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11 項符合

死亡與生命手記:關於愛、失落、存在的意義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7 則評論,查看更多評論
 非常真實刻骨銘心的人生故事 ...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2/03/20
非常真實刻骨銘心的人生故事 再堅強的心靈、再厚實的學識 終究面對摯愛逝去時,還是脆弱如同大眾 我看完書之後,上網找到了作者的信箱,寫了一封信,告訴作者,他的書有多麼鼓舞我的心靈,也希望他知道,他跟伴侶用文字,記錄了人生最後一段相處的時光,是多麼感人和令人欣羨。兩天後,九...
死亡與生命手記:關於愛、失落、存在的意義 死亡與生命手記:關於愛、失落、存在的意義

作者:歐文.亞隆瑪莉蓮.亞隆 / 譯者:鄧伯宸 
出版社: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05-01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TAAZE 讀冊生活
圖書名稱:死亡與生命手記:關於愛、失落、存在的意義



★以夫妻雙人、雙重視角觀點,探討失去親密伴侶的悲傷,以及自身不可避免的死亡,是一部以創新手法探討死亡與悲傷的作品。
★存在心理治療大師及哀傷輔導權威卸下面具,以最誠實的聲音,向大眾陳述面臨伴侶死亡的心路歷程,震撼而感人。任何擁有親密伴侶者,以及安寧療護、哀傷輔導、心理治療專業助人者,此書皆為必讀經典。

「我始終守著她,數到她的最後一口呼吸。還有那最後一吻,
在她冰冷的頰上──那才是真正道別的時刻。」

悲傷,是我們為敢愛所付出的代價
當結縭超過六十載的伴侶將離你而去時,你怎麼辦?

歐文.亞隆,存在心理治療大師,以治療死亡焦慮著稱,卻在得知愛妻瑪莉蓮罹患癌症、來日不多的當下,也一時無法承受,萌生隨她而去的念頭。

「我們應該合寫一本書。」瑪莉蓮鄭重其事地對丈夫說:「把我們所面對的困難記錄下來,對其他遇到類似狀況的人來說,或許會有點用處。」

在歐文‧亞隆的治療經驗中,人活得越充實,面對死亡就越坦然。但末期病痛日復一日的折磨、丟下伴侶的錐心之痛,不論是要走的人,或留下的人,都難以釋懷。最後瑪莉蓮選擇合法輔助自殺,他更是震驚又害怕,不願放手。

當治療師成了當事人,該如何與絕望相抗?又該如何有意義地活至最後一刻?
本書是亞隆夫妻獻給對方的最後禮物,是大師親身示範喪偶、孤獨和哀悼的心路歷程,更是對芸芸眾生的終極關懷——希望以真摯的記錄和覺察,為受苦的人們帶來一絲撫慰。

作者簡介:

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 MD, 1931-)
一九三一年六月十三日生於美國華盛頓特區,是美國當代精神醫學大師級人物,也是造詣高深的心理治療思想家。他將以人際關係為基礎的心理治療理論發揚光大,成為美國團體治療的當代權威,並將存在主義哲學融入心理治療之中,開創了風格獨特、也啟發無數人的治療思想。

曾任教於美國史丹佛大學,目前是該校榮譽退休教授。他的著作極受重視,其中《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存在心理治療》為心理治療的經典教科書,而一部部散文與小說,包括《日漸親近》、《生命的禮物》、《凝視太陽》、《愛情劊子手》、《診療椅上的謊言》、《當尼采哭泣》、《叔本華的眼淚》、《斯賓諾莎問題》、《一日浮生》等,均是全球暢銷之作。妻子瑪莉蓮病逝之前,兩人合著《死亡與生命手記》。

瑪莉蓮.亞隆(Marilyn Yalom PhD, 1932-2019)
瑪莉蓮.亞隆成長於華盛頓特區,曾就讀衛斯理學院、索邦大學、哈佛大學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她與精神醫學大師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結縭65年,育有四個孩子,並有孫兒女八人。她曾擔任法語系教授、比較文學教授,也曾擔任女性研究機構的講座教授,是廣受歡迎的巡迴講座演講人,在文學與女性史領域著作等身,並曾獲頒法國政府的教育文化勳章。瑪莉蓮.亞隆亦為美國史丹福大學「女性與性別研究所」資深研究者。

作品有《太太的歷史》(心靈工坊)、《血誓姊妹:女性回憶中的法國大革命》(Blood Sisters: French Revolution in Women's Memory)、《母道、死亡與瘋狂的文學》(Maternity, Mortality, and the Literature of Madness)、《乳房的歷史》(先覺)等,其中《乳房的歷史》譯為十種語言,中文版獲選二○○○年「中國時報」開卷版、「聯合報」讀書人版、明日報等最佳書獎。

二○一九年年初瑪麗蓮檢查出罹患多發性骨髓瘤,歷經化療、免疫球蛋白療法皆無效後,於二○一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在家人陪伴下於加州家中去世,享年87歲。病逝前與丈夫歐文合著《死亡與生命手記》。

譯者簡介:

鄧伯宸
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報社編輯、編譯、主筆、副總編輯、總經理,為資深媒體工作者,曾獲中國時報時報文學獎附設胡適百歲誕辰紀念徵文優等獎,現專事譯作。譯有《影子大地》、《鄂圖曼帝國三部曲1300-1923》、《哭泣的橄欖樹》(立緒)、《改變大腦的靈性力量》、《一日浮生》、《寫,在燦爛的春天》(心靈工坊)等作品。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歐文.亞隆以出奇的坦白及勇氣,分享了他人生中最艱難的經歷:痛失愛妻,以及青少年以來的忠實伴侶。兩人結伴終身,包括共同執筆這本書,他們分享了一幅令人難忘的喪偶畫面──害怕、痛苦、抗拒,以及忍痛接受。但除了喪妻之痛之外,這本書還給了我們更多的東西──一則雋永絕美的愛情故事。令我低迴,長在心頭。
──蘿蕊・葛利布(Lori Gottlieb),暢銷書《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作者

匯集無比的勇氣,亞隆夫婦共同執筆寫下了他們感情上與道德上的彼此照應。《死亡與生命手記》是亞隆夫婦終生追求生活與死亡藝術的結晶,足以...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15
揮別化療,以及希望

十月

要跟M醫師深入討論結束治療的日子,雖然令我害怕,但終究來了。M醫師依照約定時間準時到達,親切回答了我們許多問題,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我問,為什麼瑪莉蓮對治療沒有反應?許多我們認識或耳聞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卻都存活數年、數十年之久。只見她神色沉重回道,罹患這個病的人,為什麼有些治療無效,又或如瑪莉蓮,為什麼會經歷如此毒性的副作用,致使治療無法進行,醫學沒有答案。
然後,瑪莉蓮插進來問到,絲毫不見懼色:「我還有多少日子?您認為我還能活多久?」
我大吃一驚,覺得對M醫師...
顯示全部內容
推薦序
【推薦序一】悲傷與愛並存的真實故事
曹中瑋
(資深諮商心理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退休副教授)

撰寫本文時,國內正遭逢嚴重火車意外事件,四十九位寶貴的生命無預警地離開人世,沉重和悲痛的情緒籠罩著我。更深刻的體會:
面對死亡,不論是自己或是身邊所愛的人,都是人生最難參透的功課。

年輕時,總覺得完全沒有預期的突然死去,不用經歷到病痛折磨和離開親人的痛苦,是個不錯的死法。然隨著年齡的增長,真正思考生命、活著和死亡的議題,才體會那只是我逃避面對死亡的一種想法。

尤其,突如其來的離世,...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我們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所畢業後,我修完了精神醫學科住院醫師的實習,瑪莉蓮則取得比較文學(法國與德國)的博士學位,我們各自開展自己的學術生涯。我們互為彼此作品的第一個讀者及編輯。在我的第一部著作,一本有關團體治療的教科書完成後,美國洛克斐勒基金會位在義大利的貝拉喬寫作中心(Bellagio Writing Center)給了我一筆寫作獎助金,讓我得以進行下一本書:《愛情劊子手》(Love’s Executioner)。在我們抵達後不久,瑪莉蓮跟我聊到她很有興致想寫一本書,是講述女性對法國革命的回憶,我也認為她所收集的資料已經相當充實...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各界讚譽
【推薦序一】悲傷與愛並存的真實故事/曹中瑋
【推薦序二】必須親身經歷的生死功課/朱全斌
【推薦序三】鶼鰈情深談老、病、死/賴其萬
前言

1. 保命盒子
2. 臥床病人
3. 覺察無常
4. 為什麼沒去住安養院?
5. 決定退休的一刻
6. 挫折與希望
7. 重溫《凝視太陽》
8. 死的到底是誰?
9. 面對結局
10. 考慮醫助自殺
11. 倒數計時星期四
12. 喜出望外
13. 現在你知道了
14. 死刑
15. 揮別化療,以及希望
16. 從緩和照護到安寧病院
17. 安寧病院
18. 安慰人的幻想
19. 法文書
20. 終點將至
21. 死亡來...
顯示全部內容
圖書評論 -   評分:
 非常真實刻骨銘心的人生故事 ...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2/03/20
非常真實刻骨銘心的人生故事
再堅強的心靈、再厚實的學識
終究面對摯愛逝去時,還是脆弱如同大眾

我看完書之後,上網找到了作者的信箱,寫了一封信,告訴作者,他的書有多麼鼓舞我的心靈,也希望他知道,他跟伴侶用文字,記錄了人生最後一段相處的時光,是多麼感人和令人欣羨。兩天後,九十歲的作者回了信,感謝我們喜愛他的著作,也感激自己對世界還有一些貢獻。
我們都會面臨悲愴,但透過閱讀他人的故事,可以讓我變得更加強壯。
 活得越充實,死得就越坦然。 ...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1/12/17
活得越充實,死得就越坦然。

歐文,88歲,胸口最近剛裝了心律調節器,正在考慮從心理治療師的工作上退休;瑪莉蓮,87歲,歐文的妻子,罹患多發性骨髓瘤,只剩下幾個月的生命,正在接受化療、考慮安寧照護。一個是存在心理治療的大師,一個是女性主義文學的舵手,兩人結髮65年,一生相知相愛,現在正面臨著死亡,面臨著分離,面對著人生最後、最重的一門課。

兩個老人一起跳著最後的生命之舞,其中一人將先優雅離場,獨留另一人面對哀傷、孤寂和自己的死亡……他們將這支舞蹈獻給眾人,就如他們一生努力從事的教學和寫作所帶給人們的啟發一樣:該如何有尊嚴的面對老化和死亡?如何面對喪親的悲傷?人,在臨終旅途上,仍可以活得有意義嗎?


每次讀亞隆的作品就會在我心中掀起漣漪,彷彿我們倆正透過書本進行對話和治療,而這次看見的歐文·亞隆,顯得更加蒼老了,也讓人心生不捨。「有一天他也會走」,這是一個再明顯不過的事實,屆時他以及瑪莉蓮仍會存在於作品中,不斷掀起漣漪,每個世代的人都有機會透過文字和他們相遇。他們是健康的老化,很幸運而平靜的接受死亡的到來,能夠維持尊嚴,做出自主的選擇,有充足的社會資源可以運用,但就如書中反覆提出的擔憂:害怕死亡的過程、不怕死而是害怕失智……在人類可以活得那麼久的時代,死亡也變得不再容易,老化過程中要面對的問題也更加複雜。這是一個人人都會面對、都該關心的問題,亞隆夫婦上了很好的一課,我們將如何接著上這門永恆的課?
 從<凝視太陽>到這...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1/10/24
從<凝視太陽>到這本最新的著作,亞隆大師在心理學與死亡恐懼的見解上,總是令我邊看邊讚嘆不已。這本書我感覺像是<凝視太陽>的「實踐」,大師從理論到真正實際面對深刻的死亡恐懼,相信這兩本書,對於難以接受死亡、離別、無常的人都會有莫大的助益。
 咱們的傳統文化是很避諱談生離死...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21/10/02
咱們的傳統文化是很避諱談生離死別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是用「和上帝喝咖啡」這種隱晦的詞來代替死亡,連4號都無辜的因為諧音而變得不吉利,但感覺老外就泰然處之,雖不至於侃侃而談,至少能真誠面對;這對老夫妻,先生88歲,是存在心理治療大師,以治療死亡焦慮著稱;太太87歲,是女性主義權威、法文教授,都是學識淵博、著作等身、在學術界具有崇高地位的典範;有4個孩子,8個孫子女,幸福和樂,直到太太罹患癌症不久於人世,夫妻倆決定透過共同創作寫書一起走完最後這段路。

很多人談生死,談的是人們「想像中」的生死,而這對老夫妻則是真實的經歷了癌症、化療、痛苦、無效;再試各式療法、又痛苦、無效之後,眼看87歲已是高齡,一生活得足已,最後選擇了在加州是合法的俗稱「安樂死」來結束這段歷程,可想而知這是多麼痛苦的決定,先生極度不捨,但太太執意為之,沒有爭執,只有相愛的體諒~
 對許多人來說,死亡本身就是件遙...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1/09/20
對許多人來說,死亡本身就是件遙遠的事情。但是在這場世紀疫情之下,死亡卻又以異常的距離,貼近於我們每一個人。

這本美國當代精神醫學大師歐文亞隆,與妻瑪莉蓮共同撰寫的《死亡與生命手記:關於愛、失落、存在的意義》的出現,或許正是療癒大眾再好不過的禮物。

隨著妻子瑪莉蓮(Marilyn Yalom)罹患多發性骨髓瘤癌症,接受化療,免疫蛋白療法等,都對於病症沒有明顯地療效。期間伴隨嘔吐、疲憊,引發中風等嚴重副作用。

生命即將走到終點的她,也冷靜地與醫生討論醫助自殺的過程。未來恐怕不能再承受過多的病痛與副作用的她,於是向歐文提議兩人一起合寫一本書。一人一篇章,直到妻子的離世,歐文獨自完成整本書。

【臨近生命的終點,你會想記錄些什麼?】

《死亡與生命手記》記錄下結縭60多年的夫妻,歐文是如何面對妻子即將離世的內在真實想法與情緒。以及,在臨終照護中,歐文也不斷地在覺察自身夢境,背後的意義。

妻子離世之後,他得習慣自己生活。雖然每每看到、想到妻子也會開心的事情,他就忍不住想叫妻子過來看,停頓半秒後,又再度記起妻子已經離世的事實。從原先在葬禮上的麻木、恍惚情緒,歐文逐漸感受到強烈的悲傷與失落。

在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能夠感受歐文與妻子間的愛意,是非常深刻的。隨著書中的時間遞進,瑪莉蓮也終將離世,是悲傷且沉重的。

跟隨歐文的視角與深度的內在覺察,能夠感受到雖然身為存在心理治療大師的他,依然有面對生命的懷疑與脆弱。

#看更多,請至IG帳號vickyho_onpostit
 這個男人。從小只會唸書、拚命唸...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1/06/29
這個男人。從小只會唸書、拚命唸書,立志要考上第一志願的醫學院。考上醫學院的人不多,但是身為猶太後裔只能佔總錄取率的5%,更如鳳毛麟角了。這一切背後的強烈動機,為的是要能夠匹配一位衛斯理、哈佛的才女。

他兩樣都辦到了。

這個男人與這個女人相遇、相知、相惜超過一甲子,受到她文學造詣的影響,從一個教科書作者、一躍成為跨界的文哲心理小說的個中翹楚。

他的教科書我視為圭臬、他的心理小說我每本必讀。

在這個女人即將離開人間的八個月期間,叮嚀甚至堅持兩人每個月輪翻各寫一篇文章,紀錄面臨死亡的種種恐懼,留給周圍的人一份日後的參考架構。

歐文·亞隆,這類男人,有。
瑪莉蓮·亞龍,這類女人,少。
 這本書是歐老的妻子瑪莉蓮在癌末...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1/06/13
這本書是歐老的妻子瑪莉蓮在癌末時提議與歐老再共寫一本書,一人撰寫一篇接力完成。書中完整呈現亞隆一家人如何面臨瑪莉蓮癌末的治療與照護、瑪莉蓮自述生命即將告終的心情、夫妻從15歲相識以來的深情與摯愛、癌末安寧照護與醫助自殺的過程、跟親友好好告別的安排、歐老如何一步步面對愛妻即將辭世與離世後陷入巨大哀傷、所有身後事的安排……。

米蘭·昆德拉:「死亡最可怕的不是失去未來,#而是失去過去。事實上,#遺忘本身便是一種不斷在生命中上演的死亡形式。」

歐老在《凝視太陽》一書中引用了米蘭昆德拉的話,卻也一路鋪排了這本書的重點。他無法自與瑪莉蓮共有的過去,卻只存留在他一人腦海的悲傷中解離,他這一生的摯友知交再也無法與他共鳴相守,而他必得接受生命中曾經有的件件樁樁,都將以遺忘的形式消散在風中。

我一直喜歡歐老的文采,很有溫度的文字,即使是寫個案紀錄,也能寫出一種凝視生命深度的格局。有位在歐老後期的個案,悲傷於歐老曾問診她卻又不記得她,覺得自己一直是被生命關係人遺忘,是此個案提醒歐老自己年事已大,再也無法給出過往的療癒品質,決定不再接長期的個案,在個案即將離去前,歐老坦承自己的無能為力。之後,個案回信告訴歐老,『歐老給出了非純粹個案與諮商師的療癒品質,歐老的坦承,讓她知道,「縱使知道我們錯了(身而為人),#卻可以把人做好,#出之以真誠及好心。」』

我們常常蹲踞在職能與角色的神聖不可犯,忘記了我們也單純是個人,人總會犯錯,犯錯了也不需掩飾。持續耕耘生而為人的品質,在真誠與心善中站穩自己。

歐老後來漸漸從巨大心理陰霾中走出的關鍵,其實是自己過往的作品療癒了自己。他開始在失眠的夜裡一一展讀自己的作品,驚訝於書中許多段落與文字,甚至是虛構的小說主角,都在許多年後的此刻,承接了他不被認知的悲傷失落反應,他藉著自己的文字救贖了他自己。

閱讀此書時,不時被歐老愛妻的深情觸動,從15歲的初戀,守成了永恆愛戀的詩篇,相守一生的婚姻傳說,由歐老與瑪莉蓮親自演繹,實在是太不容易。也因此,書的一開頭,寫著「#悲傷,#是我們為敢愛所付出的代價。」清楚銘記著歐老對於愛妻離世的依依不捨。

書中有一段話:「#宇宙中的每一個存在都可以看作是兩大永恆黑暗——#生前與死後——#之間的一隙微光。」沙特在自傳中也曾寫道:「清楚知道自己的最後心跳將永遠銘刻在我最後一頁的作品上,死亡,只能帶走一個死人而已。」

我們雖只是浩瀚宇宙間的一隙微光,能證明我們曾經存在的,或也只有子女知交,但在這存續間的每一刻,知道自己無有悔憾,於是當生命之火即將殞滅前,我們當如尼采所說,死得其時。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三國笑史8:強人孫權爭天下!
作者:林明鋒編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03-25
66折: $ 185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幫新手爸媽解決孩子洗澡、睡覺時耍賴的繪本書(共二冊)
作者:黛比.格里奧里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5-28
66折: $ 370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
作者:曾家麒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3-05-25
66折: $ 185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夢、進化與價值完成有聲書第1輯
作者:許添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5-01-06
66折: $ 581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黃仁勳傳:輝達創辦人如何打造全球最搶手的晶片
作者:史帝芬.維特 (Stephen Witt)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5-01-20
$ 395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請注視深夜裡的我  特典版
作者:Luria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0-16
$ 153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自學日語 看完這本就能說:專為華人設計的日語教材,50音+筆順+單字+文法+會話一次學會!(附QR CODE音檔)
作者:許心瀠
出版社:語研學院
出版日期:2020-12-10
$ 374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棋盤上的獵戶座 02
作者:新川直司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2-28
$ 94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綱綱好的堅持【熱血限量親簽版】
$ 355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不在意,更能隨心所欲
作者:何權峰
出版社: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22
$ 266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老獅說教你用短影音賺大錢:38案例分析X38應用策略,千萬教練帶你從無名小白變身業績王
作者:老獅說Lion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5-01-19
$ 315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