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6 項符合
貨幣新論:人民幣的歷史機遇
的圖書
|
|
| 貨幣新論:人民幣的歷史機遇
作者:吉承勳
出版社:有意思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28
語言:繁體書
|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貨幣新論:人民幣的歷史機遇 內容簡介
以中外貨幣史觀,梳理國際經濟金融沿革
迎接現代國際貨幣體制新秩序,中國由富變強!
美國前財政部長約翰.康納利曾說:
「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世界)的問題。」
亞投行來勢洶洶,引來改變國際秩序的質疑,
為此中國重申「沒有另起爐灶」,
但同時認為「需獲得相應的國際話語權」。
隨著中國國力增強,
這場全球矚目的金融遊戲,人民幣將趁勢而出!
這股難以抗拒的金融浪潮,台灣又該何去何從?
作者以新穎視角縱觀中外古今貨幣發展,
探討如何終結美國霸權,開創世界金融新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吉承勳
出生於甘肅蘭州,祖籍海南島崖縣,黃埔軍官世家。
現居台灣、中國、美國三地。
學經歷:
中原大學物理系學士
美國堪薩斯大學 ( Kansas University ) 數學系碩士
美國史丹佛大學 ( Stanford University ) 作業研究系(Operations Research)博士 / MBA研究
曾任美國全球跨國電子公司及系統工程公司國際專案執行長
中國首都鋼鐵公司首位國際顧問
中國天津無縫鋼管廠建廠全球技術引進者及顧問
曾任「臺灣知識服務發展協會」執行長
現任臺灣宇太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及總經理
目錄
導讀
第一章 貨幣概論
第二章 中國古代貨幣理論與實踐
第三章 西方古典貨幣理論與實踐
第四章 西方現代貨幣理論與實踐
第五章 「美元本位」制的缺陷
第六章 中國建立「黃金實物匯兌」制
第七章 中國現代貨幣理論的未來實踐
第八章 中國現代貨幣理論
第九章 人民幣的歷史機遇
第十章 國際貨幣體制改革
致謝
序
導讀
約翰.梅納德.凱因斯被認為是宏觀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史密斯被認為是微觀經濟學的創始人,而「大歷史」卻是歷史學家黃宇仁借用宏觀與微觀第一位提出的獨特見解。宏觀與微觀只是對事物觀察角度不同,以大小轉用於歷史,有黃先生特別含意,今後經濟學也將會採用「大觀」的立場;即所謂宏觀與微觀,再加上「時間縱深」以及「整體歸納」,來進一步解釋複雜經濟系統的「大經濟」。由於以前「整體歸納」沒有現代科學的工具,來評估認證這類見解,世人只能主觀的認定,所以均屬於哲學的範疇。而今「大數據」的方法論,可以對「整體歸納」表達客觀系統的認定,相信今後「大經濟」也將會成為經濟學的重要一支。,本書是根據「大經濟」的觀點,對「貨幣」在社會中所起的作用,做進一步分析,研究,因為現行的貨幣體制,是一種不可能持續的國際體制,更大的金融風暴,將會很快襲擊全球,每個社會如何尋求自保,實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世界大事。
由於貨幣系統是社會的整個實踐,影響深遠,文化低的會向文化高的社會學習,經過貿易、戰爭、交往等吸收採用於自己的社會。從大歷史看,基本上文明社會,只有二個獨立的貨幣系統,一個是西方最早的貨幣系統,是公元前7、8世紀小亞細亞的里底亞所發行的銅鑄幣,與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的融合,發展出西方的貨幣系統,它影響着阿拉伯世界與印度,在中世紀地理大發現後,更影響到全世界。另一個獨立的是中國貨幣系統,有可能世界最早,在公元前10世紀發行的銅貝鑄幣,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銅鑄幣就成為中國歷代的標準,到了北宋開始發行紙幣,由於政府濫發紙幣,形成嚴重的通貨膨脹而後導致亡國,到了明、清改採用「白銀本位」制,清朝受西方的侵略在民國開始之後,中國也採用西方的貨幣體制。今天,全球基本上只有一個系統,也就是西方的國際貨幣系統。
貨幣的定義;就是具備「價值尺度」、「交易媒介」、「價值儲藏」與「延期支付」四大功能的「商品」,不具備這四個全部功能的商品,就是不完全的貨幣,是有缺陷的。古代中國和西方的貨幣,最大的差別在於,西方貨幣的「交易媒介」與「價值儲藏」,集中於一體(金或銀)的本位制上,而中國貨幣「交易媒介」與「價值儲藏」都分開,不集中於一體。主要是因為中國地域廣,人口多,而且國家統一,每一個地區都需要貨幣做交易媒介,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所以「交易媒介」就採用成本比較低廉的「下幣」,如銅鐵、紙鈔等,且不需要國家統一的規定,因為當地社會有實物做交換基礎。「價值儲藏」的貨幣,中國就採用全國統一的金、銀「上幣」,因為當時社會並不富裕,僅能維持基本生活,所以採用比較稀缺的黃金、白銀,代表儲藏已獲得價值財富。在西方,國家一直沒有統一,而且每個地區,基本上都需要靠國與國的貿易,才能獲得完全的生活物品,所以必須靠黃金、白銀做為統一的世界貨幣,早期的西方,生產力都不高,因為黃金的稀缺,無法促進經濟的發展,直到信用貨幣的紙鈔出現之後,才能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在中國,各地區自己鑄造銅幣做媒介,促進交易,而以金銀做價值儲藏,所以中國在農業社會的自然經濟裏,生產力較西方高很多,但當西方發展成以黃金為基礎的信用貨幣後,商業經濟生產力的發展就超越中國很多,在歷史上東、西雙方都是以黃金或白銀做為貨幣的基礎。
黃金既不能製造武器,又不能做為生產工具,社會用途較少,黃金做為貨幣的基礎,代表黃金受到古人愛好,不論中西方,大約都是靠它那美麗的光澤打動人心,只能做為裝飾品炫耀同儕。當社會進步生產力提高,私有財富增加後,人們便發現農業產品不是理想的保值工具,因此黃金就成為價值儲藏的手段,亞當.史密斯所說「黃金成為交換時人人都不會拒絕的商品」,也是馬克斯所說「黃金天生是貨幣」,而且它還有一個特點,在交換過程中,黃金的「價值」毫無所損,只是擁有它的主人改變而已。黃金在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是稀缺的,不能做為廢除貨幣基礎的藉口,因為「經濟學研究的是一個社會,如何利用稀缺的資源,生產有價值的商品,並將他們在不同的個體之間進行分配」。古人採用黃金或白銀做為貨幣,有其樸素的哲學道理,因為它們也是社會勞動的產物,是人類有史以來勞動價值的儲藏,因為它也是經過人民勞動所獲得的財富,黃金有使用狀態(金屬裝飾品)和貨幣狀態,基本上代表一個社會的商品生產運動,「幣」就由黃金做代表,而「物」就是一般生活所需的商品。一個社會在某一段時間,經濟發展的總量是一定的,包括黃金的生產與商品的生產,而生產出黃金這個特殊商品,就當著貨幣來使用,幣與物都是當時人民勞動價值的產物,當社會經濟發展快速,生產的「物」多,黃金就會從使用狀態流向貨幣狀態,當社會經濟發展遲緩,生產的「物」少,黃金就會從貨幣狀態流向使用狀態,即所謂「物多則幣少,物少則幣多」,所以「幣」與「物」的運動,代表當時社會的基本經濟生產狀況。今天也是一樣,美國發行的美元是以國債做抵押,用以後的稅款做擔保支付利息,國債就是「欠條」,當美聯儲開始發行美元,第一個向社會「借」了等同美元價值的商品時,第二個,第三個使用美元的人,只做為媒介左手來右手去,問題在第一個和最後一個使用的人,若「欠條」到最後一個人手中,假設他燒毀「欠條」,表示最後一個人損失當時「欠條」的貨幣價值,若第一個人和最後一個人是同一個人,那就是表示欠條的欠債還清,若沒有最後一個人,貨幣的價值經過長時間變成零了,這也就是通貨膨脹的意思,因為按照西方發行國債的辦法,國債到期,再發行更大的新國債,一部分還舊國債的本金,剩下的當做發新國債,等於「欠條」,永遠不需要還,也就是當時亞當.史密斯所預言,這種基金似發行國債辦法,將使一國衰落。
當國家在發行沒有黃金準備金的紙鈔時,就是欺騙人民,用以後「通貨膨脹稅」的價值來交換這些紙鈔,若這些紙鈔今後無法造成實際經濟增長,就徵收了「通貨膨脹稅」,若是這些紙鈔,可以刺激當時的經濟成長,就把以後增加「產品」的價值,本來可以用於降低產品的價格,讓人民多享受便宜物價,而讓政府拿去應付赤字了,所以新美元的價值是由「通貨膨脹稅」來抵銷的。換言之在
「美元本位」制下,美國現在每新發行一美元,均是靠「欺騙」得來,由「通貨膨脹稅」而產生「價值」的。凱恩斯曾經說過【透過連續的通貨膨脹過程,政府可以秘密地、不為人知地沒收公民財富的一部分。用這種辦法可以任意剝奪人民的財富,在使多數人貧窮的過程中,卻使少數人暴富】。
美國在2013年底國債為17兆美元,美國國會辦公室預測,到2024年美國國債將達25兆美元,今天美國政府的收入22%支付國債利息,依據耶魯大學教授佛格森指出,當國家收入的40%來支付國債利息時,該國財務將產生嚴重危機。美元崩潰的時間,決定在美國赤字增加的速度,一旦市場不接受龐大國債的預期,人人拋售美元或國債,就是美元崩潰之時。屆時美元當真崩潰爆發危機後,美國將會宣告發行另一種「新美元」,以黃金做儲備,幣值等於10倍的舊美元,也就是舊的10美元換新的1美元,美國在兵期推演中已經演譯過,這就和企業破產一樣,10元(舊)「債務」貨幣換1美元以黃金為準備金的(新)「債權」貨幣,只要市場上沒有選擇,別人對它也無可奈何。也就是說美國在實行「黃金實物匯兌」制後,就解決了問題,此時世界各地會產生金融風暴,造成當地社會動亂,通不過考驗者將遭受慘重的打擊。
當今世界動亂的源頭,就是美國濫發貨幣,彌補它的赤字,把通貨膨脹輸送到世界各地,由世界各國來承擔,經濟實力比較差的國家,政治實力不穩定的國家首當其衝,當地失業貧困人民會起來向政府抗議,引發各種動亂,只有到美元崩潰那一天,美國才會停止向世界各國輸出通貨膨脹。目前唯一可以阻止美元霸權的國家就只剩下中國,但中國目前深陷「美元陷阱」之中,只有跳脫陷阱後,才能爭取主動。中國要儘快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採用以黃金為準備金的人民幣,然後大量發行人民幣國債來與美元國債競爭,並替換手中擁有的美國國債,吸收世界資金,進行中國的產業升級。一旦中國跳脫美元陷阱,中國在中美博奕中就爭取到主動。
當中國確認了自己的戰略目標,應該是;實現社會主義的價值,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以人民幣為國際儲備貨幣及關鍵貨幣,成為世界關鍵國家為目標,與世界人民共同努力。如何實現,這將是對中國政治家的極大考驗。它的成敗影響世界極為巨大。這個戰略目標,卻是對「美國」最核心利益的挑戰,反對美元霸權,就是支持世界反對美元做為世界貨幣,美國必然視中國為對手。美聯儲是私人擁有,且暫定稱這些擁有者為「華爾街集團」,其實美國人民的利益,和「華爾街集團」的利益,並非一致,但對美國「華爾街集團」而言,任何反對美元霸權卻是毫無妥協的「生死之爭」,所以中國與其模糊地處理美國的戰略關係,不如明確地釐清自身的國際戰略方向,反對美元做為世界貨幣,因為「債務」貨幣,沒有資格成為世界貨幣。若中國人民幣實行以黃金為準備金的債權貨幣(上幣),並大量發行人民幣國債(下幣),與美元國債競爭,一旦中國掌握此歷史機遇,取得制衡美國「華爾街集團」的正義地位時,中國反而獲得了保護自己的戰略空間;帶領世界各國反對美元做為世界貨幣,就是保護世界各國自己的利益。現今世界上已出土的黃金,估計約有16.56萬噸,應該可以實行三個,以黃金為準備金的「黃金實物匯兌」制(「債權」)貨幣。「黃金」是人類歷史上勞動價值儲藏的特殊商品,不論任何國家或個人,擁有這些黃金,就是擁有所謂「勞動財富」的這些商品,只是黃金提供給國家時才能發揮「信用貨幣」的經濟乘數效應,才能創造流動性而促進社會的經濟發展,所以世人應該委託三個單位來保管這些黃金,建議三方是;人民幣、歐元、美元,以黃金儲備收據做準備金,發行人民幣、歐元、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而貨幣「信用」乘數,根據客觀條件,三方協商達到一個共識,其他各國採用「債務」貨幣,各自盯住某一「債權」貨幣,形成同一個貨幣區,基本上回到布雷敦森林體系的協議中去,但以三個「債權」貨幣,代替目前的美元。然後根據社會的進步,以及風險的評估,今後優化使貨幣乘數愈大愈好,但必須三方共同決定,不能單方破壞客觀環境對風險的認識。
新的國際貨幣體制,是三個以黃金(若黃金不足時可同意用實物價值來補充)為準備金的國際儲備貨幣(人民幣、歐元、美元),來代替一個「黃金」的世界貨幣,因為黃金產量的不足,無法支持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也代替一個「美元」的世界貨幣,因為美元信用貨幣的「信用」過於氾濫,造成世界通貨膨脹的危害,不斷制造金融危機。三方同意以實物做基礎的國際貿易,採用「國債」來取代「貨幣」的「媒介功能」,減低社會對黃金的需求,並限制「信用」的不當擴張,在此基礎上採用改良式的固定浮動匯率,促進國際貿易阻止金融投機活動。這就是建議今後國際貨幣體制,建立新秩序的理論架構,然後具體實踐,一步步修正及完善。
2008年美國在國際投資的資產為19.9兆美元,而負債為23.4兆美元,相差為淨負債3.5兆美元,因為美元是世界貨幣,所以可以靠印鈔票來支付到期的外部債務。在2014年中國的外匯儲備達4兆美元,這麼大規模的量,不應該是儲備,理念上更不應該侷限在管理的層次,而應該成為戰略的層次,因為風險已被國際儲備貨幣體系中,發行貨幣所涵蓋。國際淨資產依貨幣乘數的10倍計,中國可以在國內外投資40兆美元,保守一點按5倍計進行,也可以投資到20兆美元,若保持10%的淨利,90%則為18兆美元成本,這裏面將包括多少勞務、資源、就業等的支出?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可以想見!同時中國和美國的最大不同,中國的實力建築在「債權」貨幣的實體市場經濟上,而美國的實力建築在虛擬的金融產業上,更何況採用「債務」貨幣,一倒俱倒風險將無可避免,正因為美元目前是關鍵貨幣,所以美元才可以「拖」了那麼久還沒有倒,若非如此「美元」早就垮掉了。
本書就教於經濟專業人士,採用學術標準的嚴謹邏輯,凡是引用數據說明,均採用學有專長,足以信賴的研究數據,並且註明出處以示負責。同時本書也希望提供給沒有經濟背景的人士閱讀,需要經濟知識,本書就鉅細靡遺不厭其煩的提供背景資料,有勞經濟專業人士,當作故事來閱讀增加趣味。對於有專業的經濟學家,前五章是經濟背景的介紹可以省略,直接從第六章開始閱讀,若為節省時間,對於從事實踐工作者,可以閱讀第九、第十章,這是本書的研究心得和結論,對於智庫學者第七、第八章是作者採用「大經濟」觀點,提供中國現代貨幣理論,供參考。本書另一個作用,就是做為經濟學教材有關「貨幣」的課外補充讀物,特別是美國諾貝爾獎獲得者,薩繆爾森出版的經濟學,1948年出版,每三年更新一次,現已更新到第19個版本,半個世紀以來,已被譯成了40餘種文字,銷售量超出1仟萬冊,但這本經濟學教材却對貨幣著墨不多,而且僅強調「媒介功能」,對「儲藏功能」忽略不提,而此,正是「美元本位」制的最大缺陷,亦是造成目前世界各地動盪的主要原因。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756699
- 規格:平裝 / 368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
|
| 作者:理查.葛登 出版社:橡實 出版日期:2024-09-11 66折: $ 845 | | 作者:王怡仁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9-01-03 66折: $ 1379 | | 作者:洪佳如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09-28 66折: $ 165 | | 作者:卡洛琳.拉靈頓 出版社:日出出版 出版日期:2024-01-10 66折: $ 1201 | |
|
| 作者:姜鎮豪、卞惠允 出版社:語研學院 出版日期:2024-02-27 $ 337 | | 作者:許秀影、熊培霖、朱艷芳、范淼、張耀鴻、黃哲明、周祥東、陸正平 出版社:社團法人中華專案管理學會 出版日期:2024-10-04 $ 465 | |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出版社:方智出版 出版日期:2019-06-01 $ 260 | | 作者:小河少年Kawa 出版社:春光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2-13 $ 300 | |
|
| 作者:克里斯多福.哈定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2-18 $ 476 | | 作者:しろゐチョコ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09 $ 126 | | 作者:崔泰碩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25-02-19 $ 350 | | $ 355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