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認識雪的顏色》緣起
二○一五年,當我編輯好《楊煉創作總集一九七八─二○一五》十卷本(大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九卷,台灣秀威出版公司一卷),準備開始下一部寫作時,恰好獲得德國博世基金會(Bosch Stiftung)「華德無界行者」專門為資助中、德交流寫作提供的獎金,從而開始創作這部兼有回憶錄和思想遊記性質的作品《你不認識雪的顏色》。
主題與構思
自文革結束以來的過去四十年,中文詩始終處於社會、文化、語言轉型的中心位置。而這個時期,經濟變化之疾速、文化衝撞之錯綜、社會變革之深刻,都在詩歌中留下清晰印記。但同時,作為詩歌語境的時間和記憶,也在或自然或人為地急速流失,倘若不抓緊記錄這個最精采的激變時代,可以想見,一兩代之後的讀者,將視我們的詩歌如孤懸風中的字句,留給他們猜謎。
《你不認識雪的顏色》是朦朧詩一代詩人中,第一部以自己生活和寫作貫穿,給過去三十多年畫出一幅精神肖像的著作。我選擇對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個「點」:北京(我生長之處)和柏林(我現居之處)為軸,在時空中穿越,把我個人、家庭、寫作、思考、國內經歷、海外漂流納入其中,與我的詩作互為映照,讓詩作和人生成為雙重文本,互相注解,其主題,可以用我的自傳體長詩《敘事詩》主題概括:大歷史深刻纏結個人經歷,(因此)個人內心構成歷史的深度。
寫作風格和形式
《你不認識雪的顏色》,全書共二十六章,構成這部我稱之為「自傳體大散文」的作品。其結構、形式、語言,與我其他所有作品的風格判然有別,它不是詩作,不是事無巨細一一羅列的回憶錄,不是純理論性思辨文字,而是地地道道的敘事散文文體,純粹由故事、人物、細節編織而成,希冀以活生生的人物、生動可感的事件、好看細緻的文字,講述我們的動盪人生,展示積蘊於詩作的能量,來自何種源頭?又如何在詩人內心發育完成?以此追問中國詩人,該如何通過自我挑戰,艱難(而美麗地)成熟為「全球意義的中文詩人」。
本書海外版
由於大陸政治環境對出版的限制,《你不認識雪的顏色》分為大陸、海外兩個版本。海外版與大陸版的區別在於:一,保留各章文本中完整的政治表述;二,包括兩個大陸版沒有的章節:第十二章〈一九八九──「這無非是普普通通的一年」〉,和第十三章,〈德國──中國「斯塔西」〉。前者從我們個人視角記述中國歷史的劇變;後者以訪問前東德祕密員警總部為線索,引出我們與中國祕密員警周旋的故事。《你不認識雪的顏色》包括這兩章,才更具體更完整,也更觸及中國問題之本質。基於此,我把本書海外版視為正版,而把大陸版視為目前不得不採取的臨時措施──或曰,一種「官方盜版」。
以下為全書二十六章的具體標題,及簡單內容提示,或可視為本書輪廓:
一,隧道:序言,記憶的時空隧道,穿越於柏林、北京之間。
二,廢墟:北京、柏林,兩座歷史廢墟,一條人生連線。
三,黃土南店──骨灰甕:三年插隊生涯,我的寫作之根。
四,「牆,到處都是!」:到柏林後第一天的戲劇性故事。
五,「家」──「鬼府」之鬼:北京的「家」,出走與還鄉的「原點」。
六,《山海經》人物:專章寫顧彬,中國詩歌的德文譯者。
七,母親:母親的道路與一九七六年去世,我詩歌之路的起點。
八,一個夢,一首詩:母親柏林「託夢」,與我的〈母親〉之詩。
九,「柏林式寫作」:柏林式寫作──漂泊啟示的寫作。
十,「現實哀歌」:柏林的伊拉克開戰記憶,全球化成為新語境。
十一,「倖存者」詩人俱樂部:北京倖存者詩人俱樂部始末,海子故事。
十二,一九八九年──「這無非是普普通通的一年」:我們的「六四」經歷。
十三, 德國──中國「斯塔西」:海子故事,參觀原東德國安部博物館和我們的北京員警故事。
十四,選帝侯大街隨想曲:從柏林家聯想倫敦、紐西蘭、中國之漂泊。
十五,柏林的朋友們(一):德國詩人薩托留斯其人其詩。
十六,柏林的朋友們(二):德國雜誌主編弗蘭克,真理想主義者。
十七,柏林的朋友們(三):德國最重要藝術家鴻,人和作品。
十八,北京的朋友們(一):朦朧詩人芒克的故事。
十九,北京的朋友們(二):三十年老友、詩評家唐曉渡的故事。
二十,北京的朋友們(三):畫家詩人楊佴旻,北京文藝網國際華文詩歌獎。
二十一,命運的色彩(上):妻子友友風雨同舟故事(上)
二十二,命運的色彩(下):妻子友友風雨同舟故事(下)
二十三,「老莊老貝老不老」(上):父親的滄桑和美的啟示(上)
二十四,「老莊老貝老不老」(下):父親的滄桑和美的啟示(下)
二十五,「超前研究」:柏林「超前研究」獎金與研究,與阿多尼斯的思想碰撞。
二十六, 「剩水圖──你不認識雪的顏色」:尚揚先生史詩性大作〈剩水圖〉,我們的思想和詩意傳承。
楊煉
二○一七年一月三十日,於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