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4 項符合

榮格與現象學

的圖書
榮格與現象學 榮格與現象學

作者:羅傑.布魯克 / 譯者:李維倫 
出版社: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0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榮格與現象學

內容簡介

  「心靈和身體不是分離的實體,而是同一個生命。」──卡爾.榮格(Carl Jung)

  「我不擁有心靈,但我以各種方式存在於世界中,醒著、夢著、幻想著,但總是以一種人類特有的,即心靈的方式。」──克莉絲汀.唐寧(Christine Downing),宗教學者,於1977年為榮格做的辯護

  《榮格與現象學》是榮格學術研究中的經典著作,1991年出版至今,仍是討論榮格思想基礎的重要資料。

  在本書作者布魯克眼裡,榮格可視為一個現象學家,卓越的存在經驗洞察,讓他對人類的理解直指存在現象學的核心。榮格努力探究人類的存在經驗,讓心靈能與世界直接聯繫,卸下當代文化對存在經驗的遮蔽,使生命經驗不再只是疏離的「客觀」知識,並將身而為人的情味還給人。

  事實上,榮格也曾描述他自己的方法為現象學的,尤其是與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及診斷式精神醫學形成對比。然而布魯克卻發現,榮格經常在揭示現象學洞察時又掩蓋它。榮格的寫作方式帶有認識論上的折衷主義,他的醫學訓練常讓他不自覺地回歸熟悉的二元論和科學實證語彙,造成表達上的紊亂與晦澀。

  本書從存在現象學的角度重構榮格心理學,深入挖掘榮格如原礦般的浩繁著作,帶領讀者理解他試圖展現的究竟是什麼,還原榮格思想真正的質地,打磨拋光後呈現給世人。

  作者認為,榮格對於根源性語言的強調呼應了現象學「回到事物自身」的方法,而現象學所主張的「心靈是經驗的場所,而這個場所就是我們生活的世界」,也呼應榮格的志業──一種為世界重拾靈魂感的文化治療。

  「本書不是對榮格的批評,更不是否定,而是要讓榮格珍貴的洞見以清晰一致的語言呈現在世人面前。只要讀者把握住這一點,就可以安穩地悠遊於本書的各章之中,享受榮格心理學與存在現象學的洗禮。」──李維倫

本書特色

  ★第一本從現象學角度討榮格思想和心理治療的經典著作,學理案例兼顧。
  ★結合現象學、分析心理學、近代科學、神學與信仰、藝術美學等領域,值得一讀。

誠摯推薦

  王浩威 | 榮格分析師、臺灣榮格心理學會理事長
  呂旭亞 | 榮格心理分析師
  林耀盛 |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紀金慶 | 臺灣師範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楊婉儀 | 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
  蔡怡佳 |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蔡昌雄 | 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依姓氏筆畫排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羅傑.布魯克(Roger Brooke)


  生於南非,於1989年在南非的羅德斯大學(Rhodes University)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他的論文指導教授德雷爾.克魯格(Dreyer Kruger)是南非第一位以存在現象學取向進行實務與教學的心理學家。

  布魯克自1994年起任職美國杜肯大學(Duquesne University)心理學系教授,並擔任該校臨床心理培訓主任,直到2022年退休。他也是一位榮格治療師與學者,活躍於美國的榮格學圈,目前在匹茲堡進行私人執業。

  布魯克的理論和臨床工作深受榮格和現象學傳統的影響。著作部分,除《榮格與現象學》外,他也是《進入榮格世界之路》(Pathways into the Jungian World, Routledge, 1999)的編者。

譯者簡介

李維倫


  美國杜肯大學(Duquesne University)臨床心理學博士,政治大學哲學系專任教授。臨床心理師特考及格。曾任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與系主任、東華大學心理諮商與輔導中心主任、長庚醫院(台北、林口)臨床心理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心理治療、現象學心理學、本土臨床心理學、現象學方法論、催眠意識狀態。著有《存在催眠治療》一書,譯作《現象學十四講》及合著作品等。
 
 

目錄

中文版序一 | 榮格與現象學:從揭示與隱蔽之間的現象性談回到事物自身的意涵 / 楊婉儀
中文版序二 |為世界重新賦予靈魂的心理學 / 蔡怡佳
導讀 | 榮格心理學的洞見與閱讀存在經驗的方法 / 李維倫
推薦序
作者自序
    
第一章    朝向一個現象學分析心理學
第二章    榮格心理學綜覽
第三章    現象學架構下的榮格方法
第四章    對榮格之非洲經歷的批判性討論:心理生活的場所
第五章    心靈和經驗的結構
第六章    自性和個體化
第七章    意識和無意識
第八章    原型
第九章    一個臨床研究
第十章    主題的整合

附錄一  參考文獻
附錄二  英文索引

 
 

導讀

榮格心理學的洞見與閱讀存在經驗的方法


  I.
  本書可說是由榮格心理學來展示存在現象學,也可說是由存在現象學來澄清榮格心理學。在這樣的交互映照下,榮格心理學與存在現象學都各自有了新的風貌。能夠達到這樣的內涵,本書顯然不是一個週末就可讀完。不過正是因為需要緊緊地跟隨,細細地思考,這本書帶給你的會是久違的、書本閱讀的樂趣。
本書作者羅傑.布魯克(Roger Brooke)是生於南非的白人,於1989年在南非羅德斯大學(Rhodes University)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本書即脫胎於他的博士論文《朝向一個對榮格分析心理學的存在現象學詮釋》(Towards an existential phenomen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C. G. Jung's analytical psychology)。他的論文指導教授德雷爾.克魯格(Dreyer Kruger)是南非第一位以存在現象學取向進行實務與教學的心理學家。克魯格年輕時自學地閱讀范丹伯(J. H. van den Berg)、博斯(Medard Boss)以及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等人的著作,而這些作者的著作也是我在美國匹茲堡杜肯大學(Duquesne University)修習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時的必讀作品。杜肯大學心理學系是全球知名的現象學心理學重鎮,布魯克於1994年加入杜肯大學心理學系直到2022年退休。布魯克也是一位榮格治療師與學者,活躍於美國的榮格學圈,目前他是一位在匹茲堡私人執業的心理治療師。

  我於1992進入杜肯大學心理學系碩士班,1994到1999年間修習博士學位,與布魯克有師生之緣。雖然我非榮格心理學專家,但我的思考與布魯克的存在現象學思路一致,熟悉他所引用的現象學文獻,也對心理治療有深刻經驗,因此可以掌握他論述的內涵。不過即便如此,要以中文譯出本書仍然是一個挑戰,因為不論是榮格或存在現象學都在叩問我們每一個人身在其中但卻難以言說的存在經驗。在我看來,布魯克的語句表達相當精確,但經常收攏著多層次的意涵,因此在進行翻譯時除了需要忠於其語句內容外,也要將完整意涵確定下來。這兩者都是我在翻譯時努力去做的。即便一些文句在閱讀上有不甚流暢之感,但在正確度上我盡己所能地負擔起讓讀者信任的責任。我希望讀者可以安心地吸取本書所提供的思想養分。

  II.
  對於存在經驗的探問就是一種存在經驗。因此,讀者在閱讀這本書時就必然進入一種存在經驗。事實上閱讀所有的存在現象學著作都應該如此,而不是僅在於知識的獲得與累積。探問存在經驗就是探問人如何活著,而這必然涉及我們自己。這又是什麼意思呢?本書英文版中由羅伯特.羅曼尼遜(Robert D. Romanyshyn)所寫的推薦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展示了什麼叫做去知道人,也就是我們自己,是怎麼活著。在我們當前的生活中,我們相信我們可以進入最客觀的態度來觀察,獲得事物的真相;我們相信眼見為憑。我們也就依著我們所知道的「真相」來掌握與建造這個世界。我們從來不知道,我們每天張著眼睛的「觀看」,早已是一種特定方式的「觀看」,一種被十五世紀時發明的「線性透視」支配著的觀看。這種觀看讓人活在世界上這件事變成只是觀看者與觀看對象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說,我們以為我們具有「看到事實」的能力,殊不知「線性透視」的眼鏡早已過濾掉這世界的直接呈現。這正發生在我們每天的生活當中,這就是我們現在的活。

  探究存在經驗就是要把我們的心智從泡在理所當然的相信中撈出來,讓它與世界直接地面對面。此時心智會非常不舒服,因為它失去了長久以來的信念依靠,對於自己本真的在世存有惶惶不安。探究存在經驗需要勇氣,指的是願意離開習以為常的態度,困難地重新認識自己的生活。在這一點上,榮格也是如此;榮格正是在探究人類存在處境的實相時勇往直前,走上自己的個體化之道。因此,任何人想要瞭解榮格,想要榮格的指引,也需要有探究存在經驗的勇氣。

  羅曼尼遜與布魯克都指出,榮格心理學與存在現象學都是努力去撥開當代文化中對存在經驗的遮蔽,在存在維度上回到與世界的直接聯繫,從而「恢復世界做為心理的、想像的生活的真實家園。」這樣的工作有兩項任務,一是「去除遮蔽」,另一是「獲得直接經驗」。布魯克指出,榮格的天才在於他能夠穿越重重迷霧,洞察存在的直接經驗,並且以詩性的語言描述出來。讀者可以從本書第四章榮格描述其在非洲的經驗中瞭解到,什麼叫做存在的直接經驗。榮格心理學的核心就是來自他對於人類心理生活之直接經驗的本質掌握,並且用一種適當的語言呈現出來。

  布魯克認為,相較於榮格洞察人類心理生活之本質的成就,他在「去除遮蔽」這件事上顯得力不從心。這裡的「遮蔽」其實是當代心理學用以「看到」其所認為之「心理現象」的預設,即笛卡兒心物二元論(Cartesian dualism)。也就是說,雖然榮格有能力去抵達人類在存在維度上的直接經驗並正確地掌握其本質,但他卻不是完全覺察到笛卡兒主義滲透到他的理論性語言中,以至於他的理論論述經常揹負著濃濃的、與他的洞察相反的心物二元論氣息。不僅如此,這種二元論的滲透經常讓他對自己所獲得之洞察的描述陷入矛盾。要去除這樣的「遮蔽」就要在存有論與知識論上有充分的思考訓練及語彙。由於存在現象學在興起之初就敏感於心物二元論對人類經驗的誤導,因此發展出對笛卡兒主義的完整批判,並同時發現了揭示人類經驗本質所需要的語言。這就讓存在現象學能夠澄清榮格的洞察與理論論述並使其一致。本書的立論與任務就在於,在榮格的理論論述中進行「去除遮蔽」的補充,並在經驗本質之洞察的描述上消除矛盾。

  有了上述的理解,讀者就可以更清楚地掌握本書第一章所述,關於本書的要旨:

  我們有必要對榮格的理論表述進行批判性的評估,尤其是在它們所根據的後設理論假設方面。我們會發現,如果要揭示其中包含的洞見,就必須繞過許多這樣的表述。重要的是,儘管這樣做的標準來自於現象學,但在榮格本人的著作中也能找到線索和指南。也許本書的中心主題是,榮格自己的許多著作超越了他理論思維的限制,而且其所指向之對人類的理解也正是存在現象學的核心所在。但這意味著榮格比一般現象學家普遍認為的還要接近現象學,而且從榮格對自己作品的理解(儘管是各種各樣的)過渡到存在現象學對其作品的理解,就呈現在榮格作品本身中。換句話說,我想論證的不僅僅是榮格的心理學可以從現象學的角度進行重構,甚至不僅僅是榮格和現象學是密切相關的。我想探討一個更大膽的主張,即把榮格視為一個存在現象學家來看待和理解,只是他缺乏概念工具,無法以現象學的嚴謹方式來表達他的洞見。如果這個想法能夠成功地得到認可,那麼就意味著我們的詮釋學批評和理解有其現象學的基礎,但更核心的是在於榮格自身之內的對話。我們的意圖是在整個過程中盡可能地接近這種內在對話以及榮格努力表達的東西。這一主張的力量建立在這樣的信念上:現象學提供了必要的概念工具來理解和闡述從經驗到理論表述過程中所揭示和隱藏的經驗和洞察。這些工具是一種明確而連貫的存在人類學,一種世界做為意義關係網絡的存有論,以及一種與這種存有論和人類學一致的方法論。

  因此,本書不是對榮格的批評,更不是否定,而是要讓榮格珍貴的洞見以清晰一致的語言呈現在世人面前。只要讀者把握住這一點,就可以安穩地悠遊於本書的各章之中,享受榮格心理學與存在現象學的洗禮。

  III.
  本書相當系統化地安排了各章的內容,第一章說明了本書論述的要旨,第二章可以說是一個簡明版的榮格心理學介紹,讓讀者對榮格的重要概念有一個基本認識,以做為後續討論的基礎。第三章說明以存在現象學詮釋榮格心理學的思考方法,其中簡要地介紹了現象學的理路。第二、三兩章可說是呈現榮格心理學與存在現象學的基本思路。對於不熟悉這兩個領域的讀者會是有用的簡介。對於熟悉的讀者可以看到兩者如何在此獲得不同的呈現。這前三章可說是本書主要內容的預備。

  第四章雖然篇幅較短,但卻是本書的關鍵,其內容是關於榮格自己在存在維度上的直接經驗描述。這一章的重要性在於:「回到經驗自身」。對於現象學心理學家而言,不論有多少理論性的思辨與討論,出發點與回歸處都必須是生活經驗。讀者可以看看榮格自己的經驗描述在現象學的理解下呈現出什麼樣的意涵。本書有兩章的內容核心是生活經驗描述。除了第四章外,還有第九章的心理治療實例。這兩章讓本書的理論性討論連結到具體的生活經驗中。喜歡具體事例的讀者也可以先讀這兩章,從具體經驗出發與定錨來走過本書關於榮格與現象學的論理過程。

  第五、六、七、八章各自對榮格的重要概念進行現象學理解。布魯克使用了大量的榮格及榮格學者的著作做為討論的依據,顯示他對榮格心理學的熟悉程度。這是學術寫作的風格,為的是讓作者的論點能夠站得住腳,取信於人。學術寫作的特點在於具體的依據與清晰的論述,它讓讀者可以信任,也讓有異議的讀者可以進行針對性的反駁。熟悉榮格的讀者或許會對本書的某些見解有不同意見,那麼就可以用具體的依據與清晰的論證來與本書作者對話。

  IV.
  我在翻譯本書時,有一些名詞斟酌許久。在這裡略為說明。

  首先,psyche是榮格心理學最根本的關鍵詞,本書翻譯為「心靈」;psychic翻譯為「心靈的」。相近的詞psychological 翻譯為「心理的」。不過,作者經常混用psychic與psychological,沒有特別區分。此外,mind 翻譯為「心智」。「心靈」是根本性的領域,「心智」則指向了人的認知作用。

  榮格心理學的關鍵詞image本書譯為「圖像」。相關的詞如imagination譯為「想像」,imaginative與imaginal是它的形容詞,譯為「想像的」或「想像性的」。imagine是動詞,也譯為「想像」。與圖像接近的相關字詞有symbol,譯為「象徵」,metaphor,譯為「隱喻」。這一組詞都跟榮格強調的,圖像的創發作用有關。本書作者仿梅洛龐蒂的一本書名「知覺的優先性」(the primacy of perception),稱榮格的心理學主張的是「圖像的優先性」(the primacy of image)或「想像的優先性」(the primacy of imagination)。

  另一個榮格心理學的關鍵詞是self,譯為自性,指的是一種人存在的根本過程。與之相對的是ego,譯為「自我」,是個別個人所持對自己的認識或是對自己行動的中心感的自稱。不過作者在書中有時以日常用語來使用self一詞,由於其意義並不指向榮格心理學的特殊意義,在這個時候我就將之譯為「自己」或「自身」。作者有時用selfhood一詞,本書視上下文脈譯為「己性」或「自身」。

  另一要區分的詞組是跟「內」有關的,但由於閱讀本書是要非常敏感於笛卡兒心物二元論,因此「內在」一詞我只用在inside,通常是指向笛卡兒二元論的思維。同樣跟「內」有關但不是笛卡兒脈絡的interiority,譯為「內部」或「內部性」,而immanence一詞指的是根本上就有的,譯為「內存性」。

  榮格心理學中的persona譯為社會面具或社會角色,端視上下文脈的通順與否。

  再來,有些譯名本書沒有依照一般榮格學圈的慣用譯法,如the great mother 譯為「偉大母親」而非「大母神」。我的理由是:第一,不管是象徵還是原型,「大母神」這個詞有點超越界的味道。第二,這本書以現象學為根本精神,作者也一再指出語言的使用的重要性,因此我還是選擇回到現象學比較樸實的原則。

  Object一詞在國內因為「客體關係理論」(object relations theory)的緣故經常被譯為「客體」。本書大部分譯為「對象」,指的是「所對之象」。例如,「母親是嬰兒的對象」這個描述直接呈現了嬰兒面向母親的經驗,而「母親是嬰兒的客體」則多出了某些無法經驗到的過程。此外,本書有時將object譯為「物件」,如「把一個人知覺為『物件』」,指的是把這個人視為如物一般。若翻譯成「把一個人知覺為『客體』」,意義上非常不同。對現象學來說,「客體」一詞含藏著太多的概念化。根據上下文,翻譯成「對象」或「物件」,或是objective翻譯成「對象的」或「客觀的」,反而易於理解。

  在現象學脈絡裡,lived body的意思是「活出來的身體」,相對於解剖學的、如物件的身體。本書有時視上下文脈會強調性地譯為「活出來的身體」或「活生生的身體」,而大部分的時候為了閱讀上的順暢譯為「生活身體」。其意涵同樣是有別於生物性的、生理性的或解剖學的身體。

  (*受限於篇幅,段落IV網路刊載內容略有刪節)

  V.
  以中文出版的榮格心理學相關著作已經非常多,心靈工坊出版社是主要的貢獻者之一。本書可以與眾多的榮格相關著作形成一片閱讀風景,尤其本書在第一章就有關於榮格學圈內不同派別的介紹,在討論主要的榮格概念時也涉及不同榮格學者的見解,因此可以給讀者一個綜覽榮格學圈的參考。此外,我特別推薦本書與日本榮格學者河合隼雄的《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心靈工坊出版)共讀,不但是因為這兩本書都將榮格心理學與另一思想系統連結,讀者也可從其中發現佛教與存在現象學之間的類通處。在我看來,在榮格心理學與佛教思想與實踐之間,存在現象學可以做為一座連通的橋梁。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從《榮格與現象學》一書中找到引導的線索。

  相較於榮格心理學,存在現象學心理治療的中文出版品就少很多。所幸心靈工坊對這個領域也相當關注,已經出版了由羅伯.史托羅洛(Robert D. Stolorow)領銜發展之「精神分析現象學」(psychoanalytic phenomenology)領域的兩本書,分別為《現象學的力量:精神分析與存在哲學的深度反思》以及《體驗的世界:精神分析的哲學和臨床雙維度》。我自己的《存在催眠治療》也是由心靈工坊出版。它是以我在台灣社會中二十餘年來的心理治療現象學研究與實務為基礎,萃取出意識經驗轉化的理論模式所形成的存在現象學取向心理治療。如今加上《榮格與現象學》的中譯本,也就是布魯克所稱的「現象學分析心理學」(phenomenological analytical psychology),足以提供有興趣的讀者一個系譜來掌握心理治療界的存在現象學思考。

  這個系譜組成包括存在現象學理解下的精神分析、分析心理學與催眠治療,以及前者在其中所展示出來的不同面貌。具有現象學哲學背景或心理治療專業背景的讀者如果願意拿這幾本書交叉共讀,不但對存在現象學心理學領域會有十之八九的掌握,也許在本身熟悉的學識範圍內會出現創新的想法。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574026
  • 叢書系列:PsychoAlchemy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4.8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城與不確定的牆(平裝)
作者:村上春樹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4-11-23
$ 537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縈繞耳際的愛之旋律(全)
作者:野白ぐり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2-11
$ 119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小書痴的下剋上:為了成為圖書管理員不擇手段!【第五部】女神的化身(XI)
作者:香月美夜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09
$ 253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在紙船中入眠(下)
作者:八田てき
出版社:尖端漫畫
出版日期:2024-12-10
$ 204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32歲,一家四口用100萬環遊世界:沒規畫x預算少x破英文也OK!從風土人情到實用技巧,開啟親子冒險全新篇章
作者:李婷萱
出版社:墨刻
出版日期:2024-12-14
$ 322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張忠謀自傳:下冊 一九六四 ── 二〇一八
出版日期:2024-11-29
$ 592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莉莉亞有喜之時即為世界末日(1)
作者:茶果山しん太
出版社:台灣東販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26
$ 103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我要打敗一塌糊塗
作者:諾依慕.菲法赫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17
$ 252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