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代的電腦使用者而言,也許會認為網路是一項很新穎的東西。透過網路線將電腦連接在一起的科學與藝術,確實是一門很新的學問,然而其基本概念卻來自十九世紀。
現代的電腦工業,大都依賴於維多利亞時代的三大發明:電報、電話、印字電報機(printing telegraph,其中printing 是印刷之義,本書翻成印字)或稱電傳打字機。
假如放了一台電腦在賽謬爾‧莫爾斯(Samuel F.B Morse)(電報與摩爾斯碼之父)眼前,他並不會知道電腦是什麼,但他卻熟知由現代電腦必備的字母與他的發明發展而來的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邏輯與原理。最初的莫爾斯電報機使用一系列的長短電脈衝(以字母與數字的形式),從一個地點往另一個地點傳送資料。不像現在的通訊系統這樣方便,莫爾斯電報機需要操作員,他必須了解莫爾斯碼技術才能傳送/ 接收資料。而現代的通訊系統仍然使用長短電脈衝來傳輸訊息,只是速度比當年莫爾斯能想像的要快更多。從許多方面來看,電報是最初的數位資料通訊系統。
同樣地,亞歷山大‧格蘭厄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也不知道數據機* 是什麼,但他卻懂得維多利亞時代的電話線接頭,這種接頭至今還連接著許多電話機、數據機與電話公司的局端或稱交換局(central office、CO)。由於電腦的崛起,近年來世界各地的電話系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連接住宅、辦公室與電話公司設備的用戶迴路,則和貝爾時代沒有多大的差別,用戶迴路仍然使用傳統的類比線路。正如同我們所見,多年來發明家一直為了連接電腦系統到電話線而付出了大量的努力與時間。
埃米爾‧博多(Emile Baudot)的發明,沒有讓他的名字如貝爾和莫爾斯那樣家戶喻曉,但他的多工印字電報機(或稱電傳打字機)卻是電腦印表機和電腦終端機的雛形。其他的發明家改進和延伸了博多的想法,於是便產生了印字電報機。在電腦問世之前,印字電報機提供了傳遞美國聯合通訊社和合眾國際社新聞的服務。那些服務則是使用印字電報機的網路來遞送新聞文章成為全世界成千上萬的報紙。
也許您從未見過印字電報機,但一定聽過在電台或電視台的新聞廣播時,作為背景聲音,擁有節奏感的搭- 搭- 搭聲音。印字電報機也是組成全球用戶電報網路的基礎,用戶電報可以讓使用者傳遞印刷訊息。(雖然用戶電報是最為可靠的通訊工具之一,但在電影Fail Safe 中,ASR-33 型機器卻扮演了一個不光彩的印字電報機角色。故事大綱可簡述為由於美國總指揮部內的一部ASR-33 故障,美國與前蘇聯引發了一場核子戰爭,紐約和莫斯科都被夷為平地-全都
因為一張小紙片被卡住在此機器裡。)
雖然前幾個章節介紹的大部分裝置是非常老舊過時,但是源自電報、電話、印字電報機的相關技術仍然影響我們。在後面的三章節內,本書將為您闡述這三種基本的技術,如何產生新的電腦時代。
但是一開始我們還是必須解釋所有數位通訊系統的基本技術,假如您覺得我們要探討艱深的技術知識,請不要緊張,因為我們將使用您想不到的工具來解釋數位電子產品(至少在這本書介紹到的產品)的原理,那就是日常生活常見的手電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