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堂課 司馬遷老師主講「《史記》」
寫《史記》是我的責任和使命。
司馬遷(西元前145或前135~?)
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夏陽人,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被後人尊稱為「史聖」。他一生作出的最大貢獻就是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
《史記》中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一直到漢武帝元狩元年期間長達三千年左右的歷史,並獨成一家之言。《史記》是「二十五史」之首。民國時期的大文學家魯迅評價《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下課時,大部分同學都在教室外邊嬉戲打鬧,有說有笑,只有王俊峰一個人坐在教室裡發呆。這時,他的好朋友王穆然走了過來,一拍他的肩膀說道:「兄弟,下課不出去玩,一個人坐在教室裡想什麼呢?」
「這幾天,我發現歷史越來越有趣。」
「哈哈,那都是老師講得好,上課不『念經』。」
「可是連續四堂課了,老師都是老外,講的都是西方國家的歷史。我們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呢!」
「所以,他們的課引起了你對我們中國的懷舊情感,對嗎?」
「嗯,要是今天能來個老師給我們講中國歷史就好了。」
就在這時,上課鈴響了。
不虛美,不隱惡
在同學們坐好之後,講課的老師從教室外邊走了進來。同學們看到了老師的樣貌之後都頗感意外,唯獨王俊峰心中暗喜──「黃皮膚,黑頭髮,長袖口,長腰帶!不用說,這肯定是我們中國人了!」
「大家好,我叫司馬遷,是我們中國的歷史學家,《史記》一書的作者。今天由我來給你們講歷史課。」
「司馬遷!」王俊峰被震住了。因為他知道這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歷史學家,其名作《史記》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算在今天,課本上還有司馬遷的文章。
「您就是司馬遷?」
「沒錯。怎麼,你沒聽說過我?」
「怎麼可能,您今天是來給我們講您寫的《史記》嗎?」
「對。不過更準確的說,應該是和大家一起探討。」
「太棒了!這是我這兩天一直期望的!」
「既然你這麼激動,那我不妨就先從你問起,你對我寫的《史記》瞭解多少?」
司馬遷剛問完,王俊峰便滔滔不絕的答道:「您的《史記》可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歷史名作,反映的事件客觀、全面、真實。自從它流傳以來,一直被人們譽為『實錄』。在您的筆下,一個個歷史人物是那麼的鮮活。可以說是您將優美傳記和科學的歷史著作相結合。著名的大文豪魯迅先生說您的《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這個我倒不敢當。不過你前面說到的兩個字的確是我今天要跟你們講的重點之一,那就是──真實。」
接著,司馬遷把頭一轉,對大家說道:「大家都知道,我生活於漢朝,而且是大名鼎鼎的漢武帝時期。相信你們都知道,漢朝統治的時間相當長。儘管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但它的統治時間畢竟長達400年。可想而知當時的漢朝有多強大。」
「可不是嘛!要我說您真是生對了年代,因為那時正是中國最強大的時候,而且您還生活在最強大朝代中的最鼎盛時期──漢武帝時期。」
「沒錯,漢朝的確是很偉大的朝代。但這並不表明漢朝的一切都是好的,我在寫《史記》的時候尤為重視這一點。我死後你們後人在評論時把這稱為『思想進步』,不過我當時想的就是這麼簡單──說實話,記實錄,不論是好的東西還是壞的東西,我都實實在在的寫下來。就像我在〈高祖本紀〉中,不僅突出的寫了當年很多關於高祖的神話傳說,寫了高祖的堅韌不拔、豁達大度、善於用人等長處,同時也寫了高祖身上的很多缺點。比如說,疑心過重、好酒好色等。儘管現在我才知道在傳統社會中的神話傳說都無法用科學驗證,但我也請你們諒解,因為那時我們的『科技』無法和今天的『科技』相提並論,因此我說的『實』本身也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
這時,王穆然突然插話說:「司馬遷老師,其實您太謙虛了。我替您說得更深入一些吧。其實您剛才所說的那些對劉邦的評價,是通過表面上的讚頌而實際上諷刺的手法來揭露劉邦虛偽狡詐的一面。另外,在〈項羽本紀〉中,您將項羽和劉邦兩個人進行對比描寫,結果揭露了劉邦在秦末群雄角逐中的怯懦、無能和卑瑣。您還在〈淮陰侯列傳〉和〈蕭相國世家〉中,通過更加具體的事例揭露了劉邦疑心過重,他不僅猜忌下臣的功業和心理,還為了打消自己的疑慮不惜大殺功臣。您雖是漢朝人,可對你們漢高祖可是一點兒都不客氣啊!」
「看來你這個年輕的後生知道的還挺多啊!沒錯,在很多地方我都是這麼寫的。我個人和劉邦根本就沒生活在一個時代,所以我和他之間談不上什麼私人恩怨。我之所以這樣寫,正是因為我尊重歷史,尊重史實。對於一個皇帝來說,這些都是有損他形象、名譽甚至是皇位的事情,可這些事情的確是劉邦幹過的。我作為一名史官,作為一個記錄歷史的人,就要把它寫出來。至於劉邦自己的功過是非,全都要靠後人來評說。」
「那漢武帝劉徹呢?他在位58年,是與秦始皇齊名的偉大皇帝。您是生活在漢武帝時代的人,所以我想聽聽您對您真正的『主子』是怎麼評價的。」
「沒錯,就像你說的,皇上的確是個了不起的人。政治上,他加強了中央集權,設立了中朝,建立了年號;文化上,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外交上,他和西域溝通,並開闢了後來非常著名的絲綢之路;軍事上,他征服了匈奴、朝鮮。總之,他一生的功績非常多,也的確造福了百姓。不過正所謂人無完人,我在〈封禪書〉上就寫了他的一些缺點──迷信教士,想盡辦法謀求長生不老之術。儘管上過很多次當,可他就是執迷不悟,甚至可以說是死不悔改。另外,在〈平準書〉中我也寫過,漢武帝同外國作戰時的確打了不少勝仗,可是他用兵時喜歡奢侈浪費,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講排場』。他這一講究,不但將這沉重的負擔轉嫁到百姓身上,還消耗了漢興以來的大量積累。不僅如此,我還在〈酷吏列傳〉和〈循吏列傳〉中表達了我對他暴力統治的厭惡和悲憤。
「總之,我雖然生活在封建王朝時代,處處受到皇帝的約束,但我的《史記》卻不這樣。其實如果你們能認認真真的將《史記》通讀一遍,就會發現我在很多地方都描寫了百姓對封建暴政的反抗以及各地民變的形勢。我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告訴後人,『官逼民反』永遠都是真理。因此雖說我吃的是皇糧,可我更同情那些被壓迫、被欺辱、被剝削的廣大百姓。所以,類似於陳勝、吳廣這樣的起義,我總是描寫得非常細緻。我寫《史記》的最重要目的,就是把最真實的歷史呈現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