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改變命運,眼界決定未來。 孟子說:「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登上東山之後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泰山之後覺得天下變小了。那些看過大海的人很難被別的水所吸引, 在聖人門下學習過的人很難為普通言論所折服。可是,並非所有的人都有登泰山臨大海的時 間,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親耳聆聽聖人教訓的機會,然而因為沒有時間遠行沒有機會朝聖而放 棄登高臨小之志,是糊塗的行為。其實,想要領略高山大川的美景以遊心,接觸聖人的言論以 明志,在風景絕佳的高處以遊目騁懷,還有另外一種方法──讀書,在文字裡登山涉水,於書本中獲取智慧。
這套「華夏文明史話」叢書,就是一套能夠帶你全面了解華夏文明史的輕鬆讀物。叢書共八冊,從原始社會遠古傳說時代到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夏金元、 明、清,時間跨度上百萬年。放眼望去,這八冊書裡面幾乎包含了華夏文明的所有方面,知識 的跨度不可謂不寬泛,視野的廣度不可謂不浩瀚。
在這套書裹面登場的,有像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成吉思汗、康熙皇帝等充滿傳奇色彩的偉大君主,有如秦步軍、漢騎兵、清八旗軍這類令現代人充滿興趣的剽悍軍隊,有如老子、 孔子、孫子這類影響中國乃至世界的思想先哲,有眾多如白起、王翦、項羽、韓信、霍去病、 李靖、曾國藩那樣為戰爭而生的天才統帥,有令無數英雄競折腰的如西施、貂蟬、王昭君、楊 玉環那般的美人,還有如屈原、司馬相如、曹植、李白、蒲松齡那樣在文學史上熠熠生輝的文人。 他們創造了恢宏燦爛的華夏文明,歷史正是由於有了他們而更加精彩。
而那些似真似幻令現代人著迷的古老傳說,那些令人神往的祕密寶藏,那些存留到今天仍然令人歎為觀止的建築雕塑,那些至今仍然無法解釋的種種謎團,讓離我們遠去的古代華夏文 明更顯神奇。
不看這些飄落在時間長河中的或神祕或驚豔或傳奇的故事,就不知道華夏文明是如此的璀璨;不看這些風流早被雨打風吹去的斷壁殘垣上精美的雕刻滄桑的流年,就不知道古人的智慧是如此的令人難以捉摸;不看這些震驚世人的考古發掘,就不知道有些流傳下來的傳說竟然瞬間就被證明確是真的史實。
比如一向被認為是神話人物的女媧,歷史上很有可能確有其人。女媧死後,她的長眠之處──「女媧陵」有多處,有確切史料記載的是山西洪洞縣趙城鎮侯村、雲南省怒江州蘭坪縣境內、河南淮陽三處,女媧陵到底在哪裡?從歷代官方的態度來看,女媧陵應在山西的侯村。這些真真假假的紀念性陵墓說明女媧的確是我們中華民族公認的一位始祖。
類似這樣的種種疑問在這套叢書裡面有不少,有些已經破解,有些至今無解。已經破解的固然能夠滿足我們的部分好奇心,無解也並不影響讀書興味,反而更能激發閱讀過程中的思考,愉悅心情。就讓歷史留存些無法解釋的疑惑也好,這些疑惑終將成為現代人斑斕的幻想。 有幻想的閱讀是令人心馳神往的閱讀,有幻想的歷史才會有令人不斷探尋下去的欲望。而這套 閱讀起來既可以給人小小滿足又能帶來無盡幻想的「華夏文明史話」叢書,但願也能為你登山 涉水一覽眾山小略盡微薄綿力。
這不僅是一套歷史讀物,還是一次邀請,一次穿越回幾百、數千年前,經歷浩浩劫、渺渺愁的機會。
站在樓宇林立、車馬喧囂的現代都市裡念想這些故事的主角,古香古色被陽光照得支離破碎。那麼,腳下隆隆而過的車輪聲或者可以想像成古代戰場上的金戈鐵馬,眼前新起的一片片高樓下面也許就深埋著古代的村落、城市。滄海桑田,白雲蒼狗,我們沒有能力留住古老歷史,卻有能力用文字將歷史凝固成永恆;我們不能讓時光倒流回古代,卻有能力用思想讓華夏文明伴隨人類無限延續。
第一節 阿保機稱帝建遼
契丹是中國古代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關於契丹族的起源,流傳最廣的是在史書上的一個神話傳說。傳說契丹部落的始祖奇首可汗,一次乘馬沿土河(今赤峰市老哈河)出遊時,遇一女子駕青牛沿潢水(今內蒙古赤峰市西拉木倫河)而來,兩人在木葉山相遇相愛,配為婚姻,生有八子,遂繁衍為契丹八部。這個傳說顯然有些穿鑿附會的意味,但它起碼說明了契丹八部是互為兄弟的血親氏族,都有以白馬作為圖騰的共同祖先。
當時進入中原的鮮卑族拓跋氏建立北魏後,為了獲得馬匹和牛羊、皮毛,曾攻打過契丹族,契丹八部也不斷侵擾北魏邊界,展開擄掠。在整個南北朝時期,整個契丹八部都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不斷遭受北魏、柔然以及其後的北齊、突厥、回紇等強鄰的壓迫,喪失了大量的人口和牲畜,生存空間日益狹小,生存環境日益艱難。到了隋朝末年,突厥勢力日益猖獗,不但對中原攻伐不斷,契丹八部更是任其宰割。至此,整個契丹民族都處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了。契丹八部為了拓展民族的生存空間,逐漸走向了聯合。此時的契丹民族的社會形式才進入了部落長老會議階段,他們推舉了部落聯盟的酋長,以協調各部落的行動,共同禦敵。 唐貞觀三年(西元六二九年),為了擺脫突厥人的侵擾,聯盟大酋長大賀氏摩會率八部歸順唐朝。唐太宗宴請了摩會及各部落長老,並把象徵酋長權力的旗鼓賜給摩會。唐王朝並於西元六四八年在契丹住地設置松漠都督府,八部分置十州,加封此時的聯盟酋長大賀氏窟哥為松漠都督稱號,賜國姓李氏,各部落長分授刺史之職。
契丹的八部聯盟實行長老會議制,聯盟的酋長由八部民主推薦選舉產生,每三年改選一次。但部落酋長的當選資格並不是八部輪流坐莊,當時八部中阿大何部最為強大,而大賀氏又是該部落裡人數最多的一個氏族,所以大酋長一般就來源於這一氏族,故史稱大賀氏部落聯盟。
契丹八部在連年的軍事戰爭中產生了一個軍事職位──夷離菫,其地位僅次於聯盟酋長,唐王朝又加封其為靜析軍副大使。西元七三五年十二月,乙室部貴族涅里殺聯盟長鬱捷,繼襲松漠都督,重建以乙室部為主的部落聯盟。至此,存在了一百多年的大賀氏部落聯盟被遙輦氏替代。 涅里推舉乙室部的遙輦氏阻午為新契丹八部聯盟長,並效仿突厥政權形式,稱聯盟酋長為可汗。涅里出任夷離菫,他實際上掌握了契丹族的軍政大權。涅里是阿保機的八世祖,自此之後,夷離菫一職就在耶律一族中選任。
西元七四五年,回紇滅突厥,契丹遙輦部落聯盟改附回紇,時間長達一百年之久,受盡回紇汗國的壓迫和盤剝。西元八四○年,契丹遙輦氏聯盟長屈戌趁回紇汗國被黠戛斯推翻之際,重新投入唐王朝懷抱。唐授屈戌為雲麾將軍。但此時唐王朝已處於帝國的後期,藩鎮割據、宦官專權,自身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已無力約束契丹。契丹適逢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外部發展環境,便迅速發展壯大起來了。
遼國的創立者阿保機生於唐咸通十三年(西元八七二年),家族是契丹八部中最強大的迭剌部最顯貴的耶律氏族,世為遙輦氏時代迭剌部的夷離菫。為奪取夷離菫的大權,耶律內部互相殺伐,異常殘酷和血腥。阿保機出生那年,耶律狼德家族謀殺其祖父勻德實,奪得夷離菫職位。在混戰中,阿保機險些喪命,勻德實的妻子蕭月里朵抱著他逃到突呂不部的營帳藏匿起來,始得倖免於難。不久,勻德實一系的蒲古只殲滅狼德,又奪回了失去的政權。此後,夷離菫一職便在勻德實一系世選。
在阿保機父親撒剌的任夷離菫之後,其叔叔的兒子罨古只(勻德實弟帖剌後人)被選為新的夷離菫,異母弟轄底不服,在撒剌的親弟釋魯的支持下強行奪得夷離菫職位。為感謝釋魯,便立他為「于越」。這個新職位總攬軍國大事,是握有軍政實權的一職,其地位高於夷離菫,僅次於聯盟可汗。釋魯任于越後,創建了一支侍衛親軍──撻馬,以防不測。
阿保機自幼聰明過人,他的叔父、于越釋魯每遇疑難問題時,總要找他商量,徵求他的意見,每次他都侃侃而談,給他叔父滿意的答案。阿保機為人磊落,機智多謀,與眾不群,雄建勇武,有膽略、好騎射,鐵厚一寸射而穿之。釋魯出征時常把他帶在身邊,以歷練他的軍事才能。不久,就任命阿保機為「撻馬狘沙里」,即侍衛親軍的首領。
但釋魯在于越的位置上逐漸變得專橫跋扈起來,引起了氏族內部貴族們的不滿。不久,蒲古只聯合耶律氏的其他家庭對釋魯一族突然襲擊,大開殺戒,夷離菫轄底倉皇出逃,投奔到渤海。唯有阿保機臨危不懼,率領自己手下的撻馬精兵與蒲古只等貴族勢力展開血戰,最後擊滅了以蒲古只為首的三大貴族之家,從而扭轉了局勢,掌握了主動權,並於西元九○一年被選為夷離菫,又於西元九○三年,被推選為于越,成為遙輦部落聯盟的實際統治者。
此後,阿保機不斷對外用兵,連克室韋、於厥、奚,後又征服霫及東北女真未附之部落,並且向南與李存勗結盟,攻占了劉仁恭統治的河北等地。俘獲了大量的奴隸和牲畜,當時他的實際權力和經濟勢力已遠遠超過了聯盟可汗痕德堇。在掠奪戰爭中,阿保機的政治影響不斷增加,終於在唐天祐四年(西元九○七年)正月,阿保機利用契丹八部原有的部落選舉儀式,廢掉痕德堇,成為契丹族強有力的領袖。
阿保機非常仰慕中原先進的農耕文化和政治制度,因此重用漢人,尤其是漢人中的知識分子,這些人幫助他建立了各種政治文化制度,促進了契丹社會的發展,使契丹社會內部具備了建立國家的客觀條件,這為阿保機的稱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阿保機在漢族知識分子的影響下,決心在契丹建立帝制,像中原那樣實現可汗權位的終身制和世襲制。要打破契丹舊制,勢必要遭到氏族貴族的不滿和反對,為恢復和維持契丹古老的世選制,那些和阿保機一樣具有當選資格的氏族貴族便串通一氣,拉幫結派,決心與阿保機決一雌雄,以期恢復被阿保機破壞了的世選制度。因此,圍繞爭奪可汗權位的爭鬥隨之展開。
阿保機在擔任可汗的第五年,仍然沒有改選的意思。阿保機不肯交出權力,其他人便沒有當選的機會。
在阿保機的親族中,最有資格和能力與阿保機進行較量的是其叔父耶律轄底。轄底在蒲古只謀反時逃奔渤海,在阿保機取代遙輦氏後,轄底從渤海歸來,被任命為新的于越。但阿保機牢牢掌握著聯盟的軍事和行政實權,于越變得徒有虛名,引起了轄底的不滿。他躲在幕後煽風點火,並不出面,因為當初阿保機在他歸來時曾以可汗職位相讓,但被他拒絕了。其骨幹成員是阿保機的幾個弟弟剌葛、迭剌、寅底石和安端等人,他們打著維護氏族世選制的旗號,祕密串連,組成武裝叛亂集團,並連續三年發動了三次較大規模的奪權爭鬥。史稱「諸弟之亂」。
叛亂集團的中心人物是阿保機的大弟弟剌葛,在聯盟任惕隱之職,他在幾個弟弟中較有威信,三次叛亂都是由他來號召發動的。二弟迭剌智略過人,才思敏捷,頗得阿保機賞識。三弟寅底石和四弟安端則完全是懵懂年少,無知無畏,沒有主見,只是受其兄長剌葛的蠱惑而已,並不知道參加叛亂活動的嚴重性。
西元九一一年五月,以剌葛為首的四兄弟唆使耶律氏中對阿保機不滿的守舊貴族,藉口索取俘虜來的漢人奴隸和牲畜,突然向阿保機發難。阿保機的妻子述律平料定此事並非如此簡單,便予以拒絕。剌葛四兄弟便藉機密謀,準備用武力攻取汗帳,搶奪象徵王權的旗鼓和古老的神帳。安端妻粘睦姑怕禍及己身,向阿保機告密,阿保機隨即採取了措施平息了第一次叛亂。但阿保機鑒於骨肉之情,與諸弟登山盟誓後,原諒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