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重點:
.綠色運動重要著作,全面省思經濟全球化與企業資本主義神話:
揭開新經濟殖民主義偽裝下,由殖民主義延伸形成的全球性經濟統治。
.正面替代方案——「經濟在地化」:
人類永續經濟新處方,均等、生態、民主原則,
回歸在地原則,以全球永續著眼,強調「不是為追求最廉價的而競爭,而是為追求最優質的而合作」。
-----
在有限的星球上,追求無限的成長,是一種瘋狂的經濟思想。
當全球氣候開始產生戲劇性的變化、冰山提早全部溶解,而能源匱乏與經濟階級的兩極化之際,全球龐大的人口、科技強大的威力,以及一個為短期利益而濫用人力與地球的全球經濟體系,不斷擴大對全人類的傷害,也為我們這個時代帶來了空前的危機。
我們到底該怎麼面對與處理面前的經濟與環境窘況?
本書作者伍汀與魯卡斯是英國綠色運動健將,並已實際參與政治運作,他們曾擔任英國綠黨主席及市議會、國會議員,身在權力殿堂之內外,結合了街頭抗爭的能量,與民選公職制定政策的專業。
本書呈現出綠色運動的內容及其提出的替代政策,是近年來探討全球化與綠色思想的重要著作。全面檢視當今全球化的各項問題,如:民主政府已經由企業接管的現象、環境沉淪、貧窮、失業、不均等。
全書兼顧理論與實際,期望民主、生態與社會正義攜手並進,讓經濟的控制權不再是操之於遠在天邊的公司董事會,而是重新回到與之息息相關的升斗小民手上。
作者簡介:
麥可.伍汀Michael Woodin
曾任英格蘭與威爾斯綠黨雙主席之一,同時兼任該黨貿易與工業發言人,2001年英國大選,該黨宣言即出自其手筆。麥可曾於牛津貝里歐學院(Balliol College)任教,講授心理學,課餘,論述、思考全球性問題,並參與地方事務,自1994年至2004年,均當選為牛津市議會議員,於2004年因病逝世。
卡洛琳.魯卡斯Caroline Lucas
英格蘭與威爾斯綠黨首位國會議員,前任英國綠黨領袖,2010年以英國綠黨領袖身分,於南部布萊頓選區中當選,獲得綠黨首次下議院議席。在2015年、2017年和2019年大選亦皆當選。曾擔任南東英格蘭地區選出之歐洲議會議員,為歐洲議會貿易與環境委員會委員,並曾代表歐洲議會出席西雅圖、杜哈與坎肯世界貿易組織(WTO)部長級會議。積極致力於綠色經濟、在地化、公平貿易及動物福利等議題,與許多NGO團體合作。
譯者簡介:
鄧伯宸
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報社翻譯、主筆、副總編輯、總經理,獲中國時報文學獎附設胡適百歲誕辰紀念徵文優等獎。譯作包括《生活之道》、《無界之疆》、《黑暗時代群像》《哭泣的橄欖樹》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對於經濟全球化,批判之外,任何人若想找到條理清楚而又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這本書非讀不可。──Dame Anita Roddick,DBE
本書作者才情洋溢,不僅揭穿了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的空話,而且戳破了全球化嘉惠窮人的神話。──Vandana Shiva,物理學家、藝術家、作家
資訊科技與文化傳播大談全球化如何如何,到此可以休矣;至於那些導致貧富差距擴大、社會疏離加深、摧毀生態多樣性的決策者,也可以罷手了。這本書告訴我們如何扭轉乾坤。──Andrew Simms,新經濟基金會政策主任
一個民主、和平、經濟安全、文化與生態豐富的新世界,本書為人類的未來規劃了一份藍圖。──Jerry Mander,國際全球化論壇主席
名人推薦:對於經濟全球化,批判之外,任何人若想找到條理清楚而又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這本書非讀不可。──Dame Anita Roddick,DBE
本書作者才情洋溢,不僅揭穿了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的空話,而且戳破了全球化嘉惠窮人的神話。──Vandana Shiva,物理學家、藝術家、作家
資訊科技與文化傳播大談全球化如何如何,到此可以休矣;至於那些導致貧富差距擴大、社會疏離加深、摧毀生態多樣性的決策者,也可以罷手了。這本書告訴我們如何扭轉乾坤。──Andrew Simms,新經濟基金會政策主任
一個民主、和平、經濟安全、文化與生態豐富的...
章節試閱
綠色替代方案
The Green Alternative
一邊是資源有限、社會需求日益難以滿足的地球,另一邊是財團利益掛帥、自由貿易橫行與國際競爭變本加厲的經濟體制,底線非常清楚,前者是經不起後者消耗的。現行的體制必須、也能夠用一個替代方案來取代。現行體制所堅持的是,所有的經濟體系都必須竭盡所能,追求國際競爭力,強調以鄰為壑的貿易與投資鬆綁。替代方案則對此提出挑戰,揭櫫的是經濟在地化。經濟在地化所懷抱的,是與鄰為善的互助國際主義,觀念、技術、資訊、文化、金錢與貨物的流通,其最終目的是要在全世界重建真正永續的國家經濟與在地經濟,其核心則是,不為追求最廉價的而競爭,而是為追求最優質的而合作。
經濟在地化
Economic Localisation
凡事都依賴外在的市場,而不是彼此互助,人決定自己生活的權利也將因此而喪失。
──海倫娜.諾伯—霍奇(Helena Norberg-Hodge)
一九九九年,西雅圖的街頭抗議,將世貿組織部長級會議震得戛然而止,對那些自由貿易的世界領袖,可說前所未有地來了一次心靈的震撼。很明顯地,他們總算瞭解到,他們所面對的反對力量是不容小覷的。令他們大驚失色的是,反對他們的人,遠遠超過那些在街頭吶喊的群眾;千千萬萬走上街頭的人之外,世界上更有數以百萬計的人,雖然從未想過跳上催淚瓦斯的火線,但卻靜靜地在一旁為那些挺身而出的人喝采。
反應倒是有的,而且頗有低聲下氣的意思,想要安撫的對象,或許不是那些示威者,但至少是那些坐在搖椅中的同情者。對於反全球化運動所關切的問題,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會發表了聲明,也多少做出了比較清楚的回應。杜哈(Duha)部長級會議的貿易談判,號稱是「發展的回合」,就反映世貿組織的不安,顯示貿易自由化確實對開發中國家有所虧待。到了二○○二年,約翰尼斯堡永續發展高峰會議,歐盟領袖並不諱言,在協助最貧窮國家達成基本發展目標上,若未能取得清楚的協議,恐將不利於未來的貿易談判。歐盟發展委員會委員保羅.尼爾森(Poul Nielson)的看法是:「約翰尼斯堡如果失敗,全球貿易的問題可能變得更為棘手。老實說,當年如果也是在同樣的背景下,杜哈早就玩不下去了。」
發現問題不難,難在知道如何解決問題。那些令人忍無可忍的縮寫字,好比說MAI、GATS或TRIPs之類的,光是加以譴責是不夠的。對全球化的批判,如今正面臨迫切而嚴厲的挑戰;抓住抗議動能,化反對為主張,提出無懈可擊的政治方案,現在該是時候了。如果無法應付這項挑戰,抗議的動能也將散去,並消失在全球化擁護者虛有其表的改革之中。
夸言改革的人還不少,英國首相布萊爾的前國際開發大臣蕭特正是其中之一,在她的任內,該部發表白皮書《消除世界貧窮:讓全球化為窮人造福》(Eliminating World Poverty: Making Globalisation Work for the Poor),其主要的政策承諾就是:「在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促使貿易壁壘持續降低,協助開發中國家改善自身能力,並善加利用新的貿易機會。」
她所謂的「人性的全球化」,對綠黨而言,無異披著羊皮的狼,只是「換湯不換藥,略施小惠」的作為,對於現行全球貿易與投資體系所造成的不均,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絲毫動搖不了他們根深柢固具有毀滅性的基礎。放眼看去,在親全球化的陣營中,所謂的改革者,大多不過如此而已。
這裡加入一條環境條款,那裡添上一款社會規定,絕對改變不了野獸的本質。唯一的底線非常清楚,一邊是資源有限、社會需求日益難以滿足的地球,另一邊是財團利益掛帥、自由貿易橫行與國際競爭變本加厲的經濟體制,前者是經不起後者消耗的。的確,就我們所知道的,要成就更高的社會與環境標準,實現追求永續發展的政策,最大的障礙就是國際競爭。我們的方案越早提出,財團或能及時踩下煞車,不再唯競爭是求,也不再動輒威脅轉移投資。
因此,我們相信,與其讓損人利己的經濟自由化多一點善心,少一點無情,不如拿出另一套方案取而代之,直接挑戰國際競爭,以及以鄰為壑的貿易與投資鬆綁。
經濟在地化是站在經濟全球化的對立面,是懷抱與鄰為善的互助國際主義,觀念、技術、資訊、文化、金錢與貨物的流通,最終的目的是要在全世界重建真正永續的國家經濟與在地經濟,其核心是:不為追求最廉價的而競爭,而是為追求最優質的而合作。
在反全球化的理論家與倡導者中,提倡經濟在地化的大有人在,但是,說到最基本的原理原則,首推二十世紀初的一位經濟學泰斗。一九三三年,彷彿預見了當前這一場論戰,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一次題為《國家的自給自足》(National Self-Sufficiency)的著名演講中就說:「因此,國際間的經濟糾纏,我站在簡化派的一邊,而不支持那些擴張派的人。觀念、藝術、知識、熱情、交流,所有這些,本質上就是無國界的,是國際性的,至於財貨,但求其合理與儘可能的方便,不妨訴諸於己,尤其是金融,基本上是一國之事。」
經濟在地化,正如凱因斯所說,「但求其合理與儘可能的方便」,特別著重於在地生產與投資。但是,正如凱因斯所指出的,「在地」並不一定就是「國家」。新經濟基金會(New Economics Foundation)為「在地」所下的定義是:
……是一個相對的詞。意思是,不同的事情對不同的人應視其脈絡關係而定。例如,地方電視台顯然比街角小店離你較遠。對我們某些人來說,在地指的是街坊;對其他人而言,在地是我們的村莊、鄉鎮、城市或一個大區域。不論我們怎麼看待它,「在地」通常把一群人與一切他們所依賴的東西連接在一塊,無論是商店、醫療設施、學校或公園。說到在地,不外就是與我們的生活品質和福祉息息相關的周遭環境與設施網絡。
因此,說起在地化,「在地」的構成要件因地而異,也因產品而異,這一點將在本章稍後再加以說明。總之,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政策,可說都是因地制宜。有些國家夠大,目標就可放在加強本身的自給自足,較小的國家,首要之務則是與鄰近國家結合起來。有時候,「在地」甚至是一個大國之內的一個區域或一個生活圈。
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經過了一段時間,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已經導致社會與環境標準的惡化,現在該是改弦更張的時候了,國家所提供的財貨與服務,在分配上應該盡量做到更合理、更公平。如此一來,遠距貿易將可回歸到最原始的目的,亦即供應一國或地理上一群國家本身無法取得的資源。
華盛頓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的麥可.蘇曼(Michael Shuman),在他那本開創性的《前進在地》(Going Local)中,談到在地化時說:「並非築一道牆擋住外面的世界,而是扶植在地自有企業,永續利用在地資源,僱用在地勞工,給予合理的待遇,並以在地消費者為服務的對象。也就是說,更為自給自足,而比較少依賴進口。控制權從遠地財團的董事會回歸原來所屬的社會。」
經濟在地化提供一個政治與經濟的架構,使人民、在地政府與企業能夠重新為自己的經濟進行再多元化。其目的並不是要回到國家獨大的控制,政府只是提供政策架構,促成再多元化的實現。尤其關鍵的是,如此一來,將增加社會的凝聚力,減少貧窮與不均,改善生活品質,加強社會福利與環境保護,以及最重要的,提供整體的安全感。
在經濟發展方面,經濟在地化的優點是,貧窮國家能夠保護本身的初級產業,免於廉價進口商品無情競爭的蹂躪,因此能夠發展自己多元而具有彈性的經濟,以回應在地的需求。對環境方面來說,其優點是不再需要千里迢迢運送大量商品,減少能源的消耗與溫室氣體的排放。在民主政治方面,其優點則是,國家與在地對經濟的控制權不再旁落,使人民能夠決定自己想要的經濟發展方向,並增加經濟利得公平共享的可能。
經濟在地化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正如經濟全球化一樣,從地方到國際,在每個層面都需要時間與政治意志去貫徹。也如同經濟全球化,在地化也需要一系列相互關聯而又各自完備的政策,劍及履及地去予以落實。下面,讓我們更詳細地檢視這些政策。
綠色替代方案
The Green Alternative
一邊是資源有限、社會需求日益難以滿足的地球,另一邊是財團利益掛帥、自由貿易橫行與國際競爭變本加厲的經濟體制,底線非常清楚,前者是經不起後者消耗的。現行的體制必須、也能夠用一個替代方案來取代。現行體制所堅持的是,所有的經濟體系都必須竭盡所能,追求國際競爭力,強調以鄰為壑的貿易與投資鬆綁。替代方案則對此提出挑戰,揭櫫的是經濟在地化。經濟在地化所懷抱的,是與鄰為善的互助國際主義,觀念、技術、資訊、文化、金錢與貨物的流通,其最終目的是要在全世界重建真正永續的國家經濟...
作者序
〈導言〉/麥可.伍汀(Michael Woodin)、卡洛琳.魯卡斯(Caroline Lucas)
綠黨政治與全球化
對於當前經濟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的潮流,各方反應不一,但贊成者與反對者同樣都明白,此一當代主流的經濟與政治進程,正在撕毀歷史悠久的承擔,亟需給予新的回應。
經濟全球化,綠黨所看到的,是弊遠大於利;這樣的評價,在整個政治光譜上,許多人即使基於不同的理由卻都抱持相同的看法。然而,對於本書反覆再三地忠告,心裡早已有數的反對者,必將一意孤行,很難叫他們改弦易轍。因此,既要抵抗此一系統化的強大力量,就必須拿出既能打動人心而又條理清晰的替代方案,使反對者變成支持者,並使任何願意站出來領導此一抵抗的政治哲學,面對迫在眉睫的挑戰,為這項替代方案大聲疾呼。正是這項挑戰,激發了本書的問世。
綠黨政治獨樹一幟,著眼於重建人類活動與關係的模式,讓人類知道尊敬他們所依賴的自然系統,從而確保永續的核心目標。但是,若不能將公平與正義納入社會的整體架構,要達成這個目標無異緣木求魚。眾所周知,相較於不公平的社會,公平的社會更健康、更幸福。一個公平的社會也比較能夠建立充分的支撐力量,承受大規模的變動,為永續的繼承提供真正的保證。如果我們能夠讓人相信,他們所生活的社會確能保障並滿足他們的福祉,讓他們能夠安身立命,那麼就可以使他們全心致力於解決共同的問題,而不是汲汲營營,只追求個人的出人頭地。舉個例子來說,當便捷舒適的大眾運輸付之闕如,當每個轉角的訊息都在慫恿人們賺足夠的錢,買最新的車,才算得上是個人時,我們又怎能指望,一個所得僅達溫飽、工作沒有前景的年輕人,去為他所選擇的交通工具將造成社會與環境什麼後果而操心呢?同樣地,在溫室氣體排放的問題上,當富有國家本應負起更大的責任,它們卻恬不知恥地逃避時,我們又憑什麼指望貧窮國家減少排放呢?
綠黨政治不僅要保護自然世界,並且向它學習。綠黨政治認知,從區域到全球,許許多多的生活圈都是休戚與共的,我們則是其中的一部分。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中,即使是最尋常的活動,例如選擇到哪裡去購物,都能跨越在地經濟,遠遠地影響到世界其他角落的生活圈。這種狀況,只有每個層面都以真正的民主架構做為支撐,才能夠予以公平的管理。但是,不論任何問題,如果都把它放到全球的層面上,由於行動與結果之間的回饋迴路既混亂又模糊,公平的目標就很難達成。有鑑於此,綠黨政治所訴求的是分而治之的原則,亦即政策盡可能地以在地為考量才是上策。正如我們在後面會提到的,有關公平使用地球資源的某些議題,例如大氣容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能力,就只能放到全球的層面去處理;至於其他的,例如貿易,這種目前正以全球層面為優先考量的事情,在民主政治的規範無法制衡既得利益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就比較不那麼急於搬上全球的檯面。
這裡所論述的綠黨政治原則,除了拋磚引玉之外,針對我們對全球化的批判與其他反全球化運動所揭櫫的理念,二者之間的異同,也希望能有所澄清。經濟全球化造成日益惡化的不平等與全球性失業,以及無休止地把權力從民選政府和勞工手上轉移到私人企業和投資者的囊中,與綠黨站在同一陣線,許多傳統與極左的團體都一致予以譴責。儘管問題的分析有互通之處,但在永續的議題上,綠黨卻聽不到式微的左派有什麼聲音。追求重新分配,提升勞工權益,擴大公部門並嚴格規範私部門,光是這些並不足夠,唯有以更負責、更公平的經濟為目標,才能打開一條通往永續的道路。
在反全球化的大纛之下,也不乏環境保護者。他們對環境日益惡化的憂心,綠黨感同身受,不過,在策略上,綠黨不同於環境保護者,綠黨絕不指望在位的政客會來清理髒亂。綠黨政治提出另類的政治哲學,一項經濟方案,以另外一批政治人物取代傳統的政客,並把停止製造髒亂當成首要之務。
綠黨也一定是國際主義者。以行動處理迫在眉睫的全球性問題,是它的核心呼喚。因此,認同並推動一個利益共享的地球生活圈,是綠黨的天職。這個生活圈已經充分意識到,解決問題的細節容或因區域的條件而有所不同,但解決問題的目標卻是共同的,同樣地,用以激發理念的分析也是如此。因此,我們希望,縱使本書在細節上有時候不免偏重英國或歐盟,其目標與分析卻是不分地域的。
內容大綱
本書共分四卷。卷一檢視經濟全球化的理論與結果。第一章探討經濟全球化運作的脈絡,是誰在那裡推動,以及它言之成理的理論有哪些缺陷。第二、三、四章分別檢視全球化的過程如何嚴重危害民主政治的治理,如何加速惡化環境的破壞,以及擴大貧富之間的差距。
卷二提出經濟全球化的替代方案,亦即經濟在地化(economic localisation)。此卷僅有一章(第五章),篇幅極長,雖無明顯區隔,但仍可略分為兩個重點,其間又另分成數個小節,可以一氣讀完,也可以一次只看一節,由讀者自做決定。在這些小節中,除了說明經濟在地化主要的建構部件外,並針對重大的質疑提出回答。
卷三探討經濟在地化實施的必要策略,針對「啊,沒錯,但如何才能做到呢?」之類的問題,提出答案。第六章析論經濟全球化結果與進程之間的關係,並以此做為扭轉此一潮流的前提,使讀者做好接受替代方案的準備。第七章則要問,目前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全球性機構,是否能夠從內部予以改造並為替代方案接生?根據對這些機構所做的歷史研究,答案是「幾乎絕無可能」;因此,從外部發動一次革命實有其必要。第八章討論的則是發起這項革命的要件。
卷四所要凸顯的是,針對當前某些最危急的問題,經濟在地化所能提供的解決之道。本卷特別聚焦的幾個課題,既是論辯經濟全球化的核心,也是推動全球正義運動(global justice movement)的爭議性主題。其中第九章檢視農業,第十章為貨幣在地化辯護,第十一章總結在區域化的架構內,多邊合作將獲得改善的前景。
〈導言〉/麥可.伍汀(Michael Woodin)、卡洛琳.魯卡斯(Caroline Lucas)
綠黨政治與全球化
對於當前經濟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的潮流,各方反應不一,但贊成者與反對者同樣都明白,此一當代主流的經濟與政治進程,正在撕毀歷史悠久的承擔,亟需給予新的回應。
經濟全球化,綠黨所看到的,是弊遠大於利;這樣的評價,在整個政治光譜上,許多人即使基於不同的理由卻都抱持相同的看法。然而,對於本書反覆再三地忠告,心裡早已有數的反對者,必將一意孤行,很難叫他們改弦易轍。因此,既要抵抗此一系統化的強大力量...
目錄
序〉 ◎麥可.費恩斯坦
〈譯序〉一次全面重分配的革命 ◎鄧伯宸
〈導言〉綠黨政治與全球化 ◎麥可.伍汀、卡洛琳.魯卡斯
Ⅰ 損害的評估
1 全球化:不安全的經濟
約束強權
什麼是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的理論破綻
誰在獲利?
全球化的洗腦魔咒
綠色未來
2 拍賣民主
誰在當家?
國際競爭力的陷阱
企業統治
保護利潤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上陣?
企業控制的冰山一角
民主治理的沒落
調整無異投降
民主繳械
3 沉淪中的世界
全球化正在摧毀環境?
全球化爲什麼會摧毀環境?
4 貧窮、不均、失業與全球化
換湯不換藥?
成長嘉惠窮人?
全球化是促進成長的不二法門?
因與果
以窮人爲抵押
抑制公共支出
轉移投資
全球化徒勞無功
窮者越窮,富者呢?
Ⅱ 綠色替代方案
5 經濟在地化
經濟在地化的構成要件
在地產在地銷
稅賦在地化
改寫規則
推動改革
反對者最後的說辭
Ⅲ 力挽狂瀾
6 心手相連
選購政治策略
功德還是造孽
帝國塌陷
降低損害
走向在地
加入色點
7 向歷史學習
制度改革:煙幕還是正經的?
歷史話從頭——輪廓
歷史說從頭——細節
破壞進步
杜哈,有什麼不一樣嗎?
歷史的教訓
8 衝決固壘:掃蕩布雷頓森林與世貿組織
體制革命的策略
新世界秩序的願景
妨害與解構
取代世貿組織
找回布雷頓森林
啟動變局
未探查的領域
Ⅳ 替代方案的實施
9 農業在地化:解答全球性問題
從糧食安全到國際競爭
糧食大交換
食品大交換的代價
在地的糧食——全球的解答
什麼,沒有香蕉?
做開心做改變
10 貨幣在地化
永續的經濟
歐洲貨幣聯盟:加速全球化
歐洲企業家圓桌論壇:單一貨幣的始作俑者
好處在哪裡?
歐洲貨幣聯盟不利民主政治
通貨緊縮貨幣政策
民間融資計畫一本爛帳
歐元適合歐元區嗎?
什麼才是最理想的貨幣區?
歐元區是最適貨幣區嗎?
歐元之下的地區差距
歐洲貨幣聯盟:製造動盪的淵藪
在地化貨幣:經濟共榮運動
修结美元帝國
交易釋出額
在地貨幣:全球正義
11 多邊主義的新展望
剝掉斗篷
予盾的組合
輸出自私自利?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一馬當先
擴大問題?
脫節的感覺
多邊主義的新展望
〈結語〉
〈附錄一〉名詞縮寫表
〈附錄二〉註釋
〈附錄三〉參考書目
序〉 ◎麥可.費恩斯坦
〈譯序〉一次全面重分配的革命 ◎鄧伯宸
〈導言〉綠黨政治與全球化 ◎麥可.伍汀、卡洛琳.魯卡斯
Ⅰ 損害的評估
1 全球化:不安全的經濟
約束強權
什麼是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的理論破綻
誰在獲利?
全球化的洗腦魔咒
綠色未來
2 拍賣民主
誰在當家?
國際競爭力的陷阱
企業統治
保護利潤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上陣?
企業控制的冰山一角
民主治理的沒落
調整無異投降
民主繳械
3 沉淪中的世界
全球化正在摧毀環境?
全球化爲什麼會摧毀環境?
4 貧窮、不均、失業與全球化
換湯不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