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妙津人生中最熾熱的一部長篇小說
台灣20世紀末不應忽視的同志文學經典 增訂版
不要再相互靠近,毀滅不會終止的。
在你的未來,我想告訴你:
打破任何我讓你產生的想像,努力去愛一個人,
但不要過分愛一個人,適度地愛,也不能完全不愛,
那種愛足夠讓你知道在現實裡怎樣做對他才是好的,
那種愛足夠讓你有動力竭盡所能善待對方。
即使你因而不愛我了,
但沒有關係,我希望你現在和未來活得好,
那就是努力去愛別人,
雖然我可能無法完全免於悲傷。
活在世間對待愛情的態度,與其說是圓成一個理想永恆的愛情想像,毋寧說是去面對一個又一個荒誕殘缺愛情意義的責任。
我生命裡有許多重要的意象,它們都以我不曾料想過的重量凝結在那裡,在我生命迴廊中的某個特殊轉角。但是我從沒跟這些意象裡的重要人們告別或道謝過,我就是憋緊嘴賭氣地任他們滑出我的迴廊。
帶著這些。我輕輕轉動門把,關上門。踏著黎明的曙色,我永遠永遠地離去。
★新增收錄〈早期習作十則〉、構想《鱷魚手記》
*已發行中文、英文、日文、波蘭文、越南文、德文、韓文、西班牙文、法文、義大利文等十種語言版本,英文版榮獲斯泰克亞洲翻譯獎(Lucien Stryk Asian Translation Prize)。
作者簡介:
邱妙津(1969~1995)
台灣彰化人,一九六九年生,一九九一年畢業於台大心理系,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前往法國,留學巴黎第八大學心理系臨床組,一九九五年六月日在巴黎自殺身亡,得年僅廿六歲。邱妙津多方面的才華在大學時代就開始充分顯現,曾以〈囚徒〉獲得中央日報短篇小說文學獎,並以〈寂寞的群眾〉獲得聯合文學中篇小說新人獎。除了寫作,邱妙津還擔任義務性的心理輔導工作、雜誌社的記者,同時拍攝了一部長度三十分鐘的十六釐米影片《鬼的狂歡》。
一九九五年六月邱妙津驟然辭世掀起了台灣文壇一陣驚愕,隨即造成一時風潮。同年十月她的首部長篇小說《鱷魚手記》獲得時報文學獎推薦獎,書中的「拉子」、「鱷魚」等詞也成為台灣女同志襲用的自我稱號。最後一部作品《蒙馬特遺書》更由前衛導演魏瑛娟搬上舞台,這都證明邱妙津作品的影響之日久不衰。主要著作有《鬼的狂歡》、《寂寞的群眾》、《鱷魚手記》、《蒙馬特遺書》等。
章節試閱
第一手記
1
西元一九九一年七月二十日從教務處註冊組的窗口領到大學畢業證書,證書太大,用兩手抓著,走在校園裡掉了兩次,一次落在路旁的泥濘,用衣服擦乾淨,另一次被風吹走,我在後面不好意思地追逐,它的四個角都折到。心裡忍住不能偷笑。
「你過來時能不能順便帶一些玩具過來?」鱷魚說。a
「好啊,我帶來我親手縫製的內衣好了。」太宰治說。
「我送給你全世界最華麗的畫框,可以嗎?」三島由紀夫說。
「我把我早稻田的畢業證書影印一百份貼在你的廁所。」村上春樹說。
就從這裡開始。奏樂(選的是〈兩隻老虎〉結束時的音效)。不管學生證和圖書證沒交回,原本真遺失,十九日收到無名氏掛號寄回,變成謊報遺失,真無辜,不得不繼續利用證件「方便行事」。也不管考駕照的事了,雖然考了第四次還沒考過,但其中可有兩次是非人為因素,況且我對外(或是社會)宣稱的是兩次失敗的紀錄。不管不管⋯⋯
把門窗都鎖緊,電話拿開,坐下來。這就是寫作。寫累了,抽兩根菸,進浴室洗冷水澡,颱風天風狂雨驟,脫掉上半身的衣服,發現沒肥皂,趕緊再穿好衣服,到房裡拿一塊「快樂」香皂,回去繼續洗。這是寫「暢銷」作品。
邊聽深夜一點的電台,邊抹著肥皂,一聲轟響,電廠爆炸,周圍靜寂漆黑,全面停電,沒有其他人在,我光著身子出浴室找蠟燭,唯一的打火機臨時缺油,將三個小圓柱連身的燭台拿進廚房,中間踢倒電風扇,用瓦斯爐點火,結果銅的燭台燒融而蠟燭還沒點燃。無計可施,打開門走到陽台上乘涼,希望也能看到光著身子走出陽台的其他人類。這是寫「嚴肅」作品。
如果既不暢銷又不嚴肅,那就只好聳動了。一字五角錢。
這是關於畢業證書和寫作。
2
從前,我相信每個男人一生中在深處都會有一個關於女人的「原型」,他最愛的就是那個像他「原型」的女人。雖然我是個女人,但是我深處的「原型」也是關於女人。一個「原型」的女人,如高峰冰寒地凍瀕死之際升起最美的幻覺般,潛進我的現實又逸出。我相信這就是人生絕美的「原型」,如此相信四年。花去全部對生命最勇敢也最誠實的大學時代,只相信這件事。
如今,不再相信,這件事只變成一幅街頭畫家的即興之作,掛在我牆上的小壁畫。當我輕飄飄地開始不、再、相、信,我就開始慢慢遺忘,以低廉的價錢變賣滿屋珍貴的收藏。也恍然明白,可以把它記下了,記憶之壺馬上就要空,恐怕睡個覺起來,連變賣的價目單都會不知塞到哪兒。
像雙面膠,背面黏上的是「不信」,同時正面隨著黏來「殘忍的斧頭」。有一天,我如同首次寫成自己的名字一樣,認識了「殘忍」:殘忍其實是像仁慈一樣,真實地存在這個世界上,惡也和善具有同等的地位,殘忍和惡只是自然,它們對這個世界掌握一半的有用和有力。所以關於命運的殘忍,我只要更殘忍,就會如庖丁解牛。
揮動殘忍的斧頭──對生命殘忍、對自己殘忍、對別人殘忍。這是符合動物本能、倫理學、美學、形上學,四位一體的支點。二十二歲逗點。
3
水伶。溫州街。法式麵包店門口的白長椅。74路公車。
坐在公車的尾端,隔著走道,我和水伶分坐兩邊各缺外側的位置。十二月的寒氣霧濕車內緊閉的窗牆,台北傍晚早已被漆黑吞食的六點,車緩速在和平東路上移行,盆地形的城裡上緣,天邊交界的底層,熨著纖維狀的橙紅,環成光耀的色層,被神異性的自然視景所震撼的幸福,流離在窗間,流向車後車流裡。
疲憊沉默的人,站滿走道,茫然木立的,低頭癱靠座位旁的,隔著乘客間外套的隙縫,我小心地穿望她,以壓平激動不帶特殊情感的表情。
「你有沒有看到窗外?」我修飾我的聲音問她。
「嗯。」微弱如羽絮的回聲。
一切如抽空聲音後,輕輕流盪的畫面,我和水伶坐在雙人座的密閉車內,車外輝煌的街景、夜晚扭動的人影,華麗而靜抑地流過我們兩旁的窗玻璃。我們滿足,相視微笑,底下盲動著生之黑色脈礦,苦澀不知。
4
一九八七年我擺脫令人詛咒的聯考制度,進入大學。在這個城市,人們活著只為了被製成考試和賺錢的罐頭,但十八歲的我,在高級罐頭工廠考試類的生產線上,也已經被加工了三年,雖然裡面全是腐肉。
秋天十月起住進溫州街,一家統一超商隔壁的公寓二樓。二房東是一對大學畢業幾年的年輕夫妻,他們把四個房間之中,一個臨巷有大窗的房間分給我,我對門的另一間租給一對姊妹。年輕夫妻經常在我到客廳看電視時,彼此輕摟著坐靠在咖啡色沙發上,「我們可是大四就結婚的哦。」他們微笑著對我說,但平日兩人卻絕少說一句話。姊妹整晚都在房間裡看另一台電視,經過她們門外傳來的是熱絡的交談,但對於屋裡的其他居民,除非必要,絕不會看一眼,自在地進出,我們彷彿不存在。所以,五個居民,住在四房一廳的一大層屋裡,卻安靜得像「啞巴公寓」。
我獨居。晝伏夜出。深夜十二點起床,騎赭紅色「捷安特」腳踏車到附近夜市裡買些乾麵、肉羹或者春捲之類,回到住處邊吃邊看書,洗澡洗衣服,屋內不再有人聲和燈光。寫一整夜日記或閱讀,著迷於齊克果和叔本華,貪看呻吟靈魂的各類書,也搜集各色「黨外」週刊,研究離靈魂最遠的政治鬧劇的遊戲邏輯,它產生的疏離效果,稍稍能緩和高速旋入精神的力量。清晨六、七點天亮,像見不得光亮的夜鼠,把發燙的腦袋藏到棉被裡。
狀況佳是如此。但大部分時候,都是整晚沒吃任何一頓,沒洗澡,起不了床,連寫日記與自己說話、翻幾頁書獲得一點人的聲音,都做不到,終日裡在棉被裡流淌藍色和紅色的眼淚,睡眠也奢侈。
不要任何人。沒有用。沒必要。會傷害自己和犯罪。
家是那張藍皮的金融卡,沒必要回家。大學暫時提供我某種職業,免於被社會和生活責任的框架壓垮,只要當成簡陋的舞台,上緊發條隨著大眾敲敲打打,做不賣力會受懲的假面演出,它是製造垃圾的空蕩蕩建築物,奇怪的建築,強迫我的身體走進去卻拒絕我的靈魂,並且人們不知道或不願承認,更可怕。兩個「構造物」,每天如此具體地在那兒,主要構成我地供人辨識,也不斷地蠕動著向我索求,但其實抽象名詞比不上隔壁的統一超商更構成我。
不看報。不看電視。除必點名的體育課外不上課。不與過往結識的人類做任何聯絡。不與共同居住的人類說話。唯一說話的時刻是:每天傍晚或中午到辯論社,去做孔雀梳刷羽毛的交際練習功課。
太早就知道自己是隻天生麗質的孔雀,難自棄,再如何懶惰都要常常梳刷羽毛。因為擁有炫麗的羽毛,經常忍不住要去照眾人這面鏡子,難以自拔沉迷於孔雀的交際舞,就是這麼回事,這是基本壞癖之一。
但,卻是個沒有活生生眾人的世界。咱們說,要訓練自己建造出自給自足的封閉系統,要習慣「所謂的世界就是個人」這麼樣奇怪知覺的我,要在別人所謂的世界面前做淋漓盡致的演出。
因為時間在,要用無聊跑過去。英文說run through,更貼切。
第一手記
1
西元一九九一年七月二十日從教務處註冊組的窗口領到大學畢業證書,證書太大,用兩手抓著,走在校園裡掉了兩次,一次落在路旁的泥濘,用衣服擦乾淨,另一次被風吹走,我在後面不好意思地追逐,它的四個角都折到。心裡忍住不能偷笑。
「你過來時能不能順便帶一些玩具過來?」鱷魚說。a
「好啊,我帶來我親手縫製的內衣好了。」太宰治說。
「我送給你全世界最華麗的畫框,可以嗎?」三島由紀夫說。
「我把我早稻田的畢業證書影印一百份貼在你的廁所。」村上春樹說。
就從這裡開始。奏樂(選的是〈兩隻老虎〉結束時的...
目錄
第一手記
地二手記
第三手記
第四手記
第五手記
第六手記
第七手記
第八手記
附錄
早期習作十則
構想《鱷魚手記》
履歷表
相關論述 篇目舉隅
第一手記
地二手記
第三手記
第四手記
第五手記
第六手記
第七手記
第八手記
附錄
早期習作十則
構想《鱷魚手記》
履歷表
相關論述 篇目舉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