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柏言是八年級小說家的領先群,值得期待。——甘耀明
★擅長細膩描繪鄉土與庶民記憶,語言生猛活潑。
★獲得全國眾多文學獎,作品兩度被收入「年度小說選」,台灣文壇極受矚目的八年級小說家。
★季季 專文推薦,丁允恭、甘耀明、紀大偉、劉克襄、蔡逸君 一致推薦
「炸滿夕照的社團教室、暴雨忽至的港鎮、入夜的操場……在那些時刻,他們在想些什麼?或者關於我,我自己,在想些什麼?」
故鄉的海風、童年的港鎮,化為陳柏言豐富的創作養分,小說語言生猛活潑,畫面感極強。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夕瀑雨》,收入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等得獎作品,11篇小說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事物,記憶、成長、人的聚合,一如夕照下猛烈如瀑布的雨,紛繁而暴烈。
作者簡介:
陳柏言
1991年生,高雄鳳山人。輕痰萬事屋一員。政大中文系畢,臺大中文所碩士班。政大中文系畢,臺大中文所碩士班。曾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作補助、2013年第三十五屆「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組大獎等。作品曾收錄於《九歌年度小說選》、《當代台灣文學英譯》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幸福的家庭是一個模樣的,然而不幸的家庭真的都有各自的不幸嗎?陳柏言在《夕瀑雨》裡面向我們放映一捲又一捲的家族影片,當我們還在努力拼湊敘事的同時,他叫我們看向那些停格跟跳接的時刻。故事斷裂之際,小說於焉開啟。——丁允恭(作家.高雄市新聞局長)
陳柏言的小說語言特色強,情節處理得不落俗套,是八年級小說家的領先群,值得期待。——甘耀明(小說家)
陳柏言擅長細膩描繪鄉土與庶民記憶。他是值得期待的文壇新人。——紀大偉(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名人推薦:幸福的家庭是一個模樣的,然而不幸的家庭真的都有各自的不幸嗎?陳柏言在《夕瀑雨》裡面向我們放映一捲又一捲的家族影片,當我們還在努力拼湊敘事的同時,他叫我們看向那些停格跟跳接的時刻。故事斷裂之際,小說於焉開啟。——丁允恭(作家.高雄市新聞局長)
陳柏言的小說語言特色強,情節處理得不落俗套,是八年級小說家的領先群,值得期待。——甘耀明(小說家)
陳柏言擅長細膩描繪鄉土與庶民記憶。他是值得期待的文壇新人。——紀大偉(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章節試閱
請勿在此吸菸
學校有個只收女生的管樂班,她們的身家大有來頭:父母不是企業董事就是經理,據說縣議長的女兒也在列中。學校請來最著名的演奏家,培養精英部隊般,添購昂貴樂器,給她們最好的訓練。
她們的教室和普通班級相隔甚遠,必須穿過操場才能抵達。校方說法,是怕她們練習時,會干擾其他同學上課;但每個人都知道,操場分明是隔離俗塵的護城河,她們的教室則如貴族棲居的孤絕城堡。關於她們的傳說,在我未進入這個學校就已流傳:有人說她們是秘密的革命組織,隱姓埋名,栽培謀反勢力;也有人說她們其實只是一群精神病患,被關在一塊集體治療。我和陳時星則相信,管樂班每個女孩都有幾手功夫,老師則是各大門派的武林高手。
(綠紗窗簾拉上,故事就開始了。)
傳言一個比一個誇大,每一則捕風捉影都找不出證據。她們只生活於齒舌間,在不斷拼貼中秘密滋長。而更喧囂塵上的傳言是:管樂班的女生都是「罡妹」(陳時星說:罡妹就是比正妹正四倍的妹哪!)。我不禁勾勒起她們的長相:王語嫣、小龍女、任盈盈、趙敏、阿珂、袁紫衣……,或火爆,或溫柔;或多愁善感,或快意恩仇。我讓那些女孩各自安上一個唯我知曉的姓名,她們穿上白衣黑裙會是什麼樣子?
大半時間,她們都在操場上,大樹的陰影裡練習演奏。
二年級,陳時星和我常藉口病痛,蹺掉童軍課的野外求生訓練(陳時星說:野炊和紮營都是沒事找事的愚行),為的就是坐上輪胎鞦韆,盪高盪低,遠遠地,觀察野生動物般窺視她們。吾道不孤,那一排鞦韆常常坐到滿,還有人攜小望遠鏡前來。我們不相過問,只望向同一方向,或許帶著不同的眼光。
夏天是屬於短裙長襪的季節,賀爾蒙與騷動的季節。金陽如火,女生一襲半透明白制服,只要流汗,內衣顏色、紋路、款型,就會貼住布料隱隱臨摹──那些待放的苞蕊迎風顫動,脆弱而驕傲,猶如蒸餾後的離子水,沒有半點雜質。我喜歡那個短髮,黑長襪,吹長笛的嬌小女生,我每次來就是為了看她。我從未同她說過一句話,只曾遠遠聽她的朋友喚她「小ㄏㄨㄥˊ」(我習於讀取那渺然的唇語:「ㄒㄧㄠˇㄏㄨㄥˊ」)。小紅,我相信她是小紅,髮際總別著一只紅色髮夾,臉上有酒紅反光。
「都長好醜。」陳時星說,那些女生沒一個是他看得上的,「如果不是你,我才懶得來看。」
「呿!口嫌體正直咧!」我不以為然,踢著小石子,把自己盪得更高。
「大風起兮裙飛揚--」夏天是風的季節,國中男孩間盛行這個句子,好像每陣大風都是對雄渾天性的繼承;男孩們隱然相信,自己終將長成英勇的男子,甚至可以毫不害羞地唱起那首日治時代留下的壯闊校歌。我無法肯定「小ㄏㄨㄥˊ」是不是我的初戀,甚至無法肯定她的名字。
就像我們看女孩子的裙子飛起,卻從來沒有人確定自己是看到的。
●
在高雄港警局任職的堂哥舉槍自戕,未留遺書。舅媽來電,要我去她家把堂哥的物品清一清,能用的搬出來,沒用的就丟了。
我踅上潮溼的國宅,菸臭味撲鼻,地面被踩碎的黑菸頭似殘留細細餘溫。貼著倒春紅紙的鐵門半掩,舅媽正在神龕前敬茶。「舅媽我來了。」她沒有回頭,應了一句:地剛拖過,還沒乾,拖鞋在鞋櫃。「打擾了。」我低著頭,拿出拖鞋。夕照穿過擺滿盆栽的陽台,鋪展在老舊沙發椅上,那裡並未坐著熟悉的誰。
東西沒有想像的多,應該說,混亂中自有秩序。兩個小時內,我就將書櫃、書桌擦拭一遍,連同地板上的雜物歸位,並將廢紙裝滿大垃圾袋。整理好兩箱書搬出去(多是些金融理財的雜誌,還有幾本翻譯小說),堆上神龕。我還帶走一架立式電風扇,幾本疊在衣櫃上的PLAYBOY,還有一包未抽完的香菸、一盒遊戲光碟片。其中一片就是滿佈刮痕的《金庸群俠傳》。
「《金庸群俠傳》?」陳時星從鞦韆上跳下來,「媽的!好東西當然要跟好朋友分享啊!」
家裡不允許我們將遊戲片帶回(即使稱之為「堂哥的遺物」,也無法阻止父親將它折裂),我們只能在每週一次的電腦課玩。當老師開始講解乏趣的C語言,我們便將片子放進光碟機,易容變裝,投入那個虛擬江湖。《金庸群俠傳》是一個龐大的世界,遍及江南塞北,城市荒野;情節相互勾連,人物設定複雜,以金庸小說為原型。遊戲主角是一名誤闖金庸世界的當代宅男,須協助金庸人物完成任務,逐一找到十四本「天書」才能回返現實。遊戲裡,可在客棧與段譽組隊,去找他的神仙姊姊,再到燕子塢偷會王語嫣;也可以帶著胡斐,和苗人鳳決一死戰。除了正規的劇情,也能隨意錯置,如陪段譽渡海探訪黃藥師,以六脈神劍與其一搏;或隨石破天走進高昌迷宮,推開下一座神像……。
我們編撰自己的金庸,以為那就是我們的金庸,我們的江湖。
「看座標啦!還要上去一點!」那天終於在崑崙山底找到張無忌,要助他攻上光明頂。我們迅速將九陽神功練到最高級,再差一點,就可以集滿最後一本天書《倚天屠龍記》。「今天一定要全破!」我拍擊鍵盤,想揶揄一下陳時星,「我,胡朝生,要結束這個遊戲!」
「幹!」陳時星縮小鋼彈模型的網站,一邊點開《金庸群俠傳》哈啦版,從精華區轉入「必勝!光明頂打法」。楊逍、范遙、白眉鷹王、滅絕師太等角色的走位、血量、技能一應俱全。
「用這招嗎?你看一下……。」
「喂,老師來了!」陳時星喊得輕促,一個巨大身形已籠罩我們。
光碟片被沒收時,耳際嗡嗡,我們的江湖自此落幕。那個以我們二人為名的主角「朝星」,像被立可白圈起的小蟲,再也撞不開隱形的禁錮。
●
陳時星的母親明知兒子不是讀書的料,卻沒有一刻放棄讓他升學。她固定在晚間八點打電話來我家(正是父親轉開《台灣霹靂火》的時刻,泡茶的燒水咕嚕咕嚕滾響),問我聯絡簿抄了哪些作業?明天要帶什麼用具?陳時星在學校是不是又惹事生非?老師說了什麼……?我耐心翻開備忘錄,一一告知:
1、數學講義第163-172頁問題與討論
2、英文妙妙卷(十三)
3、生物考卷:遺傳與細胞分裂
4、陳時星今天沒有被老師罵,且數學還考及格
5、陳時星下課時,捧著英文考卷問老師文法,老師稱許他有進步……。
當然,陳時星的進步、乖巧都是我的杜撰,他沒有一日是不挨打罵的。我編造陳時星的生活,讓他過從未有的好日子。也許關乎兄弟義氣,更多只是怕麻煩地粉飾太平。陳時星的母親總是連聲感謝,說幸好有我,否則她真不知道如何是好。我儼然成了最關心陳時星的人,陳時星最好的朋友。這是我的禮節,不只是同學愛,而是對待任何人,一貫的善意。在我心底,其實對此感到不耐,甚至想:「幹嘛強迫自己的小孩……」、「不會讀書就算了,還打擾別人唸書……」我當然不會表現這些「不成熟」態度,我仍在接起下一通電話時,編織那個不曾存在的陳時星。
升上國三,好似《天龍八部》的虛竹貫注真氣,我的成績突飛猛進。我的座位被往後調動,和陳時星已屬不同「階級」。期中考成績公佈,我竄升至班上第三名,陳時星則是第三十六名,敬陪末座。晚自習回家的路上,我們停在飲料攤前,各點一杯布丁奶茶。我們都覺得可愛的馬尾店員,耳垂打了洞,掛起一枚小銀飾,剎時間好像不大認識這張側臉。
陳時星突然若無其事地說:「幹,恭喜啊,看不出來你那麼強。」
「沒什麼,賽到的啦。」本還打算回:就像虛竹亂下,竟破了那局無人能解的棋。但後來想想,庸俗考試和玲瓏棋局怎麼比?考試要「賽」到一兩次,簡單多了。
「媽的,如果我也可以賽一下就好。」
「風水輪流轉,下次就輪到你了啦。」
他沒有說話,提了布丁奶茶就走。甚至未看可愛店員一眼。
晚自習回來,我總和陳時星龜縮二三樓的樓梯間哈菸。我們挪一部分的餐錢買菸,不夠了就向父母報帳:買書、買筆、繳補習費,他們總樂於把錢掏出,可能還想兒子真是積極。我們把菸盒藏在貼著「禁止開啟」標語的消防箱內,怕被人發現,還將頭頂的白燈熄滅,背對中庭的昏黃光線,有一搭沒一搭地聊,任白煙將我們的視界漸漸瀰滿。
日子在吞雲吐霧的荒蕪裡消逝,我們被刷成相同色調;模糊而蒼白的臉,正捏塑著霧團般過度曝光的未來。我的成績愈來愈好,第一次模擬考,更拿到全縣第二名。大紅榜單貼穿堂,師長們都說我攫獲了第一志願的保證書。也陸續有些未曾交談的女同學,下課後捧著課本圍到我的座位,怯怯地和我聊天。最常出現的開場白是:「都不知道你那麼會唸書耶……」、「如果能早一點認識你就好了……」、「以前以為你凶凶的,沒和你聊過天,其實你還滿有趣的嘛……」
唉,我真為她們感到可悲可恥,心底卻矛盾地,欣喜於那樣的後見之明。我的名字好像至此才有了意義:胡朝生,會唸書的人,優秀的人,有前途的人──至少能確定,我還是個「人」。這麼一想,就覺得未來充滿希望。
偶爾還是會想起小ㄏㄨㄥˊ。想她的裙,想她短髮上的紅色小夾,想她笑起來的樣子。尤其思及可能唸同一所學校,哦,搞不好會分在同一個班上……,就覺得非常快樂。好似抓到了緣分窄門的鑰匙,幸運指針終於在我面前停下。
而陳時星的成績仍一蹶不振。我們依然一道回家;我刻意避談課業,只談武俠。彷彿抽空聲響的輪迴:幽暗的樓梯間,抽菸,談劍,偶爾伴隨著幾聲國罵,咳嗽,垃圾話:「你覺得那個女的怎樣?」
「哪個?」生活如靜室裡的菸,淡淡地、穩穩地向上,然後變為空無。
王語嫣將轉學到我們班上。
●
「大家要好好照顧新同學,」蟾蜍笑著說,「就算體育成績好,基測快到了,還是要認真唸書喔。」王語嫣促窘地鞠躬,下台。同學們有氣無力鼓掌。
王語嫣咬字不太精確,些微口吃,似乎帶著一點海口腔音;且她膚色黝黑,笑起來總裂出兩排白牙,並不能算是標準美女。全國中學生運動會,王語嫣摘下女子組田徑金牌;在她轉學進來前,我已看過她的相關報導。那時對這個名字非常不以為然,甚至有些憤怒:居然有人如此厚顏,取這個名字,一字不差地玷汙了「王語嫣」。
坐我隔壁的陳時星,忽然從熟睡中抬起頭。眼睛初矇亮,卻已清醒地注視著正在拉開椅子的王語嫣。
「衝一發嗎?」我揶揄地別過頭,陳時星意味深長笑了一下。他從鉛筆盒中抽出立可白,低頭不知在抽屜裡寫些什麼。我伸長脖子要看,他迅速用手掩蓋,握立可白的手仍喀喀喀喀刻寫著字。我站起身,想近一點看,蟾蜍卻大喝:「胡朝生!幹什麼?坐回去!」我只好不甘不願地退返座位,忿忿吐了一句:「誰稀罕?」
陳時星鎮日和王語嫣膩在一起,不再與我一道回家。
●
我不明白陳時星為何會去新堀江,那樣單調無趣的觀光地。
我完全可以想像,他以嫌惡的語調說起:「只有白痴才會去那種地方」或者「有時間去那裡人擠人,不如回家睡覺。」過去的他,大概會視現在的自己為敵人吧?戀愛總是讓人變得平庸。無論什麼人獲得愛情,都會變成那種在拍貼機前停駐的平凡情侶嗎(我這裡只有五百塊鈔票,你先付好嗎)?或許還會為了晚餐要吃摩斯漢堡還是麥當勞吵上一架(我想要吃摩斯的雙人分享餐,有可愛的袋子可以拿喔)?
期中考間的溫書假,我跟蹤他們上了公車。他們窄淺的目光中只有彼此,當然不會注意到我。車在市區蜿蜒,而後穿越浮泛藍光的愛河,五十嵐,家樂福,大統伊勢丹。我坐在他們的後二排,身旁是一個衣著破爛,臭味瀰漫的老人。他的手臂枯瘦,皮膚上還生一排灰紅色的凸疣,看起來活脫是頭老蟾蜍。我絕無惡意將他與導師比作同類,但他確實像那種在火車站隨處坐下,拿出碗缽乞討也不突兀的老人(或許我會丟五塊錢給他)。老人抬頭瞥了我一眼,滿眶眼屎,隨即仰頭打呼。
我打開硬皮簿子,開始撰寫新的《天龍八部》。
我獨自一人的《天龍八部》。
請勿在此吸菸
學校有個只收女生的管樂班,她們的身家大有來頭:父母不是企業董事就是經理,據說縣議長的女兒也在列中。學校請來最著名的演奏家,培養精英部隊般,添購昂貴樂器,給她們最好的訓練。
她們的教室和普通班級相隔甚遠,必須穿過操場才能抵達。校方說法,是怕她們練習時,會干擾其他同學上課;但每個人都知道,操場分明是隔離俗塵的護城河,她們的教室則如貴族棲居的孤絕城堡。關於她們的傳說,在我未進入這個學校就已流傳:有人說她們是秘密的革命組織,隱姓埋名,栽培謀反勢力;也有人說她們其實只是一群精神病患,被關在一...
推薦序
遇見陳柏言——序《夕瀑雨》 季季
柏言的小說,我大多看過。這次為了寫序,又細讀了一遍。散篇的閱讀有如路過,眼前的人、物,路邊的花、樹,空中的飛鳥雲影,迎面而來背面而去,留下一些模糊記憶……。全書的細讀則比較像走入路旁茶館或咖啡館,與一些陌生的臉孔、景物同處一個空間,品味,觀察,傾聽,想像,在緩慢近於無聲的唇齒啟合中,穿梭不同的時間,感覺對話的流動,情緒的起伏,心靈深處的驚悸……。《夕瀑雨》各篇的影像層層疊疊,能量頻繁震動,讓我對這個從屏東枋寮港來的少年人有了更深厚的了解,對他的創作有了更深遠的期待。
文本永遠在創造之中
專心重讀柏言這些小說時,在陣陣驚悸與震動之中,也發現了幾處贅字與別字。那些贅字與別字,像(他書中的)鯨魚身上多出的幾絲細鬚,其實無損於鯨魚之為鯨魚的身型與意象。然而,拜智慧手機之賜,我仍誠實的把那些細鬚拍了照,Line給他。他說,「謝謝老師,我會修正。」有次甚至說,「看老師改稿是一種享受。」——他所說的「享受」,不是一種口惠,而是一種實踐。
柏言的樸實與對待創作的誠懇,總讓我想起比他大十歲的賴志穎。二〇〇四年十二月十八日下午,在台灣文學館頒獎典禮之後,賴志穎走到我的面前說:「老師,對不起,我真的不知道,那應該叫土地公廟。」當時我安慰他:「現在知道也不為晚呀。」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下午,在自由時報第二屆「林榮三文學獎」頒獎典禮會場,賴志穎抱著獎座又來到我面前:「老師,〈獼猴桃〉去年曾參加文建會的台灣小說獎,老師也是評審,不知老師記不記得這篇?……我覺得那次我沒有寫好,……這次我很用心的再修改過,沒想到,會得首獎。」當時我以一句常說的話回應他:「很好啊,文本永遠在創造之中。」—時隔十年,我也以這句話回應柏言的「享受」,祝賀他第一本小說集的出版。
九○後與八○後的異世代相遇
二〇〇八年五月,賴志穎出版第一本小說集,我為他寫的序是〈遇到賴志穎—序《匿逃者》〉。二〇一〇年五月,《文訊》策畫「台灣文壇新人錄──小說篇」專題,要我「談談近幾年來印象深刻的年輕小說創作者,以及他們的創作面向,希望以一九八〇年後出生為主……。」我寫了〈新鄉土的本體與偽鄉土的弔詭〉,同年八月在《文訊》發表;其中介紹的第一位創作者就是賴志穎(1981—)。
志穎邀我為他的第一本小說集寫序時,已決定去加拿大麥基爾大學「自然環境資源科學系」攻讀「環境微生物學」博士,我特別說,很多人出國以後就不寫了,「你會繼續寫嗎?」他說,一定會,我才從容的寫了那篇序文。果然,志穎在異國完成了第一本長篇小說《理想家庭》;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出版。二〇一六年十二月,已是蒙特婁大學與蒙特婁植物園博士後研究員的賴志穎,出版了第二本短篇小說集《魯蛇人生之諧星路線》。二〇一七年三月,志穎將再度返台,到時我們又能見面聊天,分享文學與生活的種種見聞。
志穎二〇一五年返台時,我特別請柏言同來聚餐,「讓晚輩見見前輩」。志穎的好友陳牧宏是詩人,榮總精神科醫生,我們等他下了班,就近在天母一家安靜的江浙館晚餐。這種九○後與八○後的異世代相遇,不只為了吃飯聊天分享見聞,更是為了在創作的路途上,此後在彼此的作品裡「遇到」的,一次又一次的相互激盪。
我以〈遇到賴志穎〉作序的緣由,在《匿逃者》序文裡已詳述,此處不贅述。如今為九○後陳柏言的第一本小說集作序,篇名套用八○後賴志穎第一本小說集模式,一向深思的柏言,想必理解我的深意。
那些一字一句修繕的午後
我第一次遇到柏言是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六日,第三屆懷恩文學獎頒獎典禮;他當時就讀鳳山高中三年級,以〈撲一隻蝶〉獲得學生組三獎,陳爸爸特別陪他搭高鐵北來,到忠孝東路四段555號的《聯合報》大樓領獎(為了緬懷那幢已消失多年的人文薈萃之處連地址都要寫)。我是那一屆學生組評審,頒獎之後茶話會,我好奇的問柏言:「你是陳栢青的弟弟嗎?」他靦腆的笑著說:「老師,不是耶。」——陳栢青二〇〇七年以〈手機小說〉獲得第三十屆時報文學獎小說首獎,我也是評審,對他印象深刻;以為他有個也會寫作的弟弟呢。
然而我從此記住了「陳柏言」這個名字。
此後多年的因緣轉折,且以柏言二〇一六年十月中旬來信的幾句話過場。
——……上個禮拜終於把合約寄回,我將在木馬出版第一本小說集,將在明年一月出版。小說集中收錄的,是從二〇一一年開始,到二〇一三年的得獎作品,並放入一篇未曾發表過的小說。
關於這本書,瓊如姊很尊重我,見面時,反覆問我:「你會怎麼想像你的第一本書?」我跟她討論了書名,編排的方式,乃至於後記等等,最後是「推薦序」的人選。她要我開列名單,我第一個就想到您。我是這樣想的:這一批小說,可以說是在老師的手掌中漸漸孵育出來的。這些小說是我的大學時代,也是我寫小說的起點,文學之途的展開。我怎麼想,都沒辦法想像,少了您,這將會是一本怎麼樣的書(那些一字一句修繕的午後)……希望老師務必答應。再次感謝!……——
是的,就是在「那些一字一句修繕的午後」,我又遇到了陳柏言。二〇一〇年,政大中文系主任高桂惠創立「文學創作坊」,請她的老師尉天驄來邀我去當指導老師,三月八日錄取十六名學生(各系所都有);柏言列名在前。我向學生強調,「創作」是不能教的,因為每個人的腦袋是一部只有自己能操控的製造機。然而「寫作」是可以教的,因為它需要手腳與外感的基本功。我在〈新鄉土的本體與偽鄉土的弔詭〉裡提到八○後寫手有這幾句話:
——這些學士生或碩、博士生的作品,錯別字多,誤用成語,有的連標點符號都不會用;不是語氣未了即用句點,就是一段數百字只有一個句點。……標點符號等「基本功」應該在初、高中階段就已學會,升了大學讀了碩、博班還如此,顯見他們的語文基礎教育有問題。所以我常勸政大「文學創作坊」的學生要自求多福:閱讀名家作品時,不只賞析故事、文字、結構、意象,「最好連標點符號也讀進去」。— —
政大離我家遠,單程轉三次車需一個半小時。加上閱讀、修改學生作品費時,影響個人創作,我在「文學創作坊」的時間前後三年多,大概是柏言大一到大四。剛開始看他的作品時,我心裡想:「這個人會寫小說嗎?」但柏言交的作品最多,從不缺課,總是耐心的看我修改之處,提出問題,聆聽解說。他也總是最後一個說再見的學生。二〇一三年他以〈我們那裡也曾捕過鯨魚〉獲得聯合報小說首獎(最後一屆),已從政大中文系考上台大中文所。
那段創作與學術的邁進之路,柏言不止擴大經典的閱讀,也頻頻回首他的鄉土。我最感欣慰與佩服的是柏言的定力,他的「新鄉土」作品從未落入「偽鄉土」的險境;他回歸舊鄉土,描摹、複製、延伸的是與他的心跳同步的鄉人。
北勢寮的阿嬤與海風裡的呼喚
二〇一四年六月十五日,柏言在《聯合報》副刊發表〈小鄉土〉,敘述他為了寫《北勢寮誌》走入枋寮鄉公所圖書室找資料的感觸:
——我像個被遺棄的孤兒,在精美裝訂的鄉史中,爬找自己的地址:北竿,板橋,甚至枋寮隔壁的枋山……
我從未想過,我此時站立的港鎮,竟是無人為她寫史的。——
官方書寫的地方誌,通常著重政治事件與政治人物,宗教祭祀與商業活動,骨架粗大卻缺細緻血肉。柏言《北勢寮誌》的雛形則是厚實血肉,突顯庶民生活與人物的生猛活潑,也為他們吟唱生命的衰頹與哀歌。從雛型到定型,柏言以《夕瀑雨》踏出《北勢寮誌》第一步,他的成長,記憶,城堡,岔路,在延伸、擴大中不斷轉換與變形,但北勢寮的海風與氣味綿延無盡。他成了鄉人口中的「台北囝仔」,但阿嬤牽著他的手從未離開,在海風裡的呼喚也未停止。
她不止是柏言的阿嬤。她是「北勢寮的阿嬤」。
她在等待的是,柏言踏出《北勢寮誌》第二步。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九日凌晨於台北
遇見陳柏言——序《夕瀑雨》 季季
柏言的小說,我大多看過。這次為了寫序,又細讀了一遍。散篇的閱讀有如路過,眼前的人、物,路邊的花、樹,空中的飛鳥雲影,迎面而來背面而去,留下一些模糊記憶……。全書的細讀則比較像走入路旁茶館或咖啡館,與一些陌生的臉孔、景物同處一個空間,品味,觀察,傾聽,想像,在緩慢近於無聲的唇齒啟合中,穿梭不同的時間,感覺對話的流動,情緒的起伏,心靈深處的驚悸……。《夕瀑雨》各篇的影像層層疊疊,能量頻繁震動,讓我對這個從屏東枋寮港來的少年人有了更深厚的了解,對他的創作有了更深...
作者序
後記
1.關於這些小說,我所能回想起的「最初的時刻」,並不是因為讀了某些作品,而生出「原來這樣也可以」,或者「前人寫不好,由我來寫」之類的雄心壯志。而只是某些深深的夜裡,一些臉孔忽然浮現。而我寫,只是盡我所能的,追回那些時刻:炸滿夕照的社團教室、暴雨忽至的港鎮、入夜的操場︙︙在那些時刻,他們在想些什麼?或者關於我,我自己,在想些什麼?
2.我是港鎮裡第一個誕生的孫輩。
我像是一條野狗,總在街頭遊走,把整個港鎮視為自己的領地,草木和牆壁都要好奇嗅嗅。我常與陌生的老人搭話,走進冰店或雜貨鋪,坐下來,就是一整個下午。港鎮的人都認得我,他們叫喚我,並不以我的姓名,而是「隊仔的長孫」。愛𨑨迌的祖母隊仔常帶著我,參加老人會的活動:包一台遊覽車,拉拉山三日遊。我在車上,學會一些古老的台語歌,甚至日文演歌。我特別擅長對唱。
我最喜歡一個獨住海濱的老祖母。她的手指枯瘦,笑起來卻像極彌勒佛。有一回,漫長山路的遊覽車上,我坐在她的身邊,趁她打盹時,把她的手用棉繩綁起來,鍊在椅背。我偷笑,想像她清醒時,驚惶的樣子。
等了好久,她終於醒來,發現自己的雙手被綑,彷彿監犯。但她並不發怒,只是看著裝睡的我,一直笑,一直笑。好像在說:你是不是不想要我離開。
3.黃昏,我坐在舊家的中庭,等待玩伴出來。最常去的駕訓場已被封鎖,新發現的「紫竹林精舍」,探險才到中途。他們是一對門神似的兄弟,哥哥瘦高,弟弟矮胖。一年前因操作不當,哥哥的小指被遊樂設施壓扁,壞死,當晚就截肢。歷劫歸來,他還是慣於傻笑,對著我們,伸出那少了一截的斷指。他笑起來是一大片牙齦,以及暴突的虎牙。
我已在此坐了兩個小時,他們沒有出現。
我再也沒見過他們。
4.「這曾是你璀璨珍寶之物,你忘了它,一時之間沒能多想這份損失,如今這成為你幾乎記不得的東西。」——艾莉絲.孟若〈冒險〉
5.我常常在路上遇見王文興,有時還有他的妻子(她的名字出現在《家變》和《剪翼史》的最前)。
有時在舟山路,生態湖邊。有時是簡體書店。有時在麥當勞,我隔著玻璃,
看他。他低頭靜走,像是一座飄浮的遺址,一爿斑駁的壁畫,一列畸怪的字。
我卻未曾在圖書館遇見他。
6.似乎是反毒或交通安全之類的繪畫比賽,我得了獎。宣佈名單時,我正在操場跑八百公尺,並未聽見廣播。回到教室,導師告訴我:「剛剛好像唸到你的名字」。滿身大汗跑到訓導處,發現獎狀和獎品,竟已被人領走。那人留下名字:「陳柏圓」。我循著職員給的資料,午睡起來便跑去「陳柏圓」的班上,喊他出來(彷彿喊著我自己)。他比我高,胖胖的,剛睡醒,頭髮亂翹。我小心翼翼的說,你領走了我的獎狀和獎品(一盒色鉛筆)。沉默數秒,他仍大惑不解的看著我。我請他拿出獎狀,指著名字,「這裡,你看,寫的是陳柏言,不是陳柏圓。」
他把獎狀和色鉛筆交還給我,還跟我說謝謝。我挑了一枝紅色的給他。
7.我坐在法院裡,爸小跑步到對街,買一杯鳳梨蘋果汁。非常酸,甚至透出苦味。我坐在破洞的椅子,老電扇發出巨大聲響。那場景,彷彿荒廢的電影院,色調昏黃,牆壁全是漏痕,垂掛著枯黑的常春藤。滯熱的午後。滿是雜訊的電視,播送著死囚正法的新聞。
再過幾分鐘,門將打開,他們會喊我的名字。
陳柏言 於二○一六年十月
後記
1.關於這些小說,我所能回想起的「最初的時刻」,並不是因為讀了某些作品,而生出「原來這樣也可以」,或者「前人寫不好,由我來寫」之類的雄心壯志。而只是某些深深的夜裡,一些臉孔忽然浮現。而我寫,只是盡我所能的,追回那些時刻:炸滿夕照的社團教室、暴雨忽至的港鎮、入夜的操場︙︙在那些時刻,他們在想些什麼?或者關於我,我自己,在想些什麼?
2.我是港鎮裡第一個誕生的孫輩。
我像是一條野狗,總在街頭遊走,把整個港鎮視為自己的領地,草木和牆壁都要好奇嗅嗅。我常與陌生的老人搭話,走進冰店或雜貨鋪,坐下來,就是一...
目錄
推薦序 遇見陳柏言 季季
輯一
屋頂上
夕瀑雨
奔海
雨月聚
我們這裡也曾捕過鯨魚
輯二
過境
炮仗花
虛線
孔雀的屁股與祂的壽宴
校正
輯三
請勿在此吸菸
後記
推薦序 遇見陳柏言 季季
輯一
屋頂上
夕瀑雨
奔海
雨月聚
我們這裡也曾捕過鯨魚
輯二
過境
炮仗花
虛線
孔雀的屁股與祂的壽宴
校正
輯三
請勿在此吸菸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