懂事或不明白,與其強押著給答案,告訴他們應該如何去做,不如讓他們自己去找到自己的答案,為自己選擇,不論好或是不好,其實他們的人生也只有他們自己才能體悟經歷,就像有些傷,非得要自己痛過才知道要避免,你幫他痛是無法讓它成長的。
 個人意見
轉載自TAAZE 讀冊生活  較差  2020/09/12
整本書呈現ㄧ種欲言又止,充滿著不知道的緩慢節奏,雖然寫實但令人不耐。
 前幾天剛好有一個很長的空檔,讓...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0/03/05
前幾天剛好有一個很長的空檔,讓我能把這本小說看完。
感恩我擁有這麼一個連續無干擾的時段,在讀著本書單數章節(拉達克之旅)與雙數章節(青少年精神科日間病房記錄)的來回游移間,愈來愈讓我感覺,不是在看書,而是溶在一種旋律與節奏裡,因著作者在單數銜接到雙數章節間隱約擺設的共通、關連性、最後的相交,以及一章是印度壯闊奇幻的景象、簡單卻饒富深意的對談,下一章又跳到我們身邊常見的台味對話與角色、家庭與青少年所面對的問題,讓我不禁連結到:我在內心世界與表相生活之間的擺盪,以及這個世界在二元之間的移動。那種動態,像是跟本書一塊兒映照著。

很難寫一篇完整的讀後心得,就把特別有感覺的幾點摘要紀錄下來吧~
■ 沒有指標的嘛呢(意為珍寶)牆:沒有指標,但看到它就知道你在路上了,沿著它走總會抵達某個地方──像我們內在的導向系統。
■ 前往喇嘛玉如的路上,車上電子鐘顯示10:00……10:37……:59……:00……13:12……13:44……14:09……14:21:用數字鐘卻反而給人明顯的時鐘指針轉動的感覺。看似一直往前行,其實終將回歸零點。
■ 對曼陀羅的觀察,構成完成此曼陀羅的一部份;觀者,也在「之間」。
■ 達瓦說的:「曼陀羅就是最好的地方」、「剛好就是最好」──如同楊定一博士說,一切都是剛剛好,都是完美。
■ 「真的想要來我們醫院,還是只是想離開?」「我強迫自己停下來。我在做什麼?我究竟想要去哪?」「電腦螢幕上1 . I指標原地跳動,後方一片空白」──像是沒有終點的一直轉嗎?然而,作者說「這就是道路」「在你不斷尋找你是誰的過程中,那就已經是你了」。
■ 其他許多就請大家自己看書體會囉!

最後,也感恩世界上有這樣一個「青少年日間病房」,讓需要的孩子有這麼溫暖的地方可以待。台灣有愛!
 這本書用兩個交錯的故事說著一個...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0/02/22
這本書用兩個交錯的故事說著一個關於尋找的故事。時空交錯,但同樣握著未知,然後往前走。沒有絕對完美的計畫,也沒有任何的預期。在旅行中,在醫院和朋城的治療中,用生命相伴著生命的故事就此展開。

翻開空橋上的少年,第一篇,以輕鬆的心情享受關於拉達克的溫度、拉達克的景色、拉達克的氣味和關於拉達克的一切的聲音,身歷其境之中。從旁觀看著蔡伯鑫走著遇到卓瑪,安頓行囊,再出發探險,我好像在看電影。但漸漸的,時空藉由主角的腦海跳躍到台北的醫院,才發現看似外表灑脫的出走之旅,內心其實有憂慮跟放不下的事。我內心一震,這不正是常常看似平靜的我內心也常上演各式各樣的小劇場的狀態嗎。原來,我們都一樣。

冒險必經迷路。對,我也是個常迷路方向感極差的人。人家說,迷路的風景更美,我可沒那麼心胸廣大。作者在拉達克迷路經歷真實的寫出凡遇上了迷路,當下必有重複回想、確認的迷惑心情。但不繼續走就就更沒有機會找到對的方向。是否也正呼應著「出走,是為了找到出口」。經上說:「尋找,就尋見。」但也是需要一點勇敢,才有往前的勇氣。不然早也回頭走回原來的地方,也到不了陽旦村了。

在旅途中遇到的人,彼此的生命因此互相影響著。自己的時間,也是他人的時間。主角聽著德吉說著關於家庭的故事,一張張德吉用青春,用生命留下的幸福時刻。讀到這裡,心中莫名的對德吉感到欽佩,但也在德吉的分享故事得同時感覺到一絲絲的寂寞。主角與德吉的互動,好似把籠罩在德吉身上寂寞的陰影,像是隨著光線而改變。當有人需要你時,寂寞就結束了。
世界的美好在於,既使自己內在多麽不安,當你抬頭看到那靜謐的星空,那些黑暗裡的光,真實的美好就不可能忘記。

旅行首要之事就是,既使知道自己會有迷路的可能,但你還是要自己決定要往哪裡走。繼續的帶著坎坷不安去經歷,雖然不容易,但也沒那麼困難。我們彼此從同一個時間過來,也回去同一個地方。這就是萬物相連的意義,也是曼陀羅。
 空橋這個名詞很有意思,何謂空橋...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0/01/21
空橋這個名詞很有意思,何謂空橋,是在空中的橋樑嗎?還是架空的橋呢?那到底是不是橋呢?這個橋可以通到哪邊去呢?就像是伯鑫跟朋城一樣,站在這座橋上面不知道會通到哪裡去。就像這個世代的人一樣,好像很有目標的在行走,但是連下一步是哪裡都不知道。
整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趟旅程一樣,一開始的惶恐跟些微的焦慮,不知道自己做的決定是不是對的。到旅途中間開始習慣這個國家的步調,開始流連忘返於大街小巷,開始熟悉這城市的節奏,直到要離去時的惆悵,好像是離開故鄉一樣的不捨。讀書的時候也是一樣,從一開始不熟悉閱讀節奏的按耐不住,不清楚一章節一章節的跳躍,不明白到底伯鑫是在哪個城市或是哪個職位,到熟悉了醫院的步調節奏,跟患者漸漸的有更多的互動;在拉達克漸漸地可以放鬆,可以用更開放的心去探索城市、廟宇以及曼陀羅,最後則是要離開醫院前的對話;以及要離開拉達克前,在貝圖寺的最後一日。
在這兩段故事中,伯鑫扮演兩個衝突的角色,病人或是其他護理師眼中應該要是全知的醫生,以及在拉達克迷路、自己認知到的無知的旅人。我們何嘗不是在擔任各種不同的角色呢?在家庭裡的女兒、兒子、兄長、姊姊、母親、父親,在公司裡面搖身一變成為主管、部屬,在外面也可能變成學生、教練、朋友…但,你還是你,不會因為稱呼改變了,就會變得全能或是無知;不會因為面對的是不一樣的人,就需要戴上不一樣的面具,需要變成另一個的人,需要突然知道不曾知道的事實。
最喜歡的部分是在貝圖寺跟喇嘛的對話,關於曼陀羅本質的各種探索,以及最後對於存在主義的探討。就這樣讓美麗的曼陀羅流進河裡是可惜嗎?還是讓牠回歸自然呢?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讓他回到河裡,這曼陀羅就等於是沒有完成了。很諷刺吧?要把一個事物完成的最後一步,必須要將它毀掉。雖然感覺這中間的創造都試圖勞無功的,過程這件事情不就是最重要的嗎?在創作的過程中所學習到以及得到的經驗,都會幫助下一次的創作。就像旅程一樣。
「我們每個人都帶著別人的話在身上啊。沒有人,能是孤單一個人的,只要有那麼一點機會能被聽見的話。」─P.447
 《空橋上的少年》一書讀來親切莫...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0/01/20
《空橋上的少年》一書讀來親切莫名。去過兩回藏地,一是在尼泊爾的藏民流亡村,因此明白國界與戰爭。二是在四川甘孜,於是明白天高山荒地遠。在流亡村的佛學院,一位親近的小喇嘛為我起了個藏名,也叫 Dawa。

書裡最喜歡的一句話是「我們相信的,我們不相信的,都在一起。那很好。那就是佛」。認為最重要的一句話是「內與外的界線並不是那麼明確,我們總是在各個宇宙相即之間」。兩句話恰恰都在描述世事的混沌不清:點出無常即常,並歌頌之。

我想這是一本描述過渡時期的書。所謂過渡時期絕對是個時代的名詞,不知是何時起,人類的生命周期開始被分割。國中是一段,大學是一段,然後工作,基層一段,科長一段,一段一段地爬。爬不過去就留下來,就是停滯。段落之間緊緊相鄰,掉出去猶如失重,是件危險的事。

這個看法,或說成見,讓階段與階段間,不論出於自願或非自願所產出的,不受框架的一段時間,顯得珍貴。這段時間的我們無所憑依,但才終於能得到更多空間,好好梳理自己,省視百種生命的可能。

故事中的兩者即是如此,都是在他們各自生命階段間的過渡。但一者為醫,一者為病;一者自願,一者受迫;兩兩相對,故事交錯排列,但緊緊連結。

一段故事中,旅者明白即便迷失,但也還是在路上,自我的存在恆然不滅。另一段中,傷者終於能夠正視自己的傷口,傷即是我我即是傷,不能割捨,只能共存。兩方在過渡中所收穫的美好領悟,也只能由這些生命中的插曲尋得,無從計畫。『過渡』於是在此書裡終於能自汙名中掙脫。

體制內或外何妨。領導自己的人生,或在命運之河裡浮游,又哪有孰勝孰負?我們總在路上,總在之間,總在移動。
 《空橋的少年》是以一個精神科醫...
轉載自博客來  尚可  2020/01/20
《空橋的少年》是以一個精神科醫師的人生旅程,一方面他自己的印度之旅,另一方面,他換工作從醫院到一個青少年精神病院,這兩個地方有相似之處,印度這邊是兩個種族相爭後喘息的自由之地,後者是在空橋掙扎的青少年盡力走向「正常」社會的過渡之地。當在讀這部小說腦海中就想到《當尼采哭泣》一開始的一段話:「有些人無法解開他們本身的枷鎖,然而卻可以救贖他們的朋友。」我感覺蔡醫師對他的人生也是有點迷茫,誰不是有時面對的人生有疑問?有時在面對他的病人也啞口無言,蔡醫師定位他自己是「好奇的旅人」,所有他旅程中遇到的人事物都有啟迪的作用。在台灣,蔡醫師工作上遇到的青少年,就像空橋之外的青少年,也是有愛情的苦惱,課業的煩惱,還有各式各樣的人際關係糾葛,只是他們更用力地過他們的日子,例如朋城自嘲他應該是人如其名「鵬程萬里」的青少年,可是,卻在永遠畢不了業的學校,當永遠的班長,而且,把他留在空橋上的是他周圍的大人,不容他置喙,還好他遇見了蔡醫師,我相信他們成為彼此的「嘛呢牆」,繼續在他們的人生旅程指引方向,謝謝蔡醫師也完成文字的「曼陀羅」,空橋的少年也在其中,最後希望拉達克的自由之地能擴大到全世界,沒有人待在空橋上,這就是小說的魔力,易使人有做白日夢的傾向。
 穿越大西洋的班機上、在一萬公尺...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0/01/19
穿越大西洋的班機上、在一萬公尺的高空讀完了「空橋上的少年」。在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飛行時間裡,我彷彿隨著作者歷經了9天的拉達克旅行、和少年勇敢跨越恐懼的生命之旅。

除了是小說,它也是一份具有文學性的心理治療筆記,看到後來眼淚掉個不停,因為裡面的生命經驗、情感、人物所面對的巨大艱難都是完完全全真實存在過的(本書改編自真實故事)。另一方面,作者將他對於心理治療的理解,連結了人物們的歷程,用象徵的手法表現出來,也頗具教育意義。(這部份我無法用文字很精準表達,去看書就知道了。)

謝謝朋城,同意讓我們看到這個故事。
謝謝作者,把它寫出來了,透過二創的註解賦予一創更完整的意義&更廣泛的影響力。

好的治療者是不是就像一個好的創作者,把原本就存在的獨特寶貴素材,真誠而適當地擺放,力量就有可能出得來了?在過程中,治療者是在外面,也在裡面。
 ★這本書很棒的是,某種程度上反...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0/01/18
★這本書很棒的是,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我們年輕世代所處的世界,徬徨,不知所措,想逃離,但能逃到哪兒去!? 每個選擇都是不確定與掙扎,因為沒有標準答案。而在尋找自己的道路上,或許這個故事可以成為一種借鏡,能夠陪伴不管是覺得自己要掉進洞裡的,或在迷宮裡徘徊的人……找到勇氣。——Yingchun Yeh(31歲,雜食書蟲)
 每年都需要來一次長途旅行的我,...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0/01/17
每年都需要來一次長途旅行的我,當看到這本空橋上的少年的書介的第一個關鍵字:「壯遊」,雖說小說這種形式一向不是我的菜,卻還是忍不住被吸引了。

故事開端於蔡醫師的印度之旅啟程,一趟為了摸索出一個有關職涯的答案而出發的旅行。然後與他在台灣的精神科工作環境中最主要的一位病人「朋城」的故事交織發展。

印度台灣、彼時此時、30歲精神科醫師蔡伯鑫的有意識的探詢、17歲卻已在青少年精神科病房待了四年的朋城的身不由己的茫然,兩段截然不同的故事與時空持續交錯,卻都藉由文字緩慢的鋪陳、細膩的描述,逐漸直指同一件事:

生命是公平的,無論你是醫者或所謂的病人,我們都無可避免地會在某個時間點被生命點名,踏上一段追尋的旅程。

追尋什麼?很難說,每個人在不同生命階段都有自己在該面對的課題。他不因為你是否已抵達人生某個階段、取得某些title,就放過你。

我想到,每次踏上旅程最期待的,其實都不是看到什麼美景。美景都是「外面的事」,當然,「外面的事」永遠都在那裡,刺激著我們,無可避免,但到頭來最重要的,是這些「外面的事」跟自己產生的化學反應。

漸漸地我們會發現,旅行的意義甚至跟「旅行」不再那麼相關,重點是那個「在路上」的狀態。人可以即使不離開熟悉的地方,但也處在「在路上」的狀態。

一旦「上路了」,踏上了旅程,那就是走向一次未知,每次的未知都是再一次藉由外在世界刺激自己、跟自己的深層對話。

隨著故事時序不斷推進,我們逐漸看到蔡醫師與朋城的路程慢慢撥雲見日,或許許多疑問不會立刻解開、會持續存在,但就如同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

「在你不斷尋找你是誰的過程中,那就已經是你了。」

我很喜歡作者總是細緻地書寫場景中的細碎片段,緩緩地引人重回並沈浸於每個當下。不斷交錯兩段時空的敘事方法,在我看來則是巧妙地讓讀者在每次又要陷入故事中時,可以一次次再醒覺,最終意識到,就算是截然不同的靈魂的追尋,到頭來,我們都只是在尋找自己。

這本書我想推薦給靈魂曾經徬徨、正在徬徨、或永遠都期待探索更多未知的你。

我不能保證你能看到與自己相似的人生經歷,可是在某些時刻,你一定會會與故事中的人碰撞出專屬於你的靈光、獨一無二的火花。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世界已經回不去了,學會放棄才有轉機
作者:澤圓
出版社: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6-01
66折: $ 218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倖存之家
作者:安.派契特
出版社:寂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01-01
66折: $ 317 
TAAZE 讀冊生活 - 今日66折
自組ETF邊上班邊賺錢:工學博士教你降低持股成本,實現逢低買進,每月收入穩定,投資報酬率破10%
作者:吳宜勲
出版社:財經傳訊
出版日期:2023-09-28
66折: $ 250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在紙船中入眠(上)
作者:八田 てき
出版社:尖端
出版日期:2024-12-10
$ 204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墮落家族論(上)
作者:鶴亀まよ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2-04
$ 136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BLUE LOCK藍色監獄-EPISODE 凪- (首刷限定版) 05
作者:金城宗幸/三宮宏太/ノ村優介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2-27
$ 170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共譜泡沫戀曲 (首刷限定版) 03
作者:ゆあま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1-31
$ 153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日語系統學習法(N5)
作者:Akira
出版社:大和日語教室
出版日期:2025-01-01
$ 400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ASD與ADHD共病的教養祕訣
作者:王意中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4-12-24
$ 276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國小翰林小無敵自修社會六下{113學年}
作者:翰林編輯
出版社: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19
$ 312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