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耶誕節是紐約最繁華、最忙碌的時候。從十一月末開始,每條街道、每家商店,都忙碌地張燈結綵,迎接一年一度歡慶時分的到來。
為了這個節日,紐約市每年都會派出專人,趕赴周邊各地,如選美般找到一棵最完美的聖誕樹。這棵樹必須高大挺拔、枝葉茂盛,同時還要生長勻稱。一旦確定之後,這棵幸運的樹木就會被運到洛克菲勒中心的無線電娛樂城大門前,隨後被掛滿數萬盞彩燈,再被飾以一個光芒四射的水晶「星星」。
十一月二十九日,夜幕降臨後,點燈活動如同小型狂歡般展開。先是由來自全美的藝術家們表演節目,組成歡快的前奏。到晚上九時,氣氛達到頂點,來自全世界的數萬民眾齊聲喊出倒屬數計時,一瞬間,火樹銀花綻放在歡呼和尖叫聲中。在場的貴賓大聲宣布,紐約正式進入了慶祝聖誕和新年的日子。
此時此刻,每一雙眼眸盡收美好景色,人人都沉醉在不知今夕何夕的幸福感之中。但如果他們能將目光從這裡暫時移開,遠眺整個街區,就能看到十幾棟摩天大廈高聳入雲,既帶著不可動搖的傳統氣息,又煥發著勃勃的生機,默默地守護著紐約市第五大道的這片節日氣氛。並沒有多少人會想到,他們腳下的這片「城中之城」,與一個著名的家族曾經有那樣緊密的聯繫,它曾經被他們視作驕傲與榮耀。
這個家族,就是本書的主角——洛克菲勒家族。
巨富財團
洛克菲勒,是美國歷史上實力最強的財團之一,由約翰‧戴維‧洛克菲勒創建。一八六三年,老洛克菲勒在克里夫蘭開辦煉油廠,一八七○年他組建標準石油公司,透過合法手段基礎上的巧取豪奪,很快壟斷美國的石油工業,獲得巨額利潤,並投資金融業和製造業,經濟實力發展迅猛。
在一九三五年,洛克菲勒財團的資產總額僅六十六億美元,至一九六○年增長至八百二十六億美元,其後又繼續獲得了巨大發展,一九七四年資產總額增長到三千三百零五億美元。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有十六家,其中有八家屬於該家族旗下。洛克菲勒創建的石油帝國及其繼承者,始終是全世界石油行業中最大的企業。由此,該家族前三代成員中,最不缺乏的就是億萬富翁。
祖父老約翰‧洛克菲勒白手起家,創辦了標準石油公司,壟斷全美九○%以上的煉油、輸油量以及二五%的原油開採,因此被稱為「世界石油大王」。
父親小約翰‧洛克菲勒繼承了父親的衣缽和財富,建立了洛克菲勒基金會,並苦心孤詣一手打造出洛克菲勒中心。
第三代以大衛‧洛克菲勒為代表,他雖然個人名義下只有三十二億美元財產,卻通過種種有形無形的關係,控制了花旗銀行、大通曼哈頓銀行、曼哈頓地產(例如著名的世貿雙子星大廈、洛克菲勒中心)、標準石油公司、洛克希德‧馬丁軍火公司、諾斯洛普‧格魯曼軍火公司這些市值數千億美元的超級國際企業。
因此,無論洛克菲勒家族是否刻意低調隱藏實力,或者其家族後代是否選擇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人們都理應清楚,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豪門,始終代表著能夠影響美國乃至全球政治經濟發展的一群人。
托拉斯巔峰
無論他們自己是否承認,洛克菲勒家族最重要的成功良機,都來自於老約翰‧洛克菲勒創建托拉斯的設想和行動。
托拉斯(Trust),企業壟斷組織的高級形式之一,由許多生產同類商品的企業或產品有密切關係的企業合併組成,旨在壟斷銷售市場、爭奪原料產地和投資範圍,加強競爭力量,以獲取高額壟斷利潤。參加的企業在生產、商業和法律上都喪失獨立性。托拉斯的董事會統一經營全部的生產、銷售和財務活動,領導權掌握在最大的資本家手中,原企業主成為股東,按其股份取得紅利。
十九世紀末以來,美國的托拉斯迅速發展。而老約翰‧洛克菲勒與其標準石油公司的崛起恰逢其時。作為冷靜理智的企業家,老洛克菲勒表現出獨特的雙面性。一方面,他過著清心寡欲的私生活,沒有不良嗜好、衣食簡樸,從不尋歡作樂,即便是最痛恨他的敵人,也找不到他的私人醜聞。但另一方面,他憑藉靈活高超的手段、冷酷無情的作風,不斷吞併美國的石油企業。
當一八八四年洛克菲勒將其掌控的企業定名為標準石油公司時,它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油企業,隨後一系列的吞併,讓這家公司成為全美無與匹敵的石油壟斷巨頭,並進一步贏得了歐亞的龐大市場。標準石油公司雄霸一時,標誌著托拉斯時代的到來。
實際上,洛克菲勒家族經營的托拉斯石油帝國,有其相當獨特的經營方式。在標準石油托拉斯中,老洛克菲勒允許各分公司的主管自行經營,但任何超出五千美元的支出都需要經過核准;整個托拉斯透過一個委員會加以經營管理,委員會每天午餐時都要到紐約百老匯街二十六號聚會商談,決定事情。
正如老洛克菲勒所說:「我們的慣例在於,沒有共識前,不採取任何重要行動。」因此,標準石油托拉斯並非由洛克菲勒家族獨裁,而是可以看作是圍繞在該家族周圍一群公司的集合體,它們必須緊密相連,但又各自獨立。在這種新式托拉斯的管理體系下,標準石油托拉斯的營運,依靠各自企業高層主管組成的委員會,再由洛克菲勒家族選定的固定人員加以輔助。不同的委員會成員分別管理製造、生產、運輸、出口如潤滑油和桶罐等容器及國內市場維護等業務。
這種如同分封制度的企業經營模式,如果沒有外來干涉,幾乎可以形成超穩定的結構,持久地延續下去。然而,正所謂樹大招風,過於集中的生產形式和利潤分配,招來了全美從政府到民間的不滿,各種針對洛克菲勒的訴訟與調查不斷發起,老洛克菲勒與他的企業,也在很長時間內被描繪成吸血的魔鬼,富有遠見的批評家則為壟斷對自由市場可能造成的威脅感到憂心忡忡。一九一一年,美國聯邦法院依據一八九○年的《謝爾曼反托拉斯法》,裁定標準石油托拉斯解散,老洛克菲勒苦心經營的偌大帝國,被分解成為三十四個獨立公司。由此,現代石油行業的藍圖,才徐徐鋪設在人們面前。
政商之網
如果洛克菲勒家族僅憑其依靠經營托拉斯而獲得巨富的歷史,至多也只會因為財產龐大而被人們記住,無從成為歷史上最獨特的家族。事實上,「洛克菲勒」聲名顯赫,在於他們遠非單純的商業家族,而是憑藉無形的政商人際關係,影響了美國和全世界。
早在老洛克菲勒經營早期,他就意識到建設強大人脈的重要性。老洛克菲勒以削價競爭、賄賂政界、威脅鐵路業者、斷絕對手必要耗材(如油罐車、油桶、油管)、收購破產公司等手段去有效打壓對手。但與此同時,他也會採取種種方式拉攏對方,在市場競爭上壓制對手後,洛克菲勒反過來會向對方提出和解,並開出優於市價許多的價錢收購對方資本,可能是現金,可能是股票。如果對方拒絕,他就逼對方破產,後在拍賣中低價搶下資本。如果對手選擇和平妥協,反而能過上殷實的富翁生活,甚至在日後可以成為標準石油的個人大股東。
遊刃有餘的用權手段,催化出不可一世的托拉斯帝國。而在帝國被拆解之後,如此的權謀基因以新的形式展現在老洛克菲勒的孫輩身上:納爾遜‧洛克菲勒先後直接服務於杜魯門、艾森豪、福特等總統,他在紐約州州長位置上連任四屆,並在副總統任上退休;大衛‧洛克菲勒則成為活躍於國際政壇的銀行家,一生拜會了全球數十位重要的領導人,其中包括赫魯雪夫、狄托、卡斯楚、阿拉法特、巴勒維國王,其涵蓋之廣、交往之深、影響之遠,絕非普通企業家所能企及。
更為重要的事實是,洛克菲勒家族的政商人脈關係網,並非只是個人之間的交往情誼那樣簡單。這個家族擁有培養和資助了無數政治家、商人、科學家、文藝家的洛克菲勒基金會、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等。幾乎決定了美蘇冷戰後期外交政策的亨利‧季辛格,就是洛克菲勒基金會一手栽培的得意門生,更不用說遍布全美各個階層的精英。正是透過如此強大的人際關係網,洛克菲勒基金會先後資助了備受爭議的「節育運動」和「轉基因革命」,深刻影響了美國政府的相關政策。正因如此,即便在公開財富榜上很難找到洛克菲勒的名字,人們依然有理由相信,這個家族始終透過人們難以耳聞目睹的「暗網」,在影響著人類歷史命運的走向,以便創造出他們最願意看到的世界圖景。
家風傳承
古語有云,「富不過三代」。然而,洛克菲勒家族已經走過了近兩個世紀的發展歷程,第六代即將登場。雖然繼大衛‧洛克菲勒之後,該家族再未出現名聲斐然的重要人物,但開枝散葉之下,卻湧現出了文化、藝術、科學、醫療、法律、商業等行業的諸多精英,從未出現過一個「敗家子」。茫茫百年,他們究竟是如何做到的?這與其父祖開創的家風有著密切關係。
從老洛克菲勒的童年開始,家族子女接受到的教育就是崇尚節儉、創造財富。大衛‧洛克菲勒出生時,雖然他家已有億萬財產,可是父親小約翰‧洛克菲勒在兒女的日常零用錢方面卻十分「吝嗇」,他規定,兒女們的零用錢因年齡而異:七、八歲時每週三十美分;十一、二歲時每週一美元;十二歲以上者每週二美元。零用錢每週發放一次。上大學後,子女們零用錢金額也與一般人家的孩子不相上下。除了零用錢外,如有額外開支,則需要向父親申請。
為了培養兒女正確的財富觀,小洛克菲勒會給每個孩子發放小帳本,要他們記清每筆支出的用途,每次領錢時,帳本必須交他審查。
這樣少的零用錢,自然難以滿足自幼出入名校的兒女。小洛克菲勒也為他們創造了「賺錢」的實踐機會。大衛‧洛克菲勒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可以從家庭雜務中賺錢,打蒼蠅、捉老鼠、劈柴、拔草,都有不同的報酬,完成它們,既能夠讓自己獲得金錢的獎勵,也獲得成就的快樂。
在這樣的氛圍中,家族的子女學會了節制並控制欲望。他們自幼就懂得為了心中的目標去自律和奮鬥,即便在收穫之後也能明智地花錢。這種觀念在他們成年之後,體現在整個家族對慈善的熱衷上:祖父創立了洛克菲勒基金會,投入十幾億美元;父親將一生超過半數的財產用於慈善;孫輩則在有生之年捐贈了近二十億美元……從興建聯合國大廈,到解決全世界各地的環保問題、人種問題、難民問題,再到創辦藝術博物館、捐贈無價的藝術品,各種慈善行為和公益活動中,都能看到洛克菲勒家族的身影。
從某種意義上說,洛克菲勒家族的優良家風,不僅受到老洛克菲勒從母親精神世界中繼承的宗教理念的影響,更融進了他們經歷財富帝國幻滅之後的大徹大悟。在老洛克菲勒晚年平靜地接受托拉斯必須被拆分的那一刻開始,他就意識到巨富永遠無法被個人和家族所占有,而小洛克菲勒則更是帶著或多或少「贖罪」的心態,積極奔走於「大蕭條」時期,以決然的態度和堅韌的毅力推動慈善行為,興建洛克菲勒中心去解決就業問題,推動經濟的發展,甚至不惜為此賠上半數身家。沒有對社會發展與個人命運高屋建瓴的認識,洛克菲勒家族很難保持如此的財富觀、教育觀,也不可能在波瀾起伏的近現代,昌盛平安地度過近兩個世紀。
今天,斯人已去,祖孫三代的傳奇故事,於二○一七年伴隨大衛‧洛克菲勒的去世,最終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