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名稱:有戒有環
當我們深陷「以人為萬物的尺度」的消費型社會;當我們為了開發生活便利卻讓自然生態飽受磨難;在即將抬頭不見藍天的現在,我們該如何盡力恢復自然與生命應有的平衡狀態?
近五十年來,人類慢慢理解地球不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星球,反而像一艘在宇宙中航行的太空球,食物和空間皆有限,如果居住在這艘太空船的人類和其他生物不能「有借有還」,食物會逐漸匱乏,環境也會受到汙染和破壞,不再適合生物居住。
本書以「有借有還」為喻,提供一個「有戒有環」的延伸意涵──簡單物質供需的平衡與自我省思後的自願節制,期盼讀者們沉靜思考,以人類獨有的智慧找到永續發展的契機。
地球越來越熱,北極熊甚至被迫離開北極!面對溫室效應日益惡化,地球人真的無法改變什麼嗎?
為了滿足我們生活的需求,但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目的只是為了生活需求的滿足嗎?
除了食、衣、住、行、育、樂的需求之外,是否還需要思考和實踐生活的意義和價值呢?
你我可以逆轉消費型社會的環境平衡嗎?
請試著將慾望克制、改變、調整、歸零——有戒
建構萬物平衡永續的恆常大地——有環
生命中那些美好的生態與環境圖像,就能在我們的努力下越來越清晰。
感性的散文.知性的概念.理性的探討.柔性的批判
本書由覺知、知識、態度、技能及行動理念等各面向貫串環境教育,幫助讀者重新找回對萬物的情感與關懷。
消費是為了滿足我們生活的需求,但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目的只是為了生活需求的滿足嗎?除了食、衣、住、行、育、樂的需求之外,是否還需要思考和實踐生活的意義和價值呢?本書似乎輕鬆地述說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的一些反省和調整,但核心理念是永續發展的願景。作者身體力行的生活實踐,還有持續不斷的書寫環境關懷和永續理念,本書內容流露出作者對生活意義和價值的省思,值得分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張子超教授
筆者筆者投入環境教育多年,面對一心追求進步、便利卻導致自然生態飽受磨難的社會環境,作者總是身體力行「有戒、有環」的生活理念,並持續不斷地書寫環境關懷和永續理念,希望創造更多機會來改變這個還不夠重視生態環境的消費型社會。
作者簡介
林建南
民國五十四年生於苗栗縣竹南鎮大厝里的純樸田庄。
學歷
台灣省立新竹師範專科學校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博士班肄業
經歷
桃園縣中壢市內壢國小教師兼導師
桃園縣中壢市內定國小教師兼主任
桃園市中壢區山東國小教師兼主任
協助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執行環境教育課程綱要能力指標微調工作
曾任桃園縣國小校長遴選委員會委員
現任桃園市衛生委員會委員
曾任桃園市防災教育輔導團員
曾任桃園縣永續發展與環境教育輔導團員
獲聘擔任桃園市拉拉山電子繪本採購案評審委員
獲聘擔任桃園市環境保護局一零五年空氣水污染稽查管制及緊急應變計畫採購案評選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