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魔幻世界的註解
—— 概念藝術與它的理想
我們一方面可以說,概念藝術不是結束,而是一個開始。任何一個概念藝術家,他的工作都是一個專案的起始。但是我們又可以說,概念藝術就是結尾,因為在我們審視電影、遊戲成品的畫面時,我們會發現,當那些形象、場景的概念出來後,它們的樣子大概已經確定了。於是開頭變成了結尾,最後的與最初的,實際上沒有相距太遠,概念藝術家用畫面為他們的魔幻世界作了註解。小到一個鈕扣、一朵野花,大到一隻恐龍 、一片中土世界的宮殿,它們都是創造整個魔幻世界的基調。
是誰發明「概念藝術」這個名詞已經無從得知,但是在汽車業的概念車設計和動畫產業中已經有了實際上的概念設計。在概念藝術這個詞出現以前,實際上已經有人在從事這項工作,最早可追溯到20 世紀30 年代的迪士尼動畫工業。概念藝術大多透過插圖形式完成,在一個完整產品誕生前,概念藝術家把一個想法、設計理念或一種視覺氛圍用畫面的形式,將無形轉化為可視的視覺形象,進而奠定一個產品的基本面貌,並為之後的成品提供參考。目前我們所討論的概念藝術主要用在所謂的現代視覺娛樂專案上,如電影、遊戲、動畫、漫畫等產業。
概念藝術家在一個專案中所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無論是電影還是遊戲,概念設計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品的水準,甚至會成為一種商標和象徵。比如剛剛去世的概念藝術家拉爾夫‧ 麥考瑞(Ralph McQuarrie),他為《星際大戰》所作的概念設計,包括家喻戶曉的「黑武士」(Darth Vader)、「楚巴卡」(Chewbacca)、機器人R2-D2和C-3PO 等,都成為科幻電影的經典之作。如果沒有這些角色,《星際大戰》就不會是我們看到的這個樣子。一個成功的概念設計將奠定整個電影的風格走向。近年來,數位技術在概念藝術中逐漸普及,像Photoshop 和 Painter 這些軟體,讓很多想法更容易實現,而繪圖板這些硬體則讓工作更有效率。與之前的藝術家相比,使用油畫顏料、丙烯、馬克筆、鉛筆等,CG 技術無疑為概念藝術家帶來了更多便利。中國電影走到今天,特效和數位技術越來越獲得關注,但是真正在背後支撐電影靈魂的並不是先進的技術,而是富有創造力的想法和優秀的概念。
概念設計的廣泛應用使它在商業價值之外,越來越凸顯其藝術性。概念藝術家的個人作品讓我們體會到他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千變萬化的創造力。這些能力在虛擬世界完美地發揮了自己的優勢,這也是為什麼科幻和奇幻故事成為概念藝術中最常表現的兩個主題。為了在繁多的概念藝術作品中為大家推薦一些好作品,我們編輯了這本概念藝術的專輯,也算是為瞭解概念藝術全貌拋磚引玉吧。
在書中,我們盡量選擇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的作品,好讓大家看到不同風格的概念藝術作品。在這些優秀的概念藝術家中,有些常年致力於電影概念設計,比如德國概念藝術家Peter Popken,他參與設計了榮獲84 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的電影《雨果》,電影中的巴黎街景、火車站充滿了懷舊和神秘的氣氛,同時也啟發了觀眾對於美和理想、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愛的思考。也有遊戲界的元老人物,出生於韓國、現居於美國的藝術家Cecil Kim,參與過著名遊戲《戰神》(God of War) 三部曲的概念設計,其優秀的畫面表現力征服了很多人。還有極具個性的紐西蘭概念藝術家Greg Broadmore,他的概念設計極具個人特色,他鍾愛的恐龍、機器人等題材的作品都有極強的表現力。俄羅斯藝術家Pyatov Alexey 以繪製各式各樣的飛船而聞名,我們可以從他的作品一窺不太熟悉的俄羅斯概念藝術。還有投身遊戲和插畫業超過20 年的資深藝術家Michael Dashow,他的作品幽默風趣,總是在精美的畫面中帶給大家歡樂。當然,還有幾位才華洋溢的中國藝術家,如楊家倫、李松楠、辛鑫、楊奇、周煊,他們的作品也在很多重要的專案中出現。在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概念設計日趨成熟,慢慢向世界級作品靠攏。作為一個行業,技術的進步對於概念藝術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概念藝術更離不開藝術家的努力。因此,在這個充滿希望與可能性的時代,我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國概念藝術家會給我們更多的驚喜,當然,我們也希望自己所做的這些努力能為中國的概念藝術發展盡一份心力。
leewiART 國際數位圖形藝術推廣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