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揚:軍旅退役跨界多,開普敦再創商機
摘要
在開普敦初見王國揚會長,給人的感覺是做事熱情、認同鄉土的長者。王會長除了擔任多屆南非開普敦台灣商會會長外,並結合過去飛機維修專業從事遠洋漁船補給、維修和服務業務,拓展商機。訪談過程中,王會長特別提及外國遠洋漁業面臨的國際和大陸競爭、外交劣勢,以及相關法規不足以因應市場挑戰,政府部門必須積極應對。
在非洲,台商二代對國家認同也是王會長所關心的。畢竟生存的現實、專業的調整,以及地理環境的限制,皆是影響因素。政府部門提供的獎助學金與輔導政策是具有成效的,未來在台商二代專業的培養、留任優秀人才機制和誘因,以及提供配套的發展環境,仍值得努力。
金句
1. 「台灣政府跟漁業沒辦法跟世界接軌,在這邊的船是大陸船和日本船比較吃香,因為他們規定沒那麼嚴格,台灣就有規定工作時間不能超過多久,或超過某一個緯度不能捕魚,但其他外國籍的漁船就沒有這些規定,這些規定對台灣漁業打擊很嚴重,很多船東不是倒了,就是放棄。」
2. 「以前台灣籍的船大概有上千艘,因為上述限制無法突破,現在應該只有一兩百艘。我們是在碼頭服務的業者,也都會為這些船東感到擔心,台灣籍漁船招不到台灣人,只能招各國的人,根本是八國聯軍,但你沒辦法去應付那麼多國家人種的需求,像不吃豬肉、不吃牛肉這種需求。」
3. 「有一些漁船如果停靠在開普敦要維修,他們會把媽祖迎到船上去,維修好了之後再迎回廟裡,這是他們的信仰。」
4. 「我會著重青商會,讓他們知道台灣沒有忘記他們,他們還是拿中華民國護照的,讓第二代知道台灣政府及僑委會很重視他們,所以我的重點會專注在這個上面。」
5. 「當然年輕人可能會想往外跑,但我們一定要讓他們知道,台灣沒有放棄他們,我們都有在做這件事,我的責任就是把這些人找出來。」
6. 「我如果不做青商會,可能再十年,台商會就會倒了,所以青商會跟培育人才是很重要的,就算你沒回台灣,至少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至少知道台灣是怎樣的地方。」
訪談紀要
1.介紹下王會長現在從事的行業,與你過去機械修護專業有關?
• 多多少少有關連性,因為一些基本的原理其實是一樣的,機械和漁業都是有螺旋槳,只是轉速快慢的問題。現在也有一些新興技術,像渦輪、核能等等,我的專長主要還是保持傳統的技術,以舊的型號為主。漁船維修的對象主要是針對經過印度洋及大西洋的漁船,因為開普敦是印度洋跟大西洋的最大港,所以我們很多國家都有做生意,像是日本、中國、台灣都有,其中台灣約占一半。
• 漁船都是到福克蘭群島那邊抓魚。以前我們多是跟阿根廷合作,只是現在他們是和中國合作了,我們就轉跟福克蘭群島合作。現在大概是從台灣的高雄港出發,或從大陸、韓國出發,然後開到開普敦加油,再到福克蘭群島抓魚。從台灣到開普敦整趟航程需時多久?主要看船的噸數,最快大概24天可以到開普敦,沿途不能抓魚,因為不合法。船要直接到開普敦加油再開到他的漁區,從開普敦過去漁區大概要十天。要先進去福克蘭報到,報到檢查完畢之後,才可以出來到福克蘭的漁區抓魚,抓魚的收穫情況,要看有沒有找到漁區和自己航船的設備。
• 目前沒有大陸人來這裡從事這種行業。但我在這邊不算獨家,像我們正當開業的這種,這邊大概有三家,油漆維修一般都是我們這家在專責維修,因為這邊華裔只有我在做,其他兩家都是當地人開的。船上所需的東西我大部分都有補給,像是漁具、醫療用品、氧氣、救生圈艇都有供應,如果在台灣來不及帶上,或有損壞的,都是我們這邊來供給,而且這片海域也只有開普敦比較方便進行供給。
• 因為受到疫情影響,這邊又鎖國,船員進出很不方便,再加上油價飆高、魚價下跌,很多船沒辦法繼續營運,就選擇回高雄,也很多留在開普敦休息,目前預計有可能會休息到9月,生意大概跌了三分之
二。而前面提到的這些因素其實也只是部分原因,主要是台灣籍漁船受各方面的施壓很嚴重,再加上政府對漁船的規定很嚴格,同樣一艘船跟其他國家的船相比,稅收與對船員的食衣住行等相關勞工規定都比較嚴格,雖然漁業局有跟業者開會說明,但仍無下文。
2.台灣遠洋漁業競爭力,有何值得憂心的地方?
• 台灣政府跟漁業沒辦法跟世界接軌,在這邊是大陸船和日本船比較吃香,因為他們規定沒那麼嚴格,台灣就有規定工作時間不能超過多久,或超過某一個緯度不能捕魚,但其他外國籍的漁船就沒有這些規定,這些規定對台灣漁業打擊很嚴重,很多船東不是倒了,就是放棄,也有轉籍轉到大陸籍或其他國家的。以前台灣籍的船大概有上千艘,因為上述限制無法突破,現在應該只有一兩百艘。我們是在碼頭服務的業者,也都會為這些船東感到擔心,台灣籍漁船招不到台灣人,只能招各國的人,根本是八國聯軍,但你沒辦法應付那麼多國家人種的需求,像不吃豬肉、不吃牛肉這種需求。
• 即便很多立委都會質詢,但根本就是外行人領導內行人,根本不知道討海人的艱苦。中國大陸的船有2/3的船員是台灣人訓練出來的,我看了都覺得很難過。現在是有史以來最慘的,政府應該要慢慢放寬,很多條規都不是歐盟規定的,也不是國際化規定的,台灣應該要調
整,我在這邊看快三十年,真的覺得應該要加油。
3.會長在開普敦也參與宗教活動,這與漁船經營有關嗎?
• 我是朝天宮第二屆的總幹事,剛開始船進來,船長跟老闆大部分都會去朝天宮那邊拜拜,也去添點香油錢。每屆的朝天宮董事長跟理監事,如果遇到船隻比較多的時候,又碰到初一、十五,我們就會發平安粽,帶著媽祖跟七爺八爺去繞境。大概三、四天前,我們有擲筊,媽祖說祂要回台灣,所以現在要回北港。一般船長要看狀況,有些會借用場地去中秋節烤肉啊!大家交流一下,因為大家都是僑胞,很難得聚在一起,就利用媽祖廟跟一些商會舉辦的活動,來凝聚大家,畢竟開普敦那麼大,大家要聚在一起比較難。
• 我們成立了23年,從1999年開始,媽祖是從北港引過來的,坐飛機過來。有一些漁船如果停靠在開普敦要維修,他們會把媽祖迎到船上去,維修好了之後再迎回廟裡,這是他們的信仰。
4.您熱心參與「非總」活動,談一下運作情況。
• 七月底要開非總的年會,簡會長會連任,我也會連任開普敦會長。開普敦台商會成立22年,我當了第16屆的會長,會連任第17屆,現在會員大概100多,是南非裡面算比較小的。因為這邊很多退休的台商都回台灣了,而且這邊也沒什麼工廠,大家平常很難得出來。
• 商會一年會辦好幾場活動,在疫情間也是這樣,後來比較注重安全,會一直找場地保持防疫,所以到前次活動都有180幾位參與。固定的活動大概是元旦、春節聯誼會、母親節、端午節、中秋節、教師節、國慶這些重要的傳統節慶,有大型的聯歡會,也有小型的健行或慶
典。我也會趁著這些節慶活動,宣傳我們商會的活動或僑委會的一些政策。
• 我們這些台商都是30、40年前出來打拼的,二代都是在國外出生,都是講英文。現在台商會的成員越來越少,一些回台灣或過世了。一般僑社的活動還是會做,也有一些急傷救助的活動會做,或有一些法律、經濟這方面的問題,只要找到我們,我們就會去幫忙。疫情後也有很多想不開的人自殺離世,也都是我們台商會會來處理。也有因為Delta染疫過世的,台商會就到處捐贈口罩給需要的人,像醫護、警察及學校等。大家一開始都買不到口罩,我們僑委會有寄一批過來,就由我們台商會發給僑胞,發完後我自己也訂一批來發,所以一些外交或活動我們都有跟上。
5.台商會二代接班是挑戰?有何機會?
• 我目前最大的目標,也有跟僑委會說,因為我們這些台商已經越來越少了,所以我積極在籌備二代的台商會。我們已經有開幾次會,因為他們不會看中文,會說、會聽,但看不懂,但還是想了解年輕人,也促進他們彼此的互動,就有積極成立青商會。當然我也問過他們為什麼不想來參加台商會?他們也說因為講英文你們聽不懂,你們講中文我也不懂,所以就沒興趣。
• 接下來我會著重青商會,讓他們知道台灣沒有忘記他們,他們還是拿中華民國護照的,讓第二代知道台灣政府及僑委會很重視他們,所以我的重點會專注在這個上面。各國的台商會其實都有二代斷鏈的問題,但很多國家都有青商會,僑委會也有請他們回台灣去學一些實務經驗,他們都很優秀,但也是要慢慢奮鬥和培養。台灣認同沒有變弱,雖然他們都是在這邊長大,但他們的爺爺、奶奶、姑姑、叔叔都還是在台灣,所以都還是會回台灣。當然年輕人可能會想往外跑,但我們一定要讓他們知道,台灣沒有放棄他們,我們都有在做這件事,我的責任就是把這些人找出來。
• 這是我們現在很積極在辦理的,我們會到不同洲去蒐集青商會的資料,去做綜合比較,因為不同洲的青商會的狀況會不一樣,有人在美洲吃香喝辣,但有些是在非洲吃苦奮鬥長大的,情況會不一樣,二代沒有對台灣失望。
• 二代成員他們只是不了解台灣,像我兒子、我女兒,都是在南非長大,但我兒子回台灣當兵,且在僑委會的輔導下,考到基隆的台灣海洋大學,但都不會中文,他們去文化大學學半年中文,之後就去台灣海洋大學,僑委會也有派一個僑務組來輔導僑生。他一步一步走過來也已經畢業了,現在也是很好,曾出去跑船,現在彰化那邊離岸發電,已經上了三個月班。他一步一步走過來,我問他要不要回來非洲?他說不用,就待在台灣好好的,他們現在就很愛台灣。
• 有一些新興科技或創新的機會,也可以讓青商會去認識,有一些台灣的展覽或機會都可以讓青商會參加,讓他們一步一步認識台灣。我估計,我如果不做青商會,可能再十年,台商會就會倒了,所以青商會跟培育人才是很重要的,就算你沒回台灣,至少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至少知道台灣是怎樣的地方。
• 發展空間來說應該是有,在這裡二代長大培育出來的高學歷人才,大多到澳洲去了,因為只要有文憑、有專長,澳洲就會有仲介把你拉過去,把居留、住宿都安排好。像當律師、醫師的都會被拉過去,這些好人才,台灣是留不住的,但澳洲可以。像這些問題一看就知道,我很多朋友的小孩有回台灣,在南非除非你家裡很有錢,讀到好大學,不然如果是一般大學畢業,回到台灣通通都會到補習班教英文,最多的就是當老師教英文,這個問題也應該跟僑委會反映。
6.台灣應全方位吸引人才?
• 台灣有一些高科技,或比較可以留住人才的名額跟待遇,可以培訓他們,推薦他們去。大學畢業很多人都說要到澳洲去,這是很大的問
題,不是台灣留不住人才,而是台灣沒有想要留住他們。台灣完全沒有媒合這些人才,所以他們都寧可留在南非,當律師、會計師、醫生及資訊業,他們留在南非還比較好。台灣沒有做推薦這件事,你要吸引他們,要有一些優惠或補助。
• 台灣一直要求商會要如何做,要求成立青商會,很多年輕人都說:會長,有沒有一些工作可以介紹?但沒有啊!僑委會的確有幾個名額可以訓練,但沒有用啊!去了回來就沒下文了。如果可以順利成立青商會,我就可以帶領會長跟副會長來做,讓他們年輕人去互相討論,了解商會成員的職業需求。目前南非青商會只有約堡有,但目前看起來沒有效果。希望我能順利成立,然後跟僑委會溝通,希望有一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