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那天是我生命中最可怕的一天
我辭職成為一名創業者的那天,也是我生命中最可怕的一天。從那天開始,我不再有穩定的薪水、不再有健康保險或退休計畫、不再有病假或帶薪假期。
那一天,我的收入變成零。沒有固定薪水是我體會過最恐怖的經歷之一。最糟糕的是,我不知道在得到另一份穩定收入之前我還得捱多久 ……或許要好多年。那一刻,我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的雇員沒有去做創業者。那是因為害怕自己沒有錢,沒有穩定的收入 ……很少有人能在沒錢的狀況下維持很久。創業者是一些異類,他們的一個特異之處便是在沒錢的狀況下也能理智和聰明地行事。
也是從那一天開始,我的花費直線上升。作為創業者,我得租間辦公室、一個車位、一間倉庫,買張桌子、一盞燈,開通電話,我也得為出差、住旅館、吃飯、計程車、複印、鋼筆、紙張、釘書針、信箋、營業證書、郵票、手冊、產品,甚至辦公室裡的每一杯咖啡掏錢。我還不得不雇一位秘書、一位會計、一位律師、一位出納、一位商業保險代理,甚至一位看門人。我這時才明白從前別人雇用我的代價有多麼高──雇人的花費遠遠不止員工薪水單上所顯示的那些數字。
所以,雇員和創業者的另一個區別就是:創業者得知道如何花錢──就算他們沒有錢。
心驚膽顫的第一天
正式離開公司的那天是一九七八年六月,我在波多黎各的聖胡安參加全錄(Xerox)公司的「總裁俱樂部」慶典,那是一個表彰公司最佳銷售人員的典禮,全錄公司的員工將從世界各地趕來領獎。
儀式棒極了,那些盛大輝煌的場面會永遠留在我記憶裡。當大夥兒都在慶祝,我卻悶悶不樂。整整三天的慶祝活動裡,我腦子裡想的只有辭職──放棄穩定的收入和職位;這場慶祝一結束,我就得開始孤軍奮戰。
離開聖胡安那天,我們坐的那架飛機故障了,需要在邁阿密迫降。機長叫大家繫好安全帶,抱住腦袋,做好墜機的準備。要知道,這可是我成為創業者的第一天,本來感覺就已經夠糟的了,難道竟然馬上就得準備去死?這可不是一個美妙的開始。
當然了,後來飛機沒有墜毀,我接著轉機飛到芝加哥,準備向一家大型連鎖百貨介紹尼龍魔鬼氈錢包。結果航班誤點,到達芝加哥商業中心時已經過了約定的時間,百貨公司的採購員已經離開了。我又一次在心裡嘀咕:「看來我的創業生涯一開頭就不走運。要是做不成這筆買賣,公司就沒有營業額,我就沒有收入,桌上就沒有食物。」因為我很愛吃,沒有食物這點最讓我心慌。
創業者或雇員都是被訓練出來的
「創業者是天生的創業者,還是被訓練成創業者?」當我對富爸爸問出這個老問題時,他答道:「這樣的問題毫無意義,這就如同問,雇員天生就是雇員,還是被訓練成雇員的?」他接著說:「人是可以被訓練的,他們可以被訓練成雇員,也可以被訓練成創業者。這世界上雇員比創業者多,是因為我們的學校總是在訓練年輕人成為雇員。父母也總是告訴孩子『好好上學,將來找個好工作』,我還沒怎麼聽人說過『好好上學,將來當個創業者』。」
現代化的雇員現象
雇員是一種新現象。在農業時代,多數人都是創業者。很多人是在國王的土地上勞作的農夫,他們並不從國王那兒領工資。事實上,農夫向國王繳稅,以得到土地的使用權。不當農民的人可能是商販、勤勞的小業主、屠夫、麵包師,或是蠟燭匠。從這些人的姓氏中有時就能看出他們從事的生意,例如:史密斯(Smith)──它來自鐵匠(blacksmith),或是貝克(Baker),他們原來是麵包店主(bakery),還有法默(Farmer),他們家原來是種地的(farming)。他們都是創業者,不是雇員。多數的孩子會子承父業。可見,這還是一個訓練的問題。
進入工業時代,社會對雇員的需求增加了。政府相應地擔負起了大眾教育的任務,並實行了普魯士體制,從而形成了今天大多數西方學校系統的雛形。當你研究普魯士教育背後的邏輯時,你會發現它的明確目標就是培養士兵和職員,培養人們服從命令等等。普魯士教育體制是一個量化生產雇員的偉大體制。這還是訓練的問題。
想要自由,就得放棄安穩
我並非天生就是一名創業者,我必須接受訓練,富爸爸指導我走上一條從雇員變為創業者的道路。對我來說,這可不是件容易事。在弄懂他想要教我的課程之前,我得先忘掉以前學會的很多東西。
最困難的一點在於,富爸爸的話總是與窮爸爸的教導截然相反。每次富爸爸提起創業精神,他談論的總是自由;而我的窮爸爸提起上學找工作,他關注的焦點總是安穩。這兩套邏輯在我的腦海中不斷衝突、讓我迷惑。
最後,我去問富爸爸這兩套邏輯的區別:「安穩和自由難道不一樣嗎?」
富爸爸微笑著回答:「安穩和自由完全相反;你愈是追求安穩,擁有的自由就愈少。最安穩的人就是那些坐在大牢裡的人了,這就是安穩的極致。」他接著說下去:「如果你想要自由,就得放棄安穩。雇員們要的是安穩,創業者要的是自由。」
現在,問題就變成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創業者呢?我的回答是:是的,這要從轉變邏輯開始,從追求自由而不是安穩開始。
從失敗中可以學到更多
這是一本關於創業精神的書,而且是由一個經歷過潮起潮落、品嘗過成功與失敗、貨真價實的創業者所寫的。
今天的富爸爸公司已經是一家國際性企業,擁有四十四種語言的產品,在八個國家開展業務。這一切都是從我妻子金和我,創辦的公司起步的。那是一九七七年,從莎朗家餐廳的一張桌子上開始,最初的投資是一千五百美元。我們的第一本書《富爸爸,窮爸爸》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連續上榜四年半,此前只有三本書曾有此一殊榮。或許你在讀這本書時,《富爸爸,窮爸爸》還在排行榜上。
不過,我寫這本書可不是為了讓你們知道我做生意有多精明(事實上我也不算精明),我們只是想寫出一部與眾不同的關於創業精神的作品。我要告訴你們的不是我春風得意的日子,不是我能日進幾百萬美元的日子,而是我曾如何自掘陷阱、如何掉進去,又如何努力爬上來的經歷。我想,你們從我的失敗中會比從成功中學到更多。
創業有順境也有逆境
很多人不能成為創業者是因為害怕失敗。透過描寫多數人害怕的失敗經驗,我們希望幫你弄清楚:你是否適合成為創業者。我們不是要嚇退你──而是要讓你對於創業路途上可能經歷的順境與逆境有清楚的認知。
講述失敗的另一個原因在於:人類的天性是吃過虧才會成長。學走路總是從跌倒再爬起來開始,學騎車也總是從摔倒並再次嘗試開始。如果我們從未冒跌倒的風險,那就只能一輩子像毛毛蟲那樣匍匐而行。在許多關於創業精神的作品中,尤其是大學教授們的大作裡,所缺乏的也正是對於創業者內心曾經經歷的徬徨與困苦的描寫。他們從不觸及創業者在生意失敗、資金用光、雇員散去、債主上門逼債時的內心世界。大多數大學教授如何能瞭解創業者失敗時的感受?生活在穩定的薪水和職位搭建起來的、永遠知道正確答案和爭取從不犯錯的學術世界裡,他們怎麼能夠瞭解這些?
在二十世紀八○年代末,我應邀去哥倫比亞大學演講,主題是創業精神。那次,我沒有誇耀我的成功,而是講述我的各種失敗,以及從中學到的教訓。年輕學生們踴躍提問,看來他們是真的對身為創業者所經歷的坎坷充滿興趣。我談到創辦一家企業時所要面臨的恐懼,以及我如何應付恐懼;也講述我所犯過最愚蠢的錯誤,以及這些錯誤後來如何成為寶貴的經驗;我還說了因為我的經營無方,而關閉一家公司並遣散員工時的痛苦心情;此外,這些錯誤如何使我成為一個更出色的創業者、富人、有影響力的人、財務自由的人,以及一個不再需要找工作的人。總的來說,我認為那次演講客觀而生動地說明成為創業者的過程。
幾週之後,那位邀請我去演講的工作人員被叫到系主任辦公室,系主任責備她,最後對她說:「在哥倫比亞,不許談論失敗。」
別等綠燈才上路
很多人沒能成為他們想要成為的人,另一個原因是恐懼,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害怕犯錯或害怕失敗。還有另一種恐懼,但表現形式卻有所不同。這些人用完美主義把他們的恐懼掩飾起來。在開始創業前,他們要等待所有的時機都成熟,只有在前方一路綠燈時才敢開車上路。很多這樣的人到現在還停在路邊,讓引擎空轉。
創業者不會被紅燈阻礙
我所認識最棒的創業者之一,是我的一個朋友和生意夥伴。我和他一起開辦了好幾個企業,其中有三個上市,替我賺進了幾百萬美元。在描述創業者時,他說:「經營生意有三個部分。第一是找到合適的人,第二是找到合適的機會,第三是找到錢。這三件事很少能同時完成。有時你有人,卻沒有合適的生意或缺錢;有時你有錢,卻沒生意或缺人。」他還說:「一個創業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當一項任務完成時,先緊緊抓住它,趕緊去把另外兩項補足。這也許要花上一個星期或是幾年的時間,但當你已經抓住一項時,至少就已經開了頭。」換句話說,如果三個紅綠燈中的兩個是紅燈,創業者是不會在意的。事實上,即使三個都是紅燈他們也不會在意,紅燈是無法阻擋創業者的。
哪怕做得不完美,該做就要做
你有沒有注意過,像微軟視窗一類的軟體總是不斷推出新版本,比如Windows 2.0、Windows 3.0,這代表他們持續改進產品,希望你購買更好的版本。換句話說,他們最開始賣給你的產品並不完美。雖然他們知道那裡面有漏洞、需要改進,但還是賣給你。
有些人錯過了市場機遇,就是因為他們不斷地改進產品。就像那些等待所有綠燈都亮起來的人一樣,有的創業者永遠難以走進市場,因為他們一直沒完沒了地尋找、試驗和完善他們的產品或商業計畫。我的富爸爸總是說:「哪怕做得不完美,任何值得做的事也還是值得做。」亨利‧福特則說:「我要為我的顧客感謝上帝,他們在我的產品還不完美時就買了它們。」創業者們說開始就開始,然後一點點地提升自己、改善生意和產品。很多人不等到萬事俱備絕不開始,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永遠不會開始。
懂得何時將一種產品推向市場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不要試圖把產品做得完美,它永遠不會完美,只要「夠好」,能被市場接受就沒有問題。不過也要記住,如果一種產品差得根本無法滿足其設計用途,或是無法達到市場的預期,甚至造成麻煩,那麼砸掉的招牌也很難再樹立起來。
成功創業者的標誌之一就是:弄清市場想要什麼,並且知道何時該停止開發產品,開始行銷。如果產品在尚未成熟時就提早進入市場,創業者就要改進它,並且想方法保持住自己的市場聲譽。另一方面,如果一種產品進入市場的時間被耽誤,可能就永遠錯過好時機,機會之窗也許就此關閉。
如果還有人記得早期的Windows版本,一定會想起電腦當機的頻率是多麼高。有人說,Windows裡的Bug太多了,出售時簡直該附瓶殺蟲劑,要是汽車也像Windows那樣經常熄火,可就沒人敢要了。汽車要是出現這種問題,廠商就只能換貨;而Windows雖然帶著那麼多的Bug和缺陷,卻大獲成功。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它滿足了市場需求,並且不比大家期望的差。微軟發現了一扇開啟的機會之窗,然後就開始行銷。現在正在使用Windows的使用者一定不會否認,如果微軟等到產品完美才推向市場,它就永遠不會在市場上出現。
創業者的哲學
成為創業者要從改變思維開始。離開全錄公司的那天,我的哲學就從窮爸爸哲學變成了富爸爸哲學。變化差不多是這樣的:
1. 從追求安穩到追求自由。
2. 從想要穩定的薪水到想要巨大的財富。
3. 從依賴他人到獨立。
4. 從遵守別人的規則到為自己定下規則。
5. 從聽從命令到發出命令。
6. 從說「這不是我的責任」到願意承擔全部責任。
7. 從努力適應一種企業文化到創造自己的企業文化。
8. 從抱怨世界到改變世界。
9. 從對問題無能為力到發現問題並把它變成商機。
10. 從雇員到創業者。
結論
在我看來,一名創業者和一名雇員最主要的區別就在於:一個追求安穩,一個追求自由。
我的富爸爸說過:「你要是能成為一名成功的創業者,就會得到一種自由,嚐過這種自由滋味的人並不多。其結果不單單是擁有很多錢和空閒時間,而是對恐懼本身無所畏懼。」
「對恐懼無所畏懼?」
他點點頭繼續說:「看看『安全』這個詞的表面下有什麼,你會發現是『恐懼』藏在下面。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會說『好好上學』,這不是出於對學習的熱愛,而是出於恐懼──怕找不到好的工作,怕賺不到錢。看一看老師在學校裡是如何激勵學生的吧,是透過創造恐懼。他們說『不好好學你就會不及格』。他們是用對失敗的恐懼來鞭策學生。當學生畢業找到工作後,恐懼又一次成為動力。雇主會有聲或無聲地告訴他們『不好好工作你就得走人』。員工們因為害怕而更努力地工作──對於桌上沒有食物的恐懼、沒錢償還房貸的恐懼,人們渴望安全的原因正是恐懼。但問題是安全並不能治癒恐懼,只是暫時掩蓋恐懼,恐懼始終還在,就像一個藏在床底下竊笑的老巫婆。」
富爸爸說這番話時,我還是個高中生。我確實明白為恐懼而學習的含義。「在學校,我不是為了熱愛知識而學習,是因為害怕不及格。我太怕不及格了,所以不得不努力去學那些自己永遠也用不上的東西。」
富爸爸點頭說:「為安全而學習與為自由而學習不同。人們如果是為自由而學習的話,肯定會學些別的科目。」
「那學校為什麼不多設些科目讓大家自己選呢?」
「不知道。」富爸爸說:「為安全而學習的問題在於,恐懼一直在那兒。只要恐懼存在,你就很少能感覺到安全,就算你表面上功成名就、無憂無慮,你其實也總是在暗暗擔心。在追求安全中度過一生的最糟糕之處是,你擁有兩種生活──一種是你正在過的生活,一種是你從未得到過、卻覺得自己應該過的生活。這就是為安全而學習的結果,它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治癒恐懼。」
「那麼成為創業者就不會有恐懼了?」
「當然不是!」富爸爸笑道,「只有傻子才相信創業者天不怕地不怕。恐懼永遠伴隨著我們,任何宣稱自己無所畏懼的人都是在說謊。我的意思是『對恐懼無所畏懼』,也就是說,你不再害怕經歷恐懼、不再是恐懼的囚徒、不再像大多數人那樣讓恐懼決定自己的生活。相反,你會學著面對恐懼,並使它為自己所用。成為一名真正的創業者,你就不會在企業資金不足時逃跑,不會在擔心無法付帳時發抖,你會鼓足勇氣向前,會清晰地思考、學習、閱讀、和陌生人交談,會產生新的想法、採取新的行動。對自由的渴望能給予你勇氣,幫你度過沒有穩定工作和收入的年月。這就是我所說的自由,是對恐懼的無所畏懼。恐懼每個人都有,區別在於我們是帶著恐懼去尋找安全,還是尋找自由。雇員會尋找安全,而創業者會尋找自由。」
「那麼,如果尋找安全是因為恐懼,尋找自由又是為了什麼呢?」
「勇氣。」富爸爸笑了。「勇氣這個詞來自於法語,le coeur──心。」他頓了頓,這樣結束了談話:「你是要當創業者還是雇員,答案就在你的心裡。」
謹將本書剩下的部分獻給你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