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還原曹操血肉身軀
自古以來,即有正史與野史之別,隨著時代演進更漸漸形成:「『正史』記載的才是事實,而『野史』則為道聽塗說之軼聞,並不可信」的認知。
然而,只要是透過文字記載,就必然會有選擇與詮釋的空間,歷史的真實難以全然還原,在種種歷史思維、視角的交錯與碰撞之間,歷史必然會以不同的面貌呈現在每一代的人們面前。
依舊有的分類方式而論,《卑鄙的聖人 曹操》無疑是所謂的「稗官野史」。這並不是說這本書中所描述的故事都是虛構的,而是當代早已不是過去那個由官方力量去認可某些史書成為「正史」的時代,歷史研究的新思維雜然紛呈,歷史解釋自然更複雜。
如書中提到的曹操殺呂伯奢一事,根據所謂的「正史」《三國志.魏書》記載,曹操就不是因為誤解殺了故舊全家,而幾乎可視為對劫徒的正當防衛。但《世說新語》與《雜記》中卻明確記載著曹操錯殺呂伯奢一家之事,名言「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更由此記載而來。這不禁讓人懷疑正史《魏書》的立場,是否是站在曹操的角度隱惡揚善。
《三國志》成書於晉,作者陳壽雖為蜀人,但因晉在名義上是受魏之禪讓而來,故其編纂上的政治立場傾向以魏為正統,大致可以理解。曹操在通俗小說《三國演義》的形象就一落千丈,為了渲染曹操之奸惡,曹操殺呂伯奢全家十人,甚至多了一個陳宮,更以此事造成二人之間之裂痕,原本的「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更成了千古名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除了這些顯而易見的改寫之外,歷史的解讀與史事記載的選擇方向也有著密切的關係。《卑鄙的聖人 曹操》在篩選史事上,渲染的比例遠不如《三國演義》,相對而言乾淨許多,對於某些明顯背離史書記載的情節也多略去不用。
這裡必須釐清的概念是,這樣的操作頂多是更貼近「較早的記載」,並不能說貼近「事實」。事實終究難以論斷,所有的歷史又都和觀看的視角有關,今日重新彙整史料,最重要的價值也不應是不可能完成的「還原史實」或「盡可能還原史實」,而是找到一個新的角度,給予歷史新的詮釋。
因著這個新的觀看角度,我們在篩選史料的同時,就有了更多新的選擇。《卑鄙的聖人 曹操》在做的就是這樣的工作,而其選擇的視角,就是將諸多矛盾掙扎與成長,全數還給曹操這個人,這個性格與遭遇都極其值得討論的人。
這是重新講述歷史最有意思之處,改變任何既有的認知,需要的並不是創造新的故事,而是找到新的視角。這些新的視角之所以有意義,除了與過去有別之外,更在於他與新時代即將產生的對話。
過去關於三國故事的記載,除了較為完整的《三國志》與極盡渲染能事的《演義》之外,多數是零散的。正因為其零散,所以留下大量的空白,這些空白與人相當大的想像空間,如何補白,也成了翻玩這段歷史的新樂趣。
然而,除了滿足人們對於歷史的想像外,在這些記載的空隙之間嘗試回歸「個人」去探問歷史,還有一個積極意義。在過去,歷史的詮釋多少會為了政治服務,「褒貶」與「是非」的思維,長期左右了人們的看待史書的眼光。將歷史的波動集中於幾個亮眼的人物身上,強調「英雄造時勢」的運作邏輯,在中國的史書上幾乎可說是一種常態,是所謂「紀傳體」史書的特色。
因著這樣的思維模式,我們也習慣將目光集中在少數人身上,比較少去注意政治、經濟、社會甚至是水文與土壤等地理條件,諸如此類的結構性因素,如何左右一個時代、左右一個時代的人們。也因著這樣的思維模式,我們習慣了論斷功過的方式,因著政治立場的轉面,人物的評價也隨著大起大落。
但人從來就是變動的,人性有太多幽微難測的部分,需要更細膩的思考才能細細體會。《卑鄙的聖人 曹操》即選擇拿掉傳統國劇臉譜式的述說方式,將曹操的一生用放大鏡檢視,去看每個時期的心態與性格如何運作、轉變,又如何環環相扣地影響著他傳奇的一生。
當然,書中也加入了許多有意思的細節,透過淺顯的白話散文表現,有屬於自己的敘事個性,並不會被史書或演義牽制,這一點也值得注意。換個角度來說,過往的史冊受限於文體,留白的部分固有其藝術性可言,但如果要詳盡地刻畫一個人的心理變化,白話文畢竟有其優勢。
《三國演義》正是以當時的白話文寫成,他的通俗價值在今日慢慢失落,這是時代洪流淘洗後的結果,那我們當然也可以期待新的時代,有人以全新的、貼合這個時代的語言、重新思考過的歷史視角,重啟一段歷史。
而這項優勢,對於我們的時代自有其意義與價值。這個時代聖人早已不復存在,或者說,我們更願意看見的,並不是某些完美無缺的人格典範,而是那些與我們無關但相似的掙扎與艱難,屬於人性、人生的血淚歡笑。將歷史上的大人物拉下神壇,還他一個血肉身軀,正貼合了這個時代觀看歷史的方式。
最後,因著篇幅的增廣,如戲志才、臧家兄弟等被傳統三國故事略去的重要人物,也有了更好的舞台。對比後來跟在曹操身邊的文臣武將,更容易讓人去看見這個時代的龐大與複雜。
如《三國演義》這樣的小說,有他特別要凸顯的精采故事與人物形象,當然也犧牲了許多值得書寫的部分。
這些故事中被掠去的細節,很可能是另一段故事的主軸,有著一樣精采的波折,更蘊含許多值得深思的課題。這本書的價值固然不只這些,有些寫作或題材上的選擇,也難以用簡單的評價論斷,這些都留給讀者細細品味,這裡就不多說了。
陳茻
(本文作者為國文教師)
推薦序
曹操的野望
曹操和孫文一樣,都是很有既成印象的人,我們所認識的曹操,就是「亂世奸雄」,是《三國演義》裡的大反派:而孫文創立了中華民國,連共產黨都說他是革命的先行者,在公眾眼中,就是富有理想的「革命家」,這是大家對這兩人最傳統的印象。
然後,我們就會開始看到翻案,翻案通常就是由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很多人都聽過有個電腦遊戲叫作「曹操傳」,當大家看厭了那個奸雄曹操之後,大家就會開始說他是一個英雄,《蒼天航路》之類都是這個做法,曹操不再是壞人,而是英雄,至於孫文呢?大家就開始追究辛亥革命時他其實在海外端盤子,是個嘴炮革命家。目前最成功的例子應該是《火鳳燎原》,呂布從一個在只有武力的低能,變成了董卓軍最聰明的軍師。
說起關於曹操的名作,想到的遊戲就是「曹操傳」吧?根據曹操在遊戲過程的選擇,出現三個不同路線,分別是英雄、奸雄和史實路線。
史實路線就是接受了三分天下的結局,奸雄就是曹操當了漢朝版織田信長征服世界,這兩個都沒甚麼問題,最有問題的是英雄路線,竟是諸葛亮被魔王附身,變成了神怪故事!但我能夠理解這樣做的理由。
很明顯的,在KOEI(光榮)的觀點裡,曹操根本就是織田信長的投射,畢竟他們都能力強,性格豪放,有征服天下之志,兩者都沒完成志業,最後搞到連髮型、鬍子都越來越像。所以,既然織田信長是「第六天魔王」,曹操做同樣的事,也是同類,更不要說《三國演義》裡他也是反派。
因為他們就是最強的,永遠是遊戲中的魔王,也就是玩者最後必須打倒的終極大佬, 如果要讓他們當主角呢?這就很尷尬了,因為既然他們是當時的霸主,自然敵人都會比他們弱,就像你玩「三國志」遊戲一樣,當你是最強者,遊戲就會變得很沉悶,因為都是打比你弱的掃蕩戰,想到最後魔王是劉禪,或者孫權的那個連名字都很難記住的後代,聽起來很沒勁。
只有挑戰比自己強的敵人,才會有趣吧!但總不能說劉禪比曹操強,所以才會創作出超自然的魔王來,雖然理解,但是這段劇情真的很突兀,跟外星人侵略漢朝有什麼分別?我當時就想,是否真的需要動用妖怪,曹操真的為所欲為,天下最強,到了獨孤求敗的境界嗎?
從這點發想,再翻查歷史,就會發覺這裡頭發展的空間很大,很多未有人碰過,其實曹操要面對的,並不單單是戰場,他最大的挑戰是漢朝的官場。
這是光榮的「三國志」遊戲一直都忽視的部分,甚至,根本從沒有遊戲著重這部分,畢竟「三國志」一開始就是純粹的軍閥帶兵打仗遊戲,坦白說每個勢力都是獨立國家,漢朝根本不存在,但在三國鼎立之前,其實漢朝可不是真的消失了,它還是在運作著。
那些在遊戲裡看到的空白地也不是無政府狀態,軍閥們都是身受官職,體制內的一部分,只是朝廷已無力控制他們私鬥,除了在軍事上打贏,也要爭取名正言順的官位,如果真的像遊戲那樣各地都獨立了,又何須挾天子以令諸侯?
雖說槍桿子出政權,可要把自己人名正言義地扶植起來,得有一套手法,如果你只是靠武力亂來,就只是像董卓、呂布那樣的賊,曹操做法細膩多了。這樣你才理解曹操能當上漢朝丞相,也有一番工夫的。
但能表達這部分的遊戲似乎是沒有,不知道將來有沒有遊戲業者有興趣做出這部分?你問我會不會做?我還是先做「民國無雙」的續集吧。
鄭立
(本文作者為香港企業家,電腦遊戲「民國無雙」製作者)
敗部復活
蹲低再跳高的亂世求生術
世族與豪強的影響力往往能左右地方或朝堂的興衰。官員因家鄉、理念、親朋或師從各方面連結而成的勢力,是世族產生的主因,如隋唐的關隴集團、明朝的東林黨。豪強則是在地方上擁有財力、武力,自霸一方,連官府都不太敢管,甚至要請他們協助安撫地方的勢力,例如孫吳治下的朱、張、顧、陸四大家族。董卓挾天子失敗的原因很多,除了他橫爭暴斂、無法無天的恐怖統治之外,最重要的是,他的出身不受世族的支持。董卓久據涼州,涼州近胡人,且民風剽悍,因讀書風氣不盛而飽受歧視;東漢末年甚至規定涼州人不得內遷,連通行、貿易都遭受許多刁難;因此涼州軍民往往服從當地官員勝過外派來的官員,更別說是遠在天邊的皇帝號令了。董卓入京後,雖然也刻意拉攏士大夫,例如強行逼迫隱居的大賢出來當官,或者將先前罷免或降職的賢士重新起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蔡邕、荀爽等人,但沒有實質上的效用,朝堂眾人還是看不起董卓。相較之下,袁紹不管是募兵討董或者後來雄踞河北得以如此順利,不外乎是四世三公的世族背景,讓諸多能臣猛將願意前來投效。回到曹操身上來看,他雖然不像董卓因一介西涼武夫的出身而被嚴重歧視,但宦官之後的陰影籠罩,加上曹嵩阿諛諂媚、買官收賄的官場作風眾所皆知,曹操只能運用個人的領導魅力、智慧和政治手腕設法彌補,讓自己壯大。
熟讀《三國演義》但較少接觸《三國志》的讀者,翻閱本書的章節安排也許會些許納悶,怎麼家喻戶曉的曹操獻刀、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貂蟬施展連環計等橋段都不見了呢?王曉磊顛覆視角,改以《三國志》正史的角度,透過曹操的目光瀏覽全局,因此我們得以看見同樣精采,卻更加複雜的人性交戰。聯軍說好共同討董卻各自心懷鬼胎,結果自私自利導致計畫失敗,滎陽一戰,曹操幾乎失去所有兵馬,差點連命都丟了。在亂世中沒有兵馬,什麼事也完成不了,這時要看的就是曹操如何善用籌碼依附袁紹,伺機壯大自己;又是如何擺脫袁紹,在幾乎無親無靠的兗州闖出一片天。
當父親曹嵩和弟弟曹德死訊襲來,曹操溫良恭儉讓的假面具碎裂了!他身為閹人之後的自卑、短時間奪得一州之地的自滿,以及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的憤怒,瞬間爆發出來!這次他聽不進任何忠言,先是將以前欺凌他的桓邵、邊讓、袁忠都殺了,讓兗州世族們人心惶惶;之後又在徐州屠城,讓他先前好不容易攢下的好名聲毀於一旦!且看曹操如何大意失兗州?經歷了幾次慘烈的濮陽爭奪戰失敗後,又是怎樣的痛定思痛,在僅剩三個小縣的全盤劣勢之下,逆轉戰局將兗州再度搶回!然而此時的徐州卻被陶謙讓給了曹操此生最大的敵手劉備;北方袁紹與公孫瓚的關係緊張,南方袁術雖然先前被曹操所敗,然而很快又羽翼豐滿起來;在四戰之地的曹操該如何扭轉不利的局面?王佐之才荀彧又如何讓自己的大謀「逢迎天子令諸侯」實現?走,讓我們跟著曹操到兗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