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全球的經典之作
★★《時代週刊》、《金融時報》好評推薦◎ 入選《牛津世界經典》,暢銷全球的經典之作!
每個人都有不如意的時候,都有面對困難的時候,都有失意的時候……
如何可以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就是橫亙在每個人面前的障礙,
如果可以跨越這些障礙,就可以為自己的迷茫找到出口,
為奮鬥的自己找到成功的道路,在迷茫的黑暗中找到光亮,
無論在任何條件下都可以心懷希望,迎接美好的生活。
◎ 閱讀本書,給自己信心和鼓勵、希望和力量!
在這本書中,我們以「希望」、「信心」、「堅持」作為主題,
並且以此作為引導全書的主要線索,講述人們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及要怎麼解決,
論述人們在逆境的時候,應該如何轉變心態;
遇到打擊和意外的時候,如何堅持下去;
處於低谷的時候,如何學習和累積知識和力量,重新振作起來。
作者簡介:
塞繆爾.斯邁爾斯
(Samuel Smiles,1812年12月13日~1904年4月16日),英國道德學家、社會改革家、散文作家、成功學家。作者在這本書中,講述想要成功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影響許多國家為夢想追逐的年輕人,成為世界各國尤其是歐美年輕人的人生教科書。
譯者簡介:
陳實
喜愛旅行與藝文活動,目前從事圖書策劃和編寫工作,題材廣泛,翻譯作品深入人心。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 各界好評推薦 ★★
在傳授技術資訊給年輕一代的同時,
不應該忘記教育他們成為擁有高貴思想、誠實敢說真話的人……
他的作品值得閱讀,可以為人們的身心健康帶來益處。——《時代週刊》
他的著作是「跨越時空的永恆經典,澤被後世的心靈福音」,
也是「個人奮鬥的精神目標,高貴情操的良知堡壘」。——《金融時報》
作為先輩,塞繆爾‧斯邁爾斯幾乎說完我想說的一切。
後來我們所說的,只是對他的補充。——人際關係學大師 戴爾‧卡內基
對我來說,這本書永遠讓人熱血沸騰……
我如獲至寶,反覆閱讀,直到它深深銘刻在腦海裡。——美國成功學之父 奧里森‧馬登
名人推薦:★★ 各界好評推薦 ★★
在傳授技術資訊給年輕一代的同時,
不應該忘記教育他們成為擁有高貴思想、誠實敢說真話的人……
他的作品值得閱讀,可以為人們的身心健康帶來益處。——《時代週刊》
他的著作是「跨越時空的永恆經典,澤被後世的心靈福音」,
也是「個人奮鬥的精神目標,高貴情操的良知堡壘」。——《金融時報》
作為先輩,塞繆爾‧斯邁爾斯幾乎說完我想說的一切。
後來我們所說的,只是對他的補充。——人際關係學大師 戴爾‧卡內基
對我來說,這本書永遠讓人熱血沸騰……
我如獲至寶,反覆閱讀,直到它深深銘...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無論世界如何對你,都不要看輕自己
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不要看輕自己,不管是困境還是磨難,都要微笑面對。
缺少同情心,讓我們失去整個世界
同情心是對別人情感共鳴的一種情感表露。
擁有高地位和能力富餘的人,往往比普通人有更多的同情心。韋伯佛斯主教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的善良人盡皆知。他的朋友也經常被別人問:「為什麼韋伯佛斯主教這麼受人愛戴?」朋友的回答脫口而出:「因為他心懷仁慈。」韋伯佛斯主教經常和下層人們一起生活,他的仁慈讓他全心地為人們做出貢獻。只要是對人們、對社會有益的事情,衝在最前方的一定是他。這樣的一個人如何能不受到人們的愛戴?
對別人的關懷,讓我們感受到他們的痛苦、弱小、辛酸。諾曼‧麥克勞德形容自己的個性除了同情還是同情。他透過觀察很多人的性格之後發現每個人的性格都和別人的有所不同,這種差異大多是個人的優點所在,但是人們不清楚自己有什麼優點,極力想把自己和別人不同的那一部分丟掉。一個經常受到諾曼‧麥克勞德幫助的鐵匠說:「他在聊天時的行為舉止和鐵匠沒什麼兩樣,我知道他不想讓我有太多的壓力。每來一次,他必定要在某些方面給我提供幫助,不然他就一直待在那裡。」一切行動都是以人為主,你的心裡在想什麼,你要表達什麼,都可以從行為上看出來。所以,我們應該多觀察周圍人的舉動,要是他們遭遇困難,就上前幫一把。
在諾曼‧麥克勞德以男爵的身分去格拉斯哥的時候,他曾經說過一段話:「不要給我們任何物質上的東西,我們要的是精神,是存在於頭腦中的思想……那些孤苦無依、貧困艱辛的人們因為需要別人的幫助,他們相較於其他人可以更容易發現別人流露出來的同情和關愛。他們知道這是一種偉大、無私的奉獻。這種奉獻精神會讓人們的注意力從溫暖的地方轉移到嚴寒的地方,並且用可以融化寒冰的溫暖語言和行動給受苦的人們帶去希望。這種精神會一直存在於人們身上。」這也是諾曼‧麥克勞德在格拉斯哥的做事原則。
他還說:「我會帶領格拉斯哥的人們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要他們知道人必須對自己、對別人、對社會、對國家負責。少有人會告訴他們這些,因此我的工作非常沉重,也非常重要。我是站在基督教的角度看待事情並做出這些決定,我希望格拉斯哥的人們也可以像我一樣對基督教有深刻的瞭解。」
英國的情況和諾曼‧麥克勞德描述的格拉斯哥的情況差不多。倫敦是最富裕的城市,同時也是最貧困的城市。人們只知道西區的富人多如牛毛,很少有人知道倫敦的東區聚集很多流浪漢和生病、貧窮的人。偶爾會有一些人對他們表示關心,也只是給一些錢,沒有誰是真正為這些可憐的人們著想。但有一個人例外,他就是愛德華‧丹尼森。他還未去世的時候,他為東區做了許多好事,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那裡落後、混亂的環境。他清楚想要真正改變一個人,第一就是要改掉身上的陋習。於是,他在東區修建幾個小規模的銀行,鼓勵人們把錢存進來,而不是花在喝酒和賭博上,這樣可以減輕以後突發狀況帶來的影響。他還修建教堂、讀書室和學校,增加知識,提高思想。雖然他做出很多努力,但是對龐大的下層人群來說,這些遠遠不夠。愛德華‧丹尼森失望地說:「很奇怪,就算是在如此富裕的國家裡,還是會有許多人因為食物和生活環境的原因而走向死亡。沒錯,英國在這二十年間的飛速發展我們有目共睹,但是我們在興奮之餘忘記成功之前的艱苦過程,也忽略隨之而來的危險。」愛德華‧丹尼森的所作所為是給後人們的一次提醒,很遺憾他沒有看到自己的努力結出果實,希望有人能跟隨他的腳步繼續努力,以告慰他的在天之靈。
約瑟芬‧邁斯特的一生困難重重,在臨死前他說:「我不作惡,因此我不知道惡人們是什麼樣的。但是我知道人生在世一定要為別人、為社會做出一點貢獻。我很敬佩無私奉獻的人們,他們為了幫助困難的人們付出許多經歷和時間,並且不求回報。再回頭看看,世界上這麼多人每天匆忙地行走,做著許多事情,可是這些事情有幾件是關係到大眾民生、社會發展?他們從來不捫心自問:『活了一世,我給這個世界留下什麼?』」
塔弗德法官在臨終一語道破英國社會最需要的是什麼,他說:「如果誰來問我怎樣才可以去掉英國人民之間的差距,我會告訴他:『只要人們心中充滿愛,懂得關心別人。』」不只是英國,現今世界中最缺少的就是愛心。沒有愛,人們之間的差異會越來越大,相同的人聚在一起,排斥和自己不一樣的人。所以有錢的和沒錢的總是無法好好相處。在一方不肯付出的時候,另一方也不會表示順從。
過去的社會規定國家的統治者一定要具備善良、樂於助人的美德,現實中總會發生一些不可預測的事情,這些事情造成的危害就需要英明果斷、善良勇敢的人來清除。但是看看現在的社會,人們都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態,如果有人上前阻止這種行為,只會被那些憤怒的人的口水淹沒。
所有的社會關係中,雇傭關係大概是最缺乏同情心的,尤其是老闆和工人之間。他們在工廠中分開居住,老闆在這一邊,工人在那一邊,相互之間沒有深入瞭解對方。要是工人請求增加收入,就要採用罷工或是遊行的方式;要是老闆不想加薪,許多工人就會因為罷工和遊行被開除。因此有人建議成立工人協會,透過組織和老闆談判,但這個方法始終不盡如人意。如果雙方談判失敗,人們的情緒變得激動之後,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於是我們看到老闆的馬車和房屋被燒毀了,盛怒之下,他帶來執法隊伍,暴動結束了。雖然結束了,但是這件事情給每個人帶來的傷害無法彌補。
至於主人和傭人之間還有沒有同情心這件事情,我的看法是,在繁華都市裡的人們已經很難再有同情心存在。金錢至上是人們信奉的第一真理。我用錢買你的服務,你就應該盡心盡力做好份內之事。站在某個角度上看,傭人在家裡吃住,替我們做事,她應該是家庭的一員。但很多人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傭人是自己花錢找來為自己工作的人,傭人給我們服務是為了賺取薪酬。人們把傭人安排住在和她的工作相關的地方,廚房或是雜物室,而且傭人也只對這兩個地方充滿激情。這麼看來,主人和傭人簡直就是兩個國度的人,相互之間甚至不需要語言交流。
我們曾經收到一位女士的來信,她向我們講述安妮‧瑪凱的故事。安妮‧瑪凱是羅伯特‧狄克的女僕,她替他工作多年卻沒有一分錢的收入,並且在羅伯特‧狄克去世以後,也沒有拿走他任何東西。這位女士說:「在底層勞動人民中,像安妮‧瑪凱這樣正直善良的人已經不多。我希望她可以得到別人的賞識和關愛,讓她把自己的高尚精神傳揚下去。依現在社會的高速發展和變化,我很害怕後輩們對她這樣的奉獻精神變得陌生和鄙夷。每當我聽人說起或是親眼看到傭人在主人家受到委屈的時候,我特別為傭人感到難過。社會的變化不可避免會帶動我們也發生變化,如果傭人期望和主人之間的關係能得到改善,但是主人卻不以為然,這麼一來傭人就會感到不滿和憤怒。」
不知何時,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已經司空見慣,每個人的心裡都被利己的思想填滿。我們和周圍的鄰居很陌生,也不關心他們的感受。所有事情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自己,我們的心就像石頭做的一樣冰冷。從來,沒有人考慮過自己的行為是否阻礙別人的發展。想要讓我們幫助弱小群體?更是不可能的,我們只求自保。
塔弗德法官的話已經說明一切,冷漠讓我們對別人的痛苦和困難置之不理。奔跑在利益這條道路上的時候,我們的心靈已經積滿塵土,身體在欲望的操控下機械地活動,世界在我們眼中看來只剩下自己。
換句話說,我們正在失去除去自己的整個世界。
你給別人愛,別人會回報你幸福
一個高尚的心靈會排斥、厭惡一切不美好的事情。福羅薩特就很好地描述伽斯頓‧佛依克的性情,稱他是一個敢愛敢恨,厭惡阿諛奉承的人。聖奧古斯丁說:「人類一切美好的品格是我們的領頭羊,它們指導我們什麼時候該愛,什麼時候該恨。」
神父說:「當我們在面對誘惑艱難地抉擇時,我們的內心其實非常享受這樣的感覺。在我們毫無漏洞地做完某件事時,內心會非常激動。還有面對困難時的隱忍,面對不公平時的反抗,都讓內心為之一震。」發生在人類身上的這種感覺早已被斯多葛派的人察覺到。蘇格拉底說:「讓人恐懼的事物會在愛出現之前消失殆盡,那個時候,人們就可以掌握所有。」
為別人著想,樂於幫助別人的人,總是可以得到上帝的眷顧。上帝給予的獎賞總是令人興奮、激動,這是用錢買不到的。愛是一個家庭必不可少的感情,它讓人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家庭裡的每個人都是緊密相連的,無論是夫妻、主僕,還是子女關係。不能想像,如果沒有愛,每個人的家庭會變成一個冷漠、孤獨的世界。
亞瑟‧赫爾普斯生前寫過一篇文章,裡面有一段話:「我們不能只憑一個人的地位高貴、名聲和財富漸增,就認定他的人生是完美的。我們不要忽略家庭的存在,要是他在外風光無限,卻被家人厭惡,他的人生就是有缺憾的,我們沒有必要羡慕他。哪怕萬事都順心順意,他始終有一個困難沒有克服。不能融入家庭中的男人和女人,不會在社會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溫馨的家庭可以在事業上對我們有所幫助,家人的支持是我們奮鬥的動力。愛是人們需要得到的最重要的東西。」
我們看到一幅描繪貴族家庭場景的畫,它創作於十四世紀,作者已經無從得知。這幅畫裡,長輩正在和他的朋友們閒聊,而晚輩則立在書桌旁聽候差遣。
威尼斯的上層家庭中,主人對傭人的態度永遠是仁慈、謙和的,卡丹對此十分稱讚。因為他極力希望人們可以友好地和傭人相處。他在評論維克修斯時說:「雖然他是一個勇猛的人,但對待跟隨他的人永遠是隨和的,從來不用強迫他們。儘管他被人們認為不夠威嚴,我覺得他的做法值得讚揚。」
關於家庭中是否需要同情心這個問題,我相信大家比我更清楚。西塞羅指出:「婚姻是我們人生中第一重要的事情,有婚姻就會有家庭,因此我們需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我們把個人事務都處理好之後,就可以心無旁騖地為國家做出貢獻。」家庭裡的父親就像是一國之君,他需要用威嚴和愛心同時來管理家庭。家庭就是一個微縮版社會,所有規章制度都在這裡起源。讓‧保羅‧里希特說:「孩子的生長環境應該充滿關懷和寵愛。因此女人與生俱來的母愛有施展空間。母愛是世間最單純、最偉大的情感,它不畏任何困難,不要任何回報,一心為孩子做出貢獻。但孩子對母親的愛總會產生一些抗拒和反感,即使如此,母親的愛也從未間斷。不管孩子是否感激,母親一直都源源不斷地向孩子提供愛意。母親的能力不比父親的強,但是她的愛比父親的還要多。」
父親更多的是在為家庭的生活奔波,母親則在操持家務。一個家庭裡,父親需要知道,除了嚴厲,還有仁慈可以幫助他管理家庭,母親需要懂得一些更快更好的方法來整理家庭事務。如果雙方都不清楚如何維持家庭生活,他們的婚姻也走到盡頭。亞瑟‧赫爾普斯先生說:「如果一家之長沒有愛心,不關懷家庭成員,他做出的錯誤決定不會比一個偏執的人要少。」一個女人在丈夫準備離開她的時候說:「離開之前,把我送給你的東西留下。」丈夫說:「好的,我會分給你一些錢。」女人說:「我要的不是錢,我要的東西比錢更珍貴、更重要。我給你我的青春、感情、靈魂,現在請你把它們都還給我。」
美滿的生活需要兩個人共同創造,心靈相通的人最般配。對自己來說,他是助手;對他來說,我是助手。這種關係對雙方都有嚴格的要求,必須是正直、善良、充滿愛心的人,必須對家庭和孩子有足夠的責任心。雙方難免會因為繁複累贅的家務事產生衝突,這個時候就要兩人相互理解、相互關懷共同解決困難。特土良就說:「耐心才可以做好每件事情。不管我們處於何種階段,都需要它的幫助。它讓一切不美好變得美好起來。」一個來自瓦倫西亞的紳士問東‧安托諾‧古瓦拉如何才可以成為一個稱職的丈夫,東‧安托諾‧古瓦拉告訴他,一個人人稱讚的丈夫必須具有強大的包容心和忍耐力,威信雖然可以讓人屈服於你,但是他們心裡會有抗拒。你給別人寬容,別人將回報你幸福。
女人似乎天生不容易得到別人的特別關注,不管是她的社會活動還是內心活動。但是,恕我冒昧,女人的修養和天賦都包含在這兩方面中,因此我們要隨時注意。一直以來人們認為女性都是弱小的,她們沒有安全感,不會創造業績,需要別人的關懷。可是我們不能忽略一件事情,女性在嬌弱的同時也具備一種強大的能力,這種能力在平日生活勞動時按兵不動,但是我們可以隱約看出一點跡象,如果發生危險情況就迸發出來,使她們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舉動,有時候她們會擔當頂樑柱的角色。一個成功的丈夫身後必定有一個賢良的妻子幫助他。她充當丈夫的手腳,替他探路,為他擦汗,取得成功的時候鼓勵他,失敗的時候安慰他。她會做好自己的事情,盡可能保證丈夫的事業順利發展。法拉第和他的妻子感情一直很好,在他七十一歲的時候,他寫了一封信給死去的妻子:「親愛的,我十分想念你,我希望你可以坐在我的身邊陪我聊天,這樣我會感到非常安心。如果可能,你會看到我的腦裡和我的心裡都是你的身影,因此我記不住其他事情,經常來往的朋友也認不出來。我想要你可以繼續陪著我,做我心靈的導師,讓我得到安穩和幸福。」
相信人們都知道查爾斯‧蘭姆的故事,他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有同情心的人。在他二十一歲的時候,母親被發狂的姐姐用刀砍死,周圍的人對他的姐姐表示出非常強烈的敵意,但查爾斯認為姐姐很可憐,他決定全心全意照顧姐姐,為此他推掉婚約,餘生不再考慮個人生活。他用自己不到一百英鎊的年收入維持和姐姐的日常生活,無怨無悔地履行自己的誓言。
姐姐在精神病院療養一段時間以後就出院了,她開始寫《莎士比亞故事集》,還有其他一些書。她的精神一直在清醒和瘋癲之間轉換,但是她沒有放棄寫作,哈茲利特稱她為自己遇見的最有智慧的女性。她的弟弟查爾斯始終不離開她。如果姐姐犯病了,查爾斯就帶著姐姐去醫院治療,等她痊癒以後,查爾斯再把姐姐接回家。每次她從醫院回來的時候,查爾斯必定會熱情地歡迎和誠摯地問候。這種生活持續四十年,拋開姐姐的病情來看,他們之間從未發生任何不愉快。查爾斯說:「我愛姐姐,上帝也眷顧她。」
我們可以把危難中救助別人的行為當作是對別人的同情和關懷。雖然這個方面的事例多到人們已經不想聽的地步,但是在這裡還是要說一個有意義的事例。華生夫人經常會去沙灘上撿拾貝殼和海螺,其中好看的東西都成為她的收藏品。有一次,她照例在沙灘上尋找,突然她發現遠處的岩石上趴著一個人,她看不清那個人的長相,但那個人看起來已經精疲力竭。岩石處於海水之中,浪花一陣高過一陣沖刷岩石,華生夫人不知道那個人還可以堅持多久。但是自己顯然無法去救他。於是,她懇求幾位漁夫去救那個可憐的人,並且承諾給他們報酬。漁夫們沒有立刻答應,華生夫人苦苦哀求他們,終於讓他們同意去救人。等漁夫靠近岩石的時候,那個可憐的人正好也用盡自己的力氣。漁夫接住他,把他帶上岸,想不到的是,這個人竟然是威廉‧華生先生,華生夫人的丈夫!
雖然這是一個幸運的巧合,但是誰也不能否認,這也是因為愛心而產生的幸運。
∣第一章∣
無論世界如何對你,都不要看輕自己
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不要看輕自己,不管是困境還是磨難,都要微笑面對。
缺少同情心,讓我們失去整個世界
同情心是對別人情感共鳴的一種情感表露。
擁有高地位和能力富餘的人,往往比普通人有更多的同情心。韋伯佛斯主教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的善良人盡皆知。他的朋友也經常被別人問:「為什麼韋伯佛斯主教這麼受人愛戴?」朋友的回答脫口而出:「因為他心懷仁慈。」韋伯佛斯主教經常和下層人們一起生活,他的仁慈讓他全心地為人們做出貢獻。只要是對人們、對社會有益的事情,衝在最前...
目錄
前言
第一章:無論世界如何對你,都不要看輕自己
缺少同情心,讓我們失去整個世界
你給別人愛,別人會回報你幸福
困境中的磨練,造就人的成功
以英雄人物為榜樣
樂觀的性格,有助於你的成功
第二章:人生沒有苦難挫折,無法成為強者
不畏困難,勇往直前
經歷風雨才可以看見彩虹
奮鬥下去,得到信心和能力
他們曾經為真理而前仆後繼
不再消沉,從苦難中崛起
磨難是一筆財富
成功者總是可以走出困境
第三章:自我約束是進步的前奏
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
偉人們都懂得自我克制
對不誠信的行為說「不」
不要讓信任自己的人失望
超越自己,不要失去道德
仔細地花每個便士
第四章:你的選擇,決定你的前途
種下善良,收穫感動
你當善良,且有勇氣
如何履行職責?
不向命運妥協,才可以有所成就
自私會讓我們吃盡苦頭
奢侈生活帶來的惡果
節儉本身是一筆財富
奢侈會讓你負債累累
第五章:願你不辜負自己的夢想
靠非凡的意志力創造奇蹟
耐心和良好的習慣很重要
勇氣非凡的馬丁‧路德
堅強的毅力鑄就成功
勇者無畏無懼
不要害怕失敗
成功是失敗累積而成的
不要讓懈怠辜負夢想的實現
前言
第一章:無論世界如何對你,都不要看輕自己
缺少同情心,讓我們失去整個世界
你給別人愛,別人會回報你幸福
困境中的磨練,造就人的成功
以英雄人物為榜樣
樂觀的性格,有助於你的成功
第二章:人生沒有苦難挫折,無法成為強者
不畏困難,勇往直前
經歷風雨才可以看見彩虹
奮鬥下去,得到信心和能力
他們曾經為真理而前仆後繼
不再消沉,從苦難中崛起
磨難是一筆財富
成功者總是可以走出困境
第三章:自我約束是進步的前奏
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
偉人們都懂得自我克制
對不誠信的行為說「不」
不要讓信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