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所有你覺得不應該、不喜歡的事,可能就是你無法前進的關鍵。
主管不方便說,卻能引發員工思考與態度轉變的話,《觀念漫談》幫你講清楚說明白。
創造9500億營收的跨國企業家、最具投資價值的專業經理人
出版《打造將才基因》系列兩岸暢銷近30萬冊
聯強國際集團總裁杜書伍 睽違4年最新力作!
「混淆的觀念」像無形的網,將你困住寸步難行!甚至導向邊緣化……
觀念影響認知,認知改變態度,態度決定結果……
釐清觀念,改變認知,讓你的職涯不再原地打轉,大步邁前!
每個人在職場起跑的時間都差不多,但是5年、10年後,位置卻差很多,一大關鍵就是許多人被自己的盲點所限。錯誤的認知像無形的網,將你套住寸步難行!甚至導向邊緣化……
擁有40年培育將才經驗、創造年營收9千5百億企業規模的聯強國際集團總裁杜書伍,歸納用人心法後,直指職涯停滯不前的源頭,在於被各種觀念迷惑不清。
本書針對職場的制度、組織、能力、職涯、將才共5大面向的觀念問題,透過41則觀念短語,直指常見的觀念盲點。釐清觀念,改變認知,讓你的職涯走直線:
一、制度──了解職場本質、儘早建立正確態度和認知,減少探索與誤解。
二、組織──哪些人格特質會影響組織氛圍與運作成效?如何避免自己被誤導?
三、能力──什麼是能力,和閱讀有什麼關聯?什麼樣的能力才是屬於自己的?
四、職涯──面臨組織甚至大環境的變化,該如何擁抱改變、保有熱情?
五、將才──職場的學習是什麼?如何成為主管中心目中的「將才」?
能力不比心態重要,許多似是而非的盲點,
正是你能否不斷突破、脫穎而出的決勝點。
作者簡介:
杜書伍
1952年出生於教師世家,爺爺取名期許「與書為伍」。
1974年交通大學計算與控制學系畢業後,即積極投入引進推廣英特爾CPU技術,被推選為影響台灣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的十大關鍵人物之一。1988年創辦聯強國際集團,40年來獨到的經營策略,將聯強國際發展成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三大、年營收9500億元、版圖跨越台灣、大陸、澳紐、北美、印度、中東、泰國與印尼等地的資通訊電子通路集團,長期為《天下雜誌》評選為「標竿企業」、獲《哈佛商業評論》評選為「台灣執行長50強」、被基金投資經理人選為「最佳專業經理人」,並榮獲交大傑出校友。
杜書伍經營領導企業,注重「觀念領導」與「人才培育」。長期以來,針對企業營運、制度觀念、組織認知、職場行為與觀念等撰寫數百篇之觀念短文,做為聯強內部人才培育的教材。同時基於「知識經驗的分享,是回饋社會的最佳方式」的理念,陸續集結出版《打造將才基因》、《將將》二書。由於非常貼近職場實務觀念,引起廣大共鳴,兩岸暢銷近30萬冊,成為最受歡迎的暢銷作家。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前言】年齡數字的魔咒/杜書伍
畢業後不論是進入職場,還是繼續念書,都可視為「生涯的重大里程碑」。爾後,即將面對的就是「自作自受的生涯」,也就是你所有的決策判斷的結果,不管是好?是壞?你都得自己承受。
同班同學以相近的成績進入學校,從畢業那一刻起也將同時起跑,開展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式的「生涯長跑」。根據過往的經驗,長跑的結果將會是「南轅北轍」甚至「天差地遠」,套用一句流行用語來形容:「人生有無限的可能。」
雖然每個人的職涯歷程將會「南轅北轍」,但人人都要經過相同的年齡歲月,而且年齡數字對於生涯抉擇,像是「魔咒」一般,當下會帶給同齡者相似的心理、生理的影響,而不自覺的做了重大決策,指引到迥異的生涯方向。往往年齡數字到來、時光流逝,恍然驚覺年齡帶來的意涵時,失去的再也喚不回……。
人生中「千金難買早知道」!此時此刻提醒大家了解「年齡數字的魔咒」,對大家應該有幫助!
大學畢業二十來歲,是年齡的第一個魔咒。有些人想「還年輕慢慢來」,有些人要尋找「人生的無限可能」,有些人則是「要玩趁年輕」……;但也有人選定方向、開始埋頭苦幹!一晃過了二十五!心想:還是二十幾,不急著做決定。漸漸到了二十八,有人開始感知三十快到了,而趕快定下心,專注在職涯的道路上;但有的人還沉迷在二字頭,繼續自我洗腦:「人生有無限可能。」
三十到了!這數字對所有人都是震撼,没有人再敢說「時間還早!」時間開始在心理產生急迫感與壓力,這是年齡的第二個魔咒。對三十之前就已經選定職涯全力投入者來說,職涯已經略具基礎、甚而已是組織的幹部,正要快步向前邁進;有人在此時則是被迫死心,開始注重職涯的選定,但是已然落後。當然還是有人依然陷入迷惘,仍在摸索、嘗試,尋找那「人生的無限可能」。
過了三十五,看著四十就不遠了。有準備的人,職涯已累積了十年的基礎,逐漸獨當一面,正朝中階主管邁進,前景滿懷無限的希望。起步較晚者,有些會因為自知落後,而加緊腳步急起直追;但有些反而陷入惶恐急迫,甚至會病急亂投醫,結果欲速而更不達。但還是有人硬撐著,堅持尋找「人生有無限可能」。
到了四十這個「不惑之年」,卻有一籮筐的人感到「疑惑」。四十是個重要的數字,因為剛好是職涯的一半、生涯的中途;球賽都打完上半場了,賽局結果如何?幾乎每個人在此時此刻,都會回頭思考與自我檢視。
有的人認為自己「懷才不遇」、「有志難伸」;有的人對工作感到乏味無趣,驚覺「我不願意這樣子過一生!」……一堆的不安、疑惑、不滿、沮喪瀰漫心頭,因此也是觸發「中年危機」效應的危險期。因此,四十歲這個年齡魔咒,造成相當比例人的職涯大逆轉,也發生很多家庭的所謂「家道中落」。
在四十這個關鍵數字,微笑、帶著高昂的士氣向前邁進的有之,中年危機而冒險轉換跑道者有之,仍陷於自我催眠、夢想「人生有無限可能」者有之。但是大家都不可避免開始面對生理特徵的轉變──「老花眼」。
年齡走到四十五、五十,時間好像愈走愈快,也是人生際遇的掙扎、翻滾與定調的關鍵時期。面對「半百」的逼近,有些人早已蓄勢待發,努力躋身高階主管的層級;有些人則是漸漸有「知天命」的「認命」;有些人甚至已暴露在「結構性失業」的危險中。
年屆「半百」的這個年齡魔咒,「人生有無限可能」的聲音已經愈來愈少;取而代之的,是以各種的内在原因、表面說法,高喊要去尋找、開創「人生的第二春」。
五十過了!有人順利接班主導企業經營,滿懷壯志迎接開展無限的未來;有的人則認為工作也將近三十年,總算看到六字頭的「職涯終點線」,「退休」的字眼逐漸浮上心頭,漸漸形成「待退心態」,不思積極學習改變,只求不犯錯而能「安全下莊」。但是環境的變化實在太大、太快,用既有過時的能耐想要撐到退休是很困難的,因而反倒會不預期的、被提早請出職場。
最後,終於盼到六十的職涯終點線,你卻赫然發現,這超長的職涯馬拉松賽跑的終點線,卻是會往後移動!這都得怪醫學太進步、壽命太長,退休年金無法支應,法定退休年齡只好往後移。這時你才會真正了解、體悟到,什麼是真正的「人生有無限的可能」!
以上的描述,一則是我走過職涯四十年的經驗與觀察,一則是經營管理中看到現階段各年齡層的心理生態,提供給各位參考。簡言之,職涯的上半場決定下半場,第一局影響第二局,第二局影響第三局、第四局。雖然可能敗部復活、反敗為勝,但是基於機率,最好還是儘早做足準備,不要走到那種情境;期望大家一路走去,能產生「早知道」的效應。
未來的世界,没有人可以預知它的變化,但變化一定是比過去要來得快、來得大,「M化」效應必然會更加明顯!來得快去得也快會是常態,一不小心就會從高峰瞬間跌到谷底。所以,儘早開始累積扎實的實力,才是應變之道。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前言】年齡數字的魔咒/杜書伍
畢業後不論是進入職場,還是繼續念書,都可視為「生涯的重大里程碑」。爾後,即將面對的就是「自作自受的生涯」,也就是你所有的決策判斷的結果,不管是好?是壞?你都得自己承受。
同班同學以相近的成績進入學校,從畢業那一刻起也將同時起跑,開展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式的「生涯長跑」。根據過往的經驗,長跑的結果將會是「南轅北轍」甚至「天差地遠」,套用一句流行用語來形容:「人生有無限的可能。」
雖然每個人的職涯歷程將會「南轅北轍」,但人人都要經過相同的年齡歲月,而...
章節試閱
【內文試閱】自己笨,以為主管跟他一樣笨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些人,對主管裁示某些制度辦法或做法,跟自己的看法見解不同,從而私下抱怨主管、抱怨公司。但他又不習慣去詢問主管,深入去理解主管決斷背後的考量;只是用自己的揣測去單向解讀,而得到不能認同甚至相當不滿的結論。
一個人去揣測主管的思維,其實很不容易;假如可行,那你就是他(主管)了。
雖然主管不是完人,決策判斷未必百分之百正確;但主管的經驗歷練、能力高度及資訊充分度,都要比你來的高。當你去揣測主管時,只能用自己既有的經驗歷練、認知及自己有限的資訊去判斷;但你是否想過,主管有而你沒有的經驗、能力或資訊,或許就是考量判斷的關鍵。
所以,當我們抱怨主管或公司的時候,不管口頭或內心覺得主管很笨,怎麼會做出這樣的裁量時,或許真正笨的是你自己!因為你認為「很笨」的考量判斷,並不是主管真實的考量判斷點,而是「你自認為的考量判斷」,也就是你自己認知的投射。
心存虛懷是很重要的! 當你遇到與你的認知、判斷有差異時,應積極去追根究柢,尋找原因,從發掘理解的過程中擴大自己的認知、提升自己的高度、強化自己的能耐與判斷準度。而不要太自滿的以自己「有局限的」經驗與能耐,鐵口直斷。
所以,遇到不理解處積極請教主管,是學習解惑的標準動作。
然而, 有時候主管的決策考量因素, 當下不便完全告訴部屬。但是只要心存虛懷,暫時相信主管有其考量,依然投入從做中學,才不會影響學習歷練的機會;有朝一日,也會隨著自己經歷與能力的提升,逐漸解惑而豁然開朗。
【引導思考】
一、當遇到不理解主管的決斷時,你會怎麼做?請教主管還是私下抱怨?
二、若只用自己目前擁有的經驗和有限的資訊去判斷,很容易造成誤判。該如何避免誤判的情況?
三、隨著自己的經歷與能力的提升,有朝一日疑惑會豁然開朗。試著觀察主管的決斷,並虛心請教。
【內文試閱】自己笨,以為主管跟他一樣笨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些人,對主管裁示某些制度辦法或做法,跟自己的看法見解不同,從而私下抱怨主管、抱怨公司。但他又不習慣去詢問主管,深入去理解主管決斷背後的考量;只是用自己的揣測去單向解讀,而得到不能認同甚至相當不滿的結論。
一個人去揣測主管的思維,其實很不容易;假如可行,那你就是他(主管)了。
雖然主管不是完人,決策判斷未必百分之百正確;但主管的經驗歷練、能力高度及資訊充分度,都要比你來的高。當你去揣測主管時,只能用自己既有的經驗歷練、認知及自己有限的資訊去判...
作者序
【作者序】從「軟體基因」著手/杜書伍
我很喜歡「基因」這個詞。因為「基因」主導影響我們身體的生理。
我也著迷於「觀念」。因為「觀念」就是一個人的「認知」,「認知」改變我們的「態度」,「態度」主導我們的「行為」,而「行為」就產生「結果」。所以「觀念」是我們態度、行為及結果的源頭。
假如我們稱醫學上的「基因」是「硬體基因」,那麼「觀念」就是「軟體基因」,兩者都是從根源上主導影響著我們,都是至為關鍵的。這也是我一向注重從根源札根,從根源去解決問題,以期獲得一勞永逸的效果。
幾十年來的經營管理,我深深體會到要領導與培育一群人,必須從觀念著手。不管是應該告訴他們什麼正確觀念,來導引他們積極與精準的前進;或者是去察覺他們被什麼觀念所束縛、所誤導而阻礙了成長,這些都是我隨時在觀察與思考的面向。同時,我也長期在探究這些觀念之中是否有更加根源的關鍵點?而這個根源關鍵點的「觀念」,就如同「基因」般是有「牽一髮動全身」之功效;它會像「宏觀調控」一樣,能產生無遠弗屆的威力。所以,著迷於這樣的探索,也成為我生涯樂趣的一部分。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對的觀念」往往是學習或指導很重要的部分。然而,一般人都偏重「對的」觀念,而忽略或迴避「不對的」觀念,因為點出「不對的」觀念容易被排斥,也容易引起當事者的不悦,所以迴避而只說「對的」是較討好且容易的事。但長期以來,我發現很多人「對的觀念」大致都懂,但就是發揮不出成果來;仔細觀察,就是留存一些「不對的」將他束縛住,以致形成在原地繞圈圈而無法跳脱前進,更甚至將自己拖往負向邊緣化的道路……。
所以,我撰寫這些觀念文章,也漸漸從「在正向主題中輕輕點出不對的觀念」,積極轉到「用負向主題直指不對的觀念」,期能更顯性直白來提點,以達到更好效果。
本書中,有多篇文章是主管或領導者不方便說的觀念,我也是在長考下決心寫下。因為這些議題是普遍或多或少存在組織中,像鬼魅般在干擾著組織的運作,也不知不覺中在感染一些資質不錯的人,將其推向負向思維,殊為可惜!所以,寫下來應該對釐清組織的基本運作認知,會有很大的助益。
我一直深信:知識經驗的分享,是回饋社會最有效益的方式。期望讀者在認同之餘,亦能大力去引用、散播,讓這些觀念能協助更多的人、更多的組織。觀念普及化的提升,就是社會的進步,國家的進步。
本書版稅全數捐贈聯強基金會。
【作者序】從「軟體基因」著手/杜書伍
我很喜歡「基因」這個詞。因為「基因」主導影響我們身體的生理。
我也著迷於「觀念」。因為「觀念」就是一個人的「認知」,「認知」改變我們的「態度」,「態度」主導我們的「行為」,而「行為」就產生「結果」。所以「觀念」是我們態度、行為及結果的源頭。
假如我們稱醫學上的「基因」是「硬體基因」,那麼「觀念」就是「軟體基因」,兩者都是從根源上主導影響著我們,都是至為關鍵的。這也是我一向注重從根源札根,從根源去解決問題,以期獲得一勞永逸的效果。
幾十年來的經營管理,我深深體...
目錄
作者序 從「軟體基因」著手
前言 年齡數字的魔咒
第一部 組織與制度認知
1 企業組織的本質,就是由上而下的決策執行體系
2 組織功能的「加減乘除」
3 是政策錯誤?還是執行錯誤?
4 推動事務,沒有雜音才怪
5 習慣「從組織的角度看事情」,才會客觀
6 沒有「出勤紀律」就是沒有「組織意識」
7 不合理的制度,但對我有利,就會變成對的制度?
8 觀念、政策要徹底理解,才能真正做出「認同」與否的判斷
第二部 組織行為
9 自己笨,以為主管跟他一樣笨
10 好好先生,不會好好做事
11 「隨便說說」,不斷的在自我折損信任
12 方便,不應該隨便
13 愛面子的後遺症
14 造謠者的特徵
15 咕咚來了!
16 給多少,做多少?
17 大家一起來抓官僚
第三部 能力提升
18 人分三等,你是哪一等?
19 熟悉,不等於能力
20 用方法,用工具,不要隨本能做事
21 努力,但不要用蠻力!
22 專注、聚焦的近視眼後遺症
23 一知半解,最危險!
24 好好檢視你的「腦消化系統」
25 「將心」的閱讀心態
26 拿捏得宜,代表能耐
27 培訓,就像姜太公釣魚
第四部 職涯認知
28 興趣的本質是一樣的
29 體悟意義與價值,而不斷積極追求,叫熱情
30 「資深」,是資產,還是包袱?
31 有經歷,不等於有經驗
32 與時俱進,否則就有被淘汰的風險
33 改變,是一種經驗,是一種能力
34 閱讀,在預知過往未曾經歷的事物與知識
第五部 將才認知
35 人才永遠不夠!只是你是不是人才?
36 幹部,是浮出來的
37 只有「潛在機會」,沒有「現成機會」
38 「紀律」就是專業,「專業」就要紀律
39 沒有紀律,就沒有積極度
40 能力是從面對問題中淬鍊出來的
41 不思考未來,就沒有未來
作者序 從「軟體基因」著手
前言 年齡數字的魔咒
第一部 組織與制度認知
1 企業組織的本質,就是由上而下的決策執行體系
2 組織功能的「加減乘除」
3 是政策錯誤?還是執行錯誤?
4 推動事務,沒有雜音才怪
5 習慣「從組織的角度看事情」,才會客觀
6 沒有「出勤紀律」就是沒有「組織意識」
7 不合理的制度,但對我有利,就會變成對的制度?
8 觀念、政策要徹底理解,才能真正做出「認同」與否的判斷
第二部 組織行為
9 自己笨,以為主管跟他一樣笨
10 好好先生,不會好好做事
11 「隨便說說」...