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自學 認真 邁向全方位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專任教授兼所長 鐘有輝
幾個月前,陳朝猛拿了一片光碟給我,說是他要出的劇本形式新書,我在上課沒有多會意,等回家看,才知道是佛學的劇本創作。
照理說,我不懂佛法,涉獵太少,不應該答應寫序,可是朝猛是我相識至今十餘年的朋友,知道他潛心佛法,但從未與他論佛,倒是在藝術方面知道他有天分,尤其他雖然只有國中的學歷,從小就開始學習雕刻木雕,後來因電腦雕刻盛行,也就往其他藝術發展。我多次提筆要寫序,總是無法下筆,一擱下半年就過去了,多次經過仔細看完劇本,知道他是要弘揚佛法,希望寫劇本將來拍片或電視劇讓一般普羅大眾接近佛法,於是我從另一個角度來寫陳朝猛這個人。
2000年朝猛習得絹印版畫,並首次得到中華民國年畫首獎!陳朝猛受到很大的鼓舞,往前努力向學,請教年畫的構成色彩及民俗特色,接連又拿了2002、2005、2006年三次大獎,我分析「努力學習,不恥下問」是其成功的原因,不因自己學歷少,努力自學自己想表現的東西是一大特色。
雖然我都注意朝猛的藝術發展,但也略知其對佛法研究的興趣,前年他拿出了一本《開悟不是證得第八識》的著作,告訴我,他出書了,著實讓我嚇了一跳,再翻閱內容,更吃驚,深奧的佛法讓我很難理解,我告訴他,想要宣揚佛法,寫淺一點比較好理解,其實我心中告訴自己,太小看國中學歷的朋友,他在佛書堆中自習,從一位完全不受汙染的白紙來吸收佛學的知識,心無雜念,當然精進比別人快,而且專精,有自己的見解。
今日再拿出他的電影劇本,更讓我嘆服,場景分鏡、人物特寫非常仔細,我在報社待了十年,看了多少文章,也有些文學素養,我除了佩服北野武、黑澤明兩位導演的劇本,繪畫及編導全方位功力外,我想未來的有一天,我又要佩服這一位認真的全方位工作者──陳朝猛。
作者序
個人感嘆,當今世上雖說佛教興盛,卻極少人知道「什麼是開悟」?其實,開悟就如同睡覺做夢,從夢境中醒過來,醒來就叫做開悟;同理,一切眾生眼前正在做夢,只要行者從眼前這個人生大夢醒過來,就叫做開悟。這是學佛的基本,卻極少人知道。
其實從現前這個夢醒過來叫做開悟這一點還滿好理解的,難是難在眾生能否確信眼前正在做夢?關於這一點,個人在之前出版的《開悟不是證得第八識》書中的第二十五章有詳細說明,但是《開》書主要為了法義辨正,於是大量引經據典,卻也因此讓讀者忽略了這一章,十分可惜。如今再寫,就試著以問答方式來說明「眾生眼前正在做夢、如何醒來?醒來是悟到什麼?」但是如果要詳細了解,可能還要再參考《開》書的第二十五章。
至於把龍樹菩薩的一生編成電影劇本,是因為有人認為大乘經典是後人創造出來的。其實,在龍樹未進入龍宮之前,當時的佛教僧團就有大乘經典流傳著。從這一點可以知道,當初諸阿羅漢第一次結集經典的時候,就已經把大乘與二乘的經典結集完成。雖然有些大乘經典因口誦流傳而忘失,但是還是有少部分由人間流傳著。
我們回想看看……當初佛陀滅渡後,大迦葉、阿難尊者、諸阿羅漢與諸護法龍天將佛陀在世所說的言教做了第一次結集。結集後,佛弟子口耳相傳留給後世弟子。而大迦葉與阿難尊者不但是佛陀咐囑的召集人,更是誦出經典的主要人物,當然也是傳誦經文之人。不但如此,兩位尊者還是禪宗的初祖與二祖。這樣,二祖傳給三祖,三祖再傳四祖,五祖、六祖、七祖……這樣一代代傳下來。試想,在相傳的時候,祖師也一定會把心中所記經文傳給下一位紹繼者,直到可以用文字彫刻或記錄在貝葉、疋素、紙張時,再把它書寫起來,《阿含經》不也是由佛教大德以這種方式傳承下來的?
當然,反對大乘經典者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懷疑龍樹菩薩如何從龍宮習得大乘經典?
這是因為第一次結集後,當時的佛教僧團還一直盛傳著二乘法,而少數流傳下來的大乘經典又大部分被遺忘,所以龍樹出世以後再從龍宮學得許多經典。
但是從歷史考證、科學證據,都無法證明世上有沒有龍族這類眾生。一般會說「既然沒有龍族眾生,就沒有龍宮?何來從龍宮學得經典?」
關於這一點,確實有再進一步說明的必要。
首先要先釐清的是:經典所說的龍,那是三界中的一類眾生,可不要與現今的藝術圖騰相提並論。還有,要有一個觀念:先見於文獻的,並不表示就一定是先存在;反之,不見於文記的,也未必不存在,或後來才有。
當然,現在再怎麼說,不信的,仍然不信,因為現代人的信根已大不如往昔,更何況無法以科學與歷史文獻來證明龍族這類眾生的存在。
然而,現在是站在佛教立場來說,相信身為佛弟子,最基本的,應該不會懷疑《阿含經》的真實,而《阿含經》處處記載著天人、阿修羅、鬼道、地獄眾生,這些如果以現今的科學與歷史文獻來說,也都沒有考據,但是佛弟子也不會認為它不存在。不然,佛說的六道豈不剩下人道與畜牲二道?同樣的,《阿含經》處處提到龍的典故,甚至多處記載諸龍來聽佛陀說法,來請問佛法,並且發願護持佛法,這些都清楚的記載在《阿含經》,也是不分大乘二乘都能信受的。試想,既然相信《阿含經》的龍族存在,那這些龍族眾生不住龍宮,要住哪裡?所以,龍樹至龍宮聽受佛法,這是於法有據的,如鳩摩羅什翻譯的《龍樹菩薩傳》說:「大龍菩薩見其如是,惜而愍之,即接之入海,於宮殿中開七寶藏,發七寶華函,以諸方等深奧經典無量妙法授之。」
但是這些事實與過程,一般學佛者幾乎都把它忽略掉,想到這裡,個人突發奇想,如果可以把它拍成電影,這樣佛弟子與一般民眾就可以一目了然了,所以就自不量力的寫起劇本來。當劇本完成後,心想,劇情有些佛法過於繁長,如果將來有機會拍成電影,由於電影公司、導演的專業,或考量市場需要,往往對情節有所刪改或添加,這一點個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個人的本意在於佛法,當然不樂見佛法被刪添,所以覺得以書籍出版比較理想,因此就籌備出版了。
希望讀者看完本書,能對大乘經典的由來不會懷疑,也對開悟內涵不再疑惑,至於拍成電影,那就隨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