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一種人,永遠都只想到他自己!
◇ 「日本心理學大師」加藤諦三,繼暢銷書《人生的悲劇從當個「乖孩子」開始》、《為什麼我們愛得這麼累?》之後,又一最新著作!
◇ 從個人自戀到集體自戀,現代社會究竟產生了什麼變化,讓高度需要讚美、認同,對於「自己以外的事情」漠不關心的自戀者日益增多!
◇ 當看似無比自信的背後是充滿不安,高度希望獲得他人認同來確認自我存在,內心深處受傷的自戀,該如何痊癒?
「沒有人瞭解我」、「沒有人理解我的痛苦」自戀者在心中大喊!
「想被讚美」、「想獲得認同」,但只要一點點批評,就會玻璃心碎滿地。
你身邊一定遇過這樣的人:
□對自身以外的事情不關心,只在乎自己,儘管他們看起來好像人很好。
□他們總是期待獲得稱讚,得不到想要的讚美時,就會陷入憤怒的情緒裡。
□無法與他人進行良性溝通,卻在他人做出自己意料外的行為時感到生氣。
□聽到不中聽的話時心生不滿;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會立刻「變臉」。
□總是在猜測別人怎麼看他、在別人心中留下什麼樣的印象,「喜歡引人注意」。
事實上,他們對於「自己以外的事情」漠不關心,甚至自私、傲慢、不太聽別人說話……而這樣的一群人,往往就是我們說的「自戀者」。
現代社會隨著社群網路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人崇尚拜物主義、拜金主義及自戀,無時無刻只在意自己的髮型、打扮等外表的心態。不努力在生活中達成任何目標,只想從美容院漂漂亮亮的走出來,滿足自己的自我陶醉。
無法面對現實付出努力,看看你我周遭和現代社會,儼然就是一個自戀的時代。
★難以在社會中生存、可悲的自戀者
但要注意的是,即使外表顯露出無比的自信,自戀者往往是在社會中最難以生存的人。因為他們毫不關心他人,所以完全不自覺自己的行為已經造成別人的困擾。他們的眼中只有自己,因為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所以,他們無所不用其極的裝飾自己,確定自己真的存在。
‧因此,當自戀者說「沒有人瞭解我」時,其實是在說「多希望別人能瞭解我。」
‧當自戀者自吹自擂,只顧著吹捧自己時,其實是在說「你覺得我這個人怎麼樣?」
‧當自戀者對於喜歡的事物,嘴裡卻批評「低俗」時,其實是在說「只有我是與眾不同的。」
內心充滿不安,所以希望藉由別人認同,來確認「自己在這裡」。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人會幫他們確認自己的存在。所以,他們聲嘶力竭的叫喊「沒有人瞭解我的痛苦」,他們自我憐憫、陷入被害者意識,淪陷在各種負面情緒中。
「8個問題」:測量自戀者傾向
□1. 無時無刻想要知道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印象。
□2. 訕笑、閒言閒語,都能輕易傷害自己。
□3. 將話題圍繞在自己身上。
□4. 喜歡成為全場焦點。
□5. 認為自己與眾不同。
□6. 寄望別人服務自己。
□7. 憎恨他人的幸運。
□8. 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無法產生滿足感。
★需要特別留意「受傷的自戀者」
除了一般最顯而易見的,外顯的自戀者之外,本書也從多種觀點去思考隱形的自戀行為。
「外顯的自戀者」和「內隱的自戀者」即使看似不同,但他們都有心理問題,並衍生出各種心理障礙。前者為愛出風頭、擁有誇大自我形象的自戀者;後者為高度敏感、容易受傷的自戀者。高度敏感、容易受傷的自戀者,性格內向,對他人表現出防衛的態度。
自戀者受傷後產生的憤怒非比尋常。重傷更可以能造成他們長期的心理創傷。所以,不如意的事都會變成導火線,再度激起過去的憤怒情緒。事情的嚴重程度和他們的怒火不成比例。一點平凡的小事,就能讓他們暴怒,「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自覺受傷的自戀者,將怒氣囤積在心裡,無法宣洩,成為一顆標準的「火球」。當自戀者的自我價值觀遭受威脅的時候,也就是當他們覺得被傷害時,就會產生暴力傾向。
書中參考了國內外與自戀相關的著作,同時,也提及許多過去被忽略的部分。
在社會加速發展的現在,身為社會群體的我們若未曾發現或檢討自戀的問題,那麼無疑將會為社會及個人帶來諸多預想不到的問題。
透過作者在書中以日本現況為例,深入探討「是什麼原因,導致日本人如此不幸?」提供讀者借鏡,以及當自我覺察或身邊有自戀者時,我們可以如何面對、在生活中改變及注意提防。
名人推薦
審定推薦 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