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1 項符合
顧曉軍談小說的圖書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在中國小說繁榮期,作者同一年有兩次作品登上小說頂級刊物──《小說選刊》。
◎系統性地分享「創作」體驗,內容含括如何寫好短篇小說、剖析名人名著和文學散論。
◎深入探討小說創作,如人物、情節、象徵等層面,適合對小說創作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中國著名作家顧曉軍網路耕耘十餘載,寫下300多篇小說,很多作品在網上廣為流傳,
已出版《顧曉軍小說》【一】【二】【三】,蒐錄其中150篇小說,乃經歷四十多年時間而得的感悟,是短篇小說的道地行家。
顧曉軍認為,學寫小說,就是傳遞感性的經驗與練習的結合,而不是僅給出些概念。在本書中,作者首次系統地談自己小說創作的經驗與體會,且解剖了數十篇本人的作品,也由表入裡地分析了魯迅、張愛玲、莫泊桑、契訶夫、歐•亨利等名人名著的優劣,引導大家去發現名人及名著的敗筆,因為,只有發現了名人及名著的敗筆,才有可能讓自己做得更好一些。
本書手法大膽,在寫作方法上有實用之處,於名人名著則更有大膽妄議;眼光與眼力、思想的犀利與深度,以及分析的到位與絲絲入扣,依舊是顧曉軍先生的底氣。作者深信,本書一定會是精品,古今中外都沒有的,至少也是罕見的。
顧曉軍(1953年8月12日-),男,南京人,中國著名作家、思想家,已出版《GuXiaojunism Philosophy(顧曉軍主義哲學【英文版】)》、《大腦革命》、《公正第一》、《平民主義民主》、《中國新民運》、《打倒魯迅》、《九月隨想》及《顧曉軍小說》【一】、【二】、【三】等。研究者的著作有《顧曉軍及作品初探》(劉麗輝)、《向諾貝爾和平獎、文學獎推薦顧曉軍》(顧粉團)等。
引言
本書之前身,是《文學散論》(電子版)。而《文學散論》,則是劉麗輝攛掇我編撰的。編那本書,是為了便於劉麗輝研究我的小說及文學與藝術的思想,更好地完成她的《顧曉軍及作品初探》一書。然,她的書早已出版(ISBN 9789869505178),且都已賣脫銷,而我的《文學散論》還八字沒有一撇。
於《文學散論》提不起勁來,則是我每看一次書稿,心就涼了半截。劉麗輝及顧粉團的朋友們喜歡《文學散論》,是因書稿大膽——在寫作方法上有實用之處,於名人名著則更有大膽妄議。但,是否真能給習作者們些系統的東西,怕就談不上了。
是顧粉團的朋友們都忙著校對《GuXiaojunism Philosophy》(顧曉軍主義哲學【英文版】),我過意不去,才想以《文學散論》為基礎、寫本《怎樣寫好小說》。而搜索「怎樣寫好小說」後,發現已出版的「文學散論」、「怎樣寫好小說」之類多如牛毛,如是,我把書名改成《顧曉軍談小說》(其實,書名先叫《揭開小說之迷霧》,因編《中國民運人物志》,編到「吳祖光」,見他著有《吳祖光談戲劇》,搜索了一下,又見有《王蒙談小說》,才最終確定叫《顧曉軍談小說》的)。
近日,寫到〈小說的構思與結構〉,需重提人物、情節等等,這才發現——在〈怎樣寫好人物〉之中,只舉例介紹了怎樣寫好人物,而沒有教大家設人物庫、儲備人物,及如何提升自己等,如是,就寫了〈怎樣寫好人物(二稿)〉。
「二稿」公開以後,小人物興致勃勃地將它搬到了微信朋友圈中。風北吹也在QQ上問:「《顧曉軍談小說》,如先生所說,都是剖析的短篇小說,那對於中、長篇,不知是否會涉及,以使覆蓋面更廣?」,我答「不,怕會說外行話」。如是,他說「哦,明白」。
其實,我年輕時,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中期,寫過一部長篇小說《白色狼》,是寫人性與狼性的交織,暗喻毛澤東。因不好發表與出版,手稿在寄來寄去中弄丟了。而中篇小說,則是我的志向,也是我花大力氣研究過的。但,始終沒有動手,或許是吃得太透了、多少有點眼高手低。複出後,在網上曾遇到《解放軍文藝》小說組組長,她邀我寫中篇,我沒答應。一是當時〈嘗試一夜情〉(《顧曉軍小說【一】》第21頁,ISBN 9789869220224)等正網紅,且我也深知:歲數大了,放棄中篇、而就短篇,更容易成功。二是過去與他們打過交道,我的〈憋尿〉等一組小說(寫軍隊文化的醜陋面)、差點兒就在《解放軍文藝》1989年第八期上打頭、出來。因「六四」及其後「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而胎死腹中。
說這些舊話,是想說:其實,我不會說外行話的。然,《顧曉軍小說【一】》、《顧曉軍小說【二】》(ISBN 9789869314596)、《顧曉軍小說【三】》(ISBN 9789869397841),計一百五十篇小說,及我的小說〈太陽地〉、〈凝重的綠色〉(《顧曉軍小說【二】》第6頁、第12頁)同年兩上《小說選刊》(1987年第一期、1987年第九期)等,可證明我是短篇小說的行家,而於中篇小說、長篇小說,我又能拿什麼證明自己的權威呢?而如果不能證明的話,那跟胡編亂造也出書、騙職稱的,又能有多大的區別呢?
所以,本書所舉之例皆以我自己的小說為主,且爭取多舉例,而兼論及名人名著。這樣做的目的是便於顧門弟子、顧粉團、作家班的朋友學習;因只有熟悉且帶有情感因素的東西,才容易看得進去。而多舉例,則更是因教與學、習作小說為計——學寫小說,原本就是傳遞感性的經驗與練習的結合,而不是僅給出些概念。
於出概念的書,市面上就太多了。這類書,絕大部分如前所說,是親近權力者們的胡編,或是圖謀職稱晉升者們的亂造,沒啥實用價值。即使有的作者也寫過小說,也有些寫作的經驗,但與我已寫下的三百多篇小說及品質與網路訪問量、和創作所經歷的四十多年的時長而得到的感悟等相比,怕也是九牛一毛。
當然,我的長達四十多年的創作經歷,包含其中停筆了十幾年。而這十幾年的停筆,於把握好創作短篇小說的規律等,其實並不是什麼壞事;若細論,反而是件大好事——因,經過長時間的沉澱,當重新拿起筆的時候,感覺自煥然一新,能力也已絕非過去,且會比以往有更深刻的認識。
何況,人與人的能力也不一樣。能在自己過去並不很熟悉的領域裏,搞出「化繁為簡」、「立體思維」、「公正第一」、「平民主義民主」(見《大腦革命》ISBN 9789869198103、《公正第一》ISBN 9789869269346、《平民主義民主》ISBN 9789869337243)的,全世界也僅有我一個人。而我回過頭來、收穫我熟悉的短篇小說的創作之經驗,也自當比胡編亂造及混職稱之流要強得多。
還有,就是很多人講經、是不會掏出真經的(這些人原本看家本領就少,再加上藏著掖著,就更顯得沒有東西了。另,上面提到《王蒙談小說》,我一朋友或許為了兼聽則明,就買了本《王蒙談小說》,可他剛剛告訴我:「《王蒙談小說》,很土啊,不知何時才能讀完」)。而我,於真想帶出弟子與學生這點,也比他們要強得多。
再,昨日有朋友針對〈小說的橫寫與縱寫〉、私下跟我說「覺得先生剖析太多自己的小說,會少了神秘感」等。於此,我想說:第一,真心教大家、就得拿點真東西出來。再說,忽悠朋友的事我也不會。第二,文章寫得很急,說實在我都是信手拈來,沒有進入回憶程式;當初構思小說時,想得遠比現在所述多得多。更何況,我那三部小說之中,被舉例的、從比例上來講、畢竟還是少數。還有,我自己談下,總比日後被人胡亂解釋要好吧?
初稿還沒有寫完,二稿已經開始了。或許,還會有三稿、四稿。總之,當你看到這本書時,一定會是精品,古今中外都沒有的,至少也是罕見的。
本書的第二部分,是「揭開名人名著之面紗」。在這一章中,有〈糟蹋莫泊桑〉、〈糟蹋契訶夫〉、〈糟蹋歐‧亨利〉及〈糟蹋魯迅〉、〈糟蹋張愛玲〉、〈糟蹋莫言〉等等。當然,糟蹋這些名人及名著,不是教大家目空一切,而是引導大家去發現名人及名著的敗筆。因為,只有發現了名人及名著的敗筆,才有可能讓自己做得更好一些。
以上,也僅僅是其一。而其二,則是有些名人、原本就是人造的,那名著、自然也拙劣不堪。如,魯迅就是毛澤東因其本黨的利益而人造的(見《打倒魯迅》第87頁,ISBN 9789869220293),張愛玲也是共產黨人周瘦鵑、傅雷等捧出來的。如此的「名人」,其「名著」自漏洞百出,可謂誤人子弟。而我發現了若不說出來,豈不是助紂為虐?
本書的第三部分,是「文學散論」。其中的篇章,除「補漏」之外,大都是三年前那本電子書中的文章的精選再精選。
勞力說,希望我把「顧曉軍主義哲學向其他各領域延伸」,即向文學領域延伸。願望雖好,但實際上是個坑。因為,哲學是探索規律的,而文學是釋放個性的。以上,我敢說那些人胡編亂造,也是量他們不可能悟到——文學即使能夠形成某種理論,也一定是鼓勵「放足」(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及其所派生出來的理論,其實真不能夠叫啥理論,而應該叫——中共對文藝的管制),與哲學之類的理論的作用與意義、完全不是同一回事。當然,也該感謝勞力,是他逼著我進行了一次思想苦旅。
願此書,於大家都能像網友「熱愛生活」——他跟我說「雅典我實在打不開」、「能看下你有關小說寫作的文章嗎」。我給鏈接後,他又說「還是比較卡,勉強看了幾篇」、「不過有收穫,難以用語言說明,覺得對我的寫作會有幫助」。
「比較卡」,是中共依舊在對我實施著封殺。
就此打住。願中國的小說繁榮,成為世界文壇上的一枝奇葩(但不包括莫言他們。這就像——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不可能成為當今或今後世界思想史上的思想家、是同一個道理)。中國的文學、與思想一樣,也完全可能引領世界——因,大陸必將實現社會轉型。而世界史告訴我們:無論東方西方,有重大社會轉型的地方及期間,最容易出大思想家、大文學家及思想巨制與文學巨著等。
顧曉軍 2018-5-14~8-3 南京
引言
一、怎樣寫好短篇小說
1.01 怎樣寫好人物
1.02 怎麼寫好情節
1.03 怎樣寫好氛圍
1.04 怎樣玩好創意
1.05 怎樣玩好象徵
1.06 怎樣玩好「誤會法」
1.07 小說的橫寫與縱寫
1.08 小說的語言與描寫
1.09 小說的構思與謀篇
1.10 怎樣打破生活與創作之間的瓶頸
二、揭開名人名著之面紗
2.01 糟蹋魯迅
2.02 糟蹋張愛玲
2.03 糟蹋莫言
2.04 糟蹋莫泊桑
2.05 糟蹋契訶夫
2.06 糟蹋歐•亨利
2.07 糟蹋卡夫卡
2.08 不配我糟蹋的錢鐘書
2.09 不配我糟蹋的王小波
2.10 不配我糟蹋的馬悅然
三、文學散論
3.01 中國文學的根本是個屁股的問題
3.02 純文學與通俗讀物的區別
3.03 閒話〈國際會議〉
3.04 「多意性」與「此非僅此」
3.05 寫好小人物的美
3.06 中國真的有了陰毛筆
3.07 小議文筆
3.08 如何讓文章更雋永
3.09 閒話文學與品格
3.10 英雄史詩才是人類文學的方向
●1.01 怎樣寫好人物
怎樣寫好短篇小說的第一個要點,就是怎樣寫好人物。
百科「小說」詞條說,「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我雖不同意、簡單將「環境」納入小說的三要素,但,寫好人物、怕也是寫小說的人的共識。
寫人物,又可叫作塑造人物形象。寫好人物,自然就是塑造一個或幾個生動的、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那麼,又怎樣塑造好人物形象呢?怎樣使你筆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我能夠給出的答案,就是——要立體地寫人物。
立體地寫人物,不是寫了臉再寫後腦勺,寫了頭還要寫身子手腳等等。而是,要寫人物的性格、情感、愛憎、習慣、癖好、風格與行為方式、心理路程、思想變化以及優點、缺點等等。
只有在寫人物時,考慮到你的人物的性格等各個方面,你筆下的人物才有可能栩栩如生、令人難忘。
當然,也不可能在設計一個人物時,就想全這個人物的方方面面,但也要盡可能地多考慮到其中的幾個方面。這樣,你筆下的人物才可能立體;而你考慮得越多,人物也才可能越生動。於初學者而言,當然是越簡單越好、越容易把握,但至少也得考慮到之中的三個方面。
知道了以上的道理,就可以先抓三個點、開始構想你的人物了。說先抓三個點,是至少要抓住三個點。因為,只有三個點以上、才可能趨向於構成立體的人物。
道理講清了,以下解剖我的小說〈臭不要臉老畜牲〉(《顧曉軍小說【一】》第154頁),具體給大家講怎樣寫好人物。
人物,是有情感的,因人是有情感的。想讓你筆下的人物生動起來、令人難忘,就應該表現他或她的情感。不僅要表現他或她的情感,還要在意他或她的情感與眾人的不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常見的、只有獨特的、又具有普遍意義的情感,才可能使人物生動,令人難忘。
〈臭不要臉老畜牲〉中的老畜牲的情感就是獨特的,又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在〈臭不要臉老畜牲〉的開篇,我們可見到:「吃沒吃到、玩沒玩到,已經摸到棺材邊子了。一晃,六十了!真是不知也不覺。」這,既是交代、交代老畜牲的年齡,又是在寫心理、老畜牲的心理活動;同時,還是寫老畜牲的情感——他自己獨有的、只在乎自己的吃和玩,而對社會冷漠的情感。為什麼老畜牲會這樣呢?這就是這篇小說所要暗示的——因為,社會對他更加冷漠。
其實,老畜牲的情感是樸素的、立體的。他知道「爹對俺好,就是親爹。誰對俺好,誰就是親爹」、「俺養你小,你養俺老」等,也知道揩了油、占了便宜後,挨打不能還手等。但,他窮、沒有錢,他沒有老婆、性饑渴;他沒法像養小三的官員、也沒法像常嫖娼的有錢人那樣,只有在菜市場裏趁擠趁亂揩油、佔便宜,只有把臉貼在洗頭房的玻璃窗上「望梅止渴」。或許,這就是他的報復社會——自己也控制不住的莫名情感。
而有了這樣細緻而又獨特的情感,即使你想讓老畜牲這個人物不要立體、都已做不到了。這,就是短篇小說的人物的情感的構思與寫法。只要你在寫一個小說中的人物時,不僅獨特,且想的遠遠比寫的多、多出好多倍,就不怕你的人物不生動。
我們再以〈臭不要臉老畜牲〉談談愛憎。愛憎,其實就是情感。但,情感有時是單向的,而愛憎一定是對立的。因此,在寫情感的時候,當多少設計一些愛憎,哪怕很少的一點點也是好的。
〈臭不要臉老畜牲〉中的老畜牲的愛憎,也是十分明顯的。他心裏不停地嘀咕的「俺早生六十年、或晚生六十年,那該多好呵」、「早生六十年,俺就去當國軍。俺,到處去抓壯丁;抓到,俺就先把他老婆給幹了」等,就是他的愛憎、他的想當然。其實,他是被灌輸了,他根本不知道——過去的國軍也是有管理的,不是想怎麼幹、就能怎麼幹的。他這麼大的年紀了,竟然還有這樣幼稚的想法,所表現出的恰好是他的性格、他的不完整的人格等;而這些,又不完全是他自己的錯。準確地說,他是錯了,但這個錯、更是老畜牲這個人物被灌輸後、又被社會邊緣化的結果。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薄熙來被判了無期、被社會邊緣化了,薄熙來會被改造好嗎?我以為:不會。即使薄熙來會被改造好,會被改造他的人認為改造好了,薄熙來被改造成了改造他的人所希望的那樣;然而,薄熙來的身上定會染上一堆改造他的人所看不見、也想不到的壞毛病。這就是特殊人物的、特殊而又複雜的性格。
我們當擁有這樣的眼力、思想力,才能寫出別人所看不到的、想不到的人物,而使我們筆下的人物在讀者讀到之後為之一顫。
回到老畜牲身上來。也可說,正是老畜牲這樣的幼稚而又複雜的愛憎,豐富了老畜牲的情感、豐富了老畜牲這麼個人物,從而使〈臭不要臉老畜牲〉站立起來。
開篇最先提到性格。性格,是一個人對現實的態度,及其在社會中的行為方式,與其所表現出的人格特徵。〈臭不要臉老畜牲〉中的老畜牲,雖沒什麼文化,但他的性格卻也是複雜的、多重的、立體的;他的性格,其實是社會對他的雕塑——社會對他的冷漠,造就了他這麼個簡單而又複雜的、獨特的性格的人物。
老畜牲,自小就形成了「不會說,不要說;不說出來,誰也不知道你在想什麼」、「從此就不愛說話,自己嘀咕」的性格。同時,他又有「爹的同事,給東西他吃,要他叫聲爹,他就叫」的一面。不僅如此,老畜牲還是「幹了她,就要了她」的、很有擔當的人。
命運多舛,本想「俺養你小,你養俺老」,卻不料「小垃圾婆有病、病多。錢,花掉了不少;幹,沒幹著幾次」,「最後,還是死掉了」。如是,老畜牲在不自覺中變態,成了一個「菜市場人多,遇上中意的女人;他就斜著走過去,在人家身上蹭一把、快活一下」的、令人討嫌且可恨的「臭不要臉」的「老畜牲」。
注重寫人物的性格,尤其注重性格的養成與變化,性格的多重、複雜與相互交織、及其走向,並挖出緣由,一層層鋪開,一點點展現……是寫好、寫活一個人物,把筆下的人物真正立起來的正經途徑。
在寫性格上多下功夫,是能夠寫出獨特的、以往世上所有的作品中都沒有,又符合常識、常理、常情的人物性格的。如果你寫出了這樣的性格的人物,那麼,你塑造的人物就至少成功了一半。如果能夠在一個統一的人物的皮囊之下,還能寫出其性格的複雜性、多重性與相互交織、難分難解等等,那麼,你筆下的人物、就自然能夠立起來,且會令人難以忘懷。
習慣,是下意識,是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習慣不是性格、與性格完全不同,卻又有某種程度上的難分難解。打個不恰當的比方,習慣與性格的關係,就仿佛上面說到的愛憎與情感。寫好人物的某個不經意的習慣,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臭不要臉老畜牲〉中的老畜牲身上,習慣、甚至可說是惡習,也無處不見。如從派出所裏放出來、走到一家飯店的門口,見到燈紅酒綠中的女人,老畜牲又忍不住想入非非,忍不住想上去揩油、佔便宜。而走到洗頭房的玻璃窗外,老畜牲更是情不自禁地把臉貼到了玻璃上、興趣勃然地看「裸露的大腿、奶子、背」;而裏面的小姐一招手,他就進去了,根本不曾想兜裏是否有錢、是否玩得起。
老畜牲不僅性饑渴,愛佔便宜也是他的習性。在他中意的女人身上蹭一下、摸一把,其實就是種佔便宜的習性。而小說的結尾處,在水餃攤上下水餃吃時,「下水餃的,一五一十……數了三十七個,下在鍋裏。他,手快,抓起三個,往鍋裏一丟」等,也無不反映出他、這麼個小人物的愛佔便宜的習性。
習慣與性格的不同之處,在於性格可以寫複雜、寫多重、寫相互交織與難分難解,而習慣卻只能是單一的、同向的。因為,只有單一、同向的,一再重複的,才能被稱之為習慣;否則,就不能叫習慣。
癖好,於〈臭不要臉老畜牲〉中的老畜牲、其實就是性饑渴而引發的「好色」。或許,他一生幾乎就沒怎麼得到過女人;或許,還有其他啥特殊的因素……老畜牲,就好個女人;且,這種癖好、多多少少帶著種潛在的報復社會的心理。或正因如此,他常被扭送到派出所。而派出所,也拿他沒啥辦法;甚至,因他常被人扭送去、而把他當成了個「熟人」,或多或少還有點兒替他解釋、幫他說話,給他某種庇護。
癖好,與習慣相近,卻又不是習慣。癖好,是對某種事物的特別、特殊的愛好,往往是怪異的、不良的(而習慣,則有好習慣等),其中不少還是有複雜的成因與心理根源的,甚至是說不清、無厘頭的。老畜牲喜歡在女人身上佔便宜,就是這樣的一種癖好。
在塑造人物的過程中,如能設計出一種在常識、常理、常情之下是絕對不能觸碰的,然而,在你的筆下卻又變得是合情合理了,且可以對其大書特書的、某一種癖好,那麼,你塑造的人物就應該是成功了。成不成功的標準,在於能否把原本人們無法認可的、寫得大家都認可。
風格,在短篇小說的人物塑造中不是很重要。因,我們在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往往達不到談風格的程度。但,你的作品應該是有風格的;因此就存在——你的作品與你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兩者之間的風格是否匹配、是否矛盾、是否衝突的問題。
如果這樣的問題不存在,那就是——風格在短篇小說的人物塑造中不是很重要。而如果這樣的問題恰恰存在,那麼,風格的問題、就是存在的。而解決的辦法,也只有一個——那就讓你的小說的行文風格,與你小說中塑造的人物、統一起來。如,當我寫〈臭不要臉老畜牲〉時,就不能像寫〈太陽地〉(《顧曉軍小說【二】》)、〈月亮地〉(《顧曉軍小說【一】》第6頁)那樣講究什麼唯美;反之,亦然。
短篇小說中的人物的行為方式,與風格是同一道理。小說中的人物的行為方式,是小說中的人物的性格決定的,而不是由你決定的。因此,在寫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時,你的人物的行為方式,不能想一出是一出、不能想怎麼寫就怎麼寫,而要符合你的人物的性格。也就是說,二者是統一的。
如〈臭不要臉老畜牲〉中的老畜牲,既不可能儒雅,也不可能強悍,因他始終是、一輩子都是一個被社會邊緣化的人。這樣的人,是很不幸的,既沒有養成儒雅所需的環境,也沒有形成彪悍的心理基礎。
但,他不傻也不蠢,還很善於察言觀色。雖他有擔當,如「幹了她,就要了她」;但,也會在不明顯地庇護他的女警察那裏耍個賴。他在女警察那裏耍賴,其實是老畜牲這樣的小人物的小聰明,許在他的內心深處、還覺得這是個樂。
人物的行為方式及性格等,就這麼去構想、這麼寫。也就是我前面說的——想的要多,要比寫的、遠遠多出好多倍。只有這樣,你構思中的小說裏的人物,才可能生動起來。
寫心理路程,也是同樣的道理。簡單說,心理路程與行為方式,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心理路程,是內化;行為方式,是外化。能夠寫好人物的行為方式,離能寫好人物的心理路程就不會太遠了。
二者之不同,是寫心理路程可比寫行為方式更細緻。這是讀者所允許的——因寫行為、寫動作小說時,你可以寫動作、卻很難去描寫肌肉變化,這不是你不會寫,而是讀者未必容忍、看得下去。而寫心理、心理路程則相反,很多讀者就愛看這些;因此,只要你的能力允許、就越細越好。
思想變化,與心理路程差不多。所不同的,是寫思想、寫思想的複雜與變化;而這,首先要求的是作者自己具有豐富的思想、具有思想的多個層面,且能把思想像棉花樣一縷一縷地抽出來……只有這樣,才會讓讀者覺得有滋有味。
其實,寫心理路程、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只不過,寫心理路程時、梳理的是心理。而如果作者沒有深厚的心理方面的知識與造詣,又怎麼可能勝任呢?在這一點上,思想與心理、也可說是幾乎相同的。
而於優點、缺點,則簡單得多。只需明白一個道理——全是優點、沒有缺點的人,太假。相反,全是缺點、沒有優點的人,也不真實。往往是——你想褒獎的人物,給他或她配上一些小缺點,不但不會傷害他或她,反而會讓他或她變得更可愛。
反之,你寫反派角色時,也不妨給他或她安排一些優點,這不算是美化他或她,而是為了讓讀者看到他或她還沒被完全泯滅的人性、讓人物活起來。而這些的關鍵,在於分寸、把握,在於你想讓你的短篇小說、能夠達到怎樣的效果。
其實,是醜化還是美化,有時是說不清的。因此,優點與缺點,有時也是相對的。如〈臭不要臉老畜牲〉中的老畜牲,你怎麼能說得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在鞭撻社會時,他是「好人」;而如果他是你的鄰居,常在你老婆身上揩油、佔便宜,你還會說他是個好人嗎?
短篇小說中的人物,不是用來評判是與非的,而是提供給讀者去感受、去思考、去參悟的。能夠真正懂得了這一點,也才能跳到小說之外,成為一個優秀的作者。
當然,要成為優秀的作者,還是要設計與寫好人物的性格、情感、愛憎、習慣、癖好、風格與行為方式、心理路程、思想變化以及優點、缺點等的方方面面。當你能夠很好地把握以上這些時,我以為:就離你能寫出優秀的作品——不是很遠了。
以上,主要是以我的短篇小說〈臭不要臉老畜牲〉、解剖小說中的老畜牲這個人物,而進行的怎樣寫好人物的性格等等方面的、一次具象的教學。也就是說,是對一個人物的縱向的深入。
那麼,有沒有對小說人物的橫向的豐富呢?有。這就是建立人物庫、儲備人物及如何提升自己等。如果你打算成為一位短篇小說家,或準備寫一批好的短篇小說,那你就應該建立一個、你自己的、完全屬於你的、想用就能用、隨時可以取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小說中的人物的人物庫。
具體怎麼建、難不難呢?其實也很簡單——打個比方,雲岡石窟、知道的吧?知道就好,那你就在腦子裏、建立一個雲岡石窟那樣的人物群。這樣一個人物庫、人物的系列的群體,當然不可能一步建成;而我也沒要求你一步建成,我所說的、是希望你擁有這樣一個規劃。
有了規劃之後,再把你的人物庫、分成七大人物系列:第一系列,親友;第二系列,鄰里;第三系列,同學;第四系列,同事;第五系列,你常見的新聞人物等;第六系列,你讀到過的小說人物、看到過的影視人物;第七系列,你想要寫的人物。
以上,並不難吧?好,既不難、你就先試著做。有了人物庫、有了人物的系列之後,你也無需急於豐滿他們,而只需在現實中遇到你的人物庫裏的某個人物時,輕輕在你的人物庫裏的、這一人物的形象上、能添就添上這麼一筆。久而久之,你的人物庫、就自然會豐富起來,你的人物系列中的人物、也自然會漸漸豐滿起來;而你要用你的人物庫裏的某個人物、即下筆時,這個人物就自然會活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