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敲擊鍵盤,就等於擊發一顆子彈;
每一塊CPU,就是一架戰略轟炸機!」
在制海權、制空權、制天權之後,
一個新概念越來越受世人矚目:制網權。
你每日離不開的網路,同時也是沉默的武器
政變:伊朗綠色革命網上駁火、緬甸藏紅花革命的「Glite 革命」、泰國前總理網上遙控紅衫軍
騷亂:韓國首爾狂牛症恐慌、短訊煽動引發澳洲種族騷亂 、印尼「排華短訊」虛驚一場
交火:史上第一次網路戰--科索沃之戰、北韓半島網路「點穴戰術」
作者簡介:
東鳥
真名保密。
現任中國國家某權威部門情報分析人員,曾任職於新聞媒體、研究機構。
目前主要從事網路戰爭、網路傳播等領域研究。
著有《令人顫慄的自由童話:你被監控了嗎?》、《大膽揭密:維基解密創辦人朱利安‧阿桑奇》。
章節試閱
域名,是對應網際網路數字地址(IP 地址)的層次結構式網路字母標識,是網路世界的「門牌號」。域名具有全球唯一性、排他性特點,往往與企業名稱、商品標識或商標聯繫在一起,蘊涵著巨大的無形價值。
2000 年,深圳金智塔軟體公司、上海美亞線上、深圳潤迅等公司域名先後都受到美國同行「質疑」, 聲稱gameicq.com、gameicq.net、cnnews. com、myicq.com 等域名應歸他們所有,要求限時歸還。其中,金智塔軟體公司的gameicq.com 和gameicq.net 被域名爭議仲裁中心裁決給美國線上。可見,美國在網路空間掌握司法裁判的執行權,以及.com 頂級域名分配權。美國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裁判結果難保公平合理,美國一些公司動輒就以訴訟要挾,氣焰囂張。
這裡,先瞭解一下域名解析過程。國際域名解析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呈樹狀結構,最基礎的稱為根域名服務器。域名系統分級管理,域可以劃分子域,子域還可以繼續劃分,如.com 是一級域名,abc.com 是二級域名,abc.def.com 是三級域名。域名系統的解析過程從大範圍到小範圍,例如對abc.def.com 的解析,先是.com,再是def.com,然後是abc.def.com。最終還得依靠美國根域名服務器來引導。這種域名體制後患無窮。
I
CANN(網際網路域名與地址管理公司)基於各國對管理域名的要
求,增加了一套國家域名系統,以每個國家名稱的英文縮寫為後綴,如台灣為.tw。國家域名系統與國際域名系統是兩套獨立但可交互的系統,由ICANN 統一管理和分配,但國家域名服務器沒有取得根域名服務器地位。
域名解析是網路互聯互通最基礎的環節。一個國家如果連基礎環節都無法控制,制網權就岌岌可危。由於歷史和技術原因,網路域名與地址的監管一直由美國政府控制的專門機構掌控。1998 年9 月,美國成立「網際網路域名與地址管理公司」(ICANN)。1998 年10 月,美國商務部授權ICANN負責域名和網際網路相關技術問題的國際管理,核心是管理網際網路根服務器。ICANN 自稱是非營利性的私營公司,但事實上是網際網路最高管理機構,決定著網際網路技術的取捨、網路通信協議的制定、域名和IP 地址的分配、域名登記與出售以及相關政策制定,負責分配網域名稱、網名的門類標
誌,如.com、.net 等,還有代表每個國家名稱的兩個字母,如.uk、.cn 等。
CANN 有一定執法權力,可以把某些網址從網際網路中取消,還可以出售並登記域名。比如,只要刪去根目錄服務器上代表歐盟的域名.eu,歐盟馬上就會成為「網上孤島」。
根服務器是網際網路運行的「中樞神經」,控制了根服務器,實際上等於掌握了全球網際網路的最終控制權。如果用電話網路來比喻,ICANN 就是控制著全世界電話的總機。ICANN 在實際運作中超出職責範圍,利用掌握的.com、.net 數據庫牟利,每年僅註冊域名一項業務,就可獲利10 億美元。
ICANN 直接向美國商務部負責,商務部有權隨時否決ICANN 的管理權,美國政府才是全球網際網路的真正操控者。
支撐網際網路運轉的根服務器共有13 個,一個主根服務器設在美國,12 個副根服務器中有9 個設在美國。如果有一天,美國要對他國搞網路制裁,只需把根域名服務器與二級域名服務器的連結斷開,他國網站就處於癱瘓境地,成為「資訊孤島」。如果美國不想讓人訪問某些域名,就可以屏蔽掉這些域名,使它們的IP 地址無法解析,那麼這些域名所指向的網站就相當於從網路世界中消失。例如,通過「訪問重定向技術」,根服務器的擁有者完全可以將用戶對某一重要網址(例如一個銀行)的訪問轉到他所希望的IP 地址上去,從而盜取資訊。在特定時期,這將對國家安全構成巨大威脅。
美國可以通過對根服務器實施特定的技術手段,嚴重擾亂他國網際網路業務的正常進行。伊拉克戰爭爆發前一個多月,美國總統布希下令有關機構制訂針對敵國電腦網路的網路戰計畫「16 號國家安全總統令」。伊拉克戰爭期間,ICANN 曾以伊拉克局勢動盪為由,終止了其國家頂級域名.iq 的申請和解析,伊拉克被美國在虛擬世界裡幹掉。在塔利班政權統治阿富汗時期,ICANN 將.af 結尾的域名管理權授予前流亡政府,後來又在2003 年轉交給由美國支持的阿富汗過渡政府。2004 年4 月,由於.ly 域名癱瘓,導致利比亞從網際網路上消失了3 天,原因就是有上層人士對頂級域名管理權問題產
生分歧。
美國不僅擁有網路域名的專控權和否決權,還擁有世界網際網路高速公路的主幹線,任何國家和地區的支幹線間的通信都要經過美國的主幹線。在國際網際網路的線路方面,各國也要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美國。比如,亞洲太平洋地區與歐洲間的網上聯絡就要經由美國。在緊急情況下,美國可以控制任何支幹線的交通,理論上可以拒絕任何人訪問網際網路。
美國還可以通過根服務器的特殊地位,對他國境內網際網路主機資訊進行監控。用戶在訪問網站時,所發出的域名解析請求中,包含本地域名服務器或主機的相關資訊。根服務器可以對這些資訊記錄統計,有選擇地長期進行監測,從中分析出該服務器或主機使用的網路活動範圍和特性,還可以瞭解到一些重要網站的訪問量、訪問者分佈等敏感資訊,這對他國資訊安全構成威脅。例如,美國可以對某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或科學技術等類別的網站進行流量訪問統計,大致分析出該國熱門網站分佈情況和網友的訪問喜好等。
域名,是對應網際網路數字地址(IP 地址)的層次結構式網路字母標識,是網路世界的「門牌號」。域名具有全球唯一性、排他性特點,往往與企業名稱、商品標識或商標聯繫在一起,蘊涵著巨大的無形價值。
2000 年,深圳金智塔軟體公司、上海美亞線上、深圳潤迅等公司域名先後都受到美國同行「質疑」, 聲稱gameicq.com、gameicq.net、cnnews. com、myicq.com 等域名應歸他們所有,要求限時歸還。其中,金智塔軟體公司的gameicq.com 和gameicq.net 被域名爭議仲裁中心裁決給美國線上。可見,美國在網路空間掌握司法裁判的執行權,以及.com 頂級...
作者序
「網路空間既像城市廣場,可以辯論政治,發表演說;又像商業大街,可以逛街購物、消遣娛樂;也像陰暗小巷,滋生罪惡,潛伏危機;還像秘密地道,間諜鑽地遁形、竊取情報;更像隱形戰場,
充滿攻防對壘、生死搏殺。」──美國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2009 年3 月發佈《確保新總統任內網路空間安全》報告
正當準備結稿之際,我欣喜地看到美國剛剛出版《網路戰爭:對國家安全的下一個威脅及應對措施》。書中列舉了以色列對敘利亞、美國對伊拉克的戰例,指出網路戰爭是真實的,是超越戰場的,而且已經在全球打響。接下來就是濃墨重彩地描述「中國威脅論+ 陰謀論」:中國向微軟索要了操作系統秘密代碼,從思科拷貝了路由器硬體結構;中國軟硬兼施,徹底掌握了網路戰爭的核心技術。書中強調,美國已經失掉了網路戰爭的先機,應該像過去重視核戰爭一樣重視網路戰爭。
該書的合著者之一是我熟知已久的一位老朋友:理查德.克拉克。這個名字,對許多亞洲人來說很陌生,但在美國卻是家喻戶曉。他是前美國國防部助理,服務過七屆美國總統,擔任過喬治.布希、比爾.柯林頓兩位總統的網路安全特別顧問。
我和理查德.克拉克雖遠隔重洋、從未謀面,但對網路戰爭的認知卻是英雄所見略同。我們有著類似的經歷和感悟,都站在未來世界制高點上來看待網路戰爭,都對網路空間的威脅有一種危機感。我們都是忠於自己祖國的愛國者,有著共同的理想和追求,都想敲響網路戰爭的警鐘。我們的許多觀念不謀而合,都認為網路空間將是下一個戰爭地帶。如果說有不同,那就是各自立場的不同。他是站在美國看中國,字裡行間處處把中國視為網路空間的最大威脅;我是站在中國看美國,文章詞句處處提醒提防美國的網路空間威脅。
這裡,我就自己有關網路戰爭的一些認識進行簡單梳理,主要是兩大理念:網路權力和網路冷戰。
美國未來學家預言:「電腦網路的建立與普及將徹底改變人類生存及生活的模式。誰掌握了資訊、控制了網路,誰就將擁有整個世界。」當今世界,網際網路就像人的神經系統一樣,已經無限地延伸到世界各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角落。隨著網路世界對現實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網際網路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國家權力形態──網路權力。什麼是網路權力?
簡單地說就是網路空間的控制權、主導權、話語權。比如,根域名的控制權、IP 地址的分配權、國際標準的制定權、網上輿論的話語權。這些網路權力,就像我們呼吸的空氣、飲用的清水、吃食的米麵一樣重要。對一個主權國家來說,網路權力就如同制海權、制空權一樣,都是體現國家主權的基本權力。誰掌握了網路權力,誰就掌握了網路空間的主導權;誰失去了網路權力,也就失去了網路疆域的國家主權。可以說,網路權力決定網路戰爭的勝負,網
路空間已經成為兵家奪權的必爭之地。2009 年11 月,美國網際網路安全公司邁克菲發佈報告《近在眼前:走進網路冷戰的時代》。報告的作者是美國國土安全局前顧問保羅.庫爾特,他對20 多位國際關係、國家安全以及網路安全專家進行採訪後完成該報告。報告稱,美國、法國等大國正在積蓄力量應對網路戰爭爆發,正積聚網路攻
擊武器、實施間諜活動、測試網路系統等,以利用網際網路控制戰爭,「儘管目前還沒有看到國與國之間爆發網路大戰的跡象,但這些大國都在為建立日益完善的網路攻擊武器而努力。許多案例證明,網路戰爭隨時都有可能會爆發,全球網路已經進入網路冷戰的時代」。這就是說,現代戰爭已經開始進入到一種新的冷戰形態,即網路戰爭形態。在網路空間,到處充斥著經濟的、政治的、文化的交鋒與冷戰。
從近幾年的許多網路戰爭案例看,軍事交戰、政變革命、暴力騷亂、外交攻略、街頭運動、恐怖襲擊、間諜暗戰、社會恐慌、金融震盪、攻城掠地等領域的較量,處處都能發現網路戰爭的影子。特別是隨著資訊技術發展,網路戰爭的技術和方式也在迅速發展,已經進步到足以發起一場網路大戰的地步。2010 年5 月,首屆世界網路安全峰會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舉行。
與會各國代表認為,網路攻擊將導致新一輪國際矛盾,激發中國、印度、俄羅斯和美國等國家之間相互防衛、相互猜疑,甚至引發網路戰爭。北約組織設在愛沙尼亞的秘密機構網路防衛合作高級中心,正在對可能出現的網路戰爭進行預測和評估。
當今世界,網路戰爭不再是理論上的假想和推測,而是每天真實地發生在我們身邊,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威脅。西班牙《趣味》月刊曾評論說,「古羅馬戰略家說過:『想要和平,就準備好戰爭。』而今『想要和平,就準備好網路戰爭。』」網路空間的每一個角落,都可能成為沒有硝煙的交戰險地。僅以一年來的事情為例,在美國,歐巴馬下令暗殺「網路賓拉登」奧拉基,希拉蕊「網路自由」演講吹響網路冷戰號角,大力推行全球網路外交,組建強大的網路司令部,社交網站Twitter、Facebook 助推伊朗革命;在歐洲,摩爾多瓦共產黨人輕忽社群網站的力量,輸掉執權,吉爾吉斯網路情緒誘發第二次「鬱金香革命」;在南美洲,古巴遭遇美國政府和網路公司網路制裁,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親自打網路戰;在非洲,「公民社會2.0」計畫推動社會運動,蘇丹遭遇微軟、Google 中斷服務制裁;在亞洲,印度與巴基斯坦網路衝突持續不斷,北韓半島打響網路伏擊戰,泰國前總理戴克辛網上遙控紅衫軍⋯⋯一件件、一樁樁,驚險萬分、動人心魄,生動地反映出網路戰爭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如今,以美國為首的網路強國,把網際網路作為絕佳的武器和角力的戰場,加緊調整和實施網路戰爭全球戰略,開始發起全球網路攻勢。2010 年5 月4 日,美國空軍公佈網路戰部隊專用徽章。徽章中心部分以一個圓形圖案代表地球,交叉圍繞地球的是兩個橢圓形軌道,代表軍用衛星,徽章的兩側是代表美國空軍的羽翼。該徽章代表了美國空軍網路戰部隊的三大宗旨,即「向全球投送網路力量」、「從太空控制網路空間」和「通過天、海、空、網路發動全面打擊」。
美國把網際網路作為繼陸、海、空、天之後的一個新的戰略空間,作為推行其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軍事戰略的重要平台,通過操控網際網路來控制世界。歐巴馬政府把網路外交視為「外交箭囊中的一支新箭」,將「資訊自由」和「網路安全」作為網路外交的核心理念。美國政府不斷向世界推銷「網路自由」,強調網際網路「資訊自由流動」和網上言論自由的價值,宣佈美國將把「不受限制的網際網路訪問作為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務」。美國還將「網路安全」與國家安全並論,誇大來自中、俄等國的網路威脅,炒作各種版本的「網路威脅論」;還以打擊全球網路犯罪、網路恐怖主義為由,強化「先發制人」的網路攻擊能力,並對他國發展網路戰力進行約束。
美國把網路戰爭作為「冷戰」的繼續,在網路空間可謂劣跡斑斑。
美國網際網路作為向不同意識形態國家輸送所謂西方價值觀和政治制度,向其他西方國家輸出美國文化、美式生活方式的重要渠道。利用網際網路對中國、伊朗、越南、古巴、委內瑞拉、緬甸等亞洲和拉美國家進行思想文化滲透,製造街頭政治,顛覆政權,是美國網路戰略的重要意圖。美國蘭德公司提出「蜂擁而至」戰術,即年輕人通過網際網路或發送短訊聯繫,蜂擁聚集在一起,聽從更迭政權的命令。美國中央情報局提供5000 萬美元作為活動經費實施「伊朗代理人」計畫,幫助伊朗民眾越過政府防火牆。美國在中國進行
網路間諜活動,資助「網路漢奸」,製造謠言、蠱惑人心、煽動鬧事。
與傳統的戰爭形態相比,網路戰爭是一場特殊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交戰各方的力量非常不均衡。網路戰爭是網際網路發達國家主導的戰爭,雖然國家數量不多,但佔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網路戰爭也是網際網路發達國家和網際網路新興國家之間的戰爭,大多數網際網路落後國家是發達國家的網路殖民地;同時,網路戰爭又是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戰爭,為的是獲得網路空間更大的權力。可以說,這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不論是在現實世界,還是在虛擬世界,輸家將成為永遠的奴隸!
「網路空間既像城市廣場,可以辯論政治,發表演說;又像商業大街,可以逛街購物、消遣娛樂;也像陰暗小巷,滋生罪惡,潛伏危機;還像秘密地道,間諜鑽地遁形、竊取情報;更像隱形戰場,
充滿攻防對壘、生死搏殺。」──美國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2009 年3 月發佈《確保新總統任內網路空間安全》報告
正當準備結稿之際,我欣喜地看到美國剛剛出版《網路戰爭:對國家安全的下一個威脅及應對措施》。書中列舉了以色列對敘利亞、美國對伊拉克的戰例,指出網路戰爭是真實的,是超越戰場的,而且已經在全球打響。接下來就是濃墨重彩地描述「中...
目錄
序言:網路空間的權力與較量
上篇 網權天下
第一章 網權:誰控制網際網路誰就控制天下
第二章 制網:誰是網際網路的真正控制者
第三章 權變:誰致勝網際網路誰就制勝未來
中篇 凌厲攻勢
第四章 交火:穿越防火牆的攻擊
第五章 政變:可以載舟亦可覆舟
第六章 騷亂:「蝴蝶翅膀」抖動風暴
第七章 外交:國家攻勢隱形較量
第八章 抗議:街頭運動疾風驟雨
第九章 暗襲:恐怖主義幽靈徘迴
第十章 震盪:加速金融大堤潰決
第十一章 間碟:無間道的暗黑攻防
第十二章 擴張:網路巨頭攻城掠地
第十三章 角力:交鋒網戰遊戲規則
下篇 致勝攻略
第十四章 美國:從被動防禦到主動進攻
第十五章 歐洲:爭奪網路戰爭先機
第十六章 亞洲:網路戰備戰風暴驟起
後記
序言:網路空間的權力與較量
上篇 網權天下
第一章 網權:誰控制網際網路誰就控制天下
第二章 制網:誰是網際網路的真正控制者
第三章 權變:誰致勝網際網路誰就制勝未來
中篇 凌厲攻勢
第四章 交火:穿越防火牆的攻擊
第五章 政變:可以載舟亦可覆舟
第六章 騷亂:「蝴蝶翅膀」抖動風暴
第七章 外交:國家攻勢隱形較量
第八章 抗議:街頭運動疾風驟雨
第九章 暗襲:恐怖主義幽靈徘迴
第十章 震盪:加速金融大堤潰決
第十一章 間碟:無間道的暗黑攻防
第十二章 擴張:網路巨頭攻城掠地
第十三章 角力:交鋒網戰遊戲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