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哥,大學選什麼科系最適合?」
要問我給家長或學生做職業規劃諮詢時最怕被問到什麼問題,非這個問題莫屬。但這也確實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
你可能會覺得這個問題很好回答,看校園徵才的行情就能一目瞭然。今年,中國位居校園徵才薪資待遇前列的,是金融、網路(編註:中國稱「互聯網」,指以電腦網路技術為基礎,利用網路平台提供服務的科系和行業)、半導體、新能源這4個行業。如果你覺得只要選和這4個行業相關的科目就會賺錢,那麼你想得可能太簡單了。
這個問題其實真的很難回答!
對於一個家庭背景一般、就讀普通大學的人來說,學金融系真的是他們最好的選擇嗎?一個善於溝通但是物理學科較弱的人,真的適合學習微電子嗎?
職業規劃是因人而異、極具個性的,沒有一個可以照抄的標準答案。每個人都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做選擇。
有的人家境優渥,他們可能想追求穩定清閒的工作;有的人家裡給不了太多支持,他們想靠自己闖出一片天地;有的人最愛鑽實驗室,他們的理想工作是最好不用和人打交道的;有的人討厭安靜,哪裡人多他們就愛往哪裡鑽。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可以說在真實的職場上不存在萬能的標準答案。
除此之外,很多家長和學生還愛問:「什麼科系好就業?」「什麼工作最穩定?」
「想找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這個想法無可非議,然而這樣籠統的問題並不能幫我們找到答案。
我們之所以喜歡問這些概括性的問題,其實是因為犯了「臉譜化」的毛病。
臉譜化是指我們傾向以一兩個詞來概括一件事,比如我們會用「好人」、「壞人」來判斷一個人,用「好」和「差」來評價一份工作。但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出的答案會有很明顯的差別。
舉例來說,有人認為一個需要通宵達旦加班還掙不了太多錢的工作是一份糟糕的工作,卻有很多人熱愛這樣的工作。
二○二一年我擔任了蝴蝶互動CEO,當我完成簡單交接、開始找核心團隊談話時,我的辦公室突然進來一位老大爺。
這位老大爺頭髮花白,戴著一副復古小框眼鏡,進來後就跟我說:「水哥好!」
我第一時間懷疑這位老大爺是公司的清潔人員,但轉念一想,公司的清潔人員全是阿姨,於是問:「您是哪位?找我有什麼事?」沒想到對方答道:「水哥,我是×××,服務端組的負責人,您不是叫我過來喝茶嗎?」
我呆住了,這是我們服務端的技術負責人?他恐怕比我媽年紀都要大!在我近10年的從業經驗中,還真的沒見過歲數這麼大的。我當時壓抑住了自己內心想要吐槽的衝動,沒想到之後發生的事更讓我吃驚。
這位老大爺出生於一九六○年代,已經快60歲了。大爺在一九八○年代的時候考上哈爾濱一所大學的計算機專業(編註:相當於台灣的電機、資訊工程學系),可以說是中國最早一批學電腦的人。大爺畢業之後被分配到一家國企工作,原以為自己的人生就這樣了,沒想到一款在二○○一年問世的遊戲改變了他的一生。這款遊戲的名字叫《傳奇》。
當時《傳奇》可以說是風靡全國,在網咖無人不識、無人不曉。(當時的《傳奇》並不是大家現在看到的傳奇遊戲。)
正值中年的他迷上了《傳奇》,甚至為了這款遊戲直接辭掉國企的穩定工作,學起遊戲工程,希望能加入出品這家遊戲的公司。
後來,大爺實現了他的目標,並成為一名遊戲開發工程師。於是就有了今天的會面,大爺參與了蝴蝶互動的創業歷程,成為開頭讓我內心無比詫異的老大爺。
我帶著內心的觸動問道:「叔,現在團隊加班嚴重嗎?戰鬥力怎麼樣?氛圍怎麼樣?」大爺答道:「加班還是挺多的,昨晚我們發新版本,大家工作到凌晨4點多。」
我聽到這話,茶杯差點掉地上,快60歲的人加班到凌晨4點多?
於是我懇切地說:「叔,您現在身體感覺還好吧?從今天開始,您可得減少加班了,回家後也不要參與工作了!」
大爺一臉委屈:「怎了?水哥是覺得我不能勝任嗎?還是覺得我老了?」
我忍不住直說:「叔,您說,萬一您出點啥事怎麼辦?您要是缺錢,可以提要求!」
大爺答道:「你搞錯了,我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在上海也有幾套房子,老婆孩子也移民了,沒有什麼經濟壓力,我努力工作並不是為了錢。」
我困惑了:「那您現在還這麼拚,是為了什麼?」
大爺不好意思地扶了扶眼鏡,說:「其實也沒什麼,我就想做一款我自己愛玩、玩家也喜歡的傳奇遊戲!」
我被大爺深深折服了。
大多數人面對加班都是痛苦的,而大爺卻樂在其中。那麼我不禁想問你:「你工作時開心過嗎?」
捫心自問,在我們的人生中,有多少選擇是因為熱愛?我們向「穩定」屈服,被別人的眼光影響,向「金錢」投降。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真的開心嗎?還是每天都在壓抑自己離職的衝動?
我們在狹窄的衚衕中奔跑,路愈走愈窄、愈走愈難。當我們想要回頭時,卻發現已經積重難返了。
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理由。我希望你能成為那個開心的「大爺」,擁有40年快樂的職場體驗。
快樂的工作能帶給你心流(編註:全神貫注地行動時沉浸其中的心理狀態)體驗,而只有心流體驗才能引導你走向成功!
人活一世,實屬不易。如果工作只能給你帶來痛苦而非喜悅,又談何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