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本書可說是由榮格心理學來展示存在現象學,也可說是由存在現象學來澄清榮格心理學。在這樣的交互映照下,榮格心理學與存在現象學都各自有了新的風貌。能夠達到這樣的內涵,本書顯然不是一個週末就可讀完。不過正是因為需要緊緊地跟隨,細細地思考,這本書帶給你的會是久違的、書本閱讀的樂趣。
本書作者羅傑.布魯克(Roger Brooke)是生於南非的白人,於1989年在南非羅德斯大學(Rhodes University)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本書即脫胎於他的博士論文《朝向一個對榮格分析心理學的存在現象學詮釋》(Towards an existential phenomen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C. G. Jung's analytical psychology)。他的論文指導教授德雷爾.克魯格(Dreyer Kruger)是南非第一位以存在現象學取向進行實務與教學的心理學家。克魯格年輕時自學地閱讀范丹伯(J. H. van den Berg)、博斯(Medard Boss)以及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等人的著作,而這些作者的著作也是我在美國匹茲堡杜肯大學(Duquesne University)修習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時的必讀作品。杜肯大學心理學系是全球知名的現象學心理學重鎮,布魯克於1994年加入杜肯大學心理學系直到2022年退休。布魯克也是一位榮格治療師與學者,活躍於美國的榮格學圈,目前他是一位在匹茲堡私人執業的心理治療師。
II.
對於存在經驗的探問就是一種存在經驗。因此,讀者在閱讀這本書時就必然進入一種存在經驗。事實上閱讀所有的存在現象學著作都應該如此,而不是僅在於知識的獲得與累積。探問存在經驗就是探問人如何活著,而這必然涉及我們自己。這又是什麼意思呢?本書英文版中由羅伯特.羅曼尼遜(Robert D. Romanyshyn)所寫的推薦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展示了什麼叫做去知道人,也就是我們自己,是怎麼活著。在我們當前的生活中,我們相信我們可以進入最客觀的態度來觀察,獲得事物的真相;我們相信眼見為憑。我們也就依著我們所知道的「真相」來掌握與建造這個世界。我們從來不知道,我們每天張著眼睛的「觀看」,早已是一種特定方式的「觀看」,一種被十五世紀時發明的「線性透視」支配著的觀看。這種觀看讓人活在世界上這件事變成只是觀看者與觀看對象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說,我們以為我們具有「看到事實」的能力,殊不知「線性透視」的眼鏡早已過濾掉這世界的直接呈現。這正發生在我們每天的生活當中,這就是我們現在的活。
III.
本書相當系統化地安排了各章的內容,第一章說明了本書論述的要旨,第二章可以說是一個簡明版的榮格心理學介紹,讓讀者對榮格的重要概念有一個基本認識,以做為後續討論的基礎。第三章說明以存在現象學詮釋榮格心理學的思考方法,其中簡要地介紹了現象學的理路。第二、三兩章可說是呈現榮格心理學與存在現象學的基本思路。對於不熟悉這兩個領域的讀者會是有用的簡介。對於熟悉的讀者可以看到兩者如何在此獲得不同的呈現。這前三章可說是本書主要內容的預備。
榮格心理學的關鍵詞image本書譯為「圖像」。相關的詞如imagination譯為「想像」,imaginative與imaginal是它的形容詞,譯為「想像的」或「想像性的」。imagine是動詞,也譯為「想像」。與圖像接近的相關字詞有symbol,譯為「象徵」,metaphor,譯為「隱喻」。這一組詞都跟榮格強調的,圖像的創發作用有關。本書作者仿梅洛龐蒂的一本書名「知覺的優先性」(the primacy of perception),稱榮格的心理學主張的是「圖像的優先性」(the primacy of image)或「想像的優先性」(the primacy of imagination)。
V.
以中文出版的榮格心理學相關著作已經非常多,心靈工坊出版社是主要的貢獻者之一。本書可以與眾多的榮格相關著作形成一片閱讀風景,尤其本書在第一章就有關於榮格學圈內不同派別的介紹,在討論主要的榮格概念時也涉及不同榮格學者的見解,因此可以給讀者一個綜覽榮格學圈的參考。此外,我特別推薦本書與日本榮格學者河合隼雄的《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心靈工坊出版)共讀,不但是因為這兩本書都將榮格心理學與另一思想系統連結,讀者也可從其中發現佛教與存在現象學之間的類通處。在我看來,在榮格心理學與佛教思想與實踐之間,存在現象學可以做為一座連通的橋梁。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從《榮格與現象學》一書中找到引導的線索。
相較於榮格心理學,存在現象學心理治療的中文出版品就少很多。所幸心靈工坊對這個領域也相當關注,已經出版了由羅伯.史托羅洛(Robert D. Stolorow)領銜發展之「精神分析現象學」(psychoanalytic phenomenology)領域的兩本書,分別為《現象學的力量:精神分析與存在哲學的深度反思》以及《體驗的世界:精神分析的哲學和臨床雙維度》。我自己的《存在催眠治療》也是由心靈工坊出版。它是以我在台灣社會中二十餘年來的心理治療現象學研究與實務為基礎,萃取出意識經驗轉化的理論模式所形成的存在現象學取向心理治療。如今加上《榮格與現象學》的中譯本,也就是布魯克所稱的「現象學分析心理學」(phenomenological analytical psychology),足以提供有興趣的讀者一個系譜來掌握心理治療界的存在現象學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