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涵蓋古今中外經濟、宗教、歷史等課題,是探索人類問題以及靈性出路的敲門磚,也可以是最後的那一個階梯。
◎以遊記的形式,經由對話探討現實社會問題,理出一條靈性回歸的道路。
◎從金融與經濟的角度,探索金錢、權力和名聲是否會阻礙靈魂與自性的成長,或者能夠兩者兼顧。
◎探索世界六大宗教及哲學中的真理與智慧,並從古今中外聖賢們所描繪的理想社會找出利於自身又益於社會的共贏局面。
以智慧引導人們回歸自性,並在日常中體現生活即修行的圓融。
古代西方的亞歷山大大帝臨終前,交代臣子將他的雙手放在棺木之外,旨在告訴世人偉大如他,也是雙手空空的離開這個世間;中國的秦始皇命令臣子尋訪長生不老之藥,遍尋不著最後憾然離世;中世紀歐洲最富有的銀行業之父科西默.美第奇,他捐獻眾多的財物以期能獲得永生,到最後亦低調離世。
三個改寫人類歷史、統治世界的強人,在擁有世人所羨慕的一切之後,遍尋不得而黯然離開世間,他們在尋找什麼?宇宙真理何在?
在人世間修行不易,有許多欲望和迷失阻擋,前人多半從道德勸說的角度,勸戒人們要行正道。作者則根據當今社會情況探討金錢、權力和名聲是否會阻礙靈魂與自性的成長?是否能夠兩者兼顧?加以文筆通暢白話,討論深入淺出,是適合現代人參考的心靈書。
本書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探討現今社會普遍存在的文化與信仰問題,譬如資本主義、物質主義是如何深深地影響著世人。第二部分探討日常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問題,例如家庭、工作等;自身的思想、觀念及經驗又是如何影響自己的決定,我們該如何從這些混亂中回歸平靜?第三部分討論古今中外的老師給予的教導,包括佛陀、老子、先知穆罕默德、耶穌、柏拉圖及奎師那,經由去蕪存菁,發揚這些寶貴的智慧資產。
本書同時也探索世界六大宗教及哲學,包括基督教、佛教、道家、伊斯蘭教、印度教及柏拉圖哲學的真理與智慧、共通點,能開啟在生活與工作中,體現生活即修行的圓融,也找出既可有利於自身,也有益於社會的共贏局面。
作者簡介:
張然
從事金融投資分析,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企業管理碩士學位,並取得臺灣證券分析師執照。
作者有感於生命的不可測與社會貧富現象的加劇,而開始遍尋古今中外典籍,探尋人生真理的旅程。這本書記錄他回歸心靈之路的經驗分享。
章節試閱
前言
首先,感謝讀者對本書的興趣與閱讀,讓我有機會與讀者分享我的發現與經驗。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關於現今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文化與信仰,例如資本主義、物質主義等,這些文化與信仰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第二部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問題,例如家庭、工作等;我們自身的思想、觀念及經驗又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決定。再者,我們能否從這些混亂中回歸平靜?
第三部分是古今中外的老師給予的教導,包括佛陀、耶穌、老子、先知穆罕默德、柏拉圖及奎師那。老師們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教導,使我們得以藉由遵循其道路,達到至真至善的境界。然而這些近二千五百年前的教導,由於時間與空間的轉移,珍貴的鑽石已經被灰塵掩蓋而失其光輝。希望經由去蕪存菁,保存老師們留給人類的寶貴資產。這個部分的每個章節都是各自獨立且無連續性,讀者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來選讀。
本書使用淺顯易懂的表達方式,同時涵蓋的範圍也較為廣泛,不免讓人升起是否能夠深入的疑問。我的看法是,如果頭痛只治療頭部,雖然可以解決短期問題,但最終仍會出現其他的問題。
書中論及的範圍是一個整體,包括各式大哉問,有助於人們對於自身能產生更高更廣的了解,也才能解決今天所面對的問題。同時,當讀者認為本書已不能滿足所需時,自然會去尋找更適合自己的。本書亦包括了重要的觀念與答案,請讀者細細品嘗。
這本書可以是入門磚,亦可以是最終的那一個階梯。
‧‧‧ ‧‧‧ ‧‧‧ ‧‧‧
第二章 風險與回報
艾莉:我老闆本來算是個好人,可是自從金融風暴以後,我們發現他變了。他知道現在經濟不景氣,要增加利潤最快的方式就是降低成本。所以他用各種理由讓我們責任制加班,還經常招募儲備幹部,盡可能找藉口取代以前幫他賺錢的老員工,我的經理在公司十二年,上個月也被他逼走,到現在都找不到工作,聽說他打算拿積蓄開個小吃店。弄得我們敢怒不敢言,只求混口飯吃,每天痛苦的要命。上班只是為了賺錢養家罷了!
李問:痛苦?我告訴你什麼才是痛苦。你的經理還可以開一間小吃店,我的錢全都套在股市裡了。半年前老闆讓我走人,我寄了將近一百封履歷表,只換到兩個面談機會,而且最後都輸給了年輕人。每個月我還要繳房貸、車貸、保險費,還好我老婆有工作,可以暫時撐一下,但是我壓力很大。以前我每天早上都可以到店裡買咖啡,現在我喝不起。抱歉,我就是不平衡,為老闆犧牲了這麼多年,他竟然說翻臉就翻臉。以前我覺得工作不只是為了賺錢,還有一種使命感,現在我覺得使命感只是我的幻覺,只有錢是真的,有錢才是老大。
林陽:雖說我是個公司老闆,但是像我這種十幾個人的小軟體公司,也只能想辦法撐下去。經濟不景氣,顧客的荷包都看得很緊,以前發包給我們的單位,現在動不動就外包給亞洲的公司,要不是靠以前打下的基礎,發薪水都快成問題了。我們這種小企業就像前妻的兒女,要自求多福啊。我們又不是那些大到不能倒的大企業、大銀行,有政府撐著可以借錢不還,哪像金富在銀行那麼爽?
金富:哇!射到我啦?好吧!我承認在銀行工作的薪水加上年終獎金看起來不錯,可是我們也有壓力啊。對,也許我們加班不是那麼多,可是我們手上一堆爛頭寸。以前靠著謹慎放款吃飯,現在主管經常要我們去賣新的金融產品,每個月就盯著我們的績效。上次金融海嘯,整個賣次貸產品的部門都走人了。我們不賣產品的活不下去,依上級指示拼命賣次貸產品的也活不下去。現在我們只求交差,因為不求表現的人,反而可以留在銀行,有辦法的早就自己出去幹了。比起王強的投資銀行來說,我們只是打雜的。王強,你們今年年終幾個月啊?
王強:我就知道你會問這個問題。不過我要先聲明:第一,我只是個基金經理人。第二,政府要做什麼,我管不著。第三,我的錢也和你們一樣,是辛苦工作換來的。嗯,我們今年年終獎金加分紅還可以。
艾莉:聽你說還可以,就知道拿的數位一定很可觀。你們這一行的薪水本來就比其他行業高很多,如果再加上年終分紅,差距更大。難怪所有人都搶破頭要當基金經理人。
李問:艾莉你年終獎金幾個月?
艾莉:只有半個月。
李問:還常常加班對吧。我呢?還不知道找不找得到工作。你們在銀行賣基金時說的天花亂墜,還叫我們要看長遠,結果發現整個產品是場騙局,讓我們虧這麼多錢,被套牢到現在,然後你們的獎金還比別人多,這是什麼社會啊?張然你說說看,這公平嗎?
張然:你的情況聽起來滿可憐的,但也可能是你片面的看法,事實可能不是這樣。
王強:你說的對。你們對我們這個行業有誤會,我想藉此機會澄清一些錯誤的看法。
張然:不如大家都發表一下意見吧。
李問:那我就先說了。我記得二○○八年發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始作俑者是美國的銀行界及房地產業,結果影響的層面包括了全世界各地方無辜的人民,甚至連北歐的一個偏遠小鎮,當地政府都因此差點無法運作。各國政府為了防止那次金融災難的擴散,而祭出一系列的振興經濟方案,主要內容是政府印製大量的紙鈔,再拿給幾個大銀行,希望這樣的做法可以使經濟再度活絡起來。
這些經濟刺激方案的結果,雖然使得各國的股票市場指數大幅的攀升,銀行獲利普遍提升,一些公司也似乎有了明顯的盈餘。但是失業率仍然持續上升,財富更為集中,有錢的越有錢,窮的就越窮。
如果政府印鈔票為的是救全民老百姓,那錢為什麼不交到人民手上呢?政府把新印出來的錢交給當初製造泡沫的銀行,不但獎勵了作惡的人,還只能微微助長就業,這是公平的政策嗎?一定要等我們的企業生意不佳而開除我們,讓我們找不到工作了,再發失業金給我們。這不是偽善嗎?
金富:這也不能這麼說。二○○八年時老百姓都沒有存款,大家都拿房貸去消費或投資了。在貸款為主的社會,本來就仰賴銀行具備充足的放款能力,如果銀行倒了或缺乏放款能力,那麼經濟就會凍結,企業拿不到貸款的結果,失業就會更嚴重。所以政府把錢先交給銀行,是有一定的道理。銀行又不能把錢吞了,一定還得運用才能生利,反正都得交還政府,還給老百姓啊。
林陽:這話說得有點似是而非啊!先談政府救市,本來錢要先給誰,就各有利弊,但是先分配給製造金融海嘯的銀行,就有點問題,不只是不公平,更是把權力交給濫用權力的人,只會造成社會更動盪。其次,我們小企業經營不善就倒閉,銀行經營不善卻不會倒,難道銀行是特權企業嗎?
艾莉:對啊!我們公司因為小,老是借不到錢,老闆沒錢就壓榨我們,沒加班費不說,薪水不漲,生活開銷卻漲得比什麼還快,欠銀行的錢一毛都不能少,政府的稅每年都得交,我們這麼守法,結果越來越窮。我再也不相信什麼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鬼話,我們本來就是次等公民,有錢人只會更有錢。
王強:慢著慢著!這是不是有點仇富問題啊?我們處在資本主義社會裡,凡事得從資本的角度看,對吧?資本形成了企業,企業創造了就業,在競爭資本中社會有了進步,這是社會創新和進步的根本。當社會投資行為出現了不理性,進而導致泡沫破裂時,政府如果不作為,將會造成經濟不景氣,進而可能帶來國家甚至全世界的經濟大蕭條,怎麼辦呢?這次金融海嘯,之所以能這麼快復蘇,就是因為各國中央銀行聯手實行貨幣量化寬鬆(QE)政策的結果。當然啦,每個政策有得必有失,如果要面面俱到,那也許大家此時都已經失業了,而不止是李問而已。
李問:好一個有得必有失,那我就想問問,為什麼我聽信銀行專員的話去投資,卻輸掉所有積蓄,而蓄意出售這些有問題金融商品的銀行,遭受損失時卻要政府印鈔票去支持,也就是又要我們這些無辜百姓再次犧牲?為什麼總是銀行界獲利而我們人民損失?政府課稅須先要取得人民同意,但政府亂印鈔票就是課稅,為什麼不需要人民同意?政府說是為人民服務,骨子裡其實是為銀行服務的吧?難怪有人說資本主義其實是為富人量身訂作的,我覺得有其道理啊。
林陽:我想補充一下,李問講的很有道理,但因為許多實業家確實透過創新和效率來賺錢,不像金融業不事生產,所以我想應該說是現代資本主義嚴重偏愛金融投資業,更貼切一些。
王強:其實未必如此。站在政府的角度來看,企業能夠創造就業機會和經濟成長,資金是企業營運的動能,而金融業是提供資金的最重要管道,並且研發許多金融工具供企業和個人選擇。因此,當資金出現問題,政府理應首先拯救金融業。
讓我們平心靜氣的想,為追求更高的利益,每個企業都會選擇對它最有利的策略,再向上推想,每個產業、每個國家也是如此。今天金融業只不過恰好是站在比較好的位置,政府支持這個產業,也是為人民著想啊,這本來就是正確的決策。
至於你們說,政府把給人民的錢,先交給銀行是一種偏坦,那麼請問政府先交給哪個產業就不是偏坦嗎?西元二千年網路泡沫破裂導致股市崩盤時,政府不是也降息救市了嗎?政府並沒有特別照顧銀行業。
我不否認金融海嘯後政府傾力救助銀行業,因為銀行業是掌握各行各業的資金活水,自然是政府施救的重點。而銀行復蘇後,又能帶動房市、債市、股市、貨幣市場的成長,所以銀行業成為重中之重。
銀行獲利靠投資,他們會選擇最能獲利的產業和公司去投資,透過競爭的結果,最強的公司可以取得最多的資金,這就是資本主義的體現。資本主義並不歧視任何人,一切都是公平競爭的結果。
好啦!說這些只是為了向大家表明,我們真的很努力,我們也只是享受競爭的果實而已。什麼富者越富、貧者越貧,只是他們不了解,或自己不夠努力,我們不偷不搶,也沒有犯法,只是錢多了些,這有什麼不對?
林陽:這樣說也有點道理,如果不是政府的振興經濟方案促使經濟活絡起來,今天我可能就失業了,還有其他許許多多的人也可能失業,所以這個方案應該還是有效的。
李問:林陽,難道你看不出來嗎?新的金融問題又產生了,希臘爆發了倒債危機,連帶好幾個國家也都存在著倒債危機,像是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等。就是因為各國的經濟刺激方案只針對某些特定的行業,例如大銀行,而不是全面性的,受惠的族群很有限,所以經濟復蘇的力道顯得不足,人民的失業率依舊持續攀升也就不足為奇。想一想那麼多的人根本不懂什麼是經濟或是投資,他們只能被懂得金融的人玩弄於股掌之間,是不可能賺錢的。
前言
首先,感謝讀者對本書的興趣與閱讀,讓我有機會與讀者分享我的發現與經驗。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關於現今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文化與信仰,例如資本主義、物質主義等,這些文化與信仰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第二部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問題,例如家庭、工作等;我們自身的思想、觀念及經驗又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決定。再者,我們能否從這些混亂中回歸平靜?
第三部分是古今中外的老師給予的教導,包括佛陀、耶穌、老子、先知穆罕默德、柏拉圖及奎師那。老師們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教導,使我們得以藉由遵循其道路,達到至真...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向真理叩門
第一章 他們在尋找什麼
第二章 風險與回報
第三章 眼見為憑
第四章 死後之所在
第五章 戲劇正在上演
第二部分 快速的道路
第六章 我為什麼在這裡
第七章 痛苦的原因
第八章 分別與執著
第九章 名字與形象
第十章 我們的心智
第十一章 有神與無神
第十二章 死亡與重生
第十三章 路途的指標
第十四章 快速的回歸之道
第十五章 理想的國度
第三部分 大師的話語
第十六章 解藥
第十七章 耶穌
第十八章 柏拉圖
第十九章 先知穆罕默德
第二十章 釋迦牟尼佛
第二十一章 老子
第二十二章 奎師那
第二十三章 歡迎回家
前言
第一部分 向真理叩門
第一章 他們在尋找什麼
第二章 風險與回報
第三章 眼見為憑
第四章 死後之所在
第五章 戲劇正在上演
第二部分 快速的道路
第六章 我為什麼在這裡
第七章 痛苦的原因
第八章 分別與執著
第九章 名字與形象
第十章 我們的心智
第十一章 有神與無神
第十二章 死亡與重生
第十三章 路途的指標
第十四章 快速的回歸之道
第十五章 理想的國度
第三部分 大師的話語
第十六章 解藥
第十七章 耶穌
第十八章 柏拉圖
第十九章 先知穆罕默德
第二十章 釋迦牟尼佛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