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媲美《小王子》,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經典之作、全球熱賣破4,000萬冊,發行逾40種語言版本
★蟬聯《紐約時報》暢銷榜長達38週、連續兩年稱霸《出版人週刊》暢銷榜
★NBA傳奇球星柯比.布萊恩(Kobe Bryant)最愛的短篇小說!
人生,就是一場永不停息的自我追尋。
你有成就自我的自由,真正的自我,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阻擋你。
只要忘了旁人眼光與自我設限,你,永遠可以飛得又高又遠。為什麼要飛得快、飛得高?海鷗飛行的目的就是為了填飽肚子,快速飛行是獵鷹的天分,低飛則是鵜鶘和信天翁的專長,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但是,海鷗強納森卻不這麼認為,比起食物,他更熱愛飛翔,想要飛得更快、更高、更遠,了解生活的意義。憑著這股熱情,讓他即使瘦到皮包骨、被排擠、被放逐也不願放棄。
後來,強納森發現了與他一樣熱愛飛翔的海鷗群,在那裡他學會了飛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多年後,他成為老師,帶領福萊契和其他學生踏上了傳承之旅,指導海岸線的每一群鷗鳥,鼓勵他們克服各種限制與挑戰,勇敢享受自由和飛行。有些鷗鳥確實開始了解強納森的訊息,因此時常看到年輕的海鷗練習著他留下的飛行方式。
然而,情況卻也逐漸變得失控。從某一刻起,鷗鳥們將強納森以及他的學生們奉為神祇;再也沒有海鷗真心在意飛行了。當這些傳授飛行技術的海鷗相繼離世,空洞的儀式與神話紛紛出現了,年輕的鷗鳥開始遠離充滿質疑、帶著對生命的無力感活著,直到海岸線上出現了那個神祕的「他」……
作者簡介:
李察.巴哈(Richard Bach)
自稱是樂聖巴哈直系後代的李察.巴哈,幾乎在每本著作中都闡述了他的人生觀,即有限的生命並不能局限一個人永恆的追求。就像他自己喜歡飛行;從他十七歲之後,他便畢生都在飛行。他曾在空軍服役,又飛過各種戰鬥機;即使寫作也寫與飛行相關的主題,包括為道格拉斯航空公司撰寫技術手冊,在《飛行》雜誌擔任特約編輯,以及──不用說──他的二十餘本著作,作品包括了繪本《沒有一個地方叫遠方》(There's No Such Place As Far Away, 1976)、《夢幻飛行》(Illusions, 1977)、《跨越永恆的橋》(The Bridge Across Forever, 1984)、《彌賽亞手記》(Messiah's Handbook, 2004),以及《催眠瑪麗亞》(Hypnotizing Maria, 2005)等。
繪者簡介
諾拉.瑞德(Nora Reid)
在柏林出生、成長,2000年時移居至英國蘇格蘭。現在的她是個插畫家、設計師,也是個版畫家。創作的靈感來自她和丈夫居住的蘇格蘭西海岸小鄉鎮。在這個淳樸的小鄉鎮裡,大自然的美總是讓她讚嘆不已。
譯者簡介:
謝瑤玲
美國伊利諾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東吳大學英文系及政治大學英語系教授。從事翻譯工作多年,譯作超過兩百本,代表作有《玫瑰的名字》、《英美兒童文學簡介》、《女教皇》、《花園宴會》、《標點符號全面通》、《最動人的英文》、《布萊森之英文超正典》、《死也要上報》等。目前從事教學、研究、論述,並持續翻譯,從不間斷。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依照姓氏筆畫排列)
廖鴻基/海洋文學作家
蔡炳坤/前建中校長、現任臺北市副市長
歐陽立中/Super教師、暢銷作家
★感動推薦(依照姓氏筆畫排列)
李家同/清華、靜宜、暨南、台北商業大學榮譽教授
林怡辰/閱讀推廣人
凌性傑/作家
楊照/作家、評論家
楊寶琴/前臺中女中校長、私立嶺東高中校長
厭世哲學家/作家
聶永真/設計師
名人推薦:★專文推薦(依照姓氏筆畫排列)
廖鴻基/海洋文學作家
蔡炳坤/前建中校長、現任臺北市副市長
歐陽立中/Super教師、暢銷作家
★感動推薦(依照姓氏筆畫排列)
李家同/清華、靜宜、暨南、台北商業大學榮譽教授
林怡辰/閱讀推廣人
凌性傑/作家
楊照/作家、評論家
楊寶琴/前臺中女中校長、私立嶺東高中校長
厭世哲學家/作家
聶永真/設計師
章節試閱
早晨,旭日東昇,溫柔的海面上波光粼粼。
離岸一英里遠處,一艘漁船展開捕魚作業,彷彿向在半空中覓食早餐的鳥群傳布消息。沒多久,上千隻海鷗都飛了過來,推擠爭食。忙碌的一天又開始了。
然而,海鷗強納森.李文斯敦卻獨自遠離漁船和海岸,孤獨地演練。他在一百呎的高空中放低有蹼的雙腳,抬起鳥喙,忍痛奮力保持雙翼扭轉彎曲,使他可以慢速飛行。他減速翱翔,直到微風輕聲細語般拂過他的臉,下方的海洋也似乎靜止不動。他聚精會神地瞇著眼睛,屏住呼吸,使勁將翅膀再—多—彎—曲—一吋,接著他羽毛散亂,失速墜落。
如眾所知,海鷗是絕不會猶豫停滯、絕不會失速墜落的。在半空中失速墜落對他們而言不只是羞辱,而且可恥。
但是強納森.李文斯敦和一般的鳥不同。他並不覺得羞恥,只是再度展開雙翅,用力抖動,彎曲,放慢,再放慢,然後又一次失速。
大多數的鷗鳥學飛只是為了可以飛離岸邊去尋找食物,然後再飛回來,並不想再進一步鑽研。大多數的鷗鳥認為飛行並不重要,吃才是最重要的。海鷗強納森.李文斯敦卻熱愛飛行,遠勝於一切。
他發現,這種想法讓他在鷗鳥中不太受歡迎。對於強納森日復一日獨自練飛,不斷反覆練習低速滑翔、不斷地實驗,就連他的父母也感到恐慌。
他不知道道理何在,但他發現當他貼近水面,在離海面不到半翼幅的高度飛行時,比較不費力,而且可以在半空中停留比較久。他不像別的海鷗用雙腳落入海中、濺起水花的方式停止飛翔,而是將雙腳彎成流線型緊貼住身體碰觸水面,滑出一道漫長平淺的波紋。看到他以收腳的方式滑到沙灘上,接著又踱步測量他在沙上滑行的距離,他的父母親只覺得萬分懊惱。
「強,為什麼?為什麼呢?」他母親問,「強,為什麼要你像別的海鷗一樣這麼難呢?為什麼你不能讓鵜鶘或信天翁去低飛就好?為什麼你不吃?兒子,你瘦得只剩羽毛和骨頭了!」
「媽,我不在乎瘦得只剩羽毛和骨頭。我只想知道我在空中有多少能耐。我就是想知道。」
「強納森,聽我說。」他父親和藹地說,「冬天就要到了。到時沒有幾艘漁船會出海捕魚,而平常浮游在海面的魚也會潛入深處。你如果非要研究,就去研究食物和如何獵食吧。飛行這回事固然不錯,但不能當飯吃呀。你可別忘了飛行的目的就是為了吃。」
強納森遵從地點點頭。接下來幾天,他努力要像其他海鷗一樣:呱叫、在碼頭和漁船四周與其他鷗鳥爭食,潛入水中去搶魚骨頭和麵包屑。他真的努力嘗試了,可他就是辦不到。
這一切都毫無意義,他心想,並故意把好不容易搶到的鯷魚放掉,讓給追著他跑的一隻飢餓老海鷗。我大可把時間花在飛行上,我要學的還那麼多!
沒多久海鷗強納森又是孤鳥一隻了,他飛到遠離眾鳥的海上,飢餓但快樂地探索飛行。
這次的課題是速度。經過一星期的練習,有史以來最快速的海鷗都比不上他對速度的認知。
他用盡全力拍著翅膀,從一千呎的高空處,全速朝著海浪筆直俯衝,並領悟到為何海鷗不會如此筆直潛水。在短短六秒鐘內,他加速到時速七十英里,此時將翅膀向上提會趨於不穩。
這種狀況屢試不爽。他雖小心翼翼,盡心竭力,但到高速時仍會失去控制。
爬行到一千呎的高空後,他先全速往前飛,接著一個轉身,拍打翅膀,垂直向水面俯衝。每次他將左翼往上提就會失速,猛地滾向左邊,他收住右翼好恢復飛行,但卻因此狂亂地向右方翻滾,像火花一樣亂竄。
他將左翼向上提時總是萬分謹慎。他試了十次;每次他的時速超過七十英里,就會變成一團紛亂攪動的羽毛,失去控制,掉落到水裡。
最後,全身溼淋淋的他認定,關鍵一定是在高速時要停止鼓翼—振翅加速到五十英里,翅膀就要保持不動。
他從兩千呎的高空處再度嘗試,等速度達到時速五十英里時便翻身俯衝,鳥喙正對水面,雙翼完全伸展,保持不動。他必須使盡力氣,但他成功了。在十秒內他的時速提升至高達九十英里。強納森為海鷗創下了新的世界紀錄!
但這勝利只是一時的。他一開始減速、一改變翅膀的角度,便又一次陷入失去控制的慘劇,這對時速已達九十英里的他來說,就像被炸彈擊中一樣。海鷗強納森在半空中,筆直摔向如磚塊一樣堅硬的海面。
當他清醒過來時,天已經黑了,而他在月光籠罩的海面上漂浮。他的雙翼和鉛塊一樣重,但他所承受的失敗,感覺更加沉重。有氣無力的他,但願這重量可以重到將他慢慢拉到海底,結束一切。當他在水中浮沉時,他內心出現一個奇怪又空洞的聲音。沒有用的。我是一隻海鷗,受到自然的限制。假如我本該深入探索飛行,那就該有圖表刻在我的腦袋裡才對;假如我本該快速飛行,那我就該有像獵鷹一樣短的翅膀,而且是吃老鼠而不是吃魚。父親說得對,我一定要放棄這種愚蠢的行為,我一定要飛回家去,和鳥群在一起,安安分分地當一隻受到限制的可憐海鷗。
那聲音消失了,強納森也同意了。夜晚時,海鷗就應該要停在岸上才對。他發誓,從這一刻起,他要當一隻正常的海鷗。那會使每隻鳥都開心一點。
他疲憊地推開黑暗的海水,朝陸地飛去;幸好他已學會如何省力地低空飛行。
可是不行呀,他心想,我要忘掉過去的我,不再去想我所學到的事物。我是一隻和其他海鷗沒有兩樣的海鷗,所以要像海鷗那樣飛才對。於是他痛苦地爬到一百呎的半空中,用力搧動翅膀,往岸邊飛去。
一旦決定他只要當鳥群中的其中一隻,他便覺得好多了。他不會再屈服於促使他學習的那股力量了,不會再有挑戰,也不會再有失敗。這樣就很好了,不要再多想,只要在黑暗中飛行,飛向海灘上的那些亮光。
黑暗!那空洞的聲音慌亂地響起。海鷗絕不在黑暗中飛行!
強納森無心傾聽。真的很美,他心想,月亮和水面上閃爍的波光,在黑夜裡投射出點點光芒,四周無比寧靜……
下去!海鷗絕不在黑暗中飛行!假如你本該在黑暗中飛行,那你就該有貓頭鷹的眼睛才對!你會有刻印著圖表的腦袋!你會有獵鷹的短翼!
在黑夜裡,一百呎的半空中,海鷗強納森.李文斯敦眨眨眼睛。他的疼痛,他的決心,全都消失無蹤。
短翼。獵鷹的短翼!
那就是答案!我真是個傻瓜!我需要短小的翅膀,我只需要將大部分的翅膀折起,單靠尖端飛行即可!短翼!
他爬到距離黑暗海面兩千呎的高空中,完全沒空去想失敗或死亡,他將上半側翅膀緊貼著身體,迎風伸出窄如刀刃的翅膀尖端,然後垂直俯衝。
風像惡魔般在他的頭部呼嘯。時速七十英里,九十英里,一百二十英里,而且仍繼續加速中。現在翅膀在時速一百四十英里所承受的壓力,還遠不如之前在七十英里時那麼大。他將翅膀尖端微微彎曲以減緩衝力,在月光下猶如一顆灰色炮彈,往海浪直射。
在強風中他瞇起眼睛,欣喜若狂。時速一百四十英里!而且完全在掌控之中!如果我從兩千呎爬到五千呎高空再轉身俯衝,不知道速度會有多快……
他把片刻之前所發的誓忘得一乾二淨,並任由疾風將之吹得無影無蹤。然而,他對打破自己的承諾沒有絲毫的罪惡感。只有接受平凡的海鷗才會遵守那樣的承諾,一隻在學習中領略到其中奧妙的海鷗不需要那種承諾。
日出時,海鷗強納森又在練習了。從五千呎高空俯瞰,廣闊的藍色海面上漁船點點,覓食早餐的鳥群如一團塵埃形成的薄雲,在半空中盤旋。
他神采奕奕,因興奮而微微顫抖,又為控制住懼怕而感到自豪。接著,在沒有任何儀式的宣告下,他收緊上翼,伸出短小彎曲的翅膀尖端,筆直地朝海面俯衝。當他墜落到四千呎的高度時,他已達到終極速度,風彷彿是會發出聲音的硬牆,使他無法再加速。現在他以兩百一十四英里的時速朝下直衝。
他嚥了一口氣,知道如果他在這種高速下展開雙翼,全身會立刻爆裂成千萬個小碎片。但速度就是力量,速度就是喜悅,速度就是純淨的美。
在一千呎的高度,他開始減速,翅膀尖端在強風中砰砰作響,模糊不清。漁船與海鷗群呈傾斜的角度出現在他的航道上,且如流星般快速。
他無法停止,甚至不知道在這種高速下要怎麼轉彎。
撞上了就會立刻喪命。
因此他閉上眼睛。
那天早晨旭日初昇時,海鷗強納森.李文斯敦閉著眼睛,在風和羽毛形成的尖銳怒吼聲中,以時速兩百一十二英里筆直自海鷗群中央射過。這一次,幸運之神對他微笑,沒有任何鳥遇害。
當他終於將鳥喙朝上轉向天空時,他仍以一百六十英里的時速飛翔。等他減速到二十英里,他才再度展翅,這時他已飛回到四千呎的高空,漁船如海中的一點碎屑。
他成功了。終極速度!一隻海鷗以兩百一十四英里的時速飛翔!這是一大突破,是海鷗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時刻,而這一刻也為海鷗強納森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他立刻決心要探索如何轉彎,再次隻身飛到練習區,在八千呎的高空中折起雙翼準備俯衝。
他發現,在高速中只要些微移動翅膀尖端的一根羽毛,便可輕易形成飛行的弧度。不過,在獲知這一點之前,他先體認到在這種速度下若移動不只一根羽毛,便會如獵槍子彈般快速旋轉—而強納森是世上第一隻展現這種飛行特技的海鷗。
那天,他沒有時間和其他鷗鳥交談,一直練飛,直到日落。他發現如何迴旋、慢速翻滾、瞬間翻滾、倒立旋轉、鷗式觸擊和輪轉。
直到黑夜,海鷗強納森才飛回群鳥停駐的海灘上。他頭昏眼花,精疲力竭。但他高興地迴旋登陸,且在著陸前做出一個漂亮的翻滾。他心想,等他們聽到我的大突破時,一定會欣喜若狂。往後的生活將會豐富許多!我們不再只是單調地在漁船之間來回飛行而已,生活是有意義的!我們可以擺脫無知,我們可以發現自己是卓越、有智慧和技巧的生物。我們可以自由自在!我們可以學習飛行!
未來的歲月因充滿期望而發光發亮。
當他著陸時,海鷗群正聚在一起開會,而且顯然已經聚在一起好一陣子了。事實上,他們在等他。
「海鷗強納森.李文斯敦!站到中間去!」長老以在最高儀式中才會用的口吻說。站到中間不是因為極大的恥辱,就是因為極大的榮譽。海鷗群中最傑出的領袖們才享有站到中間的榮譽。他心想,一定是今早他們在覓食時看到了我的大突破!但我並不想接受表揚。我並不想當領袖。我只想將我的發現和大家分享,為所有海鷗指出遙遠的地平線。他站了出去。
早晨,旭日東昇,溫柔的海面上波光粼粼。
離岸一英里遠處,一艘漁船展開捕魚作業,彷彿向在半空中覓食早餐的鳥群傳布消息。沒多久,上千隻海鷗都飛了過來,推擠爭食。忙碌的一天又開始了。
然而,海鷗強納森.李文斯敦卻獨自遠離漁船和海岸,孤獨地演練。他在一百呎的高空中放低有蹼的雙腳,抬起鳥喙,忍痛奮力保持雙翼扭轉彎曲,使他可以慢速飛行。他減速翱翔,直到微風輕聲細語般拂過他的臉,下方的海洋也似乎靜止不動。他聚精會神地瞇著眼睛,屏住呼吸,使勁將翅膀再—多—彎—曲—一吋,接著他羽毛散亂,失速墜落。
如眾所知,海鷗...
推薦序
【譯者序】
不斷追尋──《天地一沙鷗》
當出版社問我要不要重譯《天地一沙鷗》時,我很興奮。這本書的篇章曾出現在我唸國中時的教科書裡;只記得當時覺得文字優美,又簡單易讀,比起其他難讀的文言文課文,是深受歡迎和喜愛的一課。
趁著春假,我開始動筆。本來只想慢慢看慢慢譯的,但因為沉醉其中,不忍把書放下,也就一氣呵成了。
這麼簡單的一本書,卻蘊含了深刻的哲理。國中的我念課文時,腦海中出現一群在沙灘搶食的海鷗,和一隻凌空飛翔的孤鳥,這畫面保留至今。是沒錯,當時能理解的,頂多就是為了理想寧願餓肚子,或特立獨行,與眾不同。年輕的我,想到的是千山萬水我獨行的俠氣,多瀟灑自在!
幾十年後再重讀這本書,心靈受到更多的震撼。因為後半部的強納森,做出更了不起的選擇:他選擇原諒,選擇去愛,並選擇把他的心得傳授給其他年輕的海鷗。我們在西洋文學裡常會接觸到所謂「基督形象」的角色,而強納森就是一個標準的「基督形象」,為眾鳥的愚蠢自我犧牲,背負他們無知的罪惡。
但是最令人感嘆的,並不在於強納森的基督精神,而是他一語道破「神即是人」的概念。沒有神,也沒有魔鬼。每個人看透形體,也就超越了形體的侷限。既然超越極限,沒有束縛,人不就是神?死當然也不可怕了;不過是換個地方做同樣的事,繼續未完的追尋吧?沒有地獄,也沒有天堂。就像強納森說的,天堂並不是一個地方,也不是任何一段時間。天堂是藉由探索慈悲與愛的意義而惕悟自己的本質。
本書作者李察‧巴哈於一九七○年代因本書而聲名大噪。後來他又陸續寫了十多本書,但台灣讀者對他的其他著作並不熟悉,可能是因為當年翻譯書的風潮比不上現在吧;也有可能當年年少無知的我,對於翻譯書籍並沒有太多關注。但是可以確知的是,那時幾乎每個中學生都讀過《天地一沙鷗》,無論是課內或課外。
根據報載,自稱是樂聖巴哈直系後代的李察,幾乎在每本著作中都闡述了他的人生觀,即有限的生命並不能局限一個人永恆的追求。就像他自己喜歡飛行;從他十七歲之後,他便畢生都在飛行。他曾在空軍服役,又飛過各種戰鬥機;即使寫作也寫與飛行相關的主題,包括為道格拉斯航空公司撰寫技術手冊,在《飛行》雜誌擔任特約編輯,以及──不用說──他的二十餘本著作。一個人可以窮其一生熱烈追求他的最愛,真是何其幸福!
其實,本書的出版並沒有想像中的平順,因為作者曾將不到一萬字的薄薄原稿送到許多家出版社去,都遭到回絕。若非後來配上一些非常獨特的海鷗照片,可能本書根本就不會有問世的一天。但是在文字與照片的對照烘托下,本書一出版便成為暢銷書,不但打破自《飄》(即《亂世佳人》)以來的精裝書銷售記錄,更在一九七二年一年之間便狂銷一百萬冊,連續三十八週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一九七二和七三年都登上《出版人週刊》暢銷書的第一名。一九七三年時,該書不但由《讀者文摘》刊載了全書的濃縮版,更被改拍成電影,原聲帶由名歌手尼爾‧戴蒙主唱。
早期的書評家大都認為本書闡揚了美國文化中自助天助和正向思考的精神,間接觸發了後來的所謂新思潮運動。但也有些書評家認為此書「平凡無奇,過於天真」。不過,誠如將此書列為「五十本經典性靈書籍」之一的名作家湯姆‧巴特勒—伯登所言:「三十五年後的今天,很容易忽略本書的創意和理念。雖然有人批評這個故事過於天真,但事實上它所表達的卻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即人具有無限的潛力。」
有讀者說,本書教導他,一個人只要相信自己具有能力,便沒有做不到的事。這個預言故事以海鷗強納森學飛為主軸,勾勒出他和像他一樣的海鷗在萬般掙扎中努力找尋答案的過程。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像強納森一樣,對這個世界,對生命,充滿了許多疑問。為什麼生活中有這麼多的束縛?為什麼人生有許多外在的壓力?我要過的是怎樣的生活?我的人生目標是什麼?當我遇到阻礙時,要如何克服?我要怎樣堅持自我的追尋?要如何超越自己?要如何履行身為一個人對社會的責任?
作者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和情節告訴我們,一個人的障礙其實是自我設限。別人的眼光和苛責,都不能造成追求自我的阻礙,唯有經由探索自我、了解自己的限制,才能不斷超越限制、不斷成長,並帶動別人成長。正如另一位讀者所言:「我們常常怨天尤人,但其實是我們自己對自己不公平,我們沒有給自己機會,因為害怕失敗而限制自己的潛力,唯有掙脫束縛,超越這些限制,我們才能達到生命更高的層次。」作者也曾在一次訪問中說過,所謂「創作泉源」其實存在於每一個人的意念中,存在於我們每個人選擇去做的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們努力做,我們便得以免於恐懼和害怕。
李察‧巴哈造就了《天地一沙鷗》的奇蹟,更藉著此書傳達他畢生熱愛的信念:做自己愛做的事和想做的事,不要因為世人的誤會或害怕孤單而氣餒,一心一意去追求所愛,絕不輕言放棄!而當你把這樣忠於自我的信念付諸行動時,你就可以不斷超越,同時影響周圍的人,無形中也履行了身為人的責任和義務。
真的,當一個人認真執著為熱愛的事物付出時,怎麼可能沒有收穫或成就,怎麼可能不在這世上發光發亮呢?如果你熱愛攝影,或飛行,或設計,或寫作,或做糕餅,或捏陶土……每天學,每天摸,不斷地探索和努力,總有一天,這個奇蹟會是屬於你的!至少,你會超越現實的局限;至少,你會樂在其中。而一個人一生可以做自己愛做的事,已是多大的幸福啊!
我願像強納森那樣,引領我的學生們追求真我,即使他們一時無法領會,但終有一天他們會明白。終有一天,他們會像強納森的學生福萊契一樣,在一瞬間看到了真理,與我展開飛行的競賽!
*****
【譯者再序】
革命與神話
因為第四部的出現,再讀《天地一沙鷗》,感覺十分奇妙。如果說作者李察‧巴哈在前三部要說的是人必須不斷追求,實現自我,發揮潛能,甚至超越有形的侷限,並在對人的愛中達到靈魂的昇華,那麼他在第四部裡討論的是造神運動;也可以說,第四部其實是一個提醒,一個警訊。
李察‧巴哈說他原本認為前三部已經很完整了,所以他把第四部束諸高閣,直到現在。當他翻出第四部已經褪色的打字稿時,彷彿當年那個年輕的作家對他說:「在你的二十一世紀,受到權威和儀式的包圍,將自由箝制。你不明白嗎?那都是為了讓你的世界安全,但不是自由。」我直覺想到的是因為揭發政府非法監控而被俄國收留的史諾登,堅持要讀書而差點被塔利班政權殺死的少女瑪拉拉,為防止飛彈射擊用保護罩罩住的以色列的天空,還有被拒馬圍住的總統府,以及太陽花。
海鷗強納森是革命的始祖,為了自由和理想而被群鷗驅逐,但他終究完成自我追尋,也為其他海鷗創造了新的契機,指引方向,開啟一個新的時代。只不過,人是一種很不理性的動物(當然,在本書寓言中海鷗是人的化身)。我們都知道要有理想和夢想,要追求性靈和成就自我,可是我們每個人都常常會在現實中迷惑,在物慾中迷失。更有甚者,我們會盲目追逐偶像,無論他是被媒體塑造出來的、只能閃亮一時的明星,或是引領風潮的公眾人物。事實是,明星與政客的確常常利用這種人性的缺失,透過媒體或其他各種途徑造神,把自己塑造成神話。而另一個事實是,偏偏大眾就是會去追逐這些神話,盲目膜拜,信仰這些神話中形成的儀式。所以,儘管海鷗強納森是革命導師,他的理想卻在造神運動中被眾人遺忘了。
「統治者和儀式的暴力,會將我們選擇如何生存的自由鯨吞蠶食。」作者提醒我們,我們不要空洞的傳奇,不要演說的空話,不要似懂非懂的口號(什麼是「萬宗歸一」?),也不要莫名其妙的象徵(不就像「漂亮的小石頭」或「沉重的樹枝」?)。因為這些口號、石頭、和樹枝,不僅是迷惑我們而已,更會在社會中形成階級(愈有錢的人可以買到愈漂亮的石頭和愈大的枝椏),進而形成阻礙我們思想的魔障。
那該怎麼辦?在這個令人驚恐又迷失的世界,有任何解答嗎?作者的答案是,另一場革命,但「這不是一場喧囂的革命;沒有怒吼,也沒有搖旗吶喊。只有個別的鳥……」個別的選擇,一個人單獨完成的革命。如果前三部結束時,強納森帶我們看到的是以愛成就一個新世界,第四部要說的是,當這個世界的價值觀已經完全混亂時,一個人還是可以提出質疑,勇敢向世界挑戰,就像海鷗安東尼:雖然我們或許會為生命的徒然感到悲傷,但至少可以對自己誠實。只要有許多人都忠於自我,希望還是存在,這世界還是可能變好。
所以,忘掉謾罵,忘掉爭鬥,忘掉對立……你的選擇是什麼呢?
讓我們繼續效法強納森,振翅高飛吧!
*****
【推薦文】
從容自在—《天地一沙鷗》
廖鴻基/海洋文學作家
一再出版,顯然《天地一沙鷗》是部受歡迎的經典作品。生命過程難免都有困惑,都有掙扎;單就夢想與現實間的衝突,有可能就持續困擾了我們一輩子。這麼多年了,海鷗強納森,一直翱翔在許多人的心裡,因為他告訴我們,每個軀體和心靈合一的生命,都是獨立而自主的,所有的生命形式,包括生命面對的每一場困頓,都可以經由選擇、力行和不斷的自我提升,做到一次次的突圍和脫出。
群聚是生物本能,往群體中心擁擠,掙上金字塔中心高層,如浪濤推拱自然形成群體社會的價值;但總是越中心越窄,越高的機會越是有限;群體中的絕大多數,孜孜碌碌無論再怎麼努力,恐怕一輩子也沒有機會站上高層。
海鷗強納森告訴我們機會在哪裡,他安慰大多數的我們,轉過頭來,也許海闊天空。他並不講道理,而是分享經驗,分享故事,他認為:價值並不唯一,價值觀一直是移動的,新的高點甚至新的中心是可以開創的。
依循既定規則擠在群體中互相取暖過日子,也許是一種比較安逸且方便的選擇。或者,離群獨飛探索自我,並高度的發展自我。當然,任何探索不一定有盡頭,特別是無前例可循勇敢踏出的第一步,難免摸索、碰撞,甚至被譏諷、受排擠,所有過程必然艱辛而孤獨。
無論任何選擇都得付出代價,有所承擔。
每一場挫折都是一次自我對話的機會,因為心靈和思想會引領我們的身體,再踏出一步,再試著做新的練習。能力是累積的,生命因為勇於深耕、勇於嘗試而更廣、更高。當軀體受挫不再是心靈的限制和負擔,生命將變得從容而自在。
許多年來,海鷗強納森一直安慰我們,鼓勵我們,生命可以自主選擇,也可以有不同選擇,安逸穩定的,自由自在的……可以是受限的,可以是脫出的……沒有一定標準或答案,總是生活以外,群體價值以外,海鷗強納森告訴我們,探索不盡的新境界永遠都等在那裡。
*****
【推薦文】
重讀《天地一沙鷗》的感動
蔡炳坤/前建中校長、現任台北市副市長
以前就讀過《天地一沙鷗》,對於海鷗強納森不願當一隻在沙灘搶食小魚和麵包屑的平凡海鷗,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每天練習飛行技術、體驗翱翔愉悅的故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寶書版重新翻譯該書,邀我先睹為快,誠如書中情節所述「新的景象、新的思考、新的問題」一般,在我重新閱讀的過程中,對於海鷗強納森飛行的各種景象、面對困境的思考模式、處理問題的策略等,都有新的體會與感動。很顯然,《天地一沙鷗》是一本寓教於樂的寓言故事,作者李察.巴哈藉著海鷗強納森的生命追求與奮鬥歷程,來激勵青少年朋友們勇於追求理想。作為一個長期從事教育與行政工作者,對此尤其感同深受、格外體會深刻,是以,謹提出深富教育意涵的三點感動分享如下:其一,勇於學習、無畏艱難;面對挑戰、全力以赴。海鷗強納森為了可以自由自在學習飛行,甘冒家人的反對與家族的驅逐,這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始終勇於學習、無畏艱難;海鷗強納森為了充分發揮自己的實力,一直不停地練習飛行,從日出到日落,從迴旋、翻滾、旋轉、輪轉到觸擊,他始終面對挑戰、全力以赴。從教育的觀點看,前者是堅持理想,即使暫時得不到諒解,也不隨波逐流,總有被肯定的一天;後者是堅持熱情,一種發自內心的動力,即使傷痕累累也不輕言放棄,總有成功的機會。堅持理想與熱情,實為青少年朋友最需具備的生命內涵。
其二,讓天賦自由。自由是海鷗的本性、飛行是海鷗的天性,在自由飛行中尋找自己、超越自己,是海鷗自我實現的極致表現。作者指出:他們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去追求他們最想做的事,也就是飛行,並力求完美。任何妨礙自由的事物都應該被拋棄,無論是慣例或迷信或任何形式的束縛。這讓我想起《讓天賦自由》一書中所謂的四個關鍵要素:我有(什麼是你真正的力量所在)、我愛(哪件事讓你永遠充滿活力)、我要(你讓際遇左右生命,還是用態度創造運氣)、在哪(如何為你的熱情找到實踐的管道),從教育的觀點看,唯有讓天賦自由,才能讓天賦開展。海鷗強納森的天賦得到了自由而盡情展翅翱翔,我們的孩子呢?是否也能夠讓天賦自由開展,而獲得自我實現的機會?值得為人父母、為人師長深切省思箇中道理。
其三,努力探索「愛」。當長老海鷗將要離去的時候,告訴強納森說:你可以開始學向上飛,並理解慈悲與愛的意義。這啟示讓強納森以歡喜的心,從天堂飛回到地球來幫助被放逐的海鷗們,找到生命的方向。
同樣的,當強納森要離去的時候,也告訴福萊契說:你必須學習看到真正的海鷗,看到每一隻鳥心中的善,並幫助他們看到自己心中的善,那就是我所說的愛。這種代代相傳、讓愛延續的情節真是令人感佩。從教育的觀點看,愛是付出、愛也是收穫,把愛激發出來、將愛傳承下去,的確是教育的核心價值。
*****
【推薦文】
飛行,才是人生的意義
歐陽立中/ Super 教師、暢銷作家
「高中三年,我學會了放棄。」我永遠記得小翔說這句話的神情,看似平靜的語調,背後卻是深沉的絕望。
那是我高三班畢業前的最後一堂課,我讓孩子們分享他們在高中學到最重要的事。大部分孩子說自己學到溝通、負責、堅持等等,唯獨小翔語出驚人,說他學會了放棄。
小翔對藝術設計很有興趣,每次批改週記,我都被他繪製的精美插圖深深吸引。小翔興沖沖地告訴他爸,未來想要在藝術的天空飛翔,以畫筆為羽翼,以畫布為藍天。他爸卻說,夢想不重要,生存才是最重要的。最後,他要小翔去念管理相關科系。我試著跟他爸溝通,可惜沒能說服彼此。就這樣,小翔成為了畢業典禮上最鬱鬱寡歡的孩子。
讀著《天地一沙鷗》,小翔的身影又迴盪在我腦中。如果父母、孩子都讀過這本小說,會不會有不同的人生選擇呢?
《天地一沙鷗》講述熱愛飛行的海鷗強納森,因為追求完美的飛行,而遭到其他海鷗驅逐,因為對海鷗而言,生命的意義就是吃,而不是飛行。我小時候讀過,那時只覺得強納森好可憐,卻也很佩服他的堅持。可如今再重讀這篇小說,竟讀出許多從前沒體會出的韻味。
王國維曾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你有過這種感覺嗎?在某一刻,你突然意識到人生不該只是如此,你想拚搏看看,想擺脫世俗的框限,但又擔心自己會不會成為異類。如果有,那恭喜你,你開始跟強納森一樣,漸漸發現屬於你的那片天空了。
第二種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你帶著興奮,也帶著擔憂,朝你想飛的天空展開翅膀:揮灑色彩、調動音符、勤加寫作,哪怕藝術、音樂、文學在世俗眼裡,無助溫飽。當讀到強納森「飢餓但快樂地探索飛行」,不知道你是否跟我一樣熱淚盈眶呢?
第三種境界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你終究會迎來這一天,世人讚譽你的成就,稱羨你的生活,但當初笑你的也是同一群人,你願意回頭帶他們破局而出嗎?強納森願意,他好不容易找到熱愛飛翔的夥伴、練就最高超的飛行技術。但他選擇回到驅逐他的故鄉,以最自由的完美意念,鼓動著群鷗展翅飛翔。
「為什麼世上最難的事情,是說服一隻鳥相信他是自由的?」這是強納森心中最大的困惑,其實,也是我們心中最大的恐懼。天賦就是我們的翅膀,但世俗價值就像是一把剪刀,把我們修剪成它想要的樣子。
「小翔,也許我們還沒能說服你爸,但你要繼續畫下去,直到你爸看見你在畫布上自由飛翔的那一天。」我不知道小翔有沒有機會看見這段文字,但我希望你看見了,從此跟著強納森,在人生的天空展翅翱翔。記住,飛行才是人生的意義,果腹不是。
【譯者序】
不斷追尋──《天地一沙鷗》
當出版社問我要不要重譯《天地一沙鷗》時,我很興奮。這本書的篇章曾出現在我唸國中時的教科書裡;只記得當時覺得文字優美,又簡單易讀,比起其他難讀的文言文課文,是深受歡迎和喜愛的一課。
趁著春假,我開始動筆。本來只想慢慢看慢慢譯的,但因為沉醉其中,不忍把書放下,也就一氣呵成了。
這麼簡單的一本書,卻蘊含了深刻的哲理。國中的我念課文時,腦海中出現一群在沙灘搶食的海鷗,和一隻凌空飛翔的孤鳥,這畫面保留至今。是沒錯,當時能理解的,頂多就是為了理想寧願餓肚子,或特...
目錄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後記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