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理論:張揚「長處」還是狂補「短處」?
兜兜學校有一項激勵機制,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可以贏得1張積分卡,集齊5張積分卡可以兌換1張蜜蜂貼紙,10張蜜蜂貼紙可以兌換1張蜜蜂卡,3張蜜蜂卡就可以換取1個一級蜜蜂獎牌。
一天晚上,我和兜兜在家裡整理她的卡片,已經有兩張蜜蜂卡了。
兜兜看著自己手中的卡片,對我說:「已經有三個同學集齊了3張蜜蜂卡換了一級獎牌,我才兩張蜜蜂卡,不算多呢。」
對於兜兜的學習成績我還是比較放心的,那麼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呢?兜兜與班上表現最優異的孩子之間的差距在什麼地方呢?為了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和兜兜拿記事本羅列了一下可以贏取最初級積分卡的項目:
1. 學習認真,上課專心聽講,積極回答問題。
2. 參加學校賽事為班級爭光,例如:運動會、書畫比賽、作文比賽、英語演講比賽等。
3. 遵守秩序、紀律,吃飯時不挑食、不打鬧,課間操列隊快、靜、齊,做操動作標準,在宿舍裡按時盥洗,作息規律等。
4. 坐姿端正,書寫姿勢正確。
5. 桌面整潔,愛惜書本,講求衛生,愛護公物。
6. 有上進心,進步快。
7. 樂於助人,關心同學,尊敬師長。
8. 勤於思考,有獨特見解。
9. 堅強勇敢,不怕困難,自立自強。
顯而易見,兜兜欠缺的是第一項和第三項。她上課時總忍不住做點小動作,下課後不遵守秩序,經常調皮搗蛋,時不時惹出點亂子能讓老師兩天都緩不過氣來,需要持續觀察三天後才能確認她改過自新,解凍獎勵——兜兜落敗在自己的短處上可想而知。
我趁機給兜兜講了簡單的「木桶理論」:一個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板,而恰恰取決於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根據這一原理,可以有兩個推論: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夠高,木桶才能盛滿水;其二,只要這個木桶裡有一塊木板不夠高,那木桶就不可能裝滿水。
我告訴兜兜,她的紀律問題就是那塊短木板,即使她其他各項都突出,水面仍舊只虧不盈。
兜兜卻提出一個悖論:上週學校舉行班級接力賽,全班17個女生,只有兩個身材比較胖的女生沒有跑第一名,其他15個女生都跑了小組第一,但是他們班的成績卻並沒有受到這兩個同學的影響,依然獲得了全年級總成績第一。
兜兜的理論是,只要我們15個人的小宇宙爆發,成績比其他班好很多很多,另外兩個人的表現差強人意也不足扭轉大局。
這是一個非常有新意的觀點,我不得不由衷讚歎!
對於孩子,不是只有優劣、好壞這種簡易的評判標準,非黑即白的長板與短板難免偏頗。一個木桶能盛多少水其實可以有很多種釋義。
一、一個傾斜木桶的儲水量由它最長的一塊木板決定。其他的木板都可以依次縮短,最短的一塊木板可能還不及最長木板的一半長,但這並不影響總容量。由這點可以推論出,孩子應該有一技之長,而且只有當這「一長」成為小範圍內的制高點時,孩子才有「傾斜」的資本。
孩子的教育很難做到全面開花,更何況孩子本身是有特性的個體。對於天賦異稟的孩子,家長與其捨本逐末地求「全」,倒不如「入山問樵,入水問漁」,尊重孩子的天性,找到教育的重點。
兜兜的玩伴叮噹有好幾門才藝班要上,她偷偷地告訴我:「阿姨,我最討厭過週末了,比上學還累!」
我問:「你喜歡學才藝嗎?」
叮噹說:「除了唱歌我什麼都不想學,可是媽媽說女孩子應該學芭蕾,這樣才有氣質,非逼著我學!」
我很想對她的媽媽說,與其打造一個「哪根木板都不長不短的矮木桶」,倒不如撐起一個支點,放置一個有重心的斜木桶,這樣培養出的孩子才有鮮明的亮點。而在當下這個時代,有亮點才會有發展。
二、木板的密合度同樣決定了木桶的儲水量,因而孩子的團隊意識不容忽視。「長處」不單單指團隊中每一個個體的能力,也指團隊契合度帶來的核心能力。
常聽到這樣一句刺耳的話,「一個中國人是條龍,一群中國人是條蟲」,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總是關注孩子個體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他作為一個社會人的團隊合作與配合能力。如果一個團隊中每個人都相當於一塊長木板,但是互相不建立關係,沒有釘在一起,一堆散木板是難以儲水的。
兜兜學校在對孩子團隊意識的培養方面做得非常突出,班際大隊接力、全班兩人三腳、班際拔河比賽⋯⋯比賽營造的團隊氛圍,讓孩子們學會了分工合作,激發了大家的向心力和自制力。在老師的提倡和鼓勵下,孩子們的團隊精神得到了強化,每個人都開始不由自主地關注團隊目標,努力地去達成目標。
三、在每塊木板的長度相同的情況下,木桶的底面積大小及其承載力決定了儲水量。由此可知,家長需要為孩子提供優質的平台,更能激發孩子的潛能。
底面積:孩子出生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 如果沒有好的「桶底」——一個優質的成長平台,那一切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孩子的才華很可能會被扼殺。因此,父母和師長要提供給孩子足夠多的機遇,培養孩子的自信,讓每個孩子都有施展自己才華的舞台。
承載力:一句廣告語說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孩子的潛能是天生的,而其潛能究竟能發揮多少,則大都是由情商決定的。因此,家長在不斷給孩子「加班」之餘,應更加重視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自信樂觀、積極上進、不怕困難,有「心」去承載更多的孩子,「儲水量」自然更大。
四、長板和短板是具有時效性和關聯對比性的,因此應當在動態比較中尋求發展。
單看一個木桶,木板有長有短。我們常常會將「長板」作為榜樣,要求其他「短板」奮起直追,向長板躍進,這就是「木桶理論」的補短板。也就是說,在一個木桶中,作為標準的「長板」是不用繼續努力增長的。可是,全是短板的大木桶也比有長板的小木桶儲水量多,反之亦然。大千世界變化快,我們需要的對比不應當僅僅局限於一個木桶,而應當是動態的、全面性的。
時效性:我們不應當脫離環境的實際情況去評價孩子,離開群體特性去分析、教育孩子。兜兜入學早,年齡小,與其他孩子有1/6的年齡差距,這塊「短板」無法忽視,短期內難以彌補。但是,我知道每過一年,這個短板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縮減,直到可以忽略不計。
關聯對比性:在不同的階段,孩子要補的短處是不一樣的。在某一階段,可能孩子需要均衡地提升各項能力,這時我們就不能去鑽「補強短處」的牛角尖。低年級的孩子都會有紀律差、學習專注力不足或持續力不強等特點,不能這次紀律差,就抓抓紀律,下次學習成績差又突擊學習,只抓短處和忽視長處的鮮明優勢同樣不可取。
結合「木桶理論」的多種釋義綜合分析後,我和兜兜一起找到了她身上更多需要張揚的長處和需要彌補的短處。兜兜還建立了自己專屬的「優點紀錄」。為了彰顯「木桶理論」,我們還創新地把優點寫到便利貼上,圍著飲水機的「水桶」貼了整整一圈。
兜兜常會一邊貼一邊驕傲地問:「媽媽,我今天表現得好嗎?」
看著兜兜快樂的小笑臉,我深感欣慰。「木桶理論」不僅幫助孩子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更重要的是,為她不斷發現更好的自己,提供了能量。
雁陣效應:上帝讓你成為好孩子,就是對你的最高獎賞
一天,公司臨時有事,我很晚才回家。一走到門口,我就聽到兜兜銀鈴般的笑語。快晚上10點了,兜兜還沒有睡,歡快地跟爸爸聊著一天的見聞。看到媽媽,兜兜興奮地湊過來,把剛才的話題重述一遍:上週家長開放日生病的那個男孩子——晨晨,送給她兩張蜜蜂貼紙。
上週五,坐在兜兜後排的晨晨吐了。兜兜顧不得脫下自己被吐髒的外套,毫不猶豫地抓起紙巾,幫晨晨收拾滿桌子的髒物。
很快,在兩個老師和晨晨媽媽的共同努力下,嘔吐物被清理乾淨,教室重歸平靜。上課後,老師首先說了一句話:「同學生病是他最難受、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幫助他?可是有的同學不僅沒有伸出援手,還捂著鼻子嫌棄他,你們覺得這樣做對嗎?這樣生病的同學會不會更難受呢?」剛才還竊竊私語的家長和同學們忽然安靜了。
兜兜的學校採用小蜜蜂獎勵機制:回答對1個問題得到1張積分卡片,5張積分卡可以換取1張蜜蜂貼紙。
晨晨送給兜兜的兩張蜜蜂貼紙,就相當於10張積分卡——回答對了10個問題啊!
那個男孩用了整整一星期的時間,努力回答問題,就是為了集齊蜜蜂貼紙,送給幫助過自己的朋友。這份沉甸甸的友情,讓兜兜的內心暖暖的。
雁群在天空中飛翔,一般都是排成人字陣或一字斜陣,並定時左右交換位置。生物專家們經過研究後得出結論,雁群這一飛行陣勢是牠們飛得最快、最省力的方式,因為飛行中,後一隻大雁能夠借助前一隻大雁的羽翼所產生的空氣動力,使飛行省力,一段時間後,牠們左右交換位置,使另一側的羽翼也能借助空氣動力緩解疲勞。專家們將這種有趣的飛行陣勢稱為「雁陣效應」。
「雁陣效應」帶給我們這樣的啟示:在耗費同樣多能量的情況下,依靠團結協作,雁陣成員可以比單獨飛行的大雁多飛百分之七十路程,達到管理學最佳效果:1+1>2。雁群如此,人生發展亦如此,唯有協調共融,團隊中的每個成員才能取得獨行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從而走得更遠、更好。
兜兜雖然成績全A,但卻是班裡數一數二的小調皮;因為上課擾亂課堂紀律這件事,老師三番五次找上家長。
兜兜說:「我是故意搗亂的!因為老師上課時總是提問給那些搗亂、不聽講的壞孩子,他們都不會還問他們;我早都會了可是總也不給我機會,這不公平!所以,我也不要當好孩子,我要當小調皮!」
這真是讓人傻眼的回答,我說:「兜兜,你不能這樣,會被老師、同學討厭的。」
兜兜說:「討厭就討厭吧,能怎麼樣?只有回答問題我才能得到蓋章小卡啊!」
我應該怎麼勸說孩子放棄那點可悲的小獎品呢?
一、角色定位會隨情況而變,不給雁陣中任何一隻大雁下定論。
我偷偷拜託兜兜的老師,請他們淡化對兜兜惡作劇行為的批評。因為她現在已經習慣被老師批評、被同學指責,她逐漸就會習慣把自己定位成一個調皮的「壞孩子」。這樣下去兜兜很容易自暴自棄,真的變成壞孩子。也許轉移關注焦點,使她得到的都是正面鼓勵,她就會吸取正能量,回到正軌。
很感謝老師,他們都答應了我的請求,並且積極地給予配合。
週一,兜兜回來說:「我覺得數學老師其實也挺喜歡我的,因為今天我在用紙包裝數學道具時包裝不起來,楊老師竟然沒有批評我。真的,媽媽,她竟然沒有生氣,是她幫我包起來的!」
週二,大雨,兜兜在回家的路上迫不及待地說:「媽媽,今天班主任抱我了!在我們去彩排的路上要經過一個路口,那裡水很多,陳老師怕我的鞋濕了,就把我抱過去了。」
我問:「兜兜,那你幫老師撐傘了嗎?」
兜兜露出興奮的神情答道:「沒有,是老師一手撐傘一手抱我的。全班同學老師只抱了我,我真是太幸運、太幸福了,簡直難以置信!」
兜兜雙手合十、緊握,像一個虔誠祈禱的教徒,幸福溢於言表,如一隻沐浴著午後陽光的貓咪。
週三,晨晨又送給了兜兜兩張蜜蜂貼紙,令兜兜感動不已。
我趁機給兜兜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美國有一位名叫瑪麗的女孩,她寫信給《芝加哥論壇報》兒童版主持人西勒庫斯特求助。因為她實在不明白,為什麼她幫媽媽把烤好的甜餅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誇獎,而什麼都不幹、只知搗蛋的弟弟,卻能白白得到一個甜餅。她想問一問無所不知的庫斯特先生,上帝真的公平嗎?為什麼在家和學校,她都常常能看到和她一樣的好孩子被上帝遺忘了?
正當庫斯特不知如何回答瑪麗小妹妹的問題時,他應邀參加了一位朋友的婚禮,正是在這場婚禮上,他意外地找到了答案。
牧師主持婚禮儀式,新娘和新郎互贈戒指。也許是他們正沉浸在幸福之中,也許是兩人過於激動,總之,在他們互贈戒指時,兩人都陰錯陽差地把戒指戴在了對方的右手上。
牧師看到這一幕,幽默提醒道:「右手已經夠完美了,我想你們最好還是用它來裝扮左手吧!」
正是牧師的這一幽默,讓庫斯特茅塞頓開——上帝讓右手成為完美的右手,就是對右手最高的獎賞。同理,上帝讓善人成為善人,也就是對善人最高的獎賞。他發現這一真理後,興奮不已,立即以「上帝讓你成為好孩子,就是對你的最高獎賞」為題,給瑪麗回了一封信。
這封信刊登在《芝加哥論壇報》之後,很快就被美國及歐洲一千多家報刊轉載。而且之後每年兒童節,這封信都要被重新刊載一次,送給全世界所有的孩子。
兜兜聽完故事後,眼睛睜得大大的,神情中閃現著驚喜。我相信,當她明白做一個好孩子是上帝的最高獎賞後,就不會再為那些「不公平」而憤憤不平了。
兜兜現在也相信感情,相信付出終有人看見,相信世界滿滿的都是希望和陽光。她不再抱怨不公平的待遇,因為她記得媽媽說的話:「即便是付出沒有回報,也不要做壞事去對抗,因為上帝對你最好的獎勵,就是讓你成為我們大家的好孩子!」
在「世界充滿正能量」的鼓勵下,兜兜一點一滴地改變著。
她曾經抗拒數學,現在終於可以驕傲地宣布自己找到計算技巧;看到英語故事書後,能笑著跟媽媽分角色表演;學了新單詞後,能心甘情願地抄寫五遍,然後讓兜兜爸聽寫⋯⋯
與此同時,老師們也很欣喜,他們兢兢業業的付出也得到了回報,兜兜終於可以心悅誠服地遵守紀律了。
雁陣中每一隻大雁都沒有固定的隊位,可以隨時去到任何一個需要的空位,孩子的可塑性也是同樣強大的。家長和老師不要過早給孩子貼上小調皮、小叛逆或是好孩子的標籤——頭雁也有疲憊的時候,飛在側翼的大雁也有迎頭趕上的那一刻。
二、 做好自己應做的事情,不計較得失,協助他人,也接受他人的幫助。
不管是在孩子的世界,還是在成人的世界,付出和回報都不一定是同步的,甚至不一定是對等的。
有這樣三個回報效應:1:1,3:1和1:0。
人與動物的交往一般遵循1:1效應,即你對狗好,狗就對你好。
人與人的交往一般遵循3:1效應,即你給別人三次好處,對方才會給你一次回報。如果你只給別人一次好處,那對方償還你的機會就很小。
1:0效應有兩個解釋:第一,你努力了許久,卻在最後一刻選擇放棄,那麼前面所有的努力將歸零;第二,你可能做了100件好事,只做了一件錯事,但這一次「錯」將覆蓋之前所有的「好」,你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也會被歸零。
你會感覺不公平嗎?會,是因為你在比較,如果沒有橫向比較,就不會有公平與否的概念。我們不妨換個角度看待「付出與回報」:付出的時候不要考慮回報,不要跟別人比較,做最好的自己,盡到你在「雁陣」中相應角色的職責,得到別人對自己的信任,感恩別人借自己的一臂之力,欣賞你能領略的美景——這難道不是最完美的回報嗎?
三、 只要雙翅充滿力量,就有機會勝任頭雁,擺正心態,把側翼當成是休養生息的緩衝地帶。
朋友問我怎樣在家庭和工作中找到平衡。我想,家庭和工作就像蹺蹺板的兩端,支點只能是自己。不甘心做全職媽媽,就注定一生都在摸索這兩端間細微的力道。
其實,所謂平衡家庭與工作,倒不如說是在平衡我們自己的心態——不平衡的本就是自己的心。《易經》云:「物物一太極」,我想應該是陰陽相合、得失相依存的意思吧,正如身處蹺蹺板支點的你我。
「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佛語說「無欲則剛」,我想,這應該是每一個職場媽媽最應該具備的心境吧。
幸福,這種感覺應該是自己給自己的,就像付出的時候沒有想過要回報,就不會被得不到回報的痛苦所糾纏。我們不需要從別人那裡得到對自己的肯定,只要我們在意自己的感受,勝於關心他人帶給我們的感受,就無怨無悔了。這門人生幸福課,需要我們和孩子一起修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