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西北雨》不能成就遺忘,那麼多年以後,我樂見它,成為記憶的索引。──童偉格
敬啟者───我們潦草書寫:世界太大,我無處可去。
無論最後一個搬離的人離去多久,在某個黑夜與白天交替之時,當我初次站在大門口,我輕易就能察覺:它正用牆縫,用水漬,用過往一天的全部餘溫,對著我去思念他。
朱天文、宋澤萊、邱坤良、房慧真、胡淑雯、陳淑瑤、楊凱麟、楊澤、舞鶴、劉克襄、駱以軍 誠摯推薦(依筆劃序)
我讀童偉格,視覺上那翻動著空曠的場景如此像年輕時看的塔可夫斯基;流動的詩意卻讓我想到以色列小說家奧茲,或較好時的石黑一雄……延遲,倒帶,透明,那時間與命運的畸人之「我」揹著快樂無害的他們在這片夢中荒原跑,從葬禮出逃,拉出這樣一幅浩瀚如星河,讓我們喟歎、悲不能抑、靈魂被塞滿巨大風景的「贖回最初依偎時光」的夢的卷軸。 ──駱以軍(作家)
你得要夠遼闊才能夠深邃,《西北雨》就是這樣。像大地吸收了淚水,以一種「將死之人」特有的遼闊,穿入地心,抵達文學的心臟:一種複雜無比的善良。 ──胡淑雯(作家)
一整座清釅悠長的宇宙:記憶中的事物在此散放著透亮光澤,並因此乾淨與確實存在著。這是一本關於陽光、微風、空氣與雨霧的信仰之書,生命的永恆哀痛被安靜與飽滿的文字所護衛與洗滌。我們因此懂得孤身一人卻盈溢各種細緻的身體感受,在童偉格所許諾的魔幻鄉土中,沉靜等待重生,並因生命的這個恩賜而深情的微笑。 ──楊凱麟(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童偉格知性的抒情寓言,總讓人覺得自己懂得太少,又說得太多。他的小說奇怪的靜烙快閃卻又水氣遍布,從虎年到虎年,曾經來過對誰都一樣的西北雨已不可同日而語。 ──陳淑瑤(作家)
那座聒噪的泳池底,的確藏存著世上最安靜的角落:一個極廣大的宇宙,被摺疊在泳池的偏旁。
我抬頭,看遮天的蒼老,那樣從容而別無旁騖地迴游;像上古的星河,也像史前第一道旋轉的焚風。倘若我沉落過久,總會有人記得降下他們細長的手,將我打撈上岸。總會有人邀我坐在他們身旁,給我溫熱的飲料,告知我一些離散的往事。
*榮獲2010年台灣文學獎圖書類長篇小說金典獎
作者簡介:
童偉格
一九七七年生,萬里人,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碩士。著有《童話故事》等書,合著有《字母會A~Z》。合編有《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章節試閱
別擔心。如果人們再問起,我會說謊,說我還記得那天世界的樣子。
陽光穿透雨後的雲層,由遠至近,斜斜灑落好幾束光。強風起歇,分隔島上的雜草叢,不時翻露出蒼黃的肚腹。行道樹的枝葉飄搖,蟬聲像海潮,有時明亮,有時隱退。
那是六月裡的一個星期四。下午,我跟著放學路隊走出小學校門。我拉著書包的拉桿,像拖著登機箱,刻意慢吞吞磕著人行道的地磚,往路隊後頭蹭。經過幾個十字路口,路隊流散了。我收起拉桿,背上書包,開始狂奔。
那一天,我滿十歲了。
我想去找我母親。生平第一次,我主動去拜訪她。
在這個世界上,我認識的第一個活人,是我的母親。
我認識的第一個死人,也是我的母親。
從我剛學會走路開始,每月的第二和第四個星期日,我母親會從死裡復活,到我祖父家來,把我接出門。
那些日子,我總醒得早。我躺在床上,抱著我母親送我的一輛模型車—我記得是輛黃色的垃圾車—張著眼,看晨光亮起,等待我母親前來,將門鈴撳響。
在我身邊,睡著我父親。他喝醉了。他常常是醉的,但每個星期六晚上,他會醉得特別老實。於是在我母親復活的那些早晨,他總睡得像一把石鑄的弓,在四周被他壓沉、摟緊的空氣裡,獨自靜靜作著夢。
在我父親和我的臥房外,總一同早睡、一同早起的我祖父祖母,如今一同在客廳裡遊走。我祖父在溫吞吞做著長生操。我祖母在掃地,撢灰塵,戴上老花眼鏡記帳,用一個早晨清算一整個星期。
出客廳,橫過走道,在另兩間臥房裡,分別睡著雙胞胎一般的我姑姑和我叔叔。我姑姑戴著髮網、眼罩,鏗鏗鏘鏘磨著牙套。我叔叔將打著石膏的左腿高高架起,以一種真空狀態下才能達成的睡姿,在床上辛勤補眠。
在這間位於城市二樓的房子裡,光線幽暗,一盞燈都未點亮。
因為我的家族,向來是崇尚儉省的。
我的家族,以各種自信且為人稱許的方式,在這座城市裡兀自繁衍多代了。偌久以前,我的一個遠祖—就說是我曾曾祖母吧—死了,她的魂魄飄蕩到城市的光罩下,四望,卻找不到一處裂縫,找不到一個連接冥界的入口。
她無法,只好返回我的家族裡來。
我的家族是如此地愛整潔,因此當我曾曾祖母飄蕩回來時,她會發現她的屍體早已被我們燒除了。她最後所居住的房間,以及她生前在房裡積存的一切,已經被我們謀分殆盡了。她找不到自己的軀殼,甚至找不到一套舊衣服,包裹她的魂魄,讓她偽裝成一個活人,行在我們之中。
我們召開家庭會議,左挪右移,好不容易騰出一彎廢棄的掛勾,讓我曾曾祖母的魂魄,得以像一幅壁畫,鎮日高掛在牆上。
日光曝傷她,夜露敷療她。一隻圖謀不軌的壁虎時時跑來搔聞她。一面不停奔走的大鐘刻刻以聲音卡榫她。我曾曾祖母的魂魄已經不會流淚了,在她那無事可為,無路可去的漫長死期裡,她只是公然對著我們,不停發放一種半似悲鳴,半似淫叫的電波。
我們再次召開家庭會議,商討讓她平靜下來的辦法。
我們是如此一個自信、儉省而整潔的家族,我們決議無聲地、集體消化這個自我的家族逸出的亡靈。我們決定,從今以後,我們這些尚存活著的後輩,每人必須輪流讓出一點時間,讓出身體,借給我的曾曾祖母用,讓她得以將自己化整為零,輾轉流離,與我的家族共長存。
後來,當我的曾祖一輩陸續凋零後,我們也如此一一收容他們。
我們有了一項新的美德:團結。
一定是自那時起,我家族中的每個人,即令在此城中開枝散葉,分房別居後,或多或少都仍保有拼裝車般的神似了。
每逢星期六,當夕陽落下,此城燈火會一一亮起,在四方天際線邊,形成一個粉紅色的—也就是那種曾經困住我曾曾祖母魂魄的—光罩,像是此城將自己隔離起來,不再有人可以離開了。
那時,自我祖父血脈以下的我們一家,會由我祖父領著,一起出門。
我們走下二樓,過馬路,到對面王瘦子餃子館聚餐。我們圍圓桌坐定,將六份菜單全交給我祖父,由他一氣點好大碗麵、大盤餃子、大盆湯與大堆小菜。我們是這般一個自信、儉省、整潔且團結的家族,我們總將麵餃湯菜分著吃,所有人每樣都吃。唏哩呼嚕,匙筷交錯,像在祭饗殘存在我們身體裡,所有祖先的亡靈。
然後我們一起,由我祖父領著,過馬路,爬上二樓,走回家。
在客廳,我們一起看完電視,一起看完我祖父層層鎖好三大道鋼門,然後解散,各自回去各自的房裡。我們肚裡脹氣,一口一口各自吐出菜湯餃麵雜合的氣味,像是那些殘缺的祖先,全都被我們釋出塊魂來了。
在我身邊,我父親從衣櫥底挖出私藏的酒,一口一口對壁獨酌。
橫過走道,在另些臥房裡,我祖父祖母一起爬上床,比賽誰先淺眠開來。
我姑姑上髮網、上眼罩、上牙套,看能不能將青春再封存一日。
我叔叔四肢並舉,像一張翻倒的神桌,由眾靈莊嚴地扶持上床。他記不住自己此刻摔斷的是哪一肢了,因為他已經不是第一次為了能出去遊蕩,讓自己像頭旅鼠一樣,從二樓陽台跳離我們家了。
夜深了。我的家族—活的與死的都—各自靜默了。
那就是在我母親復活之前,我的家族在世界裡的樣子。
我們很少想起她。
我們很少特別想起任何並不在場的人。
別擔心。如果人們再問起,我會說謊,說我還記得那天世界的樣子。
陽光穿透雨後的雲層,由遠至近,斜斜灑落好幾束光。強風起歇,分隔島上的雜草叢,不時翻露出蒼黃的肚腹。行道樹的枝葉飄搖,蟬聲像海潮,有時明亮,有時隱退。
那是六月裡的一個星期四。下午,我跟著放學路隊走出小學校門。我拉著書包的拉桿,像拖著登機箱,刻意慢吞吞磕著人行道的地磚,往路隊後頭蹭。經過幾個十字路口,路隊流散了。我收起拉桿,背上書包,開始狂奔。
那一天,我滿十歲了。
我想去找我母親。生平第一次,我主動去拜訪她。
在這個世界上,我認識的...
作者序
新版序
文學話語的命運難料,也許最可能的,只是無人再去解讀,形同不曾存在過。十二年後,《西北雨》能以新版面世,我深感幸運,也為它高興。就像確實,看見一部原是為了忘卻而寫的書,脫離作者為它設下的目的論,自領了時間。另一方面,我也更覺陌異,好像與它再更遠隔了。
如今我明瞭:說不定,所謂藉由寫作來遺忘,本來,就是個挺虛妄的想法。實因的確,自《西北雨》成書以來,我始終沒有自己重讀一遍,也極少,再去回想從前的寫作狀態——除非因為被迫,或為了盡最起碼的說明義務。然而,那場喑啞幻夢,或寂然熱病,似乎就隨字句敲打,更永久蟄藏在我心中了。是以,我總懷疑書寫,對作者的療效。我自知今日的我,不免,總是來自往昔那個病夢中的我。這個今我無法重閱昔我,卻也以自己方式,默存了關於《西北雨》,那些終不成文的片段。
我猶記得初始,這個笨拙的自我許諾:想像自己,是將幕拉下,在無人能見的舞台上,重新學習步行。想像某個無窗暗房裡,該當,會令朋友竊喜的浮塵與萍藻。想像他的「西北雨」篇章裡,全然留白的雨瀑。如今我理解這是真的:某些時候,人想自為的那種遺忘,其具體步驟,果然,只能是逐步的擬態。
然而,事實同樣也是:將近二十年過去,我還是害怕自己輕率,但望彼時,以此書去思索他的創作時,自己是慎重的。但願後來的時間,使我得所餘裕,再思朋友畫下的界限。但願再更後來的時間,教會我去放心僭越,卻不負朋友的留贈。
這是說:倘若《西北雨》不能成就遺忘,那麼,多年以後,我樂見它,成為記憶的索引。因為在它自領的時間裡,我開始,年長於這位朋友,也只會逐年更愈年長了。有時,我還會想起從前,他領我去印刷廠,見識一本書的生成。那時我以為自己知道:原來一本書,不是一個人的事。一本書,事關那麼多人的耐心與善意。但其實,要真的理解這些,最初的那名作者,還需要更多年的過渡與自省。
是以,我想感謝過去與未來,所有《西北雨》的解讀者。
這也是第一次,我想祝福這本書。
新版序
文學話語的命運難料,也許最可能的,只是無人再去解讀,形同不曾存在過。十二年後,《西北雨》能以新版面世,我深感幸運,也為它高興。就像確實,看見一部原是為了忘卻而寫的書,脫離作者為它設下的目的論,自領了時間。另一方面,我也更覺陌異,好像與它再更遠隔了。
如今我明瞭:說不定,所謂藉由寫作來遺忘,本來,就是個挺虛妄的想法。實因的確,自《西北雨》成書以來,我始終沒有自己重讀一遍,也極少,再去回想從前的寫作狀態——除非因為被迫,或為了盡最起碼的說明義務。然而,那場喑啞幻夢,或寂然熱病,似乎...
目錄
新版序
卷首
卷上
卷下
代跋:贖回最初依偎時光 駱以軍
附錄:細語慢言話小說──陳淑瑤對談童偉格
新版序
卷首
卷上
卷下
代跋:贖回最初依偎時光 駱以軍
附錄:細語慢言話小說──陳淑瑤對談童偉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