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獎紀錄:
2009年 獲得挪威文學界最高榮譽──布拉哥文學獎
2009年 挪威文學評論獎
2009年 挪威NRK P2聽眾獎第一名
2010年 榮獲具有小諾貝爾獎之稱的「北歐理事會文學獎」
2010年 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長名單
2012年 美國《Believer》年度最佳圖書獎
2013年 英國《獨立報》外國小說獎長名單
2013年 《衛報》十大最佳長篇小說
2013年 《紐約客》年度好書
2014年 都柏林文學獎短名單
2014年 美國最佳翻譯圖書獎(由唐‧巴特利特從挪威語譯為英語)
2014年 英國《獨立報》外國小說獎短名單
2015年 榮獲德國《世界報》文學獎
2015年 英國《獨立報》外國小說獎長名單
2015年 《我的奮鬥》改編為瑞典語劇本,並首次於斯德哥爾摩進行公演。
2017年 榮獲以色列耶路撒冷獎
2019年 榮獲瑞典科學院北歐獎
名人推薦:
【全球讚譽】
吳明益/專文推薦
妮可.克勞斯(《烏有》作者)
詹姆斯·伍德(《紐約客》重量級評論家)
莉迪亞·戴維斯(2007年國際曼布克得獎主)
江佩津、朱嘉漢、吳曉樂、李桐豪、言叔夏、郝譽翔、高翊峰、
張亦絢、陳栢青、盛浩偉、湖南蟲、盧郁佳、廖偉棠、顏擇雅
──國內外一致推崇
「漸漸地,我愛上了《我的奮鬥》的敘事(特別是第一本),我愛上他的毫無節制、囉唆、猶豫不決,以及冷靜的,屬於北歐色彩的感傷與銳利分明。也許是因為到了這個年紀,我已經明白了人生毫無停頓,也不能簡寫。當然,也明白了人不會同意(或不同意)另一個人的全部。」──吳明益
「我懷疑自己走入了一座陵寢,作者在裡頭以文字逼問永生的可能性。」──吳曉樂
「實時直播的苦行百里,真實碾磨你身體每一吋,讀完傷痕累累。」──盧郁佳
「克瑙斯高的文學嘗試誠實到殘酷的地步。相信我,每一卷的等待都是值得的。」──尤.奈斯博
「我對《我的奮鬥》的前兩冊入迷的感覺像是得了瘧疾。有四天的時間,除了如饑似渴地讀這兩本書,我幾乎什麼都不幹,郵件也不回,狗也不遛,盤子在洗碗池裡堆成了山。」──德懷特.加納,《紐約時報》書評人
「有些書在美學上過於強勁,以至於具有革命性,克瑙斯高寫的書就是其中之一。」
──《巴黎評論》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卡爾‧奧韋能夠充分展現自己並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如今這一能力是很少見的。書寫每個細節的時候,他並不顯虛榮及華麗,彷彿寫作與生活是同時發生的。這裡不會有讓你太過震驚的事件,然而,你會完全沉浸於其中。你是和他一起生活。」──查蒂‧史密斯,《紐約時報》評論
「這呈現出了一種令人痛苦的親密感,這種親密感超越了個人,使得克瑙斯高能夠追尋他更宏遠的藝術理想,他的日常喜悅以及疑慮,竟異常地熟悉。」──《Time Out New York》
「這史詩般的探索只是前一部分,疲憊不堪的讀者能夠在這裡找回生活。」──《獨立報》
「或許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文學事業。」──《衛報》
「……形式自由,充滿恐懼,描述密集……自易卜生以來,挪威最偉大的文學巨星。」──《新政治家》
「《我的奮鬥》已經是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文學成就。」──《每日快報》
「在普魯斯特和樹林之間。像花崗岩精確而有力。比真實更真實。」──義大利《共和國報》
「就像脖上的繩子,刀子刺在心裡。這本書充滿了魔法。整個世界是敞開的……克瑙斯高的地位將來堪比亨里克·易卜生,以及克努特·漢森。」──丹麥《Kristeligt日報》
「我很確信這部作品的成功不僅反應在銷售上──光是挪威就占了總人口的十分之一,而且還成為了老年人會在地鐵上讀的,每個新生們都必須預訂、擺在架子上的那種書,走到洗衣房裡,你甚至可以聽見還有房客在那裡討論。」──《The New Inquiry》
「日常生活變得令人著迷……克腦斯高和他的翻譯巴特利特(Bartlett)創造了一個完整的世界,從不迴避人類的細節。」──《哈佛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