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的比例
東方人的五官普遍趨於扁平,而現今的審美觀念越來越西化。但這並不影響五官比例的審美標準,只是在某些細節的結構感上要求更加立體。
因為遺傳等因素的影響,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五官,長得再像的人也會有所區別。而正是這些區別讓人們的五官與標準的比例產生了差距。我們要做的是運用我們的技術讓被化妝者更接近於這種標準,那麼自然就達到了美化的效果。
五官是內收式的輪廓,當橫向和縱向以及側面的輪廓達到一定的比例時,這個輪廓才顯得完美。
在傳統意義上「三庭五眼」是評價一個人五官是否標準的基本理念。就像我們看到有的人五官分開看很漂亮,合在一起就不那麼耐看了,而有些人五官長得都一般,合在一起卻很耐看,很有氣質。這正是標準比例的原因造成的。
三庭五眼:人的面部輪廓正面縱向分為上庭、中庭、下庭。
上庭:額頭髮際線至眉心。
中庭:眉心至鼻尖。
下庭:鼻尖至下頜。
它們之間的比例關係是1:1:1 時,三庭的比例是標準的。人的面部輪廓正面橫向以眼睛為基準形成五眼。
如果兩眼之間的距離剛好等於一只眼睛的長度,外眼角至鬢側發際線的長度也剛好等於一只眼睛的長度,在橫向形成1:1:1:1:1 的比例時,就達到了標準比例。
僅僅達到三庭五眼的標準很顯然還不夠。側面的輪廓同樣對一個人的五官標準與否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側面輪廓清晰分明了,人的五官才能更立體,而三庭五眼僅僅是在趨向於平面的感覺上去評定五官標準與否。
從側面的輪廓講,高低起伏的錯落感才能使五官的輪廓曲線更優美,額頭、鼻尖、唇珠、下巴尖都是應該微微高起的地方。而鼻額的交界處、鼻下人中溝、鼻根與內眼窩之間都是應該微低或較深的地方。
達到了之上這些標準五官基本趨於標準。不過眼睛、臉型等因素一樣可以決定是不是夠美,每一個細節都有可能改變結果。所以我們還需要更深地去剖析這些細節,透過矯正化妝的手法去改變不足。
矯正化妝
矯正化妝是透過化妝手法的調整使五官的比例更趨於完美。一般分為底妝的調整、眼妝的調整、眉形的調整、腮紅的調整和唇形的調整等。
底妝矯正
淺色有膨脹的效果,深色有收縮的作用。底妝矯正是透過粉底的深淺變化製造拉長、縮短、膨脹、收縮的視錯覺,達到更具立體標準的面部結構。依據五官的標準比例將淺色粉底塗抹於想要拉長突起的地方,深色塗於想要收縮變短的位置。一般為了達到更好的立體感,在T 字部位、眉骨、下眼瞼位置、下巴、法令紋等位置做淺色塗抹,在臉頰兩側、鼻側等位置用深色粉底處理。
鼻子矯正
鼻子過長:盡量縮短鼻子提亮的長度,一般提亮只塗於鼻根部位。
鼻子過短:加長鼻子的提亮長度,一般不會超過鼻根至鼻尖整個長度的三分之二,切忌作出通天鼻的感覺,否則容易造成三庭模糊不清。
鼻子過歪:鼻子歪向一邊的話可以用淺色粉底提亮鼻梁,深色粉底加深鼻側,並且用位移的手法使其端正。
鼻頭過大:適當地用深色粉底進行修飾,不宜過重,過重反而使缺陷更加明顯。
鼻翼過窄:可以用淺色粉底適當提亮鼻翼。
鼻側影不要連到鼻翼上,否則容易給人造成鐵軌一樣的感覺,影響妝面的乾淨程度。
臉型矯正
臉型過於寬大:用深色粉底修飾面頰,使其弧度更加優美,要根據妝面的濃淡程度確定調整的尺度。
臉型過小:在沒有凹陷感的情況下一般不需要調整,小臉型有很好的鏡頭感;如果有凹陷的話,用淺色粉底做提亮使其膨脹起來。
顳骨、下巴等位置根據比例標準確定是否需要做或深或淺的修飾,所有的修飾必須以自然過渡為標準,過於生硬的修飾,容易產生戲劇感的誇張效果。
眼形的矯正
眼睛是妝容的靈魂,也是最需要花時間修飾的部位,調整好了眼睛的形狀,完美的妝面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如何矯正眼睛的形狀是非常重要的課題。下面歸納眼部妝容矯正的一些常見問題,以標準比例為矯正依據。
兩眼間距過近:間距過近的眼睛容易給人過於精明、工於心計的感覺,在調整的時候把眼妝的重點放在眼睛的後半段,在視覺上盡量拉開兩眼之間的距離,一定程度上調整了直觀效果。
兩眼間距過遠:兩眼間距過遠容易給人造成幼稚、無神、呆板的感覺,在調整的時候盡量拉近兩眼之間的距離,適當前移眼妝的重點位置,可以適當拉長眼線,拉近兩眼之間的距離,使眼睛更有神。
高低眼:其實我們很多人的眼睛都有高低差距,只是有的不是很明顯或者相對對稱,在處理眼妝時透過眼影、眼線、假睫毛等工具將低的補高,高的壓低,讓兩者盡量趨於平衡,不要透過單一的元素刻意地去調整這種差距,因為那會造成很明顯的單一元素不對稱的感覺。
眼睛過腫:這樣的眼睛在調整的時候盡量避免用淺淡的暖色,否則容易造成更腫的感覺。可以用較深的顏色和冷色系的色彩,弱化眼睛在視覺上腫的感覺。
大小眼:與高低眼的解決方式比較類似,有些大小眼是因為眼皮有單雙之分,可以用美目貼來調整雙眼的眼形,使其盡量一致,化妝時會容易很多。
單眼皮:純粹的單眼皮是無法黏貼出雙眼皮的,因為沒有褶皺痕跡的存在,但可以透過睫毛的支撐和眼線、眼影的結合使眼睛變大。有些單眼皮本身就很好看,不一定要做過分的調整,保持原有的特點也很好。
眼尾下垂:透過上揚的眼線和眼影使眼尾得到提升,搭配眼尾上翹的睫毛效果會更好些。
眼尾上揚:透過加寬下眼影以及眼線的面積壓低眼睛的上揚感。眼線的眼尾不要太上揚,上眼瞼的眼影面積要小些,以免眼妝面積過大。
唇的矯正
唇的寬度一般不會超過眼睛平視前方時眼球內側的垂直延線,上唇和下唇高度比例在1:1~2:3 的範圍內都是比較標準的唇形。
唇形過大:不要化過亮的唇彩,會顯得嘴巴很油,對於厚而且稜角分明的唇也不要化很有型的立體唇,處理不當會出現大唇套小唇的感覺。
唇形過小:如果想化出比較自然的唇形,可以先用肉色唇膏使唇的輪廓線模糊,再塗上相應顏色的唇彩,不但可以使唇變大,還會有性感的嘟嘟唇的感覺。想處理成輪廓分明的唇形時,可用唇膏打造新的輪廓線,再加上相應的唇色,從而塑造出新的唇形。
唇形扁平:扁平的唇形顯得缺少立體感且不夠飽滿,可以用深色和淺色的唇膏相結合,在唇珠應該突起的位置自然地塗抹淺色唇彩,使其與唇周的深色唇彩相結合,塑造立體感。
眉毛對於矯正化妝的意義
眉形在一定程度上有拉伸臉型的作用。臉型較短的時候可以適當挑高眉毛,將臉型拉長;反之如果臉型太長就要將眉毛處理得平緩些。
底妝處理技巧
要出色地完成一個妝,在進行五官的具體刻畫之前,底妝處理得是否符合要求已經決定了妝的最
終成功與否,所以完美底妝是成功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
如何鑒定底妝的品質
1. 粉底是否均勻。均勻的底色能夠讓描畫的五官看上去更立體,妝面更乾淨,就像畫家的畫布一樣,沒有乾淨的畫紙怎麼能彰顯主題的鮮明呢?
2. 粉底的薄厚是否合適。過厚的粉底會讓底妝顯得浮、不通透,有種面具的感覺;底妝過薄又會讓臉上的瑕疵過於明顯。薄厚適中的底妝加上局部的瑕疵修飾,會讓底妝更精緻。
3. 粉底的色彩是否符合妝面需求。並不是所有的底妝都是白白嫩嫩的就是好的,在表現一些特殊妝感的時候,底妝可能需要呈現不同的色彩與質感,比如健康的小麥色等。
粉底的種類
粉膏/霜:粉膏的優點是遮瑕效果比較好,缺點是處理不好就會顯得比較厚重,不同品牌的粉膏的品質也存在很大差別。粉膏的細膩程度對妝面的質感影響很大。粉底霜的質感介於粉膏與粉底液之間,具有可調和性。
粉底液:相對於粉膏/霜,粉底液更加細膩、輕、薄。
粉底液可以更好地貼合皮膚,表現清透的皮膚質感。
BB霜:很多人用BB霜代替粉底液,但有些品牌的BB霜打在臉上會發灰,所以需要仔細挑選。
如何選擇合適的粉底
選擇粉底首先是選擇適合膚色的粉底:過淺的粉底打在臉上疊合本身的膚色很容易造成膚色發青,顯得病態;過深的粉底又會顯得膚色暗沉。如果想讓膚色自然地白嫩起來,可以選擇比自己膚色略白一號的粉底,不要色號差距太遠。
根據自己想表現的質感來選擇粉底。如果面部的瑕疵較多,可以選擇粉底膏來做基礎的底妝;如果想體現自然通透的感覺,可以選擇粉底液來做底妝;如果只是想調整膚色,可以選擇適合個人膚色的BB霜。其實選擇什麼材質的粉底是有相對性的,品質好的粉膏會比品質差的粉底液使妝感更清透。
粉底膏的塗抹方法
粉底膏一般選擇濕粉撲來打底,可以將粉撲噴水並擠壓到潮濕的狀態,以滾動按壓、點壓、輕擦、揉擦的手法相互結合完成整個底妝。滾動按壓用在大面積的皮膚之上,輕擦用在眼周相對比較薄的皮膚之上,揉擦用在鼻窩等粉底不容易打到的死角,點壓用在滾動按壓不好掌握的局部粉底的處理上。
粉底液的塗抹方式
粉底液的塗抹工具選擇比較多樣性。每一種方式都有自己的優缺點。
手打:手指和面部皮膚具有同樣的溫度,能使粉底與皮膚很好地契合,並能在用少量粉底液的情況下將整個面部的底妝處理得自然通透。缺點是用手塗抹粉底,手指的紋路要夠細膩,沒有粗糙感,客戶會有不衛生、不舒服的心理擔憂。
粉底刷:用粉底刷處理粉底液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種粉底液的使用方法,缺點是手法不夠熟練的話容易塗抹得過厚,或者產生銜接不均勻的紋路。
粉撲:一般會選擇密度大的濕粉撲來處理粉底液,因為密度低的粉撲很容易浪費粉底液,並且很難控制均勻的程度。
在處理底妝的時候,除粉膏打底、粉底液打底之外,也可以將它們的優點相互結合,從而達到更好的底妝效果。在面部大面積使用粉底液,達到自然通透的底妝效果,再用色號偏淺一號的粉膏塗抹在眼周和T 字部位等需要提亮的位置,在保證通透底妝的同時,製造層次感與立體感,並且有間接遮瑕的作用。在處理好粉底之後,定妝也是保證底妝妝感一個重要的步驟。可以選擇粉撲與粉刷結合的方式處理蜜粉,粉刷沾好適量的蜜粉,均勻地塗抹於面部,力度要很好地控制,力度過大容易破壞粉底的結構和潔淨度,用粉撲為局部不容易觸及的地方定妝,定好之後將多餘浮粉清理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