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真心推薦(依姓氏筆劃序)
資深媒體人 呂文婉
立法委員 陳亭妃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錢鴻明
直到成為一位社會記者,我才真的認識社會這個大醬缸,以及這個職業散發出來的魅力。
到酒店找小姐,到刑案現場聞屍臭,任何你不想出現的社會黑暗醜陋邊緣角落,社會記者都必須在現場,見證各種離奇古怪、匪疑所思的奇聞軼事,當然也還有展現善良人性的「好心聞」:首次公開豬哥亮不為人知的善事、再探瘋女十八年平反始末、基層員警平民百姓行善事跡……
你可能在新聞中看過這些人的這些「報導」,接著大嘆人心不古、社會好亂;但是若你能仔細閱讀社會記者的真實工作記錄和真心告白,你會更有機會看見脆弱與堅強的全貌,近身感受到每一個與眾不同且值得尊敬的生命,接著──感動不已。
新聞結束、話題落幕,社會記者仍繼續與被報導者聯絡,學著提升隱惡揚善的美德,畢竟──每一個生命,都是因為愛,而存在。
作者楊逸宏:
「這本書,有感動、有實用,以及我對各種社會問題的看法,也有遊歷台灣各地發現的奇人軼事。
無論你如何看待這本書,都不打緊,它就是一個社會記者十六年來的所見所聞,真實呈現。
你可以把它當成一本勸世的書,分享給朋友,讓社會更善良;或把它當成一本工具書,用來保護自己。
它並非小說,而是實實在在發生在你我身旁的事。
寫書只是一個開始,並非結束,我持續走在社會現場,走進社會邊緣,試圖在黑夜裡尋找光線。而任何一絲光線,都可以帶來無窮希望。」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5350.pdf
媒體推薦:
文字具有觸動情感的魔力
資深媒體人 呂文婉
和逸宏相識近二十年,他和我曾是雜誌社的同事。
但那時候,我已從平面走向螢光幕,常上節目錄影,較少進入雜誌社,總是透過文字來認識新同事。
逸宏的筆法細膩、文字富有情感,公司的女編輯還說他「很像徐志摩」。
第一次見到女編輯口中這位「徐志摩」時,差點昏倒,他外表並非斯文的書生,倒像是個「兄弟」,無論穿著打扮、談吐都跟兄弟沒兩樣,他外表粗曠,講話滿幽默的。
他是個認真的記者,遊走黑白兩道,跑出許多獨家新聞,也對社會亂象很關心,心疼在痛苦中掙扎的弱勢族群,是個慈悲的人。
後來他轉到電視台發展,被電視台的監製拔擢為主管,雖是一名主管,卻不擺架子,仍是那樣平易近人。
最近得知逸宏要出書,很替他感到高興,他說是為了賺奶粉錢,自稱四十歲「老來得子」,要多賺點奶粉錢養兒子。
但你若細看他的文章,對社會邊緣的深入了解,以及願意與弱勢族群站在一起,傾聽弱勢、為弱勢發聲,而且並非一味以「同情」角度來看待弱勢,而是發掘弱勢族群堅韌的生命力,這是很棒的做法。
逸宏的用心,真是令人感動。
今年六月中旬,他邀我寫推薦序時,正值我很「操」的時期,眼珠子都大爆血了,這陣子常錄影錄到半夜,回家躺平已是凌晨三、四點,這位老朋友卻又派了功課給我,實在很……點點點。
但基於多年友誼,我二話不說答應了他,畢竟我也是個有義氣的朋友。
利用錄影空檔,仔細端詳逸宏寄來的文件,細細品味他筆下的故事,有些故事令人莞爾、會心一笑,有些故事則讓人看了心裡酸酸的。
文字就是有這種魔力,能觸動人們心底最深處的情感。
在此獻上最誠摯的祝福,祝福逸宏這本書可以大賣,並為社會帶來一股正面且溫暖的力量。
每個小人物都是自己人生中的主角
立法委員 陳亭妃
知道好友逸宏準備將其跑新聞的所見所聞集結成冊、正式出版,只有佩服。
亭妃擔任公職以前,也曾擔任過新聞記者,對於媒體界一點都不陌生,相當理解逸宏每日跑新聞、發掘社會底層故事的辛苦。
細數逸宏的文字細膩、又有溫度,看似笑談之間,以為他講得輕鬆容易,卻是歷經多少社會經驗的累積,才能將每個人物、案件內化,在無形中把故事講得通順,不但具備畫面感,不時天外飛來一筆黑色幽默,更富有正面的社會教育意義。
「媒體」俗稱民主國家的第四權,相較於行政、立法、司法之外的第四種制衡力量,目的同樣是監督政府,廣義而言,與民意代表的工作性質並無不同。因為我們一樣在接觸基層時,會聽見、看見很多不同的故事,社會底層或許有晦暗不明的狀況
但當然,也有備感溫馨的另一面,每個小人物都是自己人生中的主角,即便是弱勢族群也有屬於他的生命韌性,阿宏選擇以寫實的書寫方式,闡述社會的良善與醜陋,期待讀者用心體會,找出真正生命的意義。
不同於政治人物尋求衝撞體制內的陳情方式,「訴諸輿論」、「公諸媒體」便是體制外的制衡力量,因此,媒體工作者的社會意義重大,影響力不亞於政治工作者。
難能可貴的是,逸宏並非垂垂老矣的新聞記者,正值青壯年就已在各領域歷練出渾身功夫,同時具備敏銳的新聞嗅覺,在一般案例中發掘出不同的視覺角度,幫小人物發聲、讓惡人無所遁形,觀察細微、下筆有神,以其細膩的情感與文采,才能成就出此作品。
年少得志不得意,不以得失而忘懷,顯見其人品涵養不凡。
勉勵逸宏繼續秉持社會觀察家的使命,更加深刻地尋找社會黑暗角落中正向的一面;願所有讀者透過逸宏的視角,看見人生永不放棄的希望。
祝福每一位努力不懈的生命鬥士!
就讀社會大學的筆記本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錢鴻明
筆者忝為檢察官數載,因年資稍長,近年以老師之身分帶領若干學習司法官進行院檢實習。執筆之際,正逢這些年輕的司法工作者即將結束長達一年的院檢實習階段,返回臺北的司法官訓練學院考試後,不出三個月就將成為獨當一面的檢察官或法官,離去前總有些放心不下的叮嚀。
這些年紀約二十五歲至三十歲的學習司法官,歷經千挑百選的考試與歷練,才能在同儕中脫穎而出,法學素養及品格操守絕對都是上上之選,根本不需任何人操心。
臺灣人喜歡用「出社會」一語來描述年輕人踏入職場自立生活的階段,每當想起這批年輕人們即將要「出社會」,總是不免為其擔憂,因為他們要面對的社會,可不是一般上班族可以想像的。
出現在法庭的事件,絕對是最黑暗且複雜的社會,毒品、槍枝、恐嚇、死亡、謊言、串證、爾虞我詐、出賣朋友、親人互控等,毋寧才是法庭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這些可不是一般上班族所面對的社會,而是這些年輕的檢察官、法官所必須去面對的社會。
這些學生為了國家考試苦讀奮鬥多年,才換得今日成就,豈有可能花費太多時間在社會中打滾?這些來自高等學府的高材生們,對於「社會大學」認識的不足,其實才是我對他們最擔憂的事。而這樣的現象,其實也不僅止於司法界,社會到底是個什麼樣貌?常是許多人的疑問。
隨著智慧型手機與通訊軟體的普及,從達官貴人到販夫走卒,「臉書」已成為交誼聯繫的必備工具,偵辦案件時,「臉書」也常成為偵查機關瞭解偵查對象的利器。
我常在某些刺龍刺鳳的「兄弟人」臉書中,看見他們或許並無顯赫的學歷,但總愛在學歷欄填下「社會大學」這樣的虛擬學校,以彰顯自己走跳社會的功力。然而,他們所說的社會,只限於那些打打殺殺、紙醉金迷的世界,根本只是這社會大學的一小部分,還不如說是黑社會大學也罷。
真正的社會究竟是什麼?白領階級不計手段的掠奪財產,是社會;黑白兩道牽扯不清的利益結構,是社會;貧民為了幫孩子買奶粉而行竊,是社會;素孚清譽的大學教授騙取國科會補助金,是社會;賣毒品賣到連媽媽都變成共犯,也是社會。
社會大學領域如此廣泛浩瀚,豈是等閒之輩能夠心領神會?縱使是浸淫於社會許久者,也難得一人有文采能夠將所遇社會諸事一一記載。
所幸,相識二十餘年之吾友逸宏,身著社會記者戰袍,手持第四權之劍,深入社會各階層,詳實報導形形色色之社會事件,並以平實生動之文字將其見聞一一摘錄,實屬難得,本書堪稱其就讀社會大學的筆記本,精彩絕倫。謹作此序,推薦給每一位想要深入瞭解社會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