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自慚形穢、在意他人眼光、被情緒綁架等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全是我們自己心甘情願、自導自演的。」
日本阿德勒心理學學會第一屆會長.野田俊作X超越心理學界五十年,最早實施「團體治療」第一人阿德勒,
教你用「團體治療與冥想」解決人生課題,全心全意接受真正的自己。
【名人推薦】
◎大人學、專案管理生活思維 創辦人 姚詩豪、張國洋
◎快樂大學創辦人 熊仁謙
【本書特色】
◎日本亞馬遜5顆星至高好評,1987年暢銷書經典重現。
◎Q&A互動式問答,傳遞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心理學思想。
◎日本阿德勒心理學學會第一屆會長執筆,以通俗的語言讓理論更具實踐性!
【讀者好評】
◎更深入淺出的解說!強烈推薦給那些想要透徹學習阿德勒心理學的人!
◎世紀名著!不管什麼時候讀,讀多少遍,永遠有新的發現。
◎太有趣了!早晨讀到一段就完全停不下來。
◎30年前就完成的一部經典,可以想見阿德勒熱潮興起前讀到的那些人內心衝擊有多大!
◎這才是真正的阿德勒心理學!聽到「冥想」可能會覺得有點可疑,但本書的冥想和宗教沒有任何關係,旨在「共同體感覺」。
◎感受到想把正確的阿德勒心理學紮根於日本,其切實傳達的心意令人信服,建議將此系列全卷收藏!
Q:為什麼人需要團體治療?
A:因為人生抱持的課題,基本上都大同小異。
待你能夠開誠佈公、接納自己的時候,事情就解決一半了。
用阿德勒心理學賦予「接納自己」的勇氣──
只要接受原本的自己,一切就有轉機。
憤怒、憂鬱、不安、
焦慮、後悔、自責,
種種負面情緒壓得我們喘不過氣,
但阿德勒心理學告訴你,這些情緒全都是我們意識下的產物,而非自然而然產生。
我們總在腦海裡,反省過往或考慮未來的事。
隨著反省過往而生的負面情緒就是「憂鬱」,
而考慮未來計畫而生的就是「不安」。
終日埋頭苦思,感覺問題源源不斷。
但是,過往的肇因無關於現在的治療,洞察它們的原因並不會使人改變。
所以不需思考、不需反省,
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回到當下,展開行動!
在社會上生存,我們該知道的是怎麼做才能變得更好,
而不是探究原因、孰是孰非,
到底要怎麼做,大家才能和樂共處,這就是「共同體感覺」。
野田俊作藉由各種有趣的比喻和治療範例,
以傳承正確的阿德勒心理學為使命,
讓個人回歸「共同體感覺」,並指導「冥想」的方法。
讓你更深入覺察情緒和我們的行為間並沒有絕對關係,
理解到我們是情緒的主人,而非奴隸。
當你能夠把思慮拉回「當下」,那伴隨思考而生的「不安」和「憂鬱」自然也會消失。
當你理解到,僅管是你的黑暗面也依舊光明,情況就會開始改變。
「團體治療與冥想」並不是對每一個參加者展開單獨治療,
而是設計出一個具有治療效果的場域,
透過這個場域的震盪共鳴喚醒沉睡在參加者心中的共同體感覺,
並用「冥想」處理潰堤的負面情緒。
就像下一場甘霖在枯竭沙漠裡的種子上,
讓它萌芽而生,體驗到新的生活方式,
而書中的種種範例,也會讓你如獲甘霖般,
有著非常棒的「Aha!」(原來如此!)體驗。
作者簡介:
野田俊作
生於一九四八年,大阪大學醫學系畢業,留學芝加哥阿弗雷德.阿德勒研究所,學成歸國後,先任神戶家事法院醫務室的技官一職後,後在新大阪站前成立心理諮商處(Adler Guild)。為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的合格指導者,也是首任會長。著有《阿德勒談心理1:性格是可以改變的》、『同2 グループと瞑想(暫譯:闡述阿德勒心理學2 團體治療與冥想)』、『同3 劣等感と人間関係(暫譯:闡述阿德勒心理學3 自卑感和人際關係)』、『同4 勇気づけの方法(暫譯:闡述阿德勒心理學4 如何培養勇氣)』、『クラスはよみがえる(暫譯:喚醒班級意識)』、『アドラー心理学でクラスはよみがえる(暫譯:用阿德勒心理學喚醒班級意識)』;譯有『アドラーの思い出(Alfred Adler: As We Remember Him)』(由創元社出版)等書。
章節試閱
團體治療追求的目標
──參加團體治療會給我帶來什麼好處?
以前菩提達摩,也就是達摩祖師來到中國的時候,中國的皇帝曾問:「信仰佛教,會給朕帶來什麼功德?」達摩只是圓睜環眼,不快地拋下一句:「並無功德。」(笑)。
從某個意義上來說確實如此。大家最好先抱有這樣的覺悟:就算你參加團體治療,也撈不到一點好處;既不會增長你的知識,也賺不了大錢。
──總覺得讓人期待落空了。
如果懷抱著某種期待來到團體治療,可是會失望透頂的喔。
──不過,在團體治療開始之前,組長總會問說:「你們希望從這個團體治療中獲得什麼?」難道野田先生您不會問嗎?
我會問啊。「你們是抱著某種期待,來參加團體治療的嗎?」然後點頭稱是的人,我都會叫他們「立刻回家吧」(笑)。若是抱著期待參加團體治療,那個期待極有可能成為治療的最大阻礙。以為來到我的團體治療,就要學到什麼、讓自己有所成長,甚至解決掉具體問題然後滿載而歸,這根本是天大的誤會(笑)。
──不過一定也有受到公司指派,非得寫出報告交差的人吧。
那種的,只要隨便亂寫一通就好了不是嗎(笑),像是「參加團體治療,讓我獲益匪淺」這類的敷衍之詞。總不可能寫出「參加阿德勒的團體治療後,讓我成了個徹底的大傻蛋」之類的話吧(笑)。總之,空有期待不會發生任何轉變。反倒是你不抱一絲期待、盡情享受的話,該發生的改變就會發生。
──啊,果然還是會有什麼轉變嘛。
這我就不能保證了,所以我會在開頭就言明「這是個花錢讓自己變成笨蛋的集會」(笑)。
不抱期待,才會出現轉機
──那參加者的感想是?
我接到了很多反饋,整體來說就是「雖然不知道怎麼了,不過的確發生了某種改變」。儘管無法說得更明白,不過體驗本身和它帶來的變化,會在你難以用言語表達的時候出現。
案例「毫無改變」的人
說件有趣的事吧。在某次三天兩夜的團體治療中,有位參加者在離去的時候,一口咬定「根本什麼也沒發生」。然而,當他結束了在山上的團體治療回到都市,一下電車、雙腳踩到地下街的瞬間,他宣稱眼前的一切都開始熠熠生輝了(笑)。他在那一刻,終於察覺到改變正排山倒海而來。他原本期待的事一件也沒發生,轉機卻在他無所預期的時候現身,讓那個人從此脫胎換骨。這樣的實例經常發生。
──是這樣的轉變方式啊。
案例「再辦一次結婚典禮」的人
還有一個有趣的案例。那個人才剛來就飽受驚嚇,說他想要馬上逃之夭夭,明明我的團體治療也沒做什麼過分的事,只是治療的氣氛和他預期相去甚遠。不過由於活動是辦在杳無人煙的山上,就是想逃也逃不了。於是他就這樣心不甘情不願地待了三天。
然而,在回程的電車中發生了轉變。他回到都市後,立刻衝去珠寶店買了戒指,下定決心再送他太太一次婚戒,希望重建家庭關係,兩人攜手重新開始。可是這種轉變在團體治療當中完全沒發生喔,真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啊。
──組長自己可以這麼驚訝嗎(笑)。
不可以(笑)。以阿德勒心理學為基礎的團體治療,講求治療師要處理的是整個團體,不可以針對個人。團體並非個人的集合,而是一個不可分割、有生命的有機體。所以發生在個案身上的變化,我都一無所知。
不過,團體治療最少會有兩名輔助治療師,幫我照看個案,至少是由一男一女兩名助手組成。使用複數的治療師,也正是阿德勒心理學的看家本領。
──也就是說輔助治療師,會出面協助有異狀的人吧。
正是如此。因為他們不會跟我一一報告,所以個案的詳細情形,我都全然不知。
團體治療是另類社會的實驗場
──野田先生的團體治療和其他團體治療最大的差異在於?
我認為就在於,團體治療是取代現今社會的實驗場。我想要利用團體治療,創造一個另類社會(alternative society)。
所以團體治療必須要帶有一些人們對於理想社會的美好想望。換言之,就是團體治療必須要設計成可以永久持續下去,能夠讓人願意永遠活在其中,而非只是黃粱一夢……。不過這只是我的理念而已啦,實務上辦不到。
──您的意思是,不能把團體治療看作只是短暫的治療場所囉。
團體治療當然也是一個治療場合。我經常在團體治療這麼說:「要是這個團體與生產活動結合,那大家就可以一起這樣生活下去吧。」只要有了生產活動,不只是三天或四天,就是三年或四年也能持續下去。我的團體治療就是這麼設計的。
──也就是公社嗎?
沒錯,我的團體治療就是公社形式的組織。大家可以在此和睦生活。我想那是未來社會的典型。
從互相責備走向互助合作的社會
言歸正傳,我並不想看到我們未來的社會,是個互相指責的世界。例如在會心團體中,不是會看到參加者互相指責的場面嗎?我可不願活在那樣的社會當中。
我希望未來能活在彼此互相尊重、互信互助的世界,肢體碰觸只為擁抱對方,開口說話只為鼓勵對方。所以團體治療,也必須傳達出那樣的氛圍。
──不過也有人認為,在我們摸索新生活的過程中,會心團體那類的體驗是必要的。
一派胡言。我不認為在追求互助合作、彼此體諒的生活當中,會有互相謾罵、傷害和侮辱的必要。這種說法簡直就跟「戰爭是為了和平而存在」沒有兩樣。
──那麼請您以一句話總結團體治療的目的吧。
從阿德勒心理學的立場來說,一言以蔽之,團體治療就是為了「培養共同體感覺」。
為何不採用傳統的冥想法
──野田先生似乎很喜歡舞蹈或詠唱那類帶有激烈律動的冥想誘導法,但您為什麼不選擇像禪那樣沉靜平穩的冥想法呢?
我也不是不用……只是現代人腦子裡太多雜念了,要是讓他們只是坐在地上一動也不動的話,絕對沒辦法進入冥想狀態,只會投入自己的妄想世界而已(笑)。不靠任何外力就能進入冥想是相當高超的境界,這對新手來說根本天方夜譚。
──有道理耶,一旦開始妄想,就根本不可能持續下去。
而且我也討厭禪的修行方式。就算現在跑到深山的寺廟裡閉門不出,讓和尚拿棒子敲你的頭,也不會有奇蹟發生的喔(笑)。禪的修行方式也是,要是在它誕生的年代來看,多少有點道理,不過那可是距今一千年前的事情,現在社會早已今非昔比。以現況來說,我認為禪的修行模式毫無道理。
──您覺得過去和現在有何差別?
禪所誕生的背景,雖然偶有戰亂,人民食不果腹,不過倒還算是個安樂的社會。在那悠閒的農業社會中,禪寺的規律生活十足作為一個另類社會發揮功能,因此富有治療效果。
在禪寺裡,從早晨起床到入睡為止,生活全部都被統一化。就連飲食生活到排泄方式,都有一套固定作法對吧。在禪建立並盛行的當時,那樣的生活應該震撼了許多人,且讓人相當憧憬吧。禪寺是個革命性的另類生活方法。
──原來如此。
為何人需要冥想?
──現在才問或許有點怪,不過人為什麼需要冥想呢?
因為人不過著冥想生活的話,就會招致不幸。冥想生活才是正確的生活方式。生活若沒有冥想,就是天大的錯誤。人類的過失、犯罪、精神病症,世界上一切有違天理的事物,全都是起於我們不過著冥想式的生活。所以反過來說,只要人類都過著冥想生活,所有令人棘手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請您再說得簡單明白一點……
我在前面也說過,冥想就是「覺察」,表示一個人能夠全神貫注,察覺「當下」發生的事,也可以解釋作能夠條理分明看待事物的意思。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進入冥想,那人就等同於尚未清醒、腦筋一片混沌,就沒辦法下正確的判斷,對吧。
──可是有人認為冥想反而更接近沉睡狀態。
那是錯誤的想法。冥想的真正意思,就是讓意識保持明若觀火的狀態。
人不冥想,就會渾噩度日
──如果繼續過著普通生活,就沒辦法達到覺察境界嗎?
只要不進到冥想狀態,就沒辦法覺察。假設你外出散步十五分鐘左右,散完步之後,你還能記得多少沿途的風景和擦身而過的人呢?如果只是漫不經心亂走,應該就什麼都不記得了吧。可是你剛剛在走路時肉體保持在活動狀態,並沒有陷入沉睡,意識卻沒有清醒。這種事情不是三不五時都在發生嗎?
──是的,像我就老是那樣糊里糊塗的。
一般都是那樣,這就是非冥想的狀態。在非冥想的狀態中,肉體雖然醒著,但意識並沒有清醒。普通人幾乎一整天都是這種行屍走肉的狀態,才會每天犯錯不斷。
如果要過著有品質的生活,首先就必須捨棄掉非冥想的生活狀態,並且要能隨時清楚覺察發生在自身內外的一切事物。換言之,必須進入冥想生活。開始過著冥想生活後,就能正確地掌握眼前面臨的各種狀況。
若處在非冥想的狀態中,就會讓人搞不清楚狀況,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在犯錯,也就無法合理地應對事情。只要能夠正確地掌握情況,就能做出正確判斷。
所以你現在知道不冥想是錯的了吧。也就是說,冥想的首要意義,就是能夠正確地掌握事情全貌。
團體治療追求的目標
──參加團體治療會給我帶來什麼好處?
以前菩提達摩,也就是達摩祖師來到中國的時候,中國的皇帝曾問:「信仰佛教,會給朕帶來什麼功德?」達摩只是圓睜環眼,不快地拋下一句:「並無功德。」(笑)。
從某個意義上來說確實如此。大家最好先抱有這樣的覺悟:就算你參加團體治療,也撈不到一點好處;既不會增長你的知識,也賺不了大錢。
──總覺得讓人期待落空了。
如果懷抱著某種期待來到團體治療,可是會失望透頂的喔。
──不過,在團體治療開始之前,組長總會問說:「你們希望從這個團體治療中獲得什麼?」...
目錄
.前言
.第一章◉團體治療的方法
.Q1.什麼是團體治療
.團體治療的優點
.為何大家都說團體治療日漸式微
.Q 2.團體治療追求的目標
.團體治療是另類社會的實驗場
.如何培養共同體感覺
.Q 3.怎麼進行團體治療
.團體治療用到的遊戲
.要怎麼消解煩惱
.阿德勒諮商的普遍做法
.特殊的諮商技術
.Q 4.怎麼處理情感
.什麼樣的情感需要處理
.說明冥想和情感的關係
.第二章◉導入冥想
.Q 5.什麼是冥想
.催眠和冥想的差異
.為何不採用傳統的冥想法
.Q 6.為何人需要冥想
.冥想可以改變個性嗎
.冥想可以改變社會嗎
.第三章◉終極的目標
.Q 7.人為何而活
.新的生活方式,其實就是?
.Q 8.心理學和宗教有何不同
.阿德勒心理學是宗教嗎
.對超能力的看法
.後記
.索引
.前言
.第一章◉團體治療的方法
.Q1.什麼是團體治療
.團體治療的優點
.為何大家都說團體治療日漸式微
.Q 2.團體治療追求的目標
.團體治療是另類社會的實驗場
.如何培養共同體感覺
.Q 3.怎麼進行團體治療
.團體治療用到的遊戲
.要怎麼消解煩惱
.阿德勒諮商的普遍做法
.特殊的諮商技術
.Q 4.怎麼處理情感
.什麼樣的情感需要處理
.說明冥想和情感的關係
.第二章◉導入冥想
.Q 5.什麼是冥想
.催眠和冥想的差異
.為何不採用傳統的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