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傳
鄭振鐸
他的詩正如這個天真爛漫的天使的臉;看著他,就知道一切事物的意義,就感到和平,感到安慰,並且知道真正相愛。
許多批評家都說,詩人是「人類的兒童」。因為他們都是天真的,和善的。在現在的許多詩人中,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更是一個「孩子的天使」。他的詩正如這個天真爛漫的天使的臉;看著他,就知道一切事物的意義,就感到和平,感到安慰,並且知道真正相愛。《泰戈爾的哲學》的作者薩瓦帕利˙拉達克里希南(S. Radhakrishnan)說:「泰戈爾著作之流行,之所以能引起全世界人的興趣,一半在於他思想中高超的理想主義,一半在於他作品中文學的莊嚴與美麗。他的著作在現今尤有特殊的價值;因為這個文明世界自經大戰後,已宣告物質主義的破產了。」(參閱《泰戈爾的哲學》第二頁)
泰戈爾是彭加爾(Bengal)人。
印度是一個「詩之國」,詩就是印度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新生的兒童來到這個世界上所受的一次祝福,就是用韻文唱的。孩子大了,如做了不好的事,他母親必定背誦一首小詩告訴他這種行為的不對。在初等學校里,教了字母之後,學生所上的第一課就是一首詩。許多青年心裡受的最初的教訓就是:「能消除這個艱苦世界的恐怖的,就是品嘗詩的甘露與交好的朋友。」許多印度人寫的書,也都是用詩的形式來寫的;文法的條規,數學的法則,乃至博物學、醫學、天文學、化學、物理學,都是如此。結婚的時候,唱的是歡愉之詩;死屍火葬的時候,他們對於死人的最後的說話,也是引用印度的詩篇。
在這個「詩之國」裡,產生了這個偉大詩人泰戈爾自然是沒有什麼奇怪的。
泰戈爾的生辰是一八六一年五月七日。他的家庭是印度的望族,他的長輩出了許多名人,他的同輩和晚輩也出了好些哲學家、藝術家。他自己曾說道:「我小的時候所得的大利益,就是文學與藝術的空氣瀰漫於我們家裡。」他的接待室里,每天晚上燈都亮著,客人來往不絕。他的兄弟格南德拉(Ganendra)在家裡搭起戲台演戲,他的父親迪貝德拉那˙泰戈爾(Dabendranath Tagore)更是當時的天才。泰戈爾在此優越的環境中成長,他偉大的詩才受了不少的灌溉,自然是要出芽、生枝,而且開花、結果。
泰戈爾的母親死的很早。他的兒童時代,寂寞而不快樂,很少出外——到街上,或園林裡——去遊玩。離了家塾以後,他進了本地的東方學校,師範學校,又進了英國人辦的彭加爾學校,之後又被送到英國去學法律。但是對學校裡刻板而無味的生活,他十分憎惡。無論到哪個學校,都不過一年就退學回家。他父親很知道他的性情,並不強迫他去服從學校裡殘酷而不明瞭兒童個性的教師,只在家裡請了人教他。
但他還有兩個偉大的老師呢!一個是自然界,一個是平民。泰戈爾他自己告訴過我們:自然界就是他親愛的同伴;她手裡藏了許多東西,要他去猜。泰戈爾的猜法真是奇怪!凡是她給他猜的東西,他沒有不一猜就中的。這是因為他與自然界相處已久而且很深了,他很小的時候就愛她。他家裡有一棵榕樹,他少時常到樹下洗澡遊玩,到了後來,他還記得它:
「繞纏的樹根從你枝幹上懸下,呵,古老的榕樹呀,你日夜不動地站著,像一個苦行的人在那裡懺悔,你還記得那個孩子,他的幻想曾同你的影子一同遊戲嗎?」
後來,恆河的風光,喜馬拉亞山的景色,幾乎無不深深地印在他明徹的心鏡裡。
他與他父親的工人交際得很密切。他在地方上管理父親的農產時,除了帕德馬河,他的最好的朋友就是一般農民了。所以他竟成了他們內在精神的表現者。
在泰戈爾二十三歲的時候,他與一名女子結了婚。這個婚姻是理想的快樂結合。到後來小孩們降臨他家的時候,他又得了新的教師了。《新月集》就是在那時寫的。在世界文學家裡,沒有一本詩集比《新月集》描寫兒童更好而且更美麗、真切的了。母親永久的神祕與美,與孩子之天真,都幽婉溫和地達出了十二分。且看:
「大家都知道你十分喜歡甜的東西,——這就是他們所以叫你貪嘴嗎?
嘻!那麼,他們把我們這些喜歡你的人叫做什麼呢?」
這句母親對她孩子說的話是如何詼諧而慈愛呀!總之,天真爛漫的兒童世界,教導他以不少的真理。在他三十五歲前後,他的夫人死了。他的愛女、他的愛兒也都相繼夭亡。這個可怕的陰憂籠罩在他身上,使他做出世界上最柔和甜美的情歌,使他的靈魂更有力,更尖銳。他的詩,在這個時期所寫的也很優美。後來遂轉其筆鋒去做頌神之歌,不復作情詩。
「這蔓延的痛苦,因愛與慾望更深邃而成為人類家庭裡的悲哀與快樂,就是永遠融合、流溢在詩人心中發出來的歌聲中的東西了。」
這是他《吉檀迦利》(Gitanjali)中的一句,我們讀了覺得他還有餘痛浮繞在筆端呢。
一九〇二年,他創辦了一個「和平之院」——山鐵尼克當(Shantiniketan)學校——校址離加爾各答不遠。在那個地方,他的兩個大師——自然與兒童——已融合在一起,這個學校的教學法,採用印度的古法,參以西方的方法,是一種森林學校。凡是到那裡參觀過的人,都認為泰戈爾的計劃非常成功。以前只有二三個學生,現在已經增加到二百人。他得的諾貝爾文學獎金,已捐入此校為基金。聽說,他的著作所得的利益也都消耗在這個學校裡。麥當諾(Macdonald)君做了一篇關於這個「和平之院」的遊記,說:「無論什麼東西在那個地方都是和平、自然而且快活。」任何好爭鬥、好煩惱的成人,一到了這個「和平之院」,聽見早晨的兒童的清脆抑揚的歌聲,沒有人不忘記他困惱的生之擔負!
他的著作多自己譯成英文。最初出版的是《園丁集》。此詩集一出,凡是說英語的民族與懂得英語的民族,無不大為驚訝。以前泰戈爾的名字,除印度外,知道的人極少。自此以後,這個白衣和平天使的威力立刻瀰漫於全人類之間,瑞典的文學會,也立刻把一九一三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金,致於他的座前。
一九一五年,他到了日本,受日人極狂熱的歡迎。一九二〇年,他到了美國,這個拜金國度的國民也非常鼓舞地去迎接他。一九二一年,他到了德國。德國受歐戰之刺激,思想大變,對於這個東方的「自然之子」,更表示一種特別的敬意。據柏林通信說,他演講的地方,德國人特別布置成森林的景色,因為大家都知道,泰戈爾不僅是「人類的兒童」,而且是「自然的兒童」。
在一九一九年,法郎士、巴比塞、羅素、愛倫開諸人,在法國巴黎發起了一個「光明團」,提倡永久和平的、非戰的運動,泰戈爾也在其中。他又盡力鼓吹印度的獨立,曾向英國政府請願允許印度的自治,他們竟因此把他的「勳爵」(Sir)頭銜取消。
泰戈爾的文學運動,開始得極早。在他十四歲的時候,已開始編寫劇本。十九歲時,他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因此著名。後來繼續寫了不少劇本,當時即已在彭加爾及加爾各答各劇場演出。到現在,加爾各答還在那裡演出他的戲。
他的著作,初時只傳布在家庭內,後來才刊登於Cyanankur月刊上。他們同他約定,做詩的投稿者。他的散文著作,最初也登載在這個雜誌上。
他的著作,最初都是用彭加爾文寫的;凡是說彭加爾話的地方,沒有人不日日歌誦他的詩歌。後來由他自己及朋友將許多種詩陸續譯成英文,詩集有《園丁集》、《新月集》、《採果集》、《漂鳥集》、《吉檀迦利》、《愛者之貽與歧路》;劇本有:《犧牲及其他》、《郵局》、《暗室之王》、《春之循環》;論文集有《生之實現》、《人格》、《國家主義》;雜著有《我的回憶》、《餓死及其他》、《家庭與世界》等。
在彭加爾文裡,據印度人說,他的詩較英文寫的更為美麗。一個印度人對葉慈(W. B. Yeats)說:「我每天讀泰戈爾,讀他一行,可以把世上一切的煩惱都忘了。」他自己也說:
「我的歌坐在你的瞳仁裡。將你的視線,帶入萬物的心裡。
我的歌聲,雖因死而沉寂;但是我的詩歌,仍將從你活著的心裡唱出來。」
是的,泰戈爾的歌聲雖有時沉寂,但是只要有人類在世上,他微妙幽婉的詩,仍將永遠由生人的心中唱出來。
他的戲劇和小說,與詩也有同樣的感化力。一個印度的批評家說:「他的英雄與女英雄都是出於平常人之中,他們淳樸的快樂與憂愁,泰戈爾用異常內在沉刻的情緒,用音樂似的詞句,寫出來給我們看。」
就連他的論文,也充溢著詩的趣味與音樂似的詞句。他總歸是一個詩人。
「他是我們聖人中的第一個人:不拒絕生命,而能說出生命本質,這就是我們所以愛他的原因。」
這是一個印度人的話語。但我們的意見也是如此:
我們所以愛他,就是因為他不拒絕生命,而能說出生命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