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楷書最極致的發展
瘦金體是書法史上極為特出的高峰,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亦不為過。
當然,任何書法風格必有淵源,瘦金體也不例外,一般認為,瘦金體來自唐朝薛曜的風格,而薛曜又學褚遂良,是褚遂良又受到歐陽詢的影響,歐陽詢受到王羲之的影響,總之,瘦金體嚴格來說還是在二王體系之中,是非常正統的書法風格。
〈夏日游石淙詩並序〉是薛曜的代表作,確實已經具備了瘦金體的基本面貌,但和宋徽宗完成的風格,仍然相去甚遠。
宋徽宗流傳至今的瘦金體之一,是他二十二歲寫的〈楷書千字文〉,筆畫細緻靈巧、結體雍容精美,整體風格非常的飽滿、完美,很難想像這樣的書法技法出自一位二十二歲的青年之手。
以此觀之,稱宋徽宗是史上少有的書法天才,並不過譽。
事實上,一般書法家都是到了四十歲以後風格才會慢慢成熟,像宋徽宗趙佶這樣早熟的例子,獨一無二,即使趙孟頫這樣全能式的書法天才,也要到三十幾歲才有比較成熟的作品。
一個書法家要能夠寫到筆畫老到精熟,通常要二三十年功夫,創立自己的風格,且成為究,更是百年難遇,可見宋徽宗的天分如何驚人,在書法史上,沒有第二例。
但瘦金體在書法史上評價不高、影響不大,這自然是受到宋徽宗是北宋的亡國之君影響,不但國家被征服、佔領,他自己更淪為俘虜,最後死在數千里外的異鄉。
作為一國之君,宋徽宗確實有許多失職的地方,最後的亡國更是永遠無法翻案的恥辱,但平心而論,北宋亡國宋徽宗固然有責任,但更多是時代因素造成的。
宋徽宗被後世評為「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昏庸誤國」,當然是因為北宋亡國所不得不背負的罪名。
然而事實是,宋徽宗在位的二十六年間,是中國歷史上最富裕繁華的年代,被後世極端推崇的貞觀之治遠遠不能與之相提並論,宋徽宗治下的國家,百姓富足、國力極為強大,文化發展更是空前絕後,宋徽宗創立的書畫院亦為後世典範,然而這一切成就都被後來的亡國所抹殺。
歷史極為複雜,不能、也不可以簡單為宋徽宗辯解、翻案,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美國學者伊沛霞教授積數十年之力撰成的《宋徽宗》,這是首部完整傳記,力圖矯正大眾對宋徽宗「腐化、昏庸」的偏見。
伊沛霞重塑了宋徽宗的形象,還原一個繁榮國度的君主不斷追求卓越榮耀的雄心——儘管這份雄心以悲劇收場。作為藝術家,他身邊圍繞著傑出的詩人、畫家、音樂家,他還修築了壯麗的宮殿、寺觀和庭園,後世幾乎難以超越。
回到書法,學習書法需要知道的是,瘦金體不只是宋徽宗創建的「一種風格」,瘦金體更可以說是書法發展過程中,楷書最後的極致──筆畫最精緻、結體最完美,瘦金體同時也是這個風格的最高成就,就是說,宋徽宗瘦金體出現時,就已經是瘦金體的最高成就了,將近千年來無人能及,當然也就沒有人能夠超越。
瘦金體的技術非常高明精妙,這也是歷史很少有人學習瘦金體的主要原因之一,一直到近代,吳湖帆、于非闇、莊嚴等人,才以擅長瘦金體受人矚目、喜愛,但平心而論,他們的瘦金體並不十分相似。
原因可能在於瘦金體的字帖不多,宋徽宗的真跡大多收藏於皇宮大內,一些可以見到的碑刻因為刻製、拓印失真,也不足以表現瘦金體的精妙。
可以說,一直到現代照相印刷技術發達,瘦金體才有了讓一般大眾能夠一窺廬山真面目的機會,瘦金體的精妙純美才終於能夠展現在世人面前,也因而引起了學習瘦金體的風潮。
然而學習瘦金體非常困難,除了書寫技術,毛筆、紙張的要求也非常高,沒有正確的毛筆形式、紙張種類,不可能寫出瘦金體。
我自己從一九八○年代就開始嘗試書寫瘦金體,當時只有黑白印刷的楷書千字文可以參考,對毛筆、紙張也完全不了解,所以也就不可能寫得對、寫得好。
一九九一年拜入江兆申老師門下之後,對毛筆紙張開始有系統的研究,才慢慢歸納出書寫瘦金體可能的最好條件,在幾位大陸、台灣做筆、造紙師傅的協助下,終於研究出書寫瘦金體的毛筆紙張特色,而後才算是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然而一直遲至二○一九年,我才開始在【侯吉諒書法講堂】嘗試教授瘦金體,原因是學生沒有一定的書法基礎,很難掌握瘦金體的書寫技術,所以等到學生有了精微掌控毛筆的能力,才能開始教瘦金體。
那麼,瘦金體是否適合初學者學習呢?
其實是要看「個性」,而不是看有沒有書法基礎。
即使沒有書法基礎,有了正確的筆、墨、紙的組合,再加上正確的方法,學習瘦金體還是可以的。
反之,如果個性比較不講究、隨便,那麼即使有一定的書寫基礎,也不適合寫瘦金體。
二○○○年以後,瘦金體在大陸開始受到廣泛的注意,許多人開始投入比較多的心力研究瘦金體,二○一四年隨著小說、電影《盜墓筆記》的流行,瘦金體的曝光率逐漸增加,因為小說中的主人公吳邪寫的也是瘦金體。
二○一九年,以宋朝為背景的連續劇《鶴唳華亭》播出,劇中人物寫的瘦金體受到大眾注意,終於形成一股瘦金體的熱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喜歡瘦金體的人以一九九○左右出生的一代居多,想必是瘦金體的華美風格,能夠切中現代年輕人的美感經驗吧,由此看來,瘦金體變成書法的另一主流亦是有大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