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行政學的基本概念
一、行政的意義
二、公共行政的界說分析
三、行政學的意義與特性
四、行政學的範圍
五、行政學的研究取向
六、行政學的發展
七、行政學的典範變遷
八、行政學的目的
九、行政功能的特質
十、行政管理與企業管理的比較
十一、公共行政的性質
[本章歷年試題總覽]
第2章 傳統理論時期的行政學
一、科學管理的意義
二、管理技術學派
三、行政管理學派
四、動態管理學派
五、官僚型模學派
六、傳統理論的檢討
[本章歷年試題總覽]
第3章 修正理論時期的行政學
一、行為科學的意義
二、胡桑實驗學派
三、動態平衡理論
四、理性決策理論
五、需要層次理論
六、人性本善理論
七、激勵保健理論(二元因素原理)
八、修正理論的檢討
[本章歷年試題總覽]
第4章 整合理論時期的行政學
一、系統理論的意義
二、一般系統理論
三、環境系統理論
四、社會系統理論
五、生態理論
六、權變理論
七、系統理論與權變理論的評價
[本章歷年試題總覽]
第5章 組織概論
一、組織的意義與要素
二、組織的分類
三、組織理論
四、組織目標
五、組織結構
六、組織結構的垂直分化(層級化)
七、組織結構的平行分化(分部化)
八、組織類型
九、我國行政組織體系
[本章歷年試題總覽]
第6章 組織動態
一、組織的衝突行為
二、組織氣候
三、組織文化
四、非營利組織
五、非正式組織
六、組織發展
七、組織學習
八、組織的病象與診治
[本章歷年試題總覽]
第7章 行政運作
一、行政領導
二、行政監督
三、行政激勵
四、行政授權
五、行政溝通與協調
六、行政決定
七、行政計畫
八、府際關係
九、公眾關係
十、危機管理
十一、全面品質管理
十二、我國行政管制考核制度
十三、新政府運動與企業型政府
十四、組織再造
十五、民眾需求與支持
[本章歷年試題總覽]
第8章 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的意義
二、研究公共政策的理由
三、公共政策的類型
四、公共政策的研究架構
五、公共政策的研究方法
六、政策問題形成
七、政策規劃
八、政策合法化
九、政策執行
十、政策評估
[本章歷年試題總覽]
第9章 比較行政
一、比較行政的意義與背景
二、比較行政的研究方法
三、比較行政制度
四、開發中國家的行政
五、已開發國家的行政
[本章歷年試題總覽]
第10章 公務管理
一、環境管理
二、文書管理
三、事務管理
四、資訊管理
[本章歷年試題總覽]
第11章 財務行政
一、財務行政的意義
二、財務行政的特性
三、財務行政的目的
四、財務行政的發展趨勢
五、預算制度
六、會計制度
七、決算制度
八、審計制度
九、公共財務管理的其他面向
[本章歷年試題總覽]
第12章 人事行政
一、人事行政的意義
二、美國人事制度的歷史發展
三、公共人事制度的核心價值
四、人事行政的政治途徑
五、集體協商的營造
六、人事行政的發展趨勢
七、人事行政的範圍
八、人事機構
九、我國中央人事行政機關
十、我國各級人事機構
十一、人事制度
十二、公務員的範圍
十三、政務官與事務官
十四、公務人員的考選
十五、公務人員的任用
十六、公務人員的俸給
十七、公務人員的考績
十八、公務人員的訓練
十九、公務員的勞動關係
二十、公務員的權利、義務、責任
二一、公教人員的保險
二二、公務人員的退撫制度
[本章歷年試題總覽]
第13章 行政學的回顧與展望
一、行政績效
二、集權與分權
三、行政專業化與行政通才
四、行政權力的擴張與控制
五、行政國
六、行政倫理
七、行政中立
八、行政革新
九、行政責任
十、公共利益與公共行政
十一、官僚組織與民主行政
十二、新公共行政與黑堡宣言
十三、公共管理與新公共管理
十四、行政學的本土化
十五、行政學術的未來展望
[本章歷年試題總覽]
最新試題及解析
103年高考三級
103年普考
103年地方特考三等
103年地方特考四等
104年高考三級
104年普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