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的作品有什麼主題,我想只有簡單的一個:人都是孤獨的,沒有人逃脫得了,
這就是他們的悲劇所在。——理查.葉慈(Richard Yates)
知名作家威廉.斯蒂隆(William Styron)、約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安‧貝娣(Ann Beattie)與羅勃.史東(Robert Stone),都對他無可挑剔的散文充滿欽佩之意——理查.葉慈在他最著名的作品《真愛旅程》出版後隔年(1962),推出了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11種孤獨》:以冷峻的筆觸,葉慈寫下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十一種孤獨的人生,尋常人的孤獨、不如意、失落與絕望。本書最常拿來與詹姆士.喬伊斯的《都柏林人》相比較,只因為他的故事全部都發生在紐約,一如都柏林之於喬伊斯,並在當時的小說家圈子中蔚為風潮;稍後《紐約時報》曾讚美道:「這些為保住小小的尊嚴——更多的是——屈辱的角色,簡直像是從皇后區肥厚的電話簿裡隨機挑選出來的。」
〈傑克南瓜燈博士〉描述的一個住在寄養家庭、剛轉學過來的小三男孩,第一天上學的時候「女生認定他不怎麼體面而轉過頭」,「下課後男孩們想到他也只為了確定什麼都不讓他參加」;儘管級任的女老師想盡辦法幫他融入其他同學,卻意外地幫了倒忙,最後連兩人之間微妙的情誼都失去。
〈美滿幸福〉一開始是隔天即將結婚的男女,女孩從辦公室眾人的祝福中脫身回家,對於即將轉變的身分繼憧憬又不安,期待晚上與未婚夫的見面能安定自己的心情;男孩離開辦公室後,對於即將失去的自由突然失落起來,而意外的單身歡送派對令他匆匆離開了自己的未婚妻,絲毫沒發現女孩疲憊的語氣及表情。
〈愛找苦頭吃的人〉華特‧韓德森九歲的時候,有好一陣子覺得倒下去死掉是全世界最浪漫的事;25年後的這一天,他被炒魷魚了,他發現「讓事情發生並溫文儒雅地接受,可說就是他的生活模式。不可否認,有風度的輸家這種角色,向來深深吸引著他。」在一天結束、回到家裡,當妻子問起他的工作是否出了什麼問題,他優雅地倒進沙發,對著妻子說:「我中槍了。」
〈建築工人〉是一個22歲已婚、以海明威為未來典範的作家,遇上了一個徵寫手的計程車司機;計程車司機的童年玩伴如今是知名影星,小學老師如今是鼎鼎大名的心理學家,兩人都鼓勵他出一本自傳描述他精采的人生;作家為求糊口,幫計程車司機蓋出一篇又一篇空中閣樓,然而包括作家自己、計程車司機、演員及心理學家的現實生活,卻開始緩慢地崩塌……
葉慈筆下的每一個小人物,都曾在一瞬間擁有自己的尊嚴,擁有一個可能能了解他們、貼近他們當下的朋友/愛人/長輩,卻在一個平凡的轉折點上,那個對象或那個瞬間轉了個方向、飄然遠離,留下意料之外的孤獨與難堪——儘管在一個偌大的城市、身旁有那麼多人圍繞,孤獨卻依然不可避免,葉慈寫出的不僅僅是那個年代的孤獨,也是我們的。
名人推薦
葉慈是裁縫師,特別擅長縫製孤獨。
他不僅知道如何測量孤獨的尺寸,也讓人穿上了就脫不掉。
一開始你可能還會憐憫小說裡的人,讀到最後你會憐憫起自己,
而且發現那些憐憫一點用也沒有。──黃崇凱(小說家)
李桐豪(作家)、郝譽翔(中正大學台文所教授)、黃崇凱(小說家) 齊聲按讚
好評推薦
紐約版的《都柏林人》。——《紐約時報》
二十世紀最富洞察力的作家。——泰晤士報
美國最好的戰後小說家和短篇故事作家之一。——《獨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