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在線性思考的限制下,文字的使用經常一成不變,連帶讓心靈療癒的工作失去了創造力與彈性。但從表達性藝術治療的觀點,跳脫線性框架,才能讓身心修復更進一步。
本書的兩位作者──瑪戈.尼爾與莎莉.阿特金斯──同為表達性藝術治療的代表人物,他們承襲了感知互動取向創始人保羅.尼爾(Paolo J. Knill)的觀點,提倡以詩意創作來突破僵固思維,並在書中以自身詩歌創作為例,實證寫詩帶來的自我修復效果。
這是第一本探討表達性藝術工作中詩歌創作的書,呈現如何用詩歌來強化復原力,並整合不同藝術形式來提升生活品質。閱讀本書,你會發現寫詩有「遠離中心」的特質,讓人在專注於創作的當下轉移注意力,感受平靜。書中也借鑑德國詩人朵敏創造的「儘管如此……」概念──儘管苦難當前,透過寫詩,我們仍能看到生命的其他出口。
全書闡述了表達性藝術的理論、方式與步驟,對於使用表達性藝術於治療或教育輔導的專業工作者來說,是必備的引導指南。運用本書的實作方法,將喚醒、賦權並啟發每個人內心都有的、富創造性的詩意的能力,從此文字書寫不再是壓力,還帶來無盡的療癒力。
本書特色
◤ 第一本探討表達性藝術工作中詩歌創作的書,全書呈現如何用詩歌來強化復原力,並整合不同的藝術形式來提升生活品質。
◤ 詳細說明表達性藝術的理論、方式與步驟,為使用表達性藝術於治療或教育輔導的專業工作者來說,是必備的引導指南!
◤ 跟著本書的實作方法,將喚醒、賦權並啟發每個人內心都有的、富創造性的詩意的能力,讓文字書寫不再是壓力,而能帶來自我療癒。
好評推薦
我們非常需要《喚醒心中的詩:表達性藝術的詩歌創作、療癒與復原力》這本書,以及書中聚焦在治療、教育、健康、研究中的藝術,及其中引人入勝和具藝術性的語言。本書也提供並注入了重要的藝術,有助於治癒專業與學術界充斥著的語言與思維的苦惱。——雄恩.麥克尼夫,本書前言作者
在瑪戈帶領的工作坊中,我重新喜歡上詩,
翻轉了原本抱持——「我不會寫詩」、「寫詩太難」——的刻板印象。
詩歌
帶來新穎的意象,讓想像的翅膀輕盈飛翔,
透過視角的轉換,在困頓中開啟重生力量,
放慢呼吸、安靜傾聽、
敏銳覺察、保持開放、
遠離中心、享受驚喜、
重新理解、學習成長……
本書介紹詩歌與感知互動表達性藝術的力量,
溫柔的邀請讀者,
感知日常生活中的不平凡,
讓心中潛藏的詩句得以顯現,
在藝術中擁抱,
涵容喜悅悲傷,
在愛中相互滋養。
——王麗雁,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北宋郭熙曾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由此可見,詩作為文字的載體,但又超乎語言;詩是凝煉的字句、象徵與隱喻的意象,富有寓意,也是圖像;而本書的作者以「詩」作為感知互動藝術的介入與結構,提供一系列課堂上實務運用的方法,幫助讀者們理解詩的多元的創作,不僅能啟迪人們的思維、昇華生命的困境、深化內心的感悟,與人產生心靈共鳴,還能達致淨化、療癒與美感體驗的境界。——莊雅婷,台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助理教授
王浩威|榮格分析師、作家
王麗雁|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呂旭亞|榮格分析師、諮商心理師
李宗芹|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兼任教授、《動勢圖卡》發想與作者
莊雅婷|台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助理教授
——詩意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