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如荒野之雁獨自翱翔,終至飛越群山峻嶺,棲止於這卷蘆荻詩冊。
◎作者渡夫繼《隱舟集》後,又一新詩作品集,收錄七十多篇詩作與十一篇隨筆。
◎新詩主題以「言情」、「述懷」、「感思」為主,是經歷世事漸見洞明之後畢生微塵的感悟。
渡夫曾任公務人員、青年工作、廣告企劃、國會助理、證券行業、生技公司,跳Tone的性質與複雜的人際關係,讓他擺脫單純的價值觀,練就在知性的處事方式上,去平衡感性上的矛盾與衝突,但對人間紅塵,總是奉持悲憫有情的信念。
渡夫的詞藻絕不隱晦艱澀,也非雕琢工整的典型,自然的不拘一格,卻又有自己的獨特脈絡,綿延於字裡行間。言情者,屬於個人感情的印記,是一種歲月的沉澱與解脫;述懷者,令人於酣暢之餘,忍不住低迴繾綣;感思者,充滿溫度和旋律,對事理看得很透,卻只取決於我們對當下的認識與領悟。
「雁子」的意象,從來就不曾由水墨畫冊中飛出;「雁子」的符號,一直就是南來北往、秋去春來的聲聲啼鳴;《渡雁集》將帶給你一句飛躍而出的驚歎,引領你穿越時空、度過生命紋理的美麗與哀愁。
讀《渡雁集》時,如果也有悲喜交集的體悟,甚或有了善願的發心,則我們觀想人生月圓月缺的輪迴,將不再只是無常,而是一種傷慟之後的救贖,純淨無憾。
作者簡介:
渡夫
本名黃捷雲(原名柏舟),1952年生於臺灣花蓮。大學時代開始寫詩,曾加入東吳大學「海棠詩社」,2008年將中年以前曾發表與未發表詩作節輯出版《隱舟集》。
中年過後,為從事醫療志業之心願,與友人共同創辦生技公司至今,偶爾仍提筆創作,冀望經歷世事漸見洞明之後,能再藉詩的語言、將餘生歲月的浮雲掠影表現出來;如果說《隱舟集》是一種對年少情愛的細訴,那麼,《渡雁集》則是對畢生微塵的感悟。
章節試閱
◎520 冥想
我已定格成為一幀銅像
打開積塵已久的情書,字字
難以磨滅,如同石板上的碑文
五月夏雨疾駛,撞擊桐花倒地
山頭堆疊而成的雪在淌血
那是我年少時Witt’s印記
再不願迷戀在情語後面畫押
我把520的諾言從FB上卸下
◎花街
一種滄桑穿梭在幽暗小巷
沒有投射燈來引導腳步
古早古早以前的戀情
猶原踩著油麵的清香走過
廢弛的歲月塗胭抹脂
也窺探不出昔日的矜持
抗議的靈魂 端坐不語
仍然無法逃避政客的意淫
這磚泥砌成的公園矮牆啊
掩埋不住樑柱腐朽的霉味
◎一面牆的風景
從點線面的構圖開始
用魔術的手法
鋪陳一面牆的風景
所有精品、藝品
乃至地攤貨的探索
記錄一路尋寶的軌跡
將整片蓊鬱的森林
懸掛牆上,忘了澆水
叫夏蟬也汗流浹背
一幅乾燥花的畫像
兀自在窗台邊眺望沉思
於是,我走進這面牆
成為風景中最後一塊補白
並以搪瓷的優雅姿勢
將自己從此典藏
◎變形蟲
一張吐露著不安
羞澀不已的面孔
從線裝圖志裸身出走
象徵主義的意象,被棄置到
這死寂的池塘
漂浮是水草賦與我的隱喻
生命的旅程,無關結局
都在虛構的腳色扮演中
得到圓滿落幕
我的不安與羞澀,逃不出
宇宙浩瀚無間的水族箱
只好繼續,在自囚的舞台上
重複著變臉形貌
◎春問
對於一個同時擁有兩個女人的男子,不明就裡的人會如何看待他:是被其他男人豔羨的齊人之福?或被衛道人士挖苦,所謂腳踏兩條船的負心漢?更有甚者,無論該男子如何真誠盡責,想必總有一半事實會被扭曲誤解,或者遭到無法解釋的猜疑。
將沈三白《浮生六記》譯成英文的大師林語堂,曾說「芸娘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
人」,林語堂說這話絕非誇大,而是觀照有情天地後,為夫妻情愛的真諦做了嚴肅的註解。他的立論不在芸娘如何處心積慮、想為夫君納妾而不可得的大度,而是與貧窮丈夫幾乎衣食不濟之下,尚能說出「君畫我繡,以為詩酒之需,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用巧手慧心編織了兩人自足的神仙生活;若以今日拜金名媛的價值觀,豈不怨嘆「貧賤夫妻百事哀」。至於愛情能否分享?以其包容與互信互賴的程度,應該已經超越了占有的私慾,那是一種纏綿忘我的意境,自無放逐他求的奢望。
讀到杜甫的詩句:「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這不只是文學的想像境界,沈復與芸娘的真實故事,是如何觸動世間男女唏噓的內心,在這春寒料峭的午夜燈前。
◎520 冥想
我已定格成為一幀銅像
打開積塵已久的情書,字字
難以磨滅,如同石板上的碑文
五月夏雨疾駛,撞擊桐花倒地
山頭堆疊而成的雪在淌血
那是我年少時Witt’s印記
再不願迷戀在情語後面畫押
我把520的諾言從FB上卸下
◎花街
一種滄桑穿梭在幽暗小巷
沒有投射燈來引導腳步
古早古早以前的戀情
猶原踩著油麵的清香走過
廢弛的歲月塗胭抹脂
也窺探不出昔日的矜持
抗議的靈魂 端坐不語
仍然無法逃避政客的意淫
這磚泥砌成的公園矮牆啊
掩埋不住樑柱腐朽的霉味
◎一面牆的風景
從點線面的構圖開始
用魔術的手...
推薦序
◎推薦序一/吳志芬(紙藝、設計、裝置、複合媒材等創作藝術家)
微塵片羽
我是一位藝術工作者,除了退休前擔任過教師之外,幾乎生活都是沉浸在複合媒材、紙藝等創作上;而渡夫(柏舟)的職涯,舉凡公務人員、青年工作、廣告企劃、國會助理、證券行業、乃至今日的經營生技,在我看來,性質的跳Tone與人際關係的複雜,恐怕不是我所秉持單純的價值觀可以接受,更無法理解他是怎樣在知性的處事方式上,去平衡感性上的矛盾與衝突?
記得2008年渡夫出版他的第一本詩集《隱舟集》,篇篇綻放火花的情詩,只是強烈感受到那種隨點即燃的意境;如今十來年後,讀到這第二本詩集《渡雁集》,卻見他對人間紅塵、總是奉持悲憫有情的信念。誠如渡夫自序所稱:「就當作學佛未悟道前,猶在性識無定、逐境而生的微塵當中,記下輪轉生死的跡痕飛霜吧!」原來隨著我們年歲增長,堆疊過的悲喜愁苦、淚水歡笑,終將散去無痕,不斷尋覓讓心靈自由飛翔的純淨,本身就是一種創作的歷程;我也終於釋懷,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渡夫是在如何參透他鏡花水月裡的境界。
◎推薦序二/蘇啟明(史學博士,曾任職於國立歷史博物館)
雁渡無渡──讀渡夫詩有感
渡夫與我是四十多年的摯友。我們年輕時偶以詩文相和,總環繞在國家意識及個人胸懷志向上;堯典與孔夫子所強調的「詩言志」,想想我們那時好像就是這樣。
渡夫真情至性我是了解的,但我從不知他老兄的心思才情,竟是如此深湛精微。讀他的詩會不知不覺、油然而生一種「定格式」的感動,我們的思緒和感覺,會被磁吸在他所鎔鑄提煉的意象中。他的詞藻絕不隱晦艱澀,更非那種雕琢工整的典型,也說不上甚麼「小家碧玉」或「豪門大器」;他的詩就是那麼自然,自然的不拘一格,卻又有自己的獨特脈絡,綿延於字裡行間。
《渡雁集》這本詩集裡除了〈心情筆記〉十一篇雜文外,共收錄渡夫近十年來的七十四篇詩作,按標題分為六輯,但大抵不外「言情」、「述懷」、「感思」三類。其所言情者,又不以男女情愛為限,即使屬於個人感情的印記,讀來卻沒有絲毫沉溺感,其中不少詞句,根本就是一種歲月的沉澱與解脫;如這首〈完成式〉開頭就說:「用微弱的星光 記錄我痴心的一生」,這遙望背影的孤寂意象,絕不是只知呢喃幾句感傷的現代詩,可以比擬的了。其述懷者,則乾淨俐落、毫不保留,令人於酣暢之餘,忍不住低廻繾綣;如〈你來〉整首只有八句,但句句相扣、層層相疊,戛然而止卻有無盡回味;還有一首寫中東女子的〈紗面女子〉,鋪陳與〈你來〉很相近,結尾一樣留下無窮想像空間。我說他的詩會讓讀的人陷入「定格」的情境,就是指此。渡夫的詩無論言情、述懷,乃至敘事寫景,都有一種不受一時或自我侷限的超越風貌,但又會把你拉回一個似曾相識的眾生世界!
而渡夫的感思,則是充滿溫度和旋律的樂章。由於學佛,他對事理看得很透,形諸文字時,他卻從不套用佛理禪機;大凡世事萬物遷流不息,生命的本質取決於我們對當下的認識與領悟。
做為他的老友,彼此有三分之二的人生也都牽繫著情感波瀾、事業起伏,以及各種際遇的衝撞;他第一本《隱舟集》出版時,我正處於不知去向的人生迷途,那時我倆失聯多年,所以,這算是我一篇遲來的序,祈願所有讀到這本及上一本詩集的朋友們,永遠不要辜負「友誼」兩字的定義。
最後,我想借用集子裡〈梵唱〉一詩的末幾句作結:「梵唱與詩篇,花開與葉落,所有的翻山越嶺,都將只是遲來的一句訣別。」在此,我想把「訣別」改為「祝福」。
◎推薦序一/吳志芬(紙藝、設計、裝置、複合媒材等創作藝術家)
微塵片羽
我是一位藝術工作者,除了退休前擔任過教師之外,幾乎生活都是沉浸在複合媒材、紙藝等創作上;而渡夫(柏舟)的職涯,舉凡公務人員、青年工作、廣告企劃、國會助理、證券行業、乃至今日的經營生技,在我看來,性質的跳Tone與人際關係的複雜,恐怕不是我所秉持單純的價值觀可以接受,更無法理解他是怎樣在知性的處事方式上,去平衡感性上的矛盾與衝突?
記得2008年渡夫出版他的第一本詩集《隱舟集》,篇篇綻放火花的情詩,只是強烈感受到那種隨點即燃的意境;如...
作者序
雁自回時
距離我出版第一本詩集《隱舟集》已是十餘年前的事了,那時年過半百才想到要出詩集,將1973年迄2007年間發表與未發表的創作(包括大學早期不成熟的〈練習曲〉),節輯了約69首作品,多數文字筆觸,皆服膺年輕時所執著「純文學」的信仰,也因此,《隱舟集》的風格如要說有特色,就像我在那篇〈船燈,歸去來兮〉序文所稱:是狹義與廣義的「情詩」罷了!然而,在發行介紹的用辭上,竟也敢自詡是:「一冊用殘雪釀酒的絕麗詩集,是部迷惑、叛逆、歸隱的滄海航程。」如今,在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的壯年境界過後,若真聽雨僧廬下,還要訴說悲歡離合總無情的話,那就顯得矯情依舊,未能參透出人生、領悟些該得的智慧了!
2013年底,辦完父親的喪事後,對雙親的報恩罣礙可說惦念暫了,但接手了與友人共創的生技公司負責人,於經營上念茲在茲,卻又是另種責任與使命的承擔,或許是事業成功與終身志業的雙重期待,接觸與學習起佛法,遂成為我在競逐商場之外,獲得心靈上支助力量的來源;而偶然詩情湧現之時,常在深夜起床,利用寂靜圍繞時刻,點燈寫下了一些詩作以及隨筆感語。斷續這些年來,公餘所撰的詩作計有74篇(88首),心情筆記也留下了11篇,乃興起再出版第二本詩集的念頭,就當作學佛尚未悟道前,猶在性識無定、逐境而生的微塵當中,記下輪轉生死的跡痕飛霜吧!
回顧我此生的詩作,經常是在靈與慾的掙扎之間完成,這許是人性深處最真實的反映,對我來講,寧願相信那是靈魂的一種淬煉。我很喜愛《菜根譚》裡的一個句子:「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來形容《金剛經》那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就是最佳絕美的詮釋意象嗎?對一位佛家弟子而言,這樣的境界才是我該嚮往的,而不是仍然沉吟在「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的雨聲迴盪裡。當你讀我《渡雁集》時,如果也有悲喜交集的體悟,甚或有了善願的發心,則我們觀想人生月圓月缺的輪迴,將不再只是無常,而是一種傷慟之後的救贖,純淨無憾。
雁自回時
距離我出版第一本詩集《隱舟集》已是十餘年前的事了,那時年過半百才想到要出詩集,將1973年迄2007年間發表與未發表的創作(包括大學早期不成熟的〈練習曲〉),節輯了約69首作品,多數文字筆觸,皆服膺年輕時所執著「純文學」的信仰,也因此,《隱舟集》的風格如要說有特色,就像我在那篇〈船燈,歸去來兮〉序文所稱:是狹義與廣義的「情詩」罷了!然而,在發行介紹的用辭上,竟也敢自詡是:「一冊用殘雪釀酒的絕麗詩集,是部迷惑、叛逆、歸隱的滄海航程。」如今,在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的壯年境界過後,若真聽雨僧廬下,還要...
目錄
推薦序一‧微塵片羽/吳志芬
推薦序二‧雁渡無渡――讀渡夫詩有感/蘇啟明
自 序‧雁自回時
◎繪葉詩卷
520 冥想
那夜我收割了秋的涼意
波斯菊的午後
相許
書簡
寓言
童年
詠草篇
綠繡眼
靜荷1
靜荷2
靜荷3
靜荷4
藍腹鷴
讓我親吻月亮的臉頰
◎人間獨白
六月
心情的信
市井
困情
完成式
咖啡
或許
花街
副歌
眼神
掌紋
進行式
橋段
獨釣
簡訊
◎獨行手札
一面牆的風景
失憶的燈塔
如果‧雁
你來
背包
夜旅手札
虹之外
酒肆
莎芙之淚
尋花
詩人
聽海
◎貝葉殘簡
貝葉詩篇(1)
貝葉詩篇(2)
貝葉詩篇(3)
貝葉詩篇(4)
貝葉詩篇(5)
貝葉詩篇(6)
殘簡
◎微塵手記
山神在哭泣
天意
花季
青樓囈語
紅樓舊夢
浮雲
紗面女子
壺酒
最後的儀式
殘菊
微塵
蝶之死
變形蟲
◎青鬱之歌
月之臉
灼淚之歌
秋的一記歌聲
秋風的歌
神話
問海
基督之愛
梵唱
琵琶之訴
圓寂
瘦瘦的樹影
鬱河的悲歌
◎心情筆記
苦難不再
甘露與冰雪
生子之夢
完美的憂傷
春問
流雲
真愛與自由――談「悲智雙運」的修行
莊周夢蝶
傳說中的傳說
萱草的故鄉
遺珠之憾
推薦序一‧微塵片羽/吳志芬
推薦序二‧雁渡無渡――讀渡夫詩有感/蘇啟明
自 序‧雁自回時
◎繪葉詩卷
520 冥想
那夜我收割了秋的涼意
波斯菊的午後
相許
書簡
寓言
童年
詠草篇
綠繡眼
靜荷1
靜荷2
靜荷3
靜荷4
藍腹鷴
讓我親吻月亮的臉頰
◎人間獨白
六月
心情的信
市井
困情
完成式
咖啡
或許
花街
副歌
眼神
掌紋
進行式
橋段
獨釣
簡訊
◎獨行手札
一面牆的風景
失憶的燈塔
如果‧雁
你來
背包
夜旅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