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不僅是移情,更是苦樂兼具的個體化之路
鐘穎/ 愛智者書窩主持人、諮商心理師
本書被譽為榮格著作中最出色的作品。對喜好榮格跟探索無意識的人說,絕對是必讀的人類經典。裡面所包含的大量煉金術知識跟譬喻,讓人可以脫離心理學生澀的教條詞彙,感受到無意識內容與個體化進程中可能出現的活潑意象。當中榮格又以《哲學家玫瑰園》為素材,使後世研究者能以深度心理學的角度來理解煉金術文化的奧祕。
移情是佛洛伊德所提出的概念,指的是病人將早期經驗中對重要他人所產生的情感投射在治療者身上。
對榮格來講,移情代表的意義遠遠比佛洛伊德預想得還大。他說「移情無疑是個體化過程中最重要的綜合症狀之一;它蘊含著豐富的含意,遠非反映個人好惡那麼簡單。由於有集體性的內容及象徵,因而他超越了個體人格,延伸到了整個社會範圍。」
在這個基礎下,移情反映的顯然不僅是個人早期經驗的投射,更包含集體無意識的原型內容與象徵。但想要討論這些無意識內容的投射,僅依據心理學現有的詞彙的術語是不可行的。因為心理學受限於自然科學的典範,正不斷削足適履,研究方法改變了研究目的。量化的研究手段讓心理學「洞察人類真相」的本質被改變了,轉向成為機械的、被動的物質觀點。
受限於工具及語彙的榮格因此另闢蹊徑,自西方的煉金術中取材。榮格說,「描述移情現象是件非常困難而棘手的工作,除了引入煉金工作的象徵元素,我不知道還有什麼途徑可以切入這個話題。」因為重點在「事實」,而不在我們用什麼方式來接近它。術語不是最重要的,因為「一切術語不過是對事實的稱呼,而那些事實即便沒有稱呼也同樣具有價值。」讀者當明白,正是這種勇於接近事實的胸襟,讓榮格甘冒大不諱去研究多數心理學家不敢接觸的題材,包含易經、占星、煉金術、降靈會、甚至幽浮(UFO)。
對未曾接觸西方神祕學的人來說, 定會覺得本書的內容相當古怪離奇。因而有必要對煉金術作個簡單的說明。
由字根來說,煉金術(Alchemy)其實是由al-kimia(此為阿拉伯文)所組成,意思是the kimi,意為「埃及」,延伸為埃及的技術。由此可知,煉金術的起源當自埃及工藝文化及工匠信仰始,在融和了兩河流域的占星術,古希臘與羅馬的哲學及宗教後,經阿拉伯世界發揚光大(主要是實驗化學與醫學),又回傳至歐洲。煉金士透過煉製哲人石來提升個人的修養與靈魂,他們相信個人(小宇宙)與世界(大宇宙)是相互聯繫的,反映了「天人合一」在此傳統中的重要地位。
在煉金術的歷史中,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思想,是所有煉金士的信仰。他們的根源或許可以遠溯到開採礦石的礦工、遠古時期的薩滿或工藝技術人員。當他們自地底深處挖出礦石時,必定對大地母神及這些還未被她給孕育成熟的原礦感到內疚。但由於對原礦的冶煉某種程度上可以是一種替代大自然養育並加速使之熟成的活動,所以他們同時感到驕傲,因為他們有能力模仿大自然,將物質轉化為其他的型式。他們是原始物質的代理孕母。對這分神聖工作的高度自覺與對大地母神的崇高敬意,使得冶煉金屬的知識、實踐與信仰被融為一體,成為煉金術士的最早雛形。
在此書中,榮格多次提到的帕拉賽瑟斯(Paracelsus)就是一位著名的煉金家,也是當時著名的醫師,他是巴賽爾大學的醫學教授,在他手裡創立了醫療化學,革新了醫學界。他的名字就是「比賽瑟斯(Celsus,希臘時代的名醫,與希波克拉底及蓋倫齊名)還偉大」的意思。傳統煉金術以汞(陰性物質,月亮)和硫(陽性物質,太陽)作為二原素的理論也在他手裡革新,加上了鹽(中性物質),成為三原素。他以此三原素對應靈魂、精神、肉體。將煉金的目的轉為追求人類的健康,同時也調和大、小宇宙的關係。
榮格與帕拉賽瑟斯是同鄉人,對他的事跡想必瞭若指掌。在這樣的理論中,人造人(Homunculus)成為可能,它的製做方式是將精液至入蒸餾器中四十日待之腐敗,並以人血餵養,在馬的體溫中保存四十週後就可製作成功。
這樣的理論你會如何看待?是自然科學的角度?還是心理學的角度?從前者來說這自然是荒誕的。但從後者而言,人造人卻象徵著一個雌雄同體的、整合內在兩極後的原人、聖童。
「這並非是為了掩飾自身的無知,而是承認自己無法將他所知的一切都用日常語言表達出來。」易言之,這些記載在榮格眼裡,都是集體無意識原型內容的投射,不能僅從字面義去理解,而這也是煉金術文獻中多次出現告誡我們的,例如,「它們並非寫給每個人看,而是以一種神祕的語言來表達自己。」或「完備的酊劑只存在於內在世界……外在世界的確不過是內在世界的一層面紗。」
煉金士常使用不同的代名詞來指稱同樣的事物,過去我們認為這可能是他們刻意隱瞞研究成果的緣故,但這樣的假設背離了他們所處的時代環境與文化教導。顯然對他們來說,用語的一致根本不是首要考慮的目的,他們真正想要獲得的,是在重演大自然創造萬物的過程中得到內在的啟發。榮格相當精準地說明了這一點,「原型有著多重、多變、難以界定的含意,但這些含意展現的都不過是同一個簡單真理的不同面向。煉金士們深深地沉浸在自己的內心體驗之中,他們唯一關心的便是設計出合適的形象和表達方式,無論是不是通俗易懂。雖然在表達方面他們是時代的落伍者(意指煉金士未能如近代化學那樣統一用語、將名稱標準化),但是他們早在心理學問世之前,就建立了無意識現象學。」
也可以說,煉金士並非有意如此,因為他們也不瞭解自己看見了什麼。但也是這個原因,他們留下了豐富的象徵,讓我們能接觸集體無意識中的各種原型樣貌。
在本書中,榮格清楚地說道,「整體性來自『我』和『你』的結合,它們是至高無上的聯合體的一部分」,孤立的人類缺乏整體性,因而人不能脫離與社會的聯繫。而人不僅僅代表自己,一個獨特的個體,但他同時也屬於整個人類種族。
他提醒我們,「這種相對性不應過度,不能讓自我徹底被原型真理吸引、征服。」如果自我被無意識同化了(亦即意識的消融),如同當代許多心靈產業想要推銷給大眾的那樣,「那麼自我就會受到遏制,也不會再出現能夠讓無意識得到整合、覺醒的媒介了。」而整體性的象徵也遠非部分人以為的那樣,是一種與母親的融合,人因此不再感到痛苦。相反地,整體性的象徵是對十字架的背負。它使人甜蜜,也給人痛苦。
榮格點醒我們,「就像煉金術最終的產物總是會暴露出它的二元性本質一樣,人格整合了之後,其固有的衝突所帶來的痛苦感也永遠不會完全消失。從這個世界的痛苦之中得到徹底的救贖是一種幻象,而且也必須是只能是幻象。
基督的塵世生命結束於十字架上,而非心滿意足的極樂之中。目標只是一個重要的概念,真正的核心其實是能夠引領導向目標的工作,這才是一生的目標。一旦這個目標實現了,左和右(意指對立的兩極)便實現了聯合,意識和無意識便能和諧地運轉。」雖然佛洛伊德與榮格在許多理念上分了家,但這個對於衝突或許是所有人類不可避免的命運的觀點中,他們有一致的看法。
回頭來說《哲學家玫瑰園》圖像,這些圖像上有著各種符號,如:太陽、月亮、星星、玫瑰、白鴿、雙頭蛇、烏鴉、三眼噴泉、陰陽同體人、裸體的男女、翅膀、小天使等等。對於神祕學家來說,這些符號自構成一個充實的體系。但在外行人眼裡卻不然,只感到怪異和被冒犯。
就像漢人不解圖博人為何會將「時輪金剛圖」這樣邪淫的畫像視為智慧之鑰一樣,《哲學家玫瑰園》中的象徵也必須由瞭解祕密的人才能接近。解讀這些圖像跟解讀塔羅牌一樣,都需要特定的知識,而由於它們系出同門,都屬西方神祕學的分支,因而有著相似的暗喻。
榮格以個體化歷程來貫穿這些圖像。從「墨丘利噴泉」代表煉金術世界的原理,也是大自然的構成要素;「國王與王后」是內在兩極的第一次碰觸,此時還有虛假的成分在;「赤裸的真相」代表更高的、真誠的聯合;「浸入浴池」是退回到最初的黑暗狀態,沐浴在無意識之海,也就是在子宮中;「結合」用兩人的交媾來代表更整合性的狀態發生了,翅膀將交媾中的兩人自無意識之海提升,精神(spirit)自黑暗中誕生,性愛場景往往象徵對立面的融合;「死亡」中的屍體是雌雄同體人,這時我們的舊的人格死去了,新的人格(亦即自性)即將誕生;「靈魂升天」代表著新的人格出現了,舊的軀體與生活方式不再有效;「淨化」是煉金術中的「白化」階段,智慧之水降臨,光明替代黑暗重新出現;「還魂」,靈魂自天堂一躍而下,準備為死去的軀體注入新的生命;「新生」,意識與無意識整合了,個體終於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但榮格提醒我們,《哲學家玫瑰園》不該當作個體化過程的公式。「我們所說的邏輯順序似乎還不屬於這一領域,甚至連邏輯存在的可能性都沒有。我們涉及的是獨一無二的個體與事件。」因而運用其他的圖畫和角度來表現移情的過程是可行的。
榮格分析師河合隼雄就以禪宗的《十牛圖》來和《哲學家玫瑰園》做對照,比較東西方對「自我」的不同觀點。對東方而言,自我並非一個不可分割的實體(這正是西方觀點),而是一個存在於關係中的概念。
若從我的觀點來看,《十牛圖》談的不僅是自我的消融,更是強調人須有得道之後依此失牛經驗入世救人的慈悲之舉。換句話說,悲智必須雙修,不可貪智而忘悲。筆者曾造訪京都,在永觀堂供奉天台宗智覬與最澄兩位大師處見過《十牛圖》畫像。特別的是,此《十牛圖》並非如我們習以為的是從上而下排列。相反,是由下而上層層上升。或許這樣的設計可使圖畫擺放的角度正適合坐禪者觀看,也說明了修行的次第。
單從心理治療的觀點來看,移情從一簡單的病理的投射,轉為我們邁向個體化的途徑。榮格告訴我們,治療者在這過程中必須背負著病人的傷痛,然後共同將此經驗轉化成新生的生命。這個以心交心的歷程正是心理治療最可敬之處。
治療關係中的陪伴不僅僅只是肉身的在場,更是心理的在場,所有那些願意為了案主承擔痛苦的治療者,都是靈魂之旅中最珍貴的夥伴。
本書的引進原是陳宏儒心理師與我個人的私下發想,在王浩威醫師與心靈工坊的大力協助之下終於有了繁體中文的譯本,身為榮格讀書會社長的宏儒更是主動承擔起翻譯的重任,方能順利付梓。
這本經典不僅有陳宏儒心理師的用心投入,更有魏宏晉老師的專業審閱,我相信喜歡榮格心理學的朋友都不會失望。期待本書的面市能持續為大眾拓展對心靈世界的認識,並引發更多人對無意識的好奇!
※本文修改自筆者2015年在網誌上對《移情心理學》一書的介紹。
譯序
移情心理學: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的兩人心理學
陳宏儒
在學習榮格分析的過程,有一篇榮格親寫的文章,幫助我對榮格分析歷程有深刻的認識,也在我心中樹立某種典範。這篇文章是〈現代心理治療的難題〉載於《榮格論現代人的心靈問題》(溫澤元、林宏濤譯,2022)。榮格將分析歷程分為四個階段:告解(confession)、釐清(elucidation)、教育及轉化。一開始透過告解,當事人能傾訴內在的祕密與痛苦,進而能得到情緒的釋放、宣洩(catharsis);然而一些深層困擾涉及到早期家庭經驗,經由當事人對分析師的移情重現在分析互動,在釐清階段,分析師將個案的當前心理狀態與過去重要的關係經驗做連結,將無意識的內容提升到意識層次;教育階段則在協助當事人採用新的角度來面對生活課題。
第四個階段是轉化,指的是分析師與當事人間的相互轉化,榮格點出一個令人吃驚的事實,分析師與當事人間的影響是相互的。不再如前三階段是分析師單向地影響當事人,在此階段分析師要關注兩人之間的相互影響。首先,榮格相當注重分析師的自我成長,若分析師性格上有弱點,反而會受到當事人問題的牽動,兩個人困在相同的問題當中,因此分析師個人的分析也是重要的,如果分析師不善釋放情緒,便無法協助個案釋放情緒,如果分析師本身蒙昧無知,便無法幫助當事人看清狀況。
除了分析師的自我成長之外,榮格還強調,若要當事人有深刻的改變,分析師也得要經驗被當事人所轉變,榮格說:
兩個具有各自性格的人碰在一起,就像將兩種化學物質相互混合:如果兩者能發揮作用,雙方都會有所改變轉化。如我們所預期,在所有真正發揮效用的心理治療中,醫生會對患者產生影響。不過,這種影響只有在醫生也受到患者影響時才會出現(引自溫澤元、林宏濤譯,2022)。
《移情心理學》出版於《榮格論現代人的心靈問題》十七年後的1946年,我們可說《移情心理學》就是分析關係中相互轉化的深入說明。在本書〈國王與王后〉一章,榮格提出煉金術士及其阿尼瑪與神祕姊妹及其阿尼姆斯的經典四元架構,後來被許多分析師調整為分析師A及其無意識A’,對上當事人P及其無意識P’的架構,這四元架構產生了四種互動的觀看面向:
a.分析師與當事人的意識交流互動。
b.分析師與當事人無意識投射,產生移情與反移情的互動。
c.分析師、當事人與各自意識與無意識的互動。
d.分析師與當事人彼此的無意識交流互動。
這個架構是本書最重要之處,也是榮格分析心理學在治療關係重要的論述基石,進一步討論可以參考《榮格心理分析的四大基石》第二章、《轉化之旅:自性的追尋》第三章、《榮格心理學指南》第八章。這個架構為榮格分析賦予了「兩人心理學」的特色,凸顯了分析師與當事人間的辯證歷程的重要,有別於古典精神分析「會談室裡只有一個心靈的」的一人心理學。在榮格心理學當中,《哲學家玫瑰園》也是少數以太陽神與月神同為主角的雙人故事,不同於多數童話神話以單一性別做為主角的英雄之旅或女英雄之旅。
琳達.卡特(Linda Carter)在《榮格派精神分析》認為榮格運用《哲學家玫瑰園》的意象來擴大分析層次,《哲學家玫瑰園》可視為是在意識與無意識間的張力、分析師與被分析者間的張力中,湧現出第三個新的生命,這也是榮格所談的超越功能。上個世紀八〇年代起,精神分析中的兩人心理學「關係取向精神分析」才在北美興起。在四〇年代榮格就提出這些思想,呼應著當代的主體間性、互為主體性等觀念,琳達.卡特讚許榮格相當有遠見之明。
莫瑞.史丹(Murray Stein)認為榮格分析的四大基石有個體化、分析關係、夢和積極想像,《移情心理學》可以說就是榮格論述分析關係中最重要的著作,但要熟悉它所涉及的煉金術是一個很大的門檻,建議讀者在閱讀《移情心理學》前可以先閱讀《榮格最後歲月》第二章〈煉金術〉,瞭解榮格如何在積極想像創作紅書後,接觸到東方的《黃金之花的秘密》,進而開啟對煉金術的探索之旅。中國已經翻譯不少簡體榮格煉金術相關書籍,其中《心理學與煉金術》可算是榮格定調煉金術在心理學上意義的著作,也建議先閱讀此書。另外國內出版的《榮格與煉金術》、《煉金術的秘密》、《圖解煉金術》、《煉金術新手指南》從不同的角度補充煉金術的知識,交互參照也會讓學習的過程更加有趣。
《移情心理學》有大量煉金術與拉丁文的內容,為避免失準,我比較是以直譯的方式處理,幸虧有魏宏晉老師擔任審閱。魏老師國學涵養深厚,他用了許多典故、成語,並採用精煉、詩意的語言重新意譯,除了保持原文的風格,還讓文章帶有象徵的氣息。如本書的文采令讀者欣賞,實則為魏老師的辛勞所致,在此也向魏老師表達感謝之意。
在聯想本文標題時,想到元朝的管道昇寫有一首《我儂詞》:「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似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這首詞描述的畫面與《哲學家玫瑰園》十分相近,令我不禁驚呼煉金意象當中的原型真是一種普世存在。
前言
每個有心理治療實務經驗的人都知道,佛洛伊德稱為「移情」(transference)的歷程通常呈現一個難題。這樣說應該不誇張,幾乎所有需要長期處遇的個案都與移情現象有關,而治療的成敗顯然與移情有著根本上的關聯。因此,心理學不能忽視或迴避這個問題,心理治療師也不該假裝所謂的「移情的消解」(resolution of the transference)只是必然之事。「昇華」(sublimaiton)是與移情緊密相連的歷程,我們在處理昇華也有著相似地樂觀。在討論這些現象的時候,人們常常把這些現象當成可以用理性、智能和意志來處理,或可以被有卓越技術醫師的巧思或技藝來醫治的。在狀況不單純、沒有簡單的結果時,這種委婉且顧左右而言他的方法是夠用的,但缺點是,那掩蓋了問題困難,防止或延遲了更深層的探究。雖然我最初贊同佛洛伊德,認為再怎麼重視移情也不為過,但越來越多的經驗也迫使我瞭解到移情的重要是相對性的。移情跟一些藥物相似,可以是一個人的解藥,卻也可能是另一個人的毒藥,移情的出現在一個案例上表示情況改善,在另一案例則表示阻礙與情況惡化。如果不是變得更糟,它也可能相對來說不重要。不過一般來說,它是一種有著多重層次的意義的重要現象,而且「沒有移情」跟「有移情」一樣重要。
我在本書裡關注的是移情的「經典」形式及其現象學,由於這是一種關係的形式,它總暗指著一個相對的關係(vis-à-vis)。不論它是負面的,或者完全無存,面對面的對象通常無足輕重。舉例來說,在有自卑情結伴隨自我肯定的補償性需求之時。
為了闡明移情,我轉向煉金象徵這些明顯關係疏遠的東西。對讀者來說這似乎有點奇怪,但有讀過我《心理學與煉金術》一書的人會知道,煉金術與那些現象間存在著怎樣的緊密關聯,為了實務的原因,無意識心理學必須顧及到這些關聯。因此,一旦知道這個經驗中頻繁出現且意義重大的現象也在煉金術的象徵學與意象學中佔據一席之地時,也就毋需意外了。這樣的意象不像是有意識地在表現移情關係,而是將移情關係無意識地視為理所當然,因此,我們可以把它們當作阿里阿德涅公主留下的線索(Ariadne thread),作為我們論證的指引。
讀者不會在本書中找到移情臨床現象的說明,本書不為尚未入門的初學者而作,而是專為那些已從自身實務有充分經驗的人所寫。我的目的是在這個新發現且仍未探索的領域提供某種方向,並讓讀者熟悉當中的一些問題。有鑒於此處仍有許多困難阻礙著我們的瞭解,我想強調我的研究尚未達成定論,我試著把我的觀察和概念統合起來並介紹給讀者,期盼能指引讀者注意到一些特定的觀點,長期以來我一直都無法忽視這些觀點的重要性。我怕我的說明對不熟悉我過去作品的人不好讀,因此我把我一些可能有幫助的著作標明在腳註。
我大量使用了我在研究上的文獻素材,這可能會嚇到準備不足就閱讀此書的讀者。基於以下事實,這麼做有其理由與內在必要性,即:只有在我們可以從當代以外的時間點回觀,我們才可能對當代心理問題有正確認識與評價。這時間點只可能是關切相同問題的過去時代,雖然問題的狀況、形式不盡相同。比較性分析自然地會對情境的歷史面向要求一個對應的詳細說明。更簡單扼要地說,如果我們處理的是眾所周知的資料,一些參考資料和提示就夠用了。不幸狀況並非如此,本書所評論的煉金心理學幾乎是塊處女地,因此我得當作讀者已有些我《心理學與煉金術》一書的知識,否則要讀懂本書就有困難。已透過專業與個人經驗而充分熟悉移情問題的讀者會諒解我有這樣的期待。
雖然本研究可以自成一體,它同時也成了下本書,《神祕結合》的引言,《神祕結合》會更全面解說煉金術裡的對立兩極問題,也就是有關對立兩極的現象學與結合的問題。在此我想向所有讀過我手稿以及指出缺失的人表達我的謝意,特別感謝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博士(Dr. Marie-Louise von Franz)的慷慨協助。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
1945 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