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儒家的亞聖,巍巍乎有岩岩泰山之氣象;《孟子》,是真正的智庫,煥煥乎有皇皇瓊林之瑰麗!他的思想不僅深刻影響了數千年中國的社會、政治、文化、家國、心性等,而且早已享譽世界。孟子的智慧之所以被人讚譽,是因為其始終激勵著人們去做一個大丈夫,秉持浩然正氣,挺立在人世!他錚錚勉勵人們忍受最艱苦的磨練,在“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中去前行!他竭力雕塑人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巍岸人格!他傳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崇高理念!他在政治、管理、經濟、財政、軍事、教育、養生等諸多方面,都給出了睿智的指導與忠告。生活在新時代的人們,若是能夠與孟子的大智大慧溝通默契,汲其智慧之甘泉來汨汨滋養一己之心田,從而以其智立己之根,以其慧潤己之柢,踔厲風發,精進不已,那麼或可試想,將會卓立人世,花果飄香。
【本書特色】
《孟子》其智慧之所以被人讚譽,是因為足資啟迪人心理念:
1. 其文激勵人做一個大丈夫,具有浩然之氣,挺立在人世。
2. 其言勉勵人忍受最艱苦的磨煉,在「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中向前行。
3. 其論雕塑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偉大人格。
4. 其誨如何去養心、養志、養性、養氣、養生。
5. 其說如何具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崇高理念;
6. 其述如何去搞政治、管理、經濟、財政、教育等等。
7. 其如何看待歷史汲取智慧、如何思辨更為睿智。
作者簡介:
姚淦銘
中國江南大學教授,亦是博士生導師。曾於中國獲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獎。多次出訪日本、新加坡、香港、臺灣等地,進行學術交流。
姚淦銘數十年來潛心從事學術研究,有深厚的國學功底。於古代文化、哲學、經學、文獻學、語言學、文字學、書學、飲食文化等領域,均有論著出版。個人獨立著作有十八本:《孝經智慧》、《大學智慧》、《中庸智慧》、《論語智慧》、《孔子的智慧生活》、《讀孔子》、《哲思眾妙門──老子今讀》、《老子與百姓生活》、《再說老子與百姓生活》、《老子百姓讀本》、《老子講義》(韓國出版)、《王國維文獻學研究》、《漢字與書法文化》、《漢字心理學》、《漢字文化思維》、《禮記譯注》、《趣談中國摩崖石刻》、《先秦飲食文化研究》(上)與(下)等。另與他人合作論著十多本。姚淦銘個人公開發表學術論文一百八十多篇。論著多次獲各界肯定與獎勵。
姚淦銘是中國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節目的知名主講人之一,先後作了「國學大師王國維」、「老子與百姓生活」等系列講演。姚淦銘又是中國上海電視臺「文化中國」節目的知名主講人之一,作系列講座「孔子」,並獲「最具親和力」獎。
章節試閱
篇二 心性智慧:人心、人性、性命、命運
孟子:心的學問與智慧
孟子於「人心」之「心」的研究很深入,且卓有發明,論者一般認為是孟子最先注重心的作用。雖然其論有不少唯心的東西,但是此中也自有許多的智慧。若能知其取捨,擇其精華,那麼可以豐富人們的心智之慧。
一、心:心之官則思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又有「九思」名言:「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孔子重視「思」,這是孔子表述思維、思考、思索的一個概念。
孟子不僅繼承之,且又弘揚發展之,提出了心之「思」的關鍵與作用。孟子說:「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與我者。」
這是說同為器官,然而耳目之類的器官是不會思考的,因此就會被外物蒙蔽。耳目器官之物與外物交接,那麼是物與物的關係,若此就會被外物如聲色等引誘而去。心這器官卻是能思考的,思考就會有所得,不思考就不能有所得。這是上天對我人類的賜予。
張君勱曾解讀:「寫下不知道如何去思這句話的孟子,意思是說人不知道如何分類,如何看出事物的比較價值,或看出是與非的區別。孟子所說的『思』,就是理論方面的『判斷』和倫理方面的『評價』。」通觀《孟子》全書,我想孟子所說的思,既是邏輯的,又是義理的,還是哲學的。這種思考即由現象的、經驗的感性認知上升至於邏輯思維,至於理性思維,又再至於哲學的深思,通過現象逐層深入,而終至於把握實質、把握認識物件的本質與規律。在後文論述孟子的政治、經濟、歷史、教育、思辨智慧裡均能清晰地體悟到這一點。
關於「心」,今人稱為心靈,古人又稱為虛靈。心靈之虛之靈,那真是不可描狀。如宋代張世南說:
「心之虛靈,無有限量。如六合之外,思之則至,前乎千百世之已往,後乎千萬世之未來,皆在目前。」
明人李東陽《惺惺齋記》:「夫惺惺者,欲人不死其心,心不死則可以入道矣。夫心本虛靈,而理斯具,而事斯應。」孟子此言,給後人的影響十分深遠。如清代王夫之《姜齋詩話》又說:「如均一『心』字,有以虛靈知覺而言者,『心之官則思』之類是也。」這足見孟子之說對後世影響之一斑。當然今人知道是頭腦在思考,而不是心在思考,但是孟子那時人們還不太知道人腦是管思考的,而認為只有心才是會思考的。因此看看漢字的結構就會豁然開朗,如「思」、「慮」、「想」、「念」等等字,均出現「心」;不僅如此,人的感情也被認為從心裡發生出來,因此如「情」、「恨」、「惡」、「感」、「恩」、「怒」、「怨」等字,均有「心」或「忄」所組成,而後者也是由「心」字變化為偏旁的。
孟子的「心之岌則思」,毛澤東曾有過精闢的闡論。他說:「孟子說:『心之岌則思。』他對腦筋的作用下了正確的定義。凡事應該用腦筋好好想一想。俗話說:『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就是說多想出智慧。學會分析事物的方法,養成分析的習慣。」他批評有些人,「不善於思索,不願用腦筋多想苦想。」
如要成功一番事業,不僅要堅韌不拔地苦幹,還離不開多想、苦想。除善於思索外,還要養成思索的習慣。
二、心:心之權與度
心之思的另一種重要作用,是為知覺、意識,還能在思考之後做出種種權度。孟子曾開導齊宣王曰:「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之。」這裡的「權」,指的是秤砣,用來稱物之輕重。「度」,則是用以量長短之物。
「權度」有兩種:一是具體的日常生活裡的秤、尺之類,稱其重量,度量長短。一是形而上的,即心的權衡是非、度量輕重、斟酌取捨。兩者相較,心的權度更為重要,這是孟子向人們揭明的一則大智慧。
人們也許說,這誰不知道?然而並非這樣簡單。大國之君,如齊宣王這等人物,他可以不忍心見到牛去祭祀時的那種「觳觫」1而想到用羊去替換那牛。這是聰明,還是小聰明?再說一國之君對畜生是如此不忍心,對人民卻又如此忍心,甚至見其於水深火熱之中而不顧恤。這是聰明,還是愚蠢?張居正說:「若人之一心,萬理畢具;於凡應事接物之際,尤不可無權度以稱量之,更有甚於物者。蓋物無權度,不過一物之差而已。設使心無權度,則事到面前,茫然不知是非利害之所在,其顛倒錯亂,有不可勝言者,豈但一物之失而已哉。」確實如此,人生權度不錯,才能行進有序,穩步成功。
再看歷史與當代,無數的「聰明」人,卻屢屢被自作「聰明」所耽誤,其原因往往就是那顆本該可以「權度」外物的心靈不靈了。心被物欲、名利、地位、金錢、美色等外在事物給物化了。而心靈一旦物化,也就成為一「物」了,那麼這「心之官則思」就不思了,也不能「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了。
用這顆物化之後的心之物再與外物交接,又成了物與物之交接,那麼又返歸於「思,而蔽於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這究竟是聰明,還是愚蠢呢?
篇二 心性智慧:人心、人性、性命、命運
孟子:心的學問與智慧
孟子於「人心」之「心」的研究很深入,且卓有發明,論者一般認為是孟子最先注重心的作用。雖然其論有不少唯心的東西,但是此中也自有許多的智慧。若能知其取捨,擇其精華,那麼可以豐富人們的心智之慧。
一、心:心之官則思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又有「九思」名言:「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孔子重視「思」,這是孔子表述思維、思考、思索的一個概念。
孟子不僅繼承之,且...
目錄
前言
篇一
孟子智慧的精蘊與價值
孟子:亞聖、孔孟、思孟
寶典:《孟子》與現代靈魂之淬礪
人生與孟子:才、志、氣、欲、文
話說毛澤東與《孟子》
《孟子》精蘊之俯瞰
《孟子》讀法的有益建議
篇二
心性智慧:人心、人性、性命、命運
孟子:心的學問與智慧
人心:四心、四端、四體
說心十則:孟子之諄諄再教誨
心性之智:盡心、知性、知天、事天
人性之辯:善、惡、無善無不善
孟子:命、天命、性命、知命
再說:命運、正命、非正命
篇三
處世智慧:尚志、勵志、立世、處事
人格、理想、歷史、當代
奮鬥壯歌:天將降大任於斯人
災患催生:德、慧、術、知、達
志氣尚志:孟子的精彩對話錄
聽言觀眸:孟子的識人之智
孟子交友之道的智慧
孟子論恥與顧炎武〈廉恥〉
說廉恥:商業鉅子之智慧
篇四
正能量智慧:修煉、善養、浩然之氣
大丈夫:頂天立地的人格與氣象
孟子: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善養浩然之氣的方法論
從孟子說到文天祥與〈正氣歌〉
點擊歷史人物:浩然正氣、凜然氣節
氣節:浩然之氣與民族精神
大哉居養:移氣、養體、氣質、儀容
話說孟子的養生長壽祕訣
篇五
政軍智慧:政治、管理、軍事、戰爭
政道:有道、無道、王道、霸道
得道:得天下、得其民、得其心
剖視孟子「仁政」說之智慧
民貴君輕、放桀伐紂、誅一夫紂
好善:足以治政與管理
政治與管理:樂與憂的智慧與哲學
十戒:政治與管理的戒律
孟子戰爭軍事智慧0
軍事智慧:孟子於歷史上戰爭的評論
篇六
財政智慧:經濟、財富、市場、商賈
孟子答卷:義利、國家、個我、命運
孟子義利觀的被誤讀誤解
財足:養民、富民、教民
民之為道:恆產、民生、恆心、民心
井田制:孟子的經濟主張與智慧
孟子關於稅收財政制度的智慧
察與思:分工、交換、必然、誤導
經濟智慧:市場、交易、商品、價格
孟子:財富、理財、饋贈、禮物
篇七
科技智慧:天文、生態、環保、科技
孟子:天文學、知識、智慧、淵源
略說孟子的天文與算學才智
求其故:方法論、智源、科學、影響
孟子的環保理念與生態智慧
孟子關注:農業、手工業、生產
治水智慧:大禹與白圭的比較
李約瑟知音:孟子與科學文明史
篇八
育人智慧:教育、培育、育英、成才
教育:教民、畜君、歷史、典範
孟子:辦學、育才、弟子
孟子教育:大師的風範與精神
孟子之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教育: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
五種行之有效的施教之法
教亦多術:不教之教的智慧
警戒:「好為人師」之弊病
篇九
歷史智慧:史觀、視野、文獻、詮釋
歷史:視野、知識、思維、睿智
循環史觀:歷史變化一治一亂
孟子:治與亂的循環週期率
「定」之史觀:「國定」與「定於一」
詩與書:歷史文獻的精研
孟子歷史詮釋的特點與智慧
篇十
思辨智慧:知言、論辨、邏輯、辯證法
善知其道:用心之思、行著習察
思辨:孟子的辯證法智慧
知言四辭:以意逆志、知人論世
論辯:思想與智慧的交鋒
論辯名例:閃爍著辯證法異輝
經與權:孟子的辯證思辨之智
孟子:通權達變的例證與典範
分類:孟子的邏輯智慧
反思:孟子的「無類比附」邏輯
篇十一
境界智慧:成聖、深造、自得、資深
嚮慕:孟子成聖的審美境界
孟子論聖:聖人之論、聖人比較論
境界之審美:美、大、聖、神
境界與學問之道:求其放心而已矣
深造自得:人生、學問、法門、氣象
智慧紛呈:博學、說約、漸進、啟迪
文章境界:著述立說、煥乎雄文
篇十二
孟子的千古之謎
謎與故事:孟父、孟母與孟
《孟子》一書的諸多謎團
孟子與儒家派系之謎
《孟子》學的功臣之謎
《孟子》與《四書》之《大學》
《孟子》與《四書》之《中庸》
說《孟子》與《論語》、《孝經》
《孟子》與《十三經》關係之謎
唐代推崇《孟子》之呼聲
宋代尊崇《孟子》之謎
心學:孟子、陸九淵、王陽明
朱元璋與《孟子》之謎
戴震與《孟子字義疏證》
焦循與《孟子正義》的智慧
後記
前言
篇一
孟子智慧的精蘊與價值
孟子:亞聖、孔孟、思孟
寶典:《孟子》與現代靈魂之淬礪
人生與孟子:才、志、氣、欲、文
話說毛澤東與《孟子》
《孟子》精蘊之俯瞰
《孟子》讀法的有益建議
篇二
心性智慧:人心、人性、性命、命運
孟子:心的學問與智慧
人心:四心、四端、四體
說心十則:孟子之諄諄再教誨
心性之智:盡心、知性、知天、事天
人性之辯:善、惡、無善無不善
孟子:命、天命、性命、知命
再說:命運、正命、非正命
篇三
處世智慧:尚志、勵志、立世、處事
人格、理想、歷史、當代
奮鬥壯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