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朔迷離的身世之謎
光陰在彈指間,化作夢幻空花。歲月荏苒,人總有一些故事,可以話說當年。無論人間煙火如何薰染,有些故事依然充滿夢幻的色彩,成為解不開的謎團。
因為守寡,又生於巴地,人們總是喜歡稱她為「巴寡婦清」,後來直接叫她「巴清」。
時光的風吹了千年,也不曾吹落巴清臉上那層神祕的面紗。多少人想要透過那層面紗,看清楚巴清的真實面貌,然而時隔千年,巴清的身世依然是個解不開的謎團。
想要瞭解巴清的身世,似乎總是躲不開她的出生地,也就是被稱為「巴國」的重慶西南部地區。
傳說在商周時期,巴人建立了巴國,與蜀國相鄰。因為後來被秦國所滅,巴國也就改稱為巴郡。從此以後,巴人不再被排除在華夏文明之外,而是成了其中的一部分。
然而,即便是關於巴清的出生地,現在也依然存在爭議。有人認為:秦國當年所滅的,是姬姓之巴,當時數巴並存,卻並不屬於同一族。
還有人認為,當時並沒有單獨的巴族存在,在先秦時期,至少有四個巴國並存,分別為:廩君之巴、宗姬之巴、巴夷賨國和枳巴。廩君之巴在夷水一帶,屬於蜑族;宗姬之巴在漢水一帶,屬於華夏族;巴夷賨國在渝水一帶,屬於賨族;枳巴則在涪陵水會一帶,屬於獽蜑族。
關於廩君族的形成,還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鄭氏五姓共同生活在一個名叫「武落鍾離山」的地方。這五個姓氏部族分別有各自的首領,既然聚在一起,便要選出一個共同的族長。
於是,眾人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看誰能將短劍擲中半山腰的石穴,並且還要看誰能在江中乘坐陶船而不沉。
最終,年輕的巴氏首領務相取得了勝利,也就是後來的廩君。於是,由他統領的這個五姓結盟的部落群體,也就被稱為「廩君族」。
如果說巴清的故鄉是如今的重慶一帶,那麼她的祖先很可能就不是在夷水一帶的廩君族,而是在涪陵水會一帶的獽蜑族。
到了今天,巴清的出生地究竟應該劃分到哪裡,仍然眾說紛紜。晉人常璩曾經在《華陽國志‧巴志》中認定巴清是巴郡枳縣人,也就是如今的涪陵人。
《華陽國志‧巴志》中這樣寫道:
《洛書》曰:人皇始出,繼地皇之後,兄弟九人分理九州,為九囿,人皇居中州,制八輔。華陽之壤,梁岷之域,是其一囿,囿中之國則巴、蜀矣。其分野:輿鬼、東井。其君上世未聞。五帝以來,黃帝、高陽之支庶世為侯伯。及禹治水,命州巴、蜀,以屬梁州。禹娶於塗山,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啟,呱呱啼,不及視,三過其門而不入室,務在救時,今江州塗山是也,帝禹之廟銘存焉。
不過,這段看似是在追述巴國歷史的文字,其實是在追述巴國統治者的歷史。除此之外,《長壽縣志》認定巴清是長壽人。到了後來,彭水也找出了許多證明巴清是彭水人的證據。不過,根據對歷史文字與遺跡的種種分析,巴清很可能是重慶酉陽人。
之所以這樣說,並非沒有道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理由,便是酉陽在上古時期為梁州與荊州的接壤之處,到了春秋時期,則為巴之南鄙。到了秦國時期,又屬於巴郡。這也就與秦惠文王設立的巴郡產生了關聯。
另外,巴清因採煉丹砂成為富豪,而酉陽則蘊含著豐富的丹砂礦藏。
中國最早的開採丹砂歷史可以追溯到商代,到了元代、明代與清代,酉陽的土司都要向皇帝獻上丹砂。如此,似乎更加印證了巴清的故鄉就是重慶酉陽,而不是所謂的涪陵、長壽等地。
早在多年以前,考古工作者就在巴渝一帶取得了令人震驚的發現:就在寧靜的地下世界裡,武士遺骸、巴式青銅劍、船棺等等,靜靜地躺了數千年,甚至上萬年的時間。
這些物品拼湊出更加鮮活的巴人歷史形象,也讓世人更加相信,他們不是存在於《山海經》中的神話,而是真實存在過。
深埋在地下的那些物品證明,他們強悍而又尚武,曾經靠武力征戰出一方天地,卻又不知為何在短暫的輝煌過後,消亡在歷史的煙塵當中。甚至沒有人知道,他們是怎樣消失的。於是,人們便開始懷疑,他們是否真的存在過。這一份懷疑,也讓巴人變得更加神祕。
巴清便是神祕的巴人中的一分子,她出生的時候,已經沒有了巴國,而是更名為由秦惠文王一手設立的巴郡。在巴清生活的那個年代,巴人的文明,幾乎可以與中原文明相媲美。可是到了如今,卻再也沒有人能夠有幸一睹那早已消亡的文明的芳容。
因為神祕,才能引發人無限的遐想。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巴人的文明並不是荒蠻的,因為從三星堆出土的青銅文物上可以證明,巴人擁有屬於自己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