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什麼是金融
在現代社會中,經濟已經越來越依賴金融,越來越金融化;越來越多的社會財富通過金融活動創造出來,而另一方面,二○○八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物價全面上漲,股市一路下跌,讓我們對未來生活的安全感越來越低。因此,作為個人,我們要瞭解金融,才會投資理財;對於公司,要瞭解金融,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並發展起來;對於國家政府,要瞭解金融,才能保證國家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避免陷入經濟危機之中。
一、什麼是金融
要從事金融活動,我們首先要知道,到底什麼是金融。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經濟活動。經濟活動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經濟活動是商品活動,即生產、銷售與消費人們衣食住行所需的產品,例如,衣服、食品等等。這些產品我們看得見、摸得著,買來可以用、可以吃。這類經濟活動是這樣進行的:廠家用資金購買原材料與機器設備,雇用工人進行加工生產,然後將產品賣給消費者。產品賣出去後,廠家將資金回籠並可能獲得利潤,就可以從事下一個輪的生產,並且可能生產更多的產品。相應地,商品市場就是從事這些衣食住行所需的產品的生產與交易的場所。但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商品市場是指狹義的商品市場,即只指從事這些產品買賣的場所,而不將它們的生產包括在內。沃爾瑪、家樂福等等就是商品市場。人們在商品市場中購買衣食住行所需的各種產品是為了使用。例如,購買衣服是為了禦寒。也是為了美觀。
另一類經濟活動就是金融活動,金融就是大規模的資金的融通及其相關活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候可能需要向朋友暫時借一○○塊錢。我們與朋友之間的這種借貸就是資金的融通,就是金融。借貸就是最基本、最原始的金融活動,在借貸基礎上產生了其他很多與資金有關的活動。
在現代社會中,資金的融通及其相關活動常常是大規模地進行的。
金融就是跨時間跨空間的資金融通
資金的融通既可以是跨空間的,也可以是跨時間的。所以,金融就是跨時間、跨空間的大規模的資金融通。
例如,中國的公司到美國去發行股票,在美國籌集資金,就是跨時間、跨空間的資金融通。「跨空間」這一點 ,比較好理解,就是從一個地方跑到另一個地方去。中國的公司不遠萬里,跑到美國去,通過向美國人發行股票來籌集資金,這種跨國界的行為當然是跨空間了。為什麼是「跨時間」呢? 因為投資者購買公司的股票就是他們現在把錢給公司用,等五年、一○年以後公司賺錢了,公司再把錢分給他們。這等於是投資者把自己現在不需要使用的資金轉移到五年、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以後。這就是跨時間的資金融通。例如,微軟(Microsoft)公司在一九八六年上市時,投資者購買它的股票,等於是投資者把錢給當時需求錢用來投資的微軟使用。後來,微軟賺了很多錢,於是從二○○三年開始,給投資者分紅,把投資者的錢分給投資者。
現代企業的活動涉及到很多方面,但只有涉及到資金的才是金融活動。例如,一個企業從事生產是需要資金的,那麼,從哪獲得所需的資金、從事某種產品的生產是否會賺錢、是不是把賺到的錢分給股東,這些與資金有關的問題就是金融。至於企業生產什麼產品、生產多少、怎麼生產、怎麼降低生產成本、怎麼銷售產品,這些不是與資金直接有關的問題都不是金融問題,而是管理問題。
從事衣食住行所需產品的生產、銷售與消費活動需要資金。那麼,用什麼方式來解決資金問題呢?解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需要的資金或者個人消費所需要的資金就是融資活動。企業可能有很多可以選擇的專案。例如,公司有一塊地,可以在上面建一個娛樂中心,也可以建一棟商務樓。建什麼更賺錢呢?這是公司的投資問題。個人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例如,你有一筆錢,是購買股票好呢,還是存到銀行好。這是個人的投資問題。融資活動與投資活動都涉及到資金問題,也都是金融活動。
金融系統的運行也是金融
企業需要資金的時候,是向銀行貸款,還是到股市去向公眾發行股票呢?銀行、股市都是從事金融活動所需要的場所,即金融市場。銀行與股市又都是專門從事資金的融通這一活動的機構,它們被稱為金融機構。沒有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就不可能進行大規模的資金的融通活動,因此,金融市場、金融機構,以及它們是如何運行的也屬於金融的範圍。
現代社會中,金融活動的規模越來越大,金融活動的方式也越來越複雜,金融活動越來越重要。金融活動、金融機構、金融市場,以及它們的運行就形成了一個龐大而相互聯繫在一起的系統,這就是金融系統。一旦金融系統出了問題,整個經濟都會出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會受到影響。所以,對金融活動、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進行有效的監管以保證它們穩定而高效地運行就必不可少。這樣,對金融系統的監管也成了金融的一部分。
二、金融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金融是隨著貨幣的出現而出現的。有了貨幣,才可能有資金的融通。很久很久以前,曾經有過一個沒有貨幣、更沒有紙幣的時代。那時,人們以物換物,就是用自己一件物品換取別人的一件物品。例如,用自家的一頭牛換取別人的一匹布。後來,人們用黃金、白銀作為貨幣;再後來,出現了紙幣。有了貨幣,社會財富就可以方便地儲存、流通起來。可以說,貨幣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本書第三章介紹貨幣的產生)。
金融也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在原始社會,經濟很不發達,人們靠打獵、採摘野果生存。吃了午餐,還不知道晚餐在哪里。自己都吃不飽,就不可能有資金的融通,也就不可能有金融。
隨著人類的進步,經濟也慢慢發展起來,社會也積累了越來越多的財富。由於有了貨幣這種很方便的手段,人們便以貨幣的方式將這些財富儲存起來。在沒有貨幣之前,人們用什麼方式來儲存財富、表示自己富有呢?用實物。例如,用牛,你家的牛越多,你就越富。用這種方式來儲存財富當然很不方便,你得建個牛圈,還要餵養牛。有了貨幣這種很方便的手段,人們便以貨幣的方式將這些財富儲存起來。
當然,社會財富的擁有並不均勻,有些人開始變得比較富有起來。同時,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創造了更多的投資與消費機會。於是,就有人向別人借錢,從事生產或者消費活動,而另一些人則願意把錢借給別人,收取利息,讓自己的錢變成更多的錢。這樣,就出現了借貸,即「信用」。這就是最原始、最基本的金融活動。
為什麼叫「信用」呢? 因為借錢的一方是以自己的「信譽」作為擔保的,而將錢借出的一方也相信借錢方的信譽,相信他到了規定的時候一定能夠還本付息。
有了信用,就自然會產生銀行這樣的金融機構。有些人很有錢,而另一些人需要錢,於是就有人創建銀行,作為中間人,幫助有錢的人將錢借給需要錢的。這對大家都有利:有錢的人將錢借出去,收取利息,自己的錢變成更多的錢;需要錢的人獲得了資金,可以用來做生意;開銀行的人則為提供這種牽線搭橋的仲介服務而收取傭金。開銀行的人收取的傭金就是利差。例如,A將錢存到銀行,銀行給他每年五%的利息;然後,銀行將錢以每年六%的利息借給B。那麼,這中間一%的差額就是利差,也就是銀行收取的傭金。這一%的利差就成了銀行獲得的利潤。
有人會問,A難道不可以直接將錢借給B,得到六%的利息?為什麼要通過銀行,讓銀行在中間賺了一%的利差啊?A當然可以不通過銀行,而是直接把錢借給B。但是,通過銀行進行借貸,是一個對A與B雙方都比較方便比較安全的辦法。這一點,我們後面要講到。
中國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出現的「錢莊」其實就是早期的銀行,雖然「錢莊」後來一直沒有能夠發展成為現代銀行。到清朝的時候,「錢莊」 更是非常之多。現在,中國很多地方(特別是沿海地區)有很多地下「錢莊」,這些地下「錢莊」就是地下銀行。為什麼會出現地下銀行呢?因為沿海地區有很多民營的中小企業,這些企業需要資金從事生產,而中國的國有銀行不願意借錢給民營中小企業,民營中小企業又沒法上市發行股票──這樣企業就很難取得資金。沿海地區有錢人多的是,民營中小企業就只好找這些有錢的人借錢,這樣就形成了地下「錢莊」。
有了銀行,借貸活動就很不一樣了。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借貸雖然常見,但規模一般都比較小。通過銀行進行的借貸,常常是大規模的,涉及的金額常常成千上萬元。銀行在更大規模的基礎上從事借貸活動,創造信用。這樣,就有了大規模的資金流動,即資金的融通,這就是金融。
借貸是最基本、最原始的金融活動,但是,現代社會中,金融活動已經遠不只是借貸活動而已。買賣股票、購買保險等等這些與金融相關的交易都是金融活動。經濟的發展導致人們對商品需求的增加,於是有人創建企業,從事大規模的商品生產。創建企業、從事大規模的商品生產需要資金,這樣就有了以發行股票、債券的方式來籌集資金的融資活動以及購買股票、債券等方式進行的投資活動。
經濟的發展又導致跨國貿易與國際投資,這樣就有了商品與資金在全球範圍內的流動,並因此而產生了匯率、國際收支等國際金融問題。
雖然最初的時候,金融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產生的,但是,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沒有穩定而發達的金融,經濟就很難進一步發展了。發達的國家都有發達的金融業,而二○○八年的金融危機則表明,一旦金融出問題,整個經濟都會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