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聖哲》所教給我的,比整部哲學史所教給我的更深刻。 ——傅佩榮
在雅士培筆下,四大聖哲的修行過程、獨到見解、人格魅力、處世態度,無不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散發令人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本書作者雅士培為德國哲學家,一般視之為存在主義的代表之一,與海德格、馬塞爾、沙特等人齊名。雅士培深入研究歷史上各國各派的哲學家,最後選出四大聖哲:蘇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穌,並專門寫一本小書介紹。在他筆下,四大聖哲的修行過程、獨到見解、人格魅力、處世態度,無不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散發令人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面對西方讀者,雅士培首先推崇西方哲學的奠基者蘇格拉底;接著介紹佛陀,褪去其宗教的神祕外衣,直探佛法對於生命的沉思;再是孔子,綜合西方漢學家的研究,以旁觀者清的角度,寫出了孔子的生命精神;最後是深刻影響西方文明進程的耶穌,西方經歷千年的宗派分歧,仍信仰同一位上帝,其中耶穌的角色至關重要,值得深入探究。
雅士培相信,「人是一切奧祕中最偉大的。」他透過歷史學的批評研究法,將四位聖哲自歷史塵絮中漂洗出來,並把負載於他們身上過多的神話與傳說剔除,使他們的「人格」清晰呈現,彰顯出高貴的靈魂,以全面性的研究來透視四大聖哲於歷史長河中的真實定位與影響力,令人耳目一新。
本書譯者傅佩榮教授曾說:「《四大聖哲》所教給我的,比整部哲學史所教給我的還要深刻。」傅教授前後歷時七年,方譯成此書,同時增加了二萬多字的「譯者注」,詳加介紹許多專有名詞與特定術語,其中有關「孔子」的部分,原作者因參考西方漢學家的研究,難免有少數誤解之處,傅教授也都在「譯者注」中加以辨明。
透過傅佩榮教授精確易懂、深入淺出的優美譯筆,以及根據其學術專業所做的解讀與註釋,本書無疑鎔鑄了東西方二位哲學大家的學問精華,不僅是認識四大聖哲的最佳入門讀本,更是台灣出版哲學譯作中的經典之作。
作者簡介:
雅士培Karl Jaspers(1883-1969)
當代德國哲學家暨精神病學家。1883年2月23日出生於德國歐登堡(Oldenburg),陸續攻讀法學、醫學及心理學,並於1908年取得醫學博士學位,1913年後於海德堡大學。雅士培於40歲以後投入哲學,1948至1961年間任教於瑞士巴塞爾大學,1969年2月26日於巴塞爾逝世。
雅士培被視為存在哲學的代表人物,在德國與歐洲享有盛名,對精神病學和哲學皆有很大影響。其著作包括《存在哲學》(Existenzphilosophie)、《時代的精神狀況》(Die Geistige Situation der Zeit)、《歷史的起源與目標》(vom Ursprung und Ziel der Geschichte)等。
譯者簡介:
傅佩榮
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與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台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現任台灣大學哲學系、所教授。著有《哲學與人生》、《柏拉圖》、《儒道天論發微》、《孔門十弟子》、《不可思議的易經占卜》、《文化的視野》(立緒)、《西方哲學心靈.全三卷》(立緒)、《傅佩榮莊子經典五十講》、《傅佩榮生活哲思文選.全三卷》(立緒)等數十部,並重新解讀中國經典《論語》、《莊子》、《老子》、《易經》、《孟子》、《大學.中庸》(立緒)。
章節試閱
我們對四大聖哲的態度
他們不是哲學家,因為他們對科學漠不關心,而哲學是依循科學途徑所作的思索。他們不曾提出任何理性思辨的主張,因而在哲學史上並無地位。他們不曾寫下任何作品。其中三位還被龐大的宗教團體尊為創始者。那麼,他們在何種意義下與哲學密切相關呢?
以教會禮儀與信條為主的宗教,不足以形容他們的基本特色。他們是一個歷史事實,對哲學與制度宗教都提出了要求,但是哲學與宗教都不能宣稱獨占了他們。哲學只能設法努力從他們的經驗與人格中啟發靈感。
他們四人的共同之處是:原創性以及自行負責的生命,此外並無任何預先存在的團體可以支持他們的行動。他們並未以自己為表率(若望福音中「我就是道路、真理與生命」一語確定不是耶穌所說),結果還是成為人類的典範。他們成為人類的典範;雖然他們的偉大無法以法則與觀念來適當敘述,他們還是在人性上烙下了自己的圖印。就在這一點上,人類可以轉化自己的形象,提升到神化的程度。
對哲學而言,他們也是人。他們各自具備性格上的特質與限制;他們是歷史人物,因此不可能對人類產生普遍周全的真確性。他們四人同行;不能唯我獨尊。把任何一人化為絕對的唯一真理,就無異於從他的形象中摒除了所有的自然人性。
他們的生命核心,在於體驗了根本的人類處境,並且發現了人類的在世任務。他們告訴我們這些事情,然後帶領我們面對極端問題,提示我們答案。他們各自成全了人性的終極潛能。這是他們的共同基礎,但是並未因而同化為一。他們也無法被綜合在某種真理大全中。他們彼此相關互涉,因為他們都在人類可能性的基礎上生活過、探問過與回答過;但是他們也是各自殊異的個體。他們不可能被割裂來組成一個人,同時走遍所有的路途。
他們共同具有的是:在他們身上,人類的經驗與理想被表達到最大極限。他們視為必要者,也總是哲學所視為必要者。他們的真實生命與思想模式已經構成人類歷史不可或缺的要素了。他們成為哲學思想的來源,同時激勵人挺身抵抗,那些抵抗者透過他們的表率,首先獲得了自我覺悟。
我們對四大聖哲所取的哲學態度是:我們被他們的共同特色所感動,因為彼我皆在於人的境遇中。我們無法對他們等閒視之。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展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讓我們不得安寧。
我們漸漸明白,在自己的生命中我們並未追隨四大聖哲。我們一旦察覺自己疑難重重的生命距離他們的熱忱專注越來越遠時,就會感受一股壓力,要設法呼召自己內在的一切真誠。他們是高懸的燈,幫助我們找到方向,但卻不是我們亦步亦趨的榜樣。
四大聖哲各有偉大之處,各自在某一方面獨擅勝場。蘇格拉底與孔子所指點的路徑是我們可以追隨的,雖然不是走得像他們那麼完美。大體說來,他們的思想內含不可能變成我們的。但是他們的思想方式卻能為我們指點路徑。至於耶穌與佛陀,則不僅其生活與思想的內含,甚至就連形式也是我們不得其門而入的——除非我們決心去信並接受隨之而來的後果,否則一切只是裝模作樣而已。
我相信,西方人若公平看待這個問題,幾乎都會同意本文所作的評價。一般西方人以為自己在認真模仿耶穌,其實往往是忽略了關鍵的要點與詮釋,以致看不清某些根本重點所造成的結果。這種自以為是的心態完全與真實模仿的可能性無關。真實模仿必須伴隨尊重的誠意。從事哲學思維的人應該清楚看出這種模仿的必要條件以及無可避免的後果。只有這樣,他才能在具體的人生處境中,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並且知道自己所要的是什麼。
我們對四大聖哲的態度
他們不是哲學家,因為他們對科學漠不關心,而哲學是依循科學途徑所作的思索。他們不曾提出任何理性思辨的主張,因而在哲學史上並無地位。他們不曾寫下任何作品。其中三位還被龐大的宗教團體尊為創始者。那麼,他們在何種意義下與哲學密切相關呢?
以教會禮儀與信條為主的宗教,不足以形容他們的基本特色。他們是一個歷史事實,對哲學與制度宗教都提出了要求,但是哲學與宗教都不能宣稱獨占了他們。哲學只能設法努力從他們的經驗與人格中啟發靈感。
他們四人的共同之處是:原創性以及自行負責的生命,此外並無任何...
作者序
譯序
影響我最深的一本書 ╱傅佩榮
常常有人問我:「影響你最深的是哪一本書?」我的答案始終是《四大聖哲》。只要說出這四大聖哲的名號,天下人都會了解我為何如此回答,至於是否認同則是另一回事了。四大聖哲是指「蘇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穌」。這四哲的排列順序不依年代,而是其原作者雅士培(Karl Japers,1883-1969)所定的。
雅士培是德國哲學家,一般視之為存在主義的代表之一,與海德格、馬塞爾、沙特等人齊名。他深入研究歷史上各國各派的哲學家,最後選出上述四哲,並專門寫一本小書介紹。他面對的是西方讀者,所以首先推崇的是蘇格拉底(Socrates,469-399B.C.)。關於蘇格拉底,我想到一件輕鬆的軼事,可用來說明他在西方人心中的地位。蘋果電腦的創辦人賈伯斯說過:「我願意以一生的成就與財富,換取同蘇格拉底共處一個下午。」西方人只要受過教育,無不對蘇格拉底心嚮往之。這樣的人自然值得我們多加了解。
其次,佛陀(c.560-480B.C.)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他的宗教對西方人而言,總帶著幾分神祕與敬畏。神祕在於其平和安詳,有如智珠在握,洞見深層真理;敬畏在於其修行法門,有時卷帙浩繁、無從下手,有時隨機指點、一語道破。
然後,孔子(551-479 B.C.)是中國的哲人,我們從小尊稱他為至聖先師,以恭敬之心仰望其雕像並誦讀其訓示,但從未了解他超凡入聖的過程,也不易明白他的完整思想。現在,雅士培綜合西方漢學家的研究,以旁觀者清的角度,寫出了孔子的生命精神。我在翻譯這一段資料時,心裡特別感動也特別激動,因為孔子列名於人類歷史上的四大聖哲,是實至名歸,是以其思想與人格而出類拔萃,我們以他為榮。
最後上場的是耶穌(Jesus,c.4B.C.-29A.D.)。耶穌是猶太人,活了三十三歲就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是今天全世界相信耶穌的基督徒多達二十五億。西方文化從希臘時代算起,有一半的時間(約一千三百年)完全在天主教的主導之下緩慢進展。天主教後來分裂出東正教與基督教(新教),但都誦念同一本《聖經》,相信同一位耶穌基督,因而也信仰同一位上帝。誰能不對耶穌覺得好奇呢?
雅士培本人是西方第一流的哲學家,他提出「人類文化的軸心時代」之說,已經成為知識界的共識。在他筆下,四大聖哲的修行過程、獨到見解、人格魅力、處世態度,無不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散發令人難以抗拒的吸引力。記得我在年輕時嘗試翻譯此書,每譯完一人,就需要長時間的休息,才可消化內心所受的啟示與震撼。前後歷時七年,我才譯成此書。且譯且學且思且行,四大聖哲惠我良多。我在本書譯文初版時,曾說:「《四大聖哲》所教給我的,比整部哲學史所教給我的還要深刻。我現在將這本小書呈現於讀者大眾之前,內心充滿無限的祝福與期許。」
時隔多年,我的心意依然如此。眼前這本譯文最大的特色是增加了二萬多字的「譯者注」,對許多專有名詞與特定術語都詳加介紹,使讀者減少翻查資料的麻煩。其中有關「孔子」的部分,原作者所參考的是西方漢學家的研究,難免有少數誤解之處,我也都在「譯者注」中加以辨明。
我從大學時代就開始從事翻譯工作,當時不過二十歲出頭,勇氣勝過能力與學識。時隔四十多年,我終於有機會全面修訂這些早期的譯作,如《上帝.密契.人本——宗教哲學討論集》與《四大聖哲》,現在都以修訂本並加上譯者注的形式重新出版,可謂對長期鼓勵及信任我的讀者有所交代。我內心為此深為感激與愉悅。我們有幸生在同一個時代,但因為愛好學習而不受時代所困,能夠向古今中外的聖哲誠心請益、虛心受教,然後依此互相期許、日起有功。學習之樂無與倫比,能向四大聖哲學習,更是幸福之至。我自己念這本書,是遵照《中庸》第二十章所說的:「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譯序
影響我最深的一本書 ╱傅佩榮
常常有人問我:「影響你最深的是哪一本書?」我的答案始終是《四大聖哲》。只要說出這四大聖哲的名號,天下人都會了解我為何如此回答,至於是否認同則是另一回事了。四大聖哲是指「蘇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穌」。這四哲的排列順序不依年代,而是其原作者雅士培(Karl Japers,1883-1969)所定的。
雅士培是德國哲學家,一般視之為存在主義的代表之一,與海德格、馬塞爾、沙特等人齊名。他深入研究歷史上各國各派的哲學家,最後選出上述四哲,並專門寫一本小書介紹。他面對的是西方讀者,所以首先推崇...
目錄
第一篇 蘇格拉底
1. 生平
2. 思想發展
3. 對話
4. 生命內涵
5. 審判
6. 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
7. 影響
8. 歷久彌新的意義
第二篇 佛陀
1. 生平
2. 教義與冥思禪定
3. 宣示的教義
4. 創見
5. 影響
6. 佛陀與佛教對我們有何意義
第三篇 孔子
1. 生平
2. 基本觀念:承先啟後
3. 道德上及政治上的規範
4. 基本智慧
5. 對「極限」的體認
6. 人格
7. 孔子與敵對者
8. 影響
第四篇 耶穌
1. 信息
2. 生平
3. 人格
4. 影響
第五篇 後記:有關四大聖哲的一些說明
1. 理解的方法
2. 為何選擇這四大聖哲
3. 共同基礎與互異之處
4. 我們對四大聖哲的態度
第一篇 蘇格拉底
1. 生平
2. 思想發展
3. 對話
4. 生命內涵
5. 審判
6. 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
7. 影響
8. 歷久彌新的意義
第二篇 佛陀
1. 生平
2. 教義與冥思禪定
3. 宣示的教義
4. 創見
5. 影響
6. 佛陀與佛教對我們有何意義
第三篇 孔子
1. 生平
2. 基本觀念:承先啟後
3. 道德上及政治上的規範
4. 基本智慧
5. 對「極限」的體認
6. 人格
7. 孔子與敵對者
8. 影響
第四篇 耶穌
1. 信息
2. 生平
3. 人格
4. 影響
第五篇 後記:有關四大聖哲的一些說明
1. 理解的方法
2. 為何選擇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