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改變命運,眼界決定未來。 孟子說:「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登上東山之後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泰山之後覺得天下變小了。那些看過大海的人很難被別的水所吸引, 在聖人門下學習過的人很難為普通言論所折服。可是,並非所有的人都有登泰山臨大海的時 間,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親耳聆聽聖人教訓的機會,然而因為沒有時間遠行沒有機會朝聖而放 棄登高臨小之志,是糊塗的行為。其實,想要領略高山大川的美景以遊心,接觸聖人的言論以 明志,在風景絕佳的高處以遊目騁懷,還有另外一種方法──讀書,在文字裡登山涉水,於書本中獲取智慧。
這套「華夏文明史話」叢書,就是一套能夠帶你全面了解華夏文明史的輕鬆讀物。叢書共八冊,從原始社會遠古傳說時代到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夏金元、 明、清,時間跨度上百萬年。放眼望去,這八冊書裡面幾乎包含了華夏文明的所有方面,知識 的跨度不可謂不寬泛,視野的廣度不可謂不浩瀚。
在這套書裹面登場的,有像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成吉思汗、康熙皇帝等充滿傳奇色彩的偉大君主,有如秦步軍、漢騎兵、清八旗軍這類令現代人充滿興趣的剽悍軍隊,有如老子、 孔子、孫子這類影響中國乃至世界的思想先哲,有眾多如白起、王翦、項羽、韓信、霍去病、 李靖、曾國藩那樣為戰爭而生的天才統帥,有令無數英雄競折腰的如西施、貂蟬、王昭君、楊 玉環那般的美人,還有如屈原、司馬相如、曹植、李白、蒲松齡那樣在文學史上熠熠生輝的文人。 他們創造了恢宏燦爛的華夏文明,歷史正是由於有了他們而更加精彩。
而那些似真似幻令現代人著迷的古老傳說,那些令人神往的祕密寶藏,那些存留到今天仍然令人歎為觀止的建築雕塑,那些至今仍然無法解釋的種種謎團,讓離我們遠去的古代華夏文 明更顯神奇。
不看這些飄落在時間長河中的或神祕或驚豔或傳奇的故事,就不知道華夏文明是如此的璀璨;不看這些風流早被雨打風吹去的斷壁殘垣上精美的雕刻滄桑的流年,就不知道古人的智慧是如此的令人難以捉摸;不看這些震驚世人的考古發掘,就不知道有些流傳下來的傳說竟然瞬間就被證明確是真的史實。
比如一向被認為是神話人物的女媧,歷史上很有可能確有其人。女媧死後,她的長眠之處──「女媧陵」有多處,有確切史料記載的是山西洪洞縣趙城鎮侯村、雲南省怒江州蘭坪縣境內、河南淮陽三處,女媧陵到底在哪裡?從歷代官方的態度來看,女媧陵應在山西的侯村。這些真真假假的紀念性陵墓說明女媧的確是我們中華民族公認的一位始祖。
類似這樣的種種疑問在這套叢書裡面有不少,有些已經破解,有些至今無解。已經破解的固然能夠滿足我們的部分好奇心,無解也並不影響讀書興味,反而更能激發閱讀過程中的思考,愉悅心情。就讓歷史留存些無法解釋的疑惑也好,這些疑惑終將成為現代人斑斕的幻想。 有幻想的閱讀是令人心馳神往的閱讀,有幻想的歷史才會有令人不斷探尋下去的欲望。而這套 閱讀起來既可以給人小小滿足又能帶來無盡幻想的「華夏文明史話」叢書,但願也能為你登山 涉水一覽眾山小略盡微薄綿力。
這不僅是一套歷史讀物,還是一次邀請,一次穿越回幾百、數千年前,經歷浩浩劫、渺渺愁的機會。
站在樓宇林立、車馬喧囂的現代都市裡念想這些故事的主角,古香古色被陽光照得支離破碎。那麼,腳下隆隆而過的車輪聲或者可以想像成古代戰場上的金戈鐵馬,眼前新起的一片片高樓下面也許就深埋著古代的村落、城市。滄海桑田,白雲蒼狗,我們沒有能力留住古老歷史,卻有能力用文字將歷史凝固成永恆;我們不能讓時光倒流回古代,卻有能力用思想讓華夏文明伴隨人類無限延續。
第一節 趙匡胤的登基之路
後唐天成二年(西元九二七年),洛陽城北的夾馬營趙弘殷將軍家中誕生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降生時,一股奇香包裹著他,香氣四溢、經久不散。趙家生了個香孩兒的事,很快就在洛陽城傳開了。香孩兒降生後,全身肌膚呈現金色,三天之後才慢慢退去。
香孩兒的家是個官宦世家。他的祖籍涿州,曾祖父、祖父都做過官,父親趙弘殷是後唐莊宗李存勗的愛將。
香孩兒降生時,趙弘殷正在明宗駕下任從軍指揮使,是軍隊的一個小軍官,奉了聖命,要隨天雄軍節度使石敬瑭出兵打仗,出征之前得此嬌兒,夫妻二人非常高興。趙弘殷給香孩兒取名為匡胤。
趙弘殷自小就驍勇異常,擅長騎馬和射箭。他在後唐與後梁的爭戰中屢建奇功,深得後唐莊宗李存勗的信賴。正因為這個原因,在李嗣源殺死李存勗後,趙弘殷受到了排擠。劉知遠建後漢時,趙弘殷官拜護聖軍都指揮使。後在後周太祖郭威和世宗柴榮手下效力,先後任都指揮使、檢校司徒,統率禁兵。
趙匡胤是趙弘殷的次子。由於父親的緣故,他自幼也愛好騎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據說有一次他飛身躍上一匹沒上籠頭的烈馬。馬狂奔,跑上城牆斜道,他從城門頂上迎頭跌下來,觀者皆以為他性命不保。片刻之後,只見他徐徐站起,騰身跳上馬背,繼續馳騁如電,眾人皆異之。
西元九四七年,趙匡胤二十歲。他想到外面的世界創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於是他告別父母和妻子浪跡天涯。他遊歷了華北、中原、西北的很多地方,都未能如願。當時他父親過去的一些好友已經相當有權勢,趙匡胤去投奔他們時,卻時常遭遇白眼。其中最好的一位是觀陽節度使王彥超,也只給了他十貫錢把他打發了。他最慘的時候,曾經靠在街邊設賭局來維持生計。
到了西元九四九年下半年,趙匡胤流浪到了漢水邊上的重鎮襄陽,因為沒有錢住店,只得棲身在一座寺廟裡,寺廟的住持點撥他說:「漢水以南社會穩定,北方卻兵荒馬亂,亂世才能出英雄,你何不北上建功立業?」趙匡胤一聽後就豁然開朗。拿了老和尚贈送他的一大筆重金厚禮,騎上寺裡的一頭毛驢,拜別老和尚,就奔北方去了。他在北上的途中遇到了當時正擔任後漢樞密使的郭威。郭威是一代雄主,留心民情、盡力革弊,有志於掃蕩天下,是五代時一個難得的好皇帝。此時他正在河北鄴都招兵買馬,於是身強力壯精通武藝的趙匡胤就投到了郭威的旗下,當了一名普通士兵。
西元九五一年,郭威發動兵變,建立了後周。趙匡胤也因軍功被提拔為禁軍東西班行首,相當於宮廷衛隊隊長。這期間,趙匡胤得到了郭威義子柴榮的賞識,被要過去做其部屬。西元九五四年郭威病死,其位由義子柴榮繼位,史稱周世宗。周世宗也是位英明之主,原想在前十年中完成統一大業,所以連年出戰,不求休息。
當時,北漢趁後周新喪,發兵攻打後周。趙匡胤隨柴榮出兵迎敵。兩軍在高平(今山西省晉城市東北)發生激戰。這場戰爭對趙匡胤影響巨大。當時北漢軍隊占據上風,後周的兩員大將見勢不好便臨陣脫逃,導致整個部隊陣腳大亂,極為危急。趙匡胤臨危不亂,帶領所部騎兵直入敵陣。北漢軍隊經受不住這種拚命的打法,一敗而不可收拾。後周軍居然反敗為勝。 戰後,趙匡胤被周世宗破格提拔為殿前都虞侯,世宗委派他負責整頓軍隊,組建殿前司諸軍。趙匡胤平日為人質樸豪爽,江湖義氣很重,慷慨大方,因此結交了許多朋友。趙匡胤任命節度推官(掌勘刑獄)趙普為書記官,又重用了楊光義、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等眾多知兵善戰的武將,並與他們結為「義社十兄弟」,從而在後周軍隊中形成了極大的潛在勢力。
西元九五九年春天,周世宗柴榮罷免殿前都點檢(禁軍統帥)張永德的職務,改任他為宰相。以趙匡胤代張永德任殿前都點檢。
後周顯德六年(西元九五九年)六月十九日,世宗駕崩,宰相范質受顧命扶助柴榮七歲的幼子柴宗訓繼立,是為恭帝,由符皇后垂簾聽政。柴宗訓年幼不知國事,符皇后二十多歲,也沒有治理國家的經驗。一時人心惶惶,後周出現了「主少國疑」的不穩定局勢。汴梁城「點檢作天子」的謠言被傳得沸沸揚揚。隨後半年,趙匡胤藉口整頓軍隊,撤換了一批將領。在不動聲色之下,一個由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組成的軍事集團就此形成了,一場針對後周皇室所計畫的軍事政變,也在緊鑼密鼓中醞釀成熟了。
西元九六○年的正月初一,後周的君臣正在慶賀新年,這時從河北鎮、定二州傳來了緊急邊報,說北漢和遼國的軍隊聯合南下、聲勢浩大。後周執政大臣、宰相范質和王溥等人一時驚慌失措,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趙匡胤統率大軍北上抵禦。以殿前副點檢兼鎮寧軍節度使慕容延釗率前軍先行,趙匡胤統主力軍隊離開汴梁。當天傍晚,兩路大軍即會師於開封東北二十公里處的陳橋驛(今河南省封丘縣陳橋鎮),兵變計畫開始。
這天晚上,趙匡胤的一些親信在將士中散布言論,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征」。將士的兵變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這時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皇帝登基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的聲音幾里外都能聽到,遂擁立他為皇帝。趙匡胤卻裝出一副被迫的樣子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
擁立者們一齊表示「惟命是聽」。趙匡胤就當眾宣布,回開封後,對後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驚犯,對後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族誅,諸將士都應聲「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