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英國亞馬遜書店四顆星半★高度評價
作者獲《沃金斯評論》評選世界100最具精神影響力人物
放下「他人能使自己完整」的期待,
想要變得更好,就是認真面對最糟的部分,並發自內心接納它。
本書作者傑夫‧福斯特近年於英國、歐洲快速崛起,透過部落格、論壇、討論會等平台和小眾交流;藉由分享自身被憂鬱症與疾病纏身,因而展開的心靈探索過程,與新世代的靈性追求者一起探討如何在這個紛亂的紅塵世界找到平靜與自在。
儘管福斯特曾自嘲,他寫書是透過語言來傳達非語言所能表達的信念,但本書證明了他的確有能力以令人料想不到的方式,引領讀者發掘真我,到達一個新的精神境界,學習在全然的接納中,發現全然的喜悅與靜好,體悟何謂「全然的接納,從日常生活中覺醒」。
「就像海洋接納每道浪,我們的意識也早已容許和接納此刻發生的事。」
這本書,談論任何人或物質都無法給你的療癒,也就是你本質上的完整。
人與生俱來對「圓滿的結局」有一種嚮往。講笑話需要一句妙語,句子需要一個結尾。我們追求吃撐的肚皮和飽滿的荷包。女人和男人彼此尋求,希望藉著與另一半完整自己;我們尋找靈魂伴侶,會使我們完整的另一半。我們追求命運,卻不了解我們就身在其中。
出於不完整感,我們開始追求一個完整的未來,我們這樣告訴自己:「我現在不完整,但有一天,一旦我找到我在尋找的,我就會變得完整。」總有一天我會找到真愛,到時我就完整了。總有一天我會成功,到時我就完整了。總有一天我能完全的做我自己。總有一天我會被了解。總有一天我會成熟。總有一天我將為人父母。總有一天我會自由。總有一天我會快樂。是的,我會變得完整,總有一天。但不是現在,時間還沒到。
生命不會照著我們的計畫走。即使我們有最好的立意,做了最周詳的計畫,正面思考,好好禱告,企圖彰顯我們的使命,順著我們的靈性發展並且宣傳我們靈性上的進化,事情仍不如我們所願的發生。因此,我們也才能一次又一次的看到,最終我們仍無法掌控這個我們稱為「生命」的東西。
若將每一個生命比喻為大海,海裡無數翻騰湧起的波浪,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們無法挑剔波浪的美醜,正如我們無法抗拒生命中每一個未知的來臨。當我們因為生活壓力、現實條件等種種因素,忘記了「自我的本質」,大多數人會企圖建構且維持一個由錯誤概念構成的「自我形象」,我們不僅是在和當下的經驗對抗,更是與他人、與宇宙對抗。而這股來自我們內在的衝突,造就了外在衝突。
在本書中,我們將探究內在的衝突根源,因為衝突發生的地方也將是它結束的地方。
本書適合:
對生命有熱忱,欲探究生命意義為何物的人
盼望尋找自我存在感,與自我價值的人
過於在乎他人想法,認為自己不夠完美,並為此困擾不已的人
被工作、家庭、生活等各種壓力,壓得喘不過氣的人
不喜歡面對改變,一有波動便想逃避的人
對未來充滿不安全感,害怕失去擁有一切的人
※ 你想要被人了解?這意味著你覺得自己正被誤解。你想要真愛?這代表你沒有感受到被愛。「你
希望以後得到什麼?」和「你現在正在逃避什麼?」其實是一體兩面的問題。
※ 我們不斷追求未來的完整,因為某種程度上,我們覺得現在的自己並不完整。
※ 這本書是關於發現每個人的本質,超越你以為的、超越社會教給你的,更超越你的自述、自 我概念與形象。
※ 透過從覺醒「接納」到實踐「接納」兩大部分,藉由作者的切身體驗分享,協助讀者認知自我。
作者簡介:
傑夫•福斯特(Jeff Foster)
在劍橋大學主修天體物理學。遭受長期的憂鬱症所苦。二十多歲時他開始著迷於所有靈性啟蒙的概念,並步入密集的靈性探索,以追尋存在的真理。清楚認知到每件事非二元的本質,發現到平凡中的不平凡後,他對靈性的追尋因而停止。他深刻理解到人類苦難背後所隱藏的錯覺,找到對當下的愛,在清晰的洞見中,他發覺到生命的本質:親密、開放、慈愛、自發。
現在他巡迴世界舉辦會議、靜修、和一對一的面談,溫柔且直接的指引人們回到永遠存在當下的全然接納。他幫助人們超越所有靈性概念,超越所有他們對自己的看法和判斷,即使是處在現代生活和親密關係的壓力與掙扎中,也能發現自己的本質。他不隸屬於任何靈修傳統或宗派,他的教導讓每個人都容易理解。
2012年,傑夫榮獲《沃金斯評論》(Watkins Review)評選,登上世界百大最具精神影響力人物排行榜,排名第51名。他現居於英格蘭的布萊頓附近。想更了解傑夫和他的教導,或是想知道他近期的行程,請上lifewithoutacentre.com。
譯者簡介:
程敏淑
國立政治大學英文系畢,曾至愛爾蘭、德國修讀人道救援,即將至日本繼續修讀和平研究。喜愛文字、助人工作、靈性和生命意義的探討。
作者序
對我而言,我們所有的問題、苦難和衝突,不論是個人或普世的,都源於一個基本問題:我們對自己真我的無知。我們已經忘了我們和我們的生命是無法分割的,因此我們開始害怕生活,並且出於這分恐懼,我們以各種形式和它作戰。我們和我們的想法、感覺、情緒、身體作戰,就在此時此刻。當我們努力保護自己免於痛苦、恐懼、悲傷、不適、失敗,以及避開被制約後以為是不好的、負面的、黑暗的、或危險的生活,我們已經不算是真正的活著了。
我們穿上用來保護自我不受完整生活經驗影響的盔甲,稱為分離我。但那盔甲並不真的保護我們──它只讓我們麻木的舒服。
靈性的覺醒──了解你並非自己以為的那樣──是對這個人性基本問題的解答。近來市面上有很多關於這主題的書,而且比起以往似乎有更多人發現了過去只有少數人才知道的古代教導。但這裡有一個陷阱。靈性很容易就成為我們的另一層盔甲。與其說它讓我們對生命開放,它更容易讓我們對生命關起門。靈性的概念和陳腔濫調,如「沒有自我」或「這不是我的身體」或「二元性只是一種妄想」等,很容易可以成為我們攀附的新信念、逃避生命和推開世界的新方法,但那只會讓我們和所愛的人更痛苦。
我在本書所談的靈性的覺醒並不是要你更保護自己,而是要你了解真正的你並不需要保護,真正的你是開放、自由、可愛的,且接受生命會全然進入你的生活這個事實。生命並不能傷害你,因為你就是生命本身。因此此刻並不是你需要害怕的敵人,而是需要被擁抱的朋友。是的,真正的靈性並不是增強你抗拒生命的盔甲;反之,真正的靈性,摧毀這抗拒生命的盔甲。
靈性的覺醒其實非常簡單。永遠認知到真正的你,覺知先於形體。但要真正把那樣的認知活現在日常生活中,不忘記、不失去、且讓它進入你的腦子裡──這才是生命要真正展開冒險的起點。而這似乎也是很多人會掙扎的地方──就連靈性導師或追求者也是。
當生活還很輕鬆,且每件事都很順利時,知道你到底是誰是一回事。但當事物開始崩毀,生活變得一團糟,且你的夢想化為塵土時,要記住這點則是另一回事。當我們處於身體和情緒的痛苦、成癮症、人際關係的衝突,以及世俗和精神上的挫敗中時,常常感受不到覺醒,且感到與生命、與他人、以及與我們的真我更加遙遠。我們對能夠得到開悟的快樂夢想可能很快就煙消雲散,而要能接納則似乎更加遙遠了。
我們可以視人類生活中每日的麻煩與美麗為一種必須被避免、超越,或甚至是根除的東西;或者,我們也可以看進它的本質:一份神祕而持續不斷的邀請,希望你此刻醒來,即便我們認為自己昨天早就醒了。生命,在它無限的可能性下,不會讓我們滿足於現有的成就。
如果我早期的書都是靈性覺醒的描述,那麼這本書則提出更為重要的問題:如何在日常中活出那樣的覺醒?我們如何接受此刻,即使我們似乎完全無法接受?甚至,「我們如何接受此刻」是對的提問嗎?我們是否在最初就已經和此刻分離了?
我教你們一件事,而且就只這麼一件事:對迎面而來的任何事深刻且無所畏懼的接納。這不是被動的屈服或是冷漠的抽離,而是明智且充滿創造力的出現在難以理解的當下之中。在傾聽眾多靈修的人們及和他們對話的多年後,才孕育出這本書,聽他們的擔憂,回答他們充滿挑戰性的問題,在他們的痛苦、悲傷、日常掙扎,及恐懼中與他們相遇,並且溫柔的指引他們。我並非指引他們隨即能有領悟,而是指引他們對此刻的經驗深層且無條件的接納,對自己存在的本身全然的接納。
親愛的探險家,歡迎來到日常生活──靈性覺醒待開發的最後一站。祝你勇敢的踏上過去從未踏足之處!
從你自己而來的愛
2-1成癮症
我們人類似乎能對很多東西上癮,如毒品、香菸、酒精、賭博、止痛藥、逛街購物、網路、線上遊戲、極限運動或食物,都是可能上癮的東西。我們也會對感情上癮,必須不斷和別人在一起,每天二十四小時使用手機和他們聯繫,不斷更新臉書或推特上自己的近況,以確保他們知道我們一直都在。我們對靈性上癮,持續不斷的閱讀靈修書籍,熱衷的跟隨靈性導師和大師,參加數不完的佈道和靜修會。我們對工作上癮,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在工作上,做著我們不見得享受的事。我們工作並非因為我們需要這麼多錢,而是因為幾乎每個人都追求,我們便以為該相信的抽象東西,如地位、名望、責任、安全感等等。我們曾經問過自己是否真的相信或為什麼這樣相信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些被我們稱為成癮者的人,其實和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某種意義上來說,追尋者永遠都是成癮者,執迷於未來、執迷於逃離此刻、執迷找到任何能讓自己發洩的方法。我們藉由性、毒品、香菸、震耳欲聾的音樂、最新款的名牌包、限定版跑車或最新的電腦遊戲來發洩。有那麼一陣子,我們似乎從追尋和不足的重擔中得到釋放。在那珍貴的時刻,我深吸一口香菸,忘掉所有煩惱;所有過去和未來都消失在背景當中,只剩下溫暖、撫慰人心的菸流經喉嚨進入肺裡。空虛感不見了,有種完整,似乎只能透過香菸達到。於是,菸、酒或震耳欲聾的音樂都成為能提供我釋放的愛人、母親、大師,帶我回到母親的懷抱,釋放我的重擔,帶走我的不適。我像回到家──一個暫時的家。
很多人從性中找到釋放。高潮時彷彿整個世界消失,只剩下完全的合一。我徜徉在愛之海中,一切都被湮沒,只剩下生命的簡單。難怪法國人稱這經驗為「小死亡」(le petit mort)。其他事似乎都變得不太重要;浪碎進海裡,我迷失在生命中。我回到了母親的子宮,不再掙扎,最深的渴望已被滿足──暫時的滿足。
我買了新車、新房、新錶,感覺好像我的追尋已到了終點。感覺起來就像是性、毒品、香菸、金錢、名望有其他東西沒有的能力,可以帶走我的痛苦,使我完整。對一些追尋者而言,他們發現透過沉迷於某物,是唯一能使他們完整的方式。
我們彷彿想藉由毒品、酒精或性來消除自己。在某個層面上,就像浪總想回到海裡,我們也想卸下分離我的重擔,渴望被生命吸收。經過漫長又充滿壓力的一天,下班回家後,我開了一瓶酒、又一瓶、再一瓶,很快的,我碰到的所有問題似乎都變得很遙遠,彷彿它們不存在,也不曾存在過。我不只是忘了它們,在那個時刻,它們「消失」了。在某個層面上,使人上癮的東西能滿足人類最深層的渴望──消失不見,消融在生命中,死在此刻,回家,回到母親的子宮,卸下分離我的重擔,回到海洋的懷抱,好好休息。當我灌下另一瓶啤酒,當我注射毒品,當我開著我的新跑車回家時,感覺一切都很好,但只是一下子。
要是這機制真能帶來它所承諾的永恆的完整,那就太棒了。哎呀,並沒有,這些都會消退,光芒會變弱,不舒服的感覺又再度浮上檯面,痛苦又回來了。不完整感也回來了,有時比以前還要強烈,然後我渴望下一個刺激、下一次釋放、下一個經驗。追尋者又出現了,仍然不完整、依舊不滿足,或許比以前更不滿足。空虛和缺乏的感覺再次浮現,我回到自己未得到滿足的故事中,然後期待被再度釋放。
如果追尋機制建立在承諾能移除空虛感,且真的移除了,那就不會有問題,也就不會有成癮症這種東西。我不會需要用毒品、香菸、食物或性來消除我的痛苦,也不會覺得被迫頻繁的沉溺於其中。生命會是完美的平衡。但是事實上,香菸不會帶來完整,不會帶走所有我遇到的問題,只能短暫的帶走討厭的感覺。但也許下一支菸可以!毒品帶來的快感不會持久,但或許下一次可以。我賭贏了,但我並不滿足;或許我會再贏一次,如果我贏得更多,我就會滿足。我們總是在尋找下一次釋放,如此循環不斷。
你看,其實我們並非真的對香菸上癮,讓我們上癮的是輕而易舉的釋放,消融在生命中,透過香菸短暫的逃避空虛感;我們並非真的對性成癮,很明顯的,讓我們成癮的是性帶給我們的釋放,是「自我」的短暫消失;我們並非真的成癮於賭博,而是因為賭博提供我們一小段珍貴的時間忘了自我。我們並非真的成癮於那些人事物,只是沉溺於似乎是它們帶來的釋放。
追尋者對釋放上癮,就像浪在尋求海浪。有那麼一刻,覺得終於找到自己一直在追尋的東西,是多令人安慰的事!能成為海洋多令人欣慰啊,就算只有一小段完美時光;但一下就被拖回充滿人類問題的世界,失去安慰的感覺,真是爛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癮物有的魔力其實和我書中一再提到的力量是一樣的。當我們相信某個東西、某項物質或某一個人能用某些方法使我們完整時,我們便投射了神祕的力量到他們身上。不論是食物、靈性導師、愛人、名人、政治人物、宗教領袖、菸還是酒,他們像有光環、有種吸引的磁力,散發出力量。
但這不是真的力量,沒有任何人事物有能讓你完整的力量。沒有哪道浪比另一道浪更有力量,它們同樣都是海。力量從不是外來的,你經歷的「外在」世界力量不過是你自己力量的投射。那力量不在那些人事物當中,雖然看起來、感覺起來、嚐起來和聞起來都像是,但那只是你的生命力量向外投射到某些人事物上。那份力量不屬於誰,因為生命本身就是唯一的力量。
認為完整是外在的,存在時空中、世界裡,不是人人都有的這觀念,只是讓追尋持續不斷的一種投射。為了用既有的方式活下去,追尋者必須相信追尋的終點在自己之外,必須投射看不見的力量到外在可見的世界中,再去追尋那力量。從有人類開始,我們便投射力量到「外面」,如太陽、星星、動物、自然、無生物或其他人的身上。人類心中一直都有神的存在,即使是無神論者也有強烈的宗教傾向。
尋求釋放的人投射釋放的力量到某個物體上,就像尋求智慧的人投射智慧到某人身上,也像尋求愛的人投射他們的渴望到別人身上,他們賦予了外在的人或物能讓自己完整的力量。結果感覺像你真的需要這些,感覺像你需要被修補,感覺像你需要性愛、需要巧克力、需要酒、需要菸,需要去另一趟靜修,或是需要和你的大師或喜歡的東西形影不離,才能讓自己再次完整。
你可以說需求是追尋機制表現的方式。我們不是直接經歷追尋機制,但在面對生命時會有需求、渴望、慾望和無力感。直到真正理解隱藏在後的追尋機制之前,我們並不會真的懂得想要的是什麼。追尋是一種極具創造力的機制,似乎能讓你遠離對自己本質的認識。我們沒有認清這機制,因而被困在不斷的追尋中,不僅看不到追尋,更不明白自己是廣闊開放、能容許追尋發生的空間,因此我們才會受苦,也才會想伸出手再度追尋以逃離此刻的苦難。
對我而言,我們所有的問題、苦難和衝突,不論是個人或普世的,都源於一個基本問題:我們對自己真我的無知。我們已經忘了我們和我們的生命是無法分割的,因此我們開始害怕生活,並且出於這分恐懼,我們以各種形式和它作戰。我們和我們的想法、感覺、情緒、身體作戰,就在此時此刻。當我們努力保護自己免於痛苦、恐懼、悲傷、不適、失敗,以及避開被制約後以為是不好的、負面的、黑暗的、或危險的生活,我們已經不算是真正的活著了。
我們穿上用來保護自我不受完整生活經驗影響的盔甲,稱為分離我。但那盔甲並不真的保護我們──它只讓...
目錄
作者的話
第一章 對全然接納的覺醒
1-1生命的完整性
1-2我們為何受苦?
1-3無盡的接納
1-4探索對此刻的覺知
第二章 實踐全然的接納
2-1痛苦和疾病
2-2愛、關係和徹底的誠實
2-3成癮症
2-4尋求開悟
關於作者
致謝
作者的話
第一章 對全然接納的覺醒
1-1生命的完整性
1-2我們為何受苦?
1-3無盡的接納
1-4探索對此刻的覺知
第二章 實踐全然的接納
2-1痛苦和疾病
2-2愛、關係和徹底的誠實
2-3成癮症
2-4尋求開悟
關於作者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