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而言也,人且知女;慎而行也,人且隨女
【語譯】
言語謹慎,別人就會瞭解;行動謹慎,別人就會跟隨。
【原文釋評】
韓非認為,鋒芒畢露的人固然風光一時,但是卻很難風光一世,只有胸懷大志又善於韜光養晦、行動謹慎的人,才能真正的脫穎而出。
古人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真正成大事的人不會鋒芒畢露,他們善於在必要的時候,暫時隱藏智慧,一方面和旁人維持和諧的關係,避免受傷害;一方面透過冷靜的觀察,掌握大環境的變化,等各方面的條件成熟,自然可以大顯身手。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韜光養晦」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埃及前總統沙達特,便用這一策略成功的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和抱負。
【經典案例】
埃及前總統沙達特是一九五二年「七‧二三」革命的組織者和發起者之一。在革命成功以後,領導者相互之間爭權奪利,十分激烈,只有他不圖大權,恬淡自若。對於大權在握的納賽爾,他非常尊敬;對納賽爾所提的建議,也從來沒提出不同的意見;對於納賽爾的話,他也總是唯唯諾諾。為此,納賽爾稱沙達特為:畢克巴希薩薩(即「是是上校」),甚至不滿意的說:「只要沙達特不老說『是』,而用別的話表示他的贊成意見時,我就會覺得舒服些。」在日常工作中,沙達特不露聲色,表現也是一般。對於內政問題和外交事務,他從不拿出主見,偶爾自己的態度稍有差錯,他就會立刻糾正,與納賽爾的一批信徒保持一致。
在一九六七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以後,納賽爾想辭職,將札克里亞‧毛希丁提名為繼任者。但是,三年之後,考慮到順從及危險性大小等理由,權衡再三,納賽爾出人意料的選沙達特為繼任者。出於易於控制和為人溫和的考慮,埃及軍方也支持沙達特。
一九七○年九月,納賽爾去世,埃及開始一場激烈無比的權力之爭。札克里亞‧毛希丁、阿卜杜勒‧拉蒂夫‧巴格達迪、阿里‧薩布里、卡邁里‧侯賽因、薩米‧謝里夫這些人,既有潛在勢力,又都大權在握,他們之間誰都互不相讓。後來基於政治妥協,這些人把平日不起眼的沙達特捧上總統的寶座。
當沙達特繼任總統的職位以後,一反平日之態,大刀闊斧的進行一連串的改革。他先排除異己,把毛希丁、薩布里等潛在對手革職或者降職,以穩固自己的權力和地位。接著,他又進行政治上實行民主,經濟上實行改革的政策。特別是在外交方面,一九七二年七月,他下令驅逐在埃及的二萬名前蘇聯專家;一九七三年十月,向以色列發起「十月戰爭」,打破中東「不戰不和」的僵持局面;一九七四年六月,與美國恢復外交關係;一九七七年十一月,親自訪問以色列,打破埃及、以色列關係的僵局;一九七八年與美國、以色列簽定《大衛營協定》,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這一連串的外交上的驚人之舉,使他一躍成為二十世紀七○年代世界政治舞台上,叱吒風雲的大人物。
正是沙達特深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他才隱其鋒芒,韜光養晦,後來終於登上總統寶座,表現出非比常人的智慧。
沙達特能夠隱其鋒芒而有所作為,但是卻總有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恃才傲物,不知收斂,到頭來丟了自己的性命,中國歷史上的楊修便是一個典型。
在封建時代,統治者為自己選擇接班人是一個極為嚴肅的問題,有希望的接班者,不管是兄弟還是叔侄,簡直都紅了眼,所以這種鬥爭往往是最兇殘、最激烈的。但是,楊修卻偏偏不識時務的參與其中,而且還不忘賣弄自己的小聰明。
曹操的長子曹丕、三子曹植,都是曹操選擇繼承人的對象。曹植能詩賦,善應對,很得曹操歡心。曹操想立他為太子。曹丕知道之後,就秘密的請歌長(官名)吳質到府中商議對策,但是害怕曹操知道,就想把吳質藏在大竹片箱內抬進府裡,對外只說是綢緞布匹。這件事被楊修察覺,他不加思考,就直接向曹操報告,於是曹操派人到曹丕府前盤查。曹丕聞訊後十分驚慌,趕緊派人報告吳質,並請他快想辦法。吳質聽後很冷靜,讓來人轉告曹丕說:「沒關係,明天你只要用大竹箱裝上綢緞布匹抬進府裡就行了。」結果可想而知,曹操因此懷疑是楊修幫助曹植陷害曹丕,十分氣憤,更加討厭楊修。
曹操經常要試探曹丕、曹植的才能,每每拿軍國大事徵詢他們的意見,楊修就替曹植寫了十多條答案,曹操一有問題,曹植就根據楊修寫的答案回答,因為楊修是相府主簿,深知軍國內情,曹植按照他寫的答案回答,當然事事中的,曹操心中難免又產生懷疑。後來,曹丕買通曹植的隨從,把楊修寫的答案呈送給曹操,曹操氣得說:「匹夫安敢欺我耶!」
又有一次,曹操讓曹丕、曹植出鄴城的城門,卻又暗地裡告訴門官不要放他們出去。曹丕第一個碰了釘子,只好乖乖回去,曹植聞訊後,又向楊修問計,楊修乾脆告訴他:「你是奉魏王之命出城,誰敢攔阻,就殺掉誰。」曹植領計而去,果然殺了門官,走出城門,曹操知道以後,先是驚奇,後來得知事情真相,更加氣惱,於是開始找機會除掉楊修。
機會果然來了,建安二十四年(西元二一九年),劉備進軍定軍山,他的大將黃忠殺死曹操的愛將夏侯淵,曹操親自率軍到漢中和劉備決戰,但是戰事不利,要前進害怕被劉備所敗,要撤退又怕被人恥笑。有一天晚上,護軍來請示夜間的口令,曹操正在喝雞湯,湯中有些許雞肋,就順口說了:「雞肋。」楊修聽到以後,便又耍起自己的小聰明,居然不等上級命令,叫隨從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撤退。
曹操知道以後,他竟說:「魏王傳下的口令是『雞肋』,可是雞肋這玩意兒,棄之可惜,食之無味,正和我們現在的處境一樣,進不能勝,退恐人笑,久駐無益,不如早歸,所以先準備,免得臨時慌亂。」曹操一聽,大怒道:「汝怎敢造謠,亂我軍心!」於是喝令刀斧手,推出斬首,並把首級懸掛在轅門之外,以為不聽軍令者戒。
後人看到這裡,多為楊修感慨萬分。儘管楊修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可是其高傲、自負乃至鋒芒太甚,最終一不小心便丟了自己的性命,實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