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我曾經聽到這樣一則故事。古時候,有一個知識淵博的儒生,讀破萬卷書,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可是,無奈他的才能沒法活用,淵博的學問也只是藏而不用。後來隨著年紀的增長,記憶力衰退,不僅是讀過的書,就連所見所聞也都忘的一乾二淨。和人見面後,過上一段時間,就記不清人家的姓名和容貌,最後,連自己的年齡都忘了。更甚的是,和別人講話也分不清高下尊卑、男女老幼。世人嘲笑他,稱他為「忘卻先生」。
自從聽到這個故事以來,每當讀書看報,我都會想到這些東西早晚會忘記的。我並沒有「忘卻先生」那樣的淵博知識,援引「忘卻先生」的例子與自己對照,也有失謙虛之美德。但就忘卻這一點,很遺憾,我不得不承認,我一點都不比「忘卻先生」差。我時常忙裡偷閒,從書架上抽出一本舊藏書看上兩眼,每當看到書中那些當時閱讀時記下的評閱痕跡,會對自己曾經讀過的書感到不可思議,經常會這樣想:我什麼時候讀過這本書?我竟然讀這樣的書?我的年齡在不知不覺當中增長,眼看就要年過半百,自己曾經的所見所聞,來不及與青年分享,就已經在重蹈「忘卻先生」的覆轍了。每當想到這裡,就感到十分遺憾。
於是,我就想把自己過去的所見所聞與青年分享,或者把自己為人處世的感想記下來,供後來者參考。所以我就借《實業之日本》雜誌的餘白,每月兩次發表自己的淺薄見解,供讀者評說。陳詞濫調累積起來也將要過百篇。這只不過是我治學之餘偶爾所得感想,淺薄的地方也不少,有些話題也想作深入細緻的分析,但是,我的初衷是讓這些文字通俗易懂,即使拉洋車的車夫、砍柴的樵夫也能讀的懂,所以就省略了錯綜複雜的情節,寫作過程中,注意文章平鋪直敘、淺顯易懂。為此,有識之士看了,或許覺得可笑。實際上,我也多次聽到朋友的忠告,說我的文章過於通俗,與我的身份不符,要我寫的高雅一些。或者在我的敘述中,經常引用自己的經驗,屬於常識性的話題,如同醜媳婦見公婆那樣,不顧丟人現眼。
這一切,自己並非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也酷似「忘卻先生」,我在敘述過程中,忘記了讀者是少年還是老人,也忘記了自己現在的身份地位,甚至忘記了名譽或者恥辱,乘興趣所致,記下自己的感想,講述給讀者聽。所以,本書的讀者如果覺得文章有些奇怪的話,原因想必出自上述的缺點,請讀者見諒。
本書因為是隨時記下的自己的感想,所以缺少條理整齊的順序,只不過是一本隨想集。在雜誌上連載時姑且不論,至於編成單行本有無價值,自己也有顧慮之處。但是,由於來自眾多讀者的懇請,雖然感到慚愧,還是決定結集出版。
如果本書能夠為迷茫者指明方向,為氣餒者增添力量,為哭泣者擦去眼淚,撫慰不滿者的心,這樣的榮幸,對於作者來說會感到喜出望外,忘卻年齡和羞恥也值得。在此,向讀者致以衷心的感謝。
新渡戶稻造
一九一一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