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日前收到彩戀寄來的mail及附加檔案,希望我能為她寫序文,拜讀之後大驚失色,我的學生在各領域出類拔萃的不在少數,但是有些是並非認真努力就能有所成就,寫作如果沒有天賦及興趣很難成事。
彩戀不但勤於筆耕而且是在事業結束之後才開始,更是難能可貴。
她的文章就是她生活心情的倒影,雖然是生活相關事情的小品,但是透過她女性細膩的筆觸,讀來彷彿在你耳邊呢喃細語,值得細細品味,如今彩戀要將多年發表的文章集結成冊,身為曾是她老師的我,居然有位作家學生感動之餘更覺與有榮焉,並引以為傲,期盼她能日益精進繼續發光發熱。
是為序
林文禮
推薦序二
作者是位業餘網路作家,歷八年有餘累積數萬言,幾經整理,終將付梓成冊,以饗讀者,其精神用心可佩。
旅遊行腳,包羅古今中外,看見多元文明之萌芽興衰與不同之特色,還有幾乎被遺忘的邊陲文化遺跡之追尋,不同文化各異其趣,令人讀來悠然神往。
尤以網路之言,流利之語,傳統與現代之間,交錯呼應,簡潔易讀。
自幼家貧,勤工苦讀,忍人所不能忍,苦人所不知之苦,生活經驗深刻,發而為文,成雋永之章,更值讀者細細品味。致若塵封往事,重返年少,俯仰之際,坐臥之間,信手捻來,皆能成文。
活了半輩子終於體會到,能決定自己未來的,最終還是自己,不必擔心自己年歲多大,刻下多少歲月痕跡,只要心境快樂就自然年輕。
不思量,自難忘!縱年華已逝,青春不再,然生之漫漫,總有故人,作者以流暢細膩的筆觸,娓娓道來,可讓你反老還童,回味無窮。
常言道:時常回憶,就能永遠年輕!
僅為之序。
羅文曲
作者序
讀國中的時候國文老師出了一道作文題「我的志向」,老師批閱完發回作文簿的那堂課,她先叫了我的名字走上講臺,手中執著藤條二話不說示意我舉起雙手,啪啪啪就往我手心狠狠抽了三下,我被打得莫名奇妙,眼淚在眼眶裡轉。
不是被打疼了,而是一種強烈的羞恥感襲遍全身,自忖是個百分百乖巧聽話的學生,儘管功課不怎麼樣,但作文可是經常拿高分,且老師每次給的評語極佳。
然後,老師又叫了另一位同學的名字。
「你們兩個都零分!」他把作文簿丟向我們如此說道。
「是誰抄誰的你們自己清楚!」老師並沒有打那位同學,卻說了這樣的話。
那篇作文內容寫了什麼,我不復記憶,只永遠記得老師在本子裡畫了一個大大的紅鴨蛋,旁邊一排紅字「作文簿不要隨便借人拿去抄襲。」
我終於懂了,被打的委屈、羞恥感頓時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被相信、被肯定、被鼓勵的歡喜,老師打在手心上的那三下從此烙印心中,牢牢記住。
或許這就是奠定我日後寫作之路最有力的基礎吧。
這是一個夢想的開端,打心智還蒙昧未開的時候就已開始蘊釀,只是愚純的年紀壓根兒不知道原來這是一種可以自我開發的潛能,環境因素不允許我有過份的奓望,除了學校的作文,縱有信手塗鴉之作也是遮遮掩掩,被壓抑的青澀年紀,工讀的苦累,連夢想也不懂(不敢)編織,遑論其他。
也許是天生對文字的敏銳度較強吧,還不懂寫作的年紀就會到處去搜尋有文字的零碎紙頭(幼時家貧,買不起故事書,訂不起報紙雜誌)重複讀上面的文字,覺得文字的排列組合好奇妙,同一組文字挪動排列會有不同的解釋和不同的意境,數字於我而言是天書,文字於我而言是有趣的遊戲,很小的時後我就會將一個句子的文字拆開再組合,減幾個字或加幾個字,那時祖父告誡我說:漢文沒學好,讀書都是枉然。
我就想:漢文就是國語文吧。
剛好我是這樣一個駑頓難開竅的人,祖父的話讓我彷彿找到玩文字的有力支持點,從此更順理成章醉心於讀寫上。
姐姐大我兩歲,祖母交待的家事幾乎都是由她一肩扛,因為我總有充份的理由說:我在寫字啦。
至今每每聊起小時候,姐姐還是會抱怨,並且拿來當笑話說。
到了高中夢想已經清楚萌芽,工讀的苦累並沒有澆熄我想寫的渴望,那時總是偷偷的寫,偷偷的投稿,雖獲得了生平第一套叢書的獎勵,但文章沒有被青睞接納的挫折感還是深深打擊我。
後來因為環境因素,從此不再提筆寫作,直到2010年退休,放下肩頭擔子了,才又萌生寫作慾望。
但是想歸想,要真正付出行動何其困難,就在同年年底與小女兒遠赴英國去探望負笈倫敦留學的大女兒,相聚數日並遊覽倫敦市區及近郊的許多景點,在機場臨別時,大女兒要求我:媽媽,你回去要寫旅遊網誌貼在臉書上喔……。
是的,因為時差關係,電話聯繫上並不容易,那時妹妹在中部唸大學,一家三人各在一方,聯絡的方式就只靠網路了,姐妹倆說:媽媽,你把每天生活大小事都寫成文章貼在網誌上給我們看,讓我們知道你過得好不好!
我當然知道姐妹倆的用心,她們知道媽媽對文字的嗅覺強烈,也知道媽媽從沒說出口的心願夢想,於是以半強迫半要求的方式讓我逼著自己朝寫作的路上走去。
拜雲端科技之賜,寫作變得容易,我果真是個聽話的學生,女兒交待的作業未有殆忽過,從「倫敦輯趣」開始我有較像樣的文章出來了,儘管都是生活瑣碎,心情記事,一旦寫上癮,總不時鞭策自己,要寫、得寫,無聊的時候寫,快樂的時候寫,心情低落或歡愉的時候寫,外出旅遊所見所聞、與人接觸相處點滴更要寫,秉持總要為自己生活留下蛛絲馬跡的信念,一個人的日子「書寫」大約佔去大半時間。
有人說:寫作是條孤獨寂寞的路。
的確,多半時候我的生活總處在靜默孤寂的狀態中,但老天對我是善待的,除了有兩個貼心孝順的女兒給我支持前進的力量外,生活周遭還有愛我的親人、挺我的姐妹淘和好朋友們,人生路上不時有貴人出現,伸出情義的手拉我一把。
感謝黃總的知遇之恩,累積近十年的文字終於找到集結成冊的契機,這讓我明白了一件事,人生路上面臨的每一件事,總有非發生不可的道理,不管苦累或快樂,最終都會串聯成一個結果,生活的累積不就是為更好的將來做準備嗎?
堅持理念,不敢奓望的夢想也會實現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