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兼併六國,一匡天下
李斯在秦國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受到秦王嬴政的重用,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遠見,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佐助秦王制定了吞併六國,實現統一的策略和部署,並努力組織實施。結果僅僅用了十年的時間,就先後滅了六國,於西元前二二一年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帝制國家,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
肩負偉大的歷史使命
秦王宮殿即著名的咸陽宮,北踞北陵,南跨渭水,宮殿建在巨大的臺基上,臺基是用一層層的夯土築成。宮殿的前面高聳兩座東西向對的石闕,闕上裝飾有龍鳳紋飾,雄偉壯觀。從闕向北,宮殿一列列建築有序,殿頂覆蓋著繩紋筒瓦、板瓦和雲紋瓦當,並有各種禽形獸形工藝點綴。宮中地面皆用細密的紅色夯土築成,既堅實又光滑。宮殿群中最高大最雄偉的建築物曰「紫宮」,象徵天上的帝宮。秦國把這座宮殿象徵天帝宮闕,以示要兼併天下,建立一統帝業。
呂不韋任李斯為郎,把他安排在秦國政權的樞紐處,是要讓他進入秦國的中央機構。呂不韋向秦王奏道:「李斯治國奇才堪當重任,大王聖聰,定能知人善用。」
李斯當上郎官,進入咸陽宮以後,即開始研究秦國的統一方略來,在李斯看來,秦國已經具備了統一的各項條件。這是因為,秦王嬴政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秦國歷代君王所留下的強盛基業。
秦的祖先,據《史記•秦本紀》的記載,為「顓頊之苗裔,夏、商二代亦為『諸侯』。秦祖非子,在周孝王時因養馬有功而受封於秦(今甘肅清水東北),賜姓嬴,實際上是一個附庸小國。數傳至秦襄公時,適值周王危機,秦襄公率兵力救周幽王,後來又護送周平王東遷雒邑,頗有戰功,始得列為諸侯,『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所謂周平王賜給秦襄公岐西之地,實際上是讓秦從戎族手中奪回岐豐一帶的土地。秦襄公和他的兒子秦文公為此進行了歷時二代的戰爭,終於打敗了犬戎,占據了以岐豐為中心的渭水流域,為後來的秦穆公稱霸西戎奠定了基礎。」
秦成為西方的強國,是於秦穆公任好在位(前六五九~前六二一年)期間。 秦自建國以來,一直處於戎狄勢力的包圍之中。自從秦德公遷雍(今陝西鳳翔縣)以後,秦宣公、秦成公在位的十五、六年期間,秦對四周戎狄勢力的掌控並沒有取得重大的進展。秦穆公任好即位後,銳意改革圖強,廣招天下賢才,「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丕豹、公孫支於晉……并國二十,遂霸西戎」。(《史記•李斯列傳》)與此同時,秦國的社會經濟也有了迅速的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西方強國。春秋後期,晉國的趙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晉、楚、齊、秦,匹也。晉之不能於齊,猶楚之不能於秦也。」(《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可見,自秦穆公「開地千里,遂霸西戎」,直到春秋末期,秦一直與晉、楚、齊並列為當時的四大強國之一。
當歷史進入戰國時代後,秦的西方強國地位一度面臨著嚴重的挑戰。戰國初年,魏文侯在魏國實行社會改革,使魏國成為戰國初年最為強盛的國家。
戰國初年,同魏國形勢恰成相反對照的是,秦國自厲共公(西元前四七六年即位)歷經躁公、簡公、出子(西元前三八五年被殺)的九十年間,庶長專權,廢立國君,內亂不已,國勢漸衰,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兵敗於魏,丟城失地,即所謂「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史記•秦本紀》)
西元前四一三年,魏攻秦,敗秦於鄭(今陝西華縣);
西元前四一二年,魏攻占秦國的繁龐(今陝西韓城縣南);
西元前四○九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將,兩年之中陸續攻取秦國的臨晉(今陝西大荔東南)、元里(今陝西澄城東南)、洛陰(今陝西大荔西南)、邰陽(今陝西合陽東南)。
魏在攻占秦國上述地區後,設立西河郡(轄境相當於現今陝西華陰以北、黃龍以南、洛河以東、黃河以西地區),任命吳起為西河郡郡守。這種形勢,對於秦國來說是十分嚴峻的。
西元前三八五年,秦獻公(公子連)即位,他廢止殉葬陋習,「止從死」;遷都櫟陽並在櫟陽設縣;「為戶籍相伍」;「初行為市」,在秦國實行社會改革。秦獻公改革收到了富國強兵的顯著成效,於西元前三六六年至西元前三六二年在對韓、魏聯軍的三次戰爭中大獲全勝,初步扭轉了對外戰爭中被動挨打的不利局面。
西元前三六一年,秦獻公死,次年,其子渠梁即位,是為秦孝公,時年二十一歲。秦孝公並不以秦獻公改革所取得的成績為滿足,為從根本上富強秦國,使秦國在七雄並立的形勢中處於有利的地位,他決心在秦國實行變法革新,向全國公布了他的變法求賢令,公孫鞅(後受封於商,史稱「商鞅」)因此而由魏入秦。
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國變法,在秦國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了戰國時期令諸侯震驚、士民矚目的重大歷史事件,為秦國日後的國富兵強、兼併諸侯奠定了基礎。
商鞅年輕時深受李悝等法家思想影響,很想幹一番事業,然而衛國極為弱小,不是他施展才幹的地方,便跑到魏國,在魏惠王的相國公叔痤手下做了一名門客。不過,公叔痤很快便發現商鞅是個人才,於是便想把他推薦給魏王。
一次,公叔痤病了,魏惠王親自來探問病情。公叔痤趁機對魏惠王說:「商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為相。」魏惠王聽了,並未作聲。公叔痤見狀知道魏王不肯重用商鞅,於是又對魏王說:「大王如果不用商鞅,就把他殺掉,千萬不要讓他跑到其他國家去,不然後患無窮。」魏王答應了他,然後就起身回宮了。
魏惠王剛走,公叔痤就馬上命人找商鞅來,告訴他說:「剛才我向大王推舉你,不過我看大王並沒有任用你的意思。於是,我讓大王把你殺掉,大王答應了,你必須立即離開魏國。」
商鞅不以為然,笑著說:「大王既然沒有聽您的話重用我,又怎麼會聽您的話殺了我呢?」於是,他哪兒都沒有去。
不出商鞅所料,魏惠王離開後,對左右說:「公叔痤真是病糊塗了,一會兒讓我重用商鞅,一會兒又讓我殺掉他。這不是荒唐透頂嗎?」
當時,秦國比較落後,秦孝公為了使秦國稱霸,決心徵召有才能的人。他在求賢詔令中說:「不管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只要能獻出奇計良策使秦國強盛者,就封他做高官,賞他大片土地。」
當時,公叔痤已經去世,商鞅知道魏惠王一定不會重用自己,當他聽說秦孝公招納賢才的消息後,就決定到秦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